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路径

时间:2022-05-09 10:09:54

导语: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路径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路径

摘要: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课程思政是高校立德树人、实现“三位一体”和“三全育人”的重要举措。高职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思政探索以培养医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仁心仁术争上游”为目标,通过顶层设计、构建专业课程思政体系、培养和提升专业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积极建设课程思政资源库、改革思政教学模式、建立评价机制等路径,促进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有特色、出效果、可推广。

关键词:临床医学;课程思政;“双高”

一、“双高”背景下,高职院校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性

(一)立德树人——教育的根本目的

传统的思政教育作为一门专门课程,独立在专业学科之外、自成一体,呈现“个体单干”“一锤子买卖”的态势。导致思政教育“唱独角戏”“孤立无援”,不能充分发挥思政教育的正面的、显性的教育优势;持续影响乏力、教育效果堪忧,不能有效落实和完成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1]课程思政是思政教育的创新。把专业学科中思政教育元素提炼出来,融入专业知识学习,将这种隐性教育纳入到思政教育体系中来,达成教育的根本目的。[2]课程思政理念符合综合性的课程观,专业学科既要传授知识和技能,也要教育学生做人做事。从而使思政课程的显性教育与专业课程思政的隐性教育融合在一起,即思想品德教育与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学习教育融合,把专业学科的学习纳入学校育人课程体系,使育人体系更完善。立足于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理应注重各个学科课程的重要基础地位。首先,要弄清专业学科的特质、运行规律,确定专业目标、理念、内容和方法。其次,专业课程有其自身的系统性和简约性,因为学时所限,在专业学科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元素必然有限。因此,专业学科的课程思政就不能只是单打独斗、各自为政,必须纳入、融入本专业课程体系,这个体系要求对专业课程思政知识高度概括,保证学习者能够接受到最有价值知识的良好教育。当前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路径就是“双高”建设,[3]其核心仍然是立德树人。通过课程思政在专业教学的融合,以促进专业课程优化、教师综合素质能力提升、学生成人成才、教育管理高效,形成高水平专业课程体系,助力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在教育的“三位一体”人才培养目标中,价值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路径和策略研究曾智勇1,胡长虎1,曾小青2,范明宽1,杨秋玲1,包莉1塑造是第一位的,力求人才“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专业课程思政就是要与思政课程同步,将价值观引导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融合,教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课程思政要与专业课程教学有效融合,才能达成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

(二)健康中国——国家战略和医学教育专业使命

新时代,“健康中国”已经成为国家战略,医学教育必然肩负历史使命。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培养的医学生要求具备较高素质、复合应用能力强,能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很好地完成卫生健康工作(如临床诊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等)。这些医学生要学习公共基础、专业基础和临床医学专业核心课程并参与实践,要掌握与人们健康息息相关的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相关基本公共卫生的知识及处理方法技能,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高深的学问、高明的专业技能,才能担当起实施并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的重任。所有这些,不可能“一蹴而就”,都必须长期在临床医学专业知识技能的教学过程中,逐一融入思政元素,进行隐形思政教育,天长日久,才能成功。

二、“双高”背景下高职院校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一)专业教师课程思政意识和能力亟待提高

一是专业课教师在传统思想上更偏重医学知识和技术教学,不太注重政治理论学习和政治素养的培养;他们常常兼任临床一线工作,时间和精力有限,因此影响到课程思政意识和能力提高。二是专业课与思政课教师之间在思想上、行动上还没有形成合力、同向而行。多数教师在课堂讲授中注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不善于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品德方面的培养,总认为思政课老师和辅导员才需要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和培养负责任,而自己只负责专业教学。因此不同程度忽略或弱化了在教学过程中的思政教育,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的家国情怀和“仁心仁术争上游”的职业素养比较薄弱,造成学生的“德性”和“才能”脱节,甚至“有才无德”,人才培养的规格品质不能达标。

