红色资源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用

时间:2022-05-09 11:07:36

导语:红色资源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红色资源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用

[摘要]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创造的,留给后代最宝贵的财富,因其特殊性使它成为重要的教育资源。其政治导向、道德导向、价值导向功能,有利于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进而改变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果不佳、实效性不强的现状。通过阐述红色资源的内涵和价值,分析当前红色资源应用的现状,总结红色资源应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探讨红色资源应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有效路径,以期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红色资源;思想政治教育;应用

一、红色资源的内涵及其价值

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由人民创造的,并可以为我们今天所开发利用,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各种精神及其物质载体的总和[1]。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经过长期艰苦的革命奋斗在实践中积累下来的宝贵财富,具体表现为革命战争时期遗留下来的革命遗址和革命精神。其中蕴含着艰苦奋斗、团结进取、顽强拼搏、坚定信念等优秀革命精神,甘于奉献、敢于创新的高贵品格和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具有强大的育人功能。首先,政治导向功能。红色资源天生具有政治性,因为它是在中国共产党诞生及革命、建设过程中产生的,与党的艰苦奋斗史紧密相关,同时也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相结合。1978年,邓小平曾指出:“教育工作放在首位的必须是正确的政治方向。”[2]。因此,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红色资源非常必要,它既有利于革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又有利于大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中国共产党艰苦的奋斗史,明白当今的和平来之不易。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能帮助大学生深入了解党和国家的发展历程,引导其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坚定的政治立场,形成正确的“三观”,激发其责任感和使命感。其次,道德导向功能。红色资源是先辈们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党的艰苦奋斗史无疑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教学素材,先辈们身上那种勤劳勇敢、吃苦耐劳、不屈不挠、勇于创新、无私奉献、坚定爱国的品格犹如一束耀眼的光芒激励和鞭策着当代大学生,使其内心受到触动,灵魂得以升华,追随学习榜样,将榜样力量内化为自身前进的动力,身体力行将中国精神继续传承下去。最后,价值导向功能。人们的价值取向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呈现多变性,行为方式也更趋于散漫。而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此时的他们体力非常充沛,思维极其活跃,渴望展示自我,但其思想认知水平还不健全,容易受外界影响而误入迷途,因此,对他们进行正确的指引和引导非常重要且必要。红色资源中所蕴含的思想内容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三观”,也有利于大学生独立人格的形成和爱国主义情怀的养成。

二、红色资源应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思政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其根本目标是立德树人。将红色资源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很大程度上要依靠思政课发挥育人作用,而当前高校普遍存在红色资源的应用形式单一、价值挖掘不充分,应用效果不佳的现象,导致红色资源的育人作用无法有效发挥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红色资源的应用形式较为单一

近年来,高校不断探索将红色资源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以丰富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因其教学方式陈旧致使教学效果不明显。课堂教学方面,教师虽运用了现代技术手段,旨在通过图片和视频的形式直观地展现教学内容,但教学方式仍然陈旧,主要以“填鸭式”为主,在讲解红色理论知识点时,仅局限于对历史事件发生时间、地点、人物的简单罗列,本来生动灵活的先进事迹不能完美地向学生展现,课堂以滔滔不绝的讲授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课堂枯燥乏味,知识抽象无趣。实践教学方面,近年来高校虽进行了探索,但对红色资源的利用方式也较为单一,实践教学仅限于参观红色文化遗址、博物馆、名人故居、校史馆,清明节祭拜清扫烈士陵园、观看红色电影、听相关报告会等,途径单一且缺乏创新,再者这类实践活动往往都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多流于形式。

(二)红色资源的应用价值挖掘不充分

学生方面,当今的大学生身处和平年代,对红色资源的教育价值,革命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必然联系等缺乏认识,对红色资源的学习缺少热情,缺乏主动探索红色资源中育人意义的动力。即便部分学生对红色电影、红色文化主题晚会感兴趣,也往往抱着娱乐的目的参与其中,这使得红色资源的价值导向作用难以充分发挥,达不到预期效果。教师方面,受诸多因素影响,专业课教师普遍缺乏课程思政意识,同时对课程思政的认识不足,以至在专业课教学中对思政元素挖掘不够,甚至部分思政课教师也不重视红色资源教育价值的挖掘,对此类红色教育基地的了解和研究不足,情感投入较少,无法准确地将红色资源蕴含的精神内涵传递给学生,很难使学生产生情感认同,引发共情,教学效果差。

(三)红色资源的应用效果不够理想

当今社会,受功利主义的影响,大学生最关注的是就业,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他们更重视相关职业技能的习得,一些大学生认为思政课这种理论性强的课程是无用的,对所学知识缺乏热情,使得教学效果差。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也造成红色文化传播缺乏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同时,关于红色文化学习和宣传的平台也相对较少,这些均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不佳。

三、红色资源应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有效路径

红色资源中蕴含着优良的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对提升大学生思想境界、树立理想信念、培养高尚道德品质、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挥着积极作用。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红色元素,充分挖掘红色资源中的精神财富,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增强大学生对红色资源的价值认同

对出生在和平年代,生活相对富足,思想仍未成熟的大学生,我们应该充分挖掘红色资源的教育价值,利用红色资源中所蕴含的优良传统和职业精神,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一方面,要在现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融入红色文化教育,加深学生对红色资源内涵的理解,提高大学生对红色资源价值的认同,激发其豪情壮举。另一方面,要积极开展实践教学,带领学生实地参观革命遗址、教育基地,聆听革命先辈们的先进事迹,感受其人格魅力,激励学生学习榜样,做一位甘于奉献、勇于担当、不畏艰难,爱党、爱祖国、爱人民的好青年。

(二)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

思政课是一门讲道理有情怀的课程,讲好红色故事,上好思政课有利于在学生心灵深处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上好思政课是帮助大学生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的高低有赖于系扣子的人,即教师。《学记》中曾说:亲其师,信其道;尊其师,奉其教。作为引路人,教师要有渊博的学识、较强的思想素养、高尚的行为,形成独特的人格魅力,使学生信任他们、尊敬他们、亲近他们,学生能够以教师的信仰为自己的信仰,以教师的行为为榜样践行,成为一个有信仰的人、有情怀的人。此外,思想政治教育是所有任课教师的任务,责任重大,需要广大教师齐心协力,共同完成。专业课教师要树立课程思政意识,认真研究,提高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充分挖掘专业课中的思政元素,实现教育的育人目标。同时,思政课教师更要不断钻研教材教法,革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推进红色资源融入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当前高校知识传授、价值观灌输的一种最广泛、最稳定、最有效方式。因而,开发利用红色资源时,应将其有效运用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3]首先,要重视课堂教学。大学生的学习主要在课堂完成,因此课堂也就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战场。因此,高校要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的优势,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创新教学方法,将红色资源有效地融入教学当中,讲好红色故事,加深学生对红色精神的价值认同,激发学生的使命感、责任感,培养高尚人格和爱国情怀。通过一个个鲜活的红色事迹,使学生深刻感受革命先烈们无私奉献、不畏艰险、不屈不挠的爱国主义精神,在课堂上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此外,开设红色教育选修课,不拘泥于课本,不受教学任务的束缚,以一种“亲切”的方式让学生能够主动去了解和学习红色资源。第二,创新教学方法。教师要改变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知识的灵活运用,通过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加强师生互动。依据红色文化实例,融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运用红色资源多样的体现方式,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模式,以此加深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喜爱。第三,开展红色资源研究。高校要认识到红色资源对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意义,充分挖掘其价值,结合自身优势,在校园内建立红色资源研究机构,整合具有特色的地域性红色资源并开展红色资源专项研究。

(四)完善红色资源的实践教学平台

要想使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实现自觉的思想升华,将理论内化为自身的品质,必须让大学生“身临其境”,深刻认识到红色资源的作用及价值。首先,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以爱好为出发点,将对红色文化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汇聚在一起,开展各种富有特色的红色体验活动,将学生社团打造成弘扬红色文化、传播革命精神的平台,让大学生真心喜欢参与、乐于参与。其次,开设红色相关课程,开展实践教学。高校要探索开设红色相关课程,通过系统学习红色文化,深入理解其内涵及价值。同时,加强实践教学的力度,建立红色教育基地,使学生通过聆听红色故事,亲身感受革命先烈们的英勇壮举和伟大精神,激励自己,形成正确的“三观”,将思想内化为实际行动。

(五)加强红色资源网络建设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网络已成为大学生学习和社交的关键手段,因此,思政课也要顺应时代发展,将网络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之一,充分利用各类平台将红色资源渗透其中。如:挖掘教材中的红色资源,制作成“微视频”,传递给学生,使学生从中获得感悟;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小视频等学生习惯的方式使学生更便捷地聆听红色故事,了解红色文化,感受革命先烈们的高尚品格及爱国精神,激发大学生的壮志豪情,进而引导其行为;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通过建设红色文化网站,充分利用校园网优势扩大辐射范围。总之,高校应顺应自媒体发展的时代潮流,将网络平台作为红色资源传播的重要途径,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还可以使大学生主动关注红色资源,感受红色文化,用榜样激励自我的行为。

(六)强化红色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应当成为红色文化的传承阵地,校园环境总是随着特有的“象征符号”向青少年传导某种思想、规范和价值标准[4]。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场所是校园,校园文化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良好的校园文化不仅有利于大学生习得科学文化知识,而且有利于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坚定的人生信念。红色资源具有价值导向功能,其教育功能是隐形的,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红色文化有助于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高校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一方面,在所处地域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将红色要素融入校园景观的设计中,如在适当的位置摆放革命前辈或英雄人物的雕像,时刻提醒学生向榜样学习,以榜样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在走廊、教室等场所的墙面上张贴革命伟人照片或悬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名言警句,以此来激励学生时刻谨记;通过校园广播、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手段宣传革命先烈或名人的小故事,以更加贴近大学生生活的方式使其认清历史,时刻铭记历史,培养其爱国情怀。另一方面,组织学生观看红色影片,举办红歌比赛、朗诵比赛、演讲比赛及红色文化的知识竞赛,通过竞赛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红色文化,学习红色文化,传承红色文化,发扬红色精神。总之,红色资源是党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其中蕴含的无私奉献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对生于和平时代的青年一代具有较强的精神洗礼作用,其教育意义不言而喻。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红色资源,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讲好红色故事,有利于使青年一代认清历史,以史为镜,开创美好未来;用好红色资源,有利于培养青年一代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和坚定的人生信仰。

参考文献:

[1]朱小理,杨宇光,胡松.关于红色资源转化为教育教学资源必然性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11):42.

[2]张晓亮,韩伟.红色资源与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J].世纪桥,2012(15).

[3]刘佳怡.红色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8.

[4]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79.

作者:王利华 单位:兰州博文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