(二)学生课程思政的学习兴趣需要引导,“三观不正”亟需纠正

高职医学教育教学的根本目标就是面向基层培养合格医学人才,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健康中国”建设所需。但医学专业课程多、知识量大、学生的学时紧张、学生学习压力大是实际情况。有的学生认为“思政无用”而兴趣不大,平时也忽视思政学习和自身修养提高,无人正确教导,常常“三观不正”。社会上的阴暗面、医患纠纷等不良关系和医疗行业不正之风均影响到学生的心态,使其对临床医学职业的认同感和自豪感降低,职业意向不坚定,就业目标不明确。[4]如何促进学生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树立和良好职业素质的养成,这确实是医学教育亟需解决的大问题。临床实践证实,只有从医学生抓起,提升其素质水平,才能有助于改善医患关系、降低医患纠纷发生率,[5]推进医学科学良性发展。

三、医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路径选择

(一)将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思政目标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融合

根据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目标必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相匹配、相融合。既要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优良传统文化,还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担当精神,具有道德追求和理想抱负。要将所有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思政元素有目的地融入专业课程教育实践中,让学生树立“爱党爱国爱人民、仁心仁术争上游”的理想信念,最终能够成为国家需要、胜任并能开拓创新工作的人才。[6]

(二)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专业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和水平,实现实践技能融合

在专业教师中加强课程思政能力培养,提高课程思政教学水平,积极推进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要组织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老教师与年轻教师等学习、交流、实践。定期集体备课,相互交流,对专业课程知识点及融入思政教育元素进行研讨、提炼、建库、应用、反思、提高,统一思政思想,免除分歧和异议,避免重复和随意;抽选骨干专业教师外出培训,学习新观点、新思路,掌握新方法、新技术,提高见识,交流认识,锻炼能力,推进工作。解决了思想和技术水平问题,才能充分激发专业教师开动脑筋、积极主动开展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做出特色的专业课程思政。

(三)打好基础,分门别类共建共享专业课程思政资源库,做好资源融合

不同专业的专兼职教师,对课程思政资源的认识、理解和把握自然不一样,因此必须在整体上提高教师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个人先根据各章节顺序挖掘思政资源,再集中交流,统一整理成思政元素资源库。建设课程思政资源库要做到每个章节都有思政资源,每个重要知识点都有思政资源融合。各门学科、课程、章节之间的思政元素选取还要避免重复、滥用。开发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思政课外辅导学习资源,按照“大爱无疆——为党工作、为国出力、为人民健康服务;仁心仁术——大医精诚、精益求精;力争上游——追求卓越、不懈探索医学科学高峰”等系列进行整理资料,作为课程思政的补充。

(四)顶层设计,将专业特色课程思政体系与人才培养体系融合

在人才培养体系中,要全方位地构建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思政体系。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拓展课程均围绕专业思政主要目标,整合课程思政资源库的资源,提炼专业层面下各课程的思政主题。公共基础课包含大量的思政课程,公共基础课的思政主题是“端正三观”“四个坚持”“四个自信”,体现价值追求。专业基础课思政主题是“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体现科学探索精神;专业核心课程思政主题是“大医精诚、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培养职业素养,倡导“工匠精神”“争先创优”;专业拓展课程思政主题是“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体现人文情怀、仁爱之光。

(五)探索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新模式,使内容与方式融合

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不是“另开炉灶搞单干”,而是将思政元素融合于专业教学中,以不同方式方法呈现,实现“画龙点睛、潜移默化”隐性教育目的。方式多样,内容不同。一般采用课前预习的思政案例导入、课程讲授中融入、课后讨论以及过程性考核融入等方式。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兴趣,增强职业认同感和自豪感,加深对社会主义先进制度的认识,提升对党的伟大和“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六)构建专业层面的课程思政评价考核体系,使过程评价与效果评价相融合

构建专业层面的课程思政评价考核体系,涉及教师的聘用、考核、晋升、奖惩等,以持续增强全体专业教师课程思政意识,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考核评价体系包括标准、流程、激励措施等。对教师考核评价时要注重思政案例与专业知识融合适宜的评价标准的科学制定。对学生的评价,根据学生对课程思政内容的理解、掌握甚至应用程度所赋予的不同分值,引导学生学习并运用思政资源,提升医学职业素养。

四、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融合的策略

(一)创新理念,顶层设计,一体化建设专业课程思政体系

1.组织建设。以临床医学专业教师为主体,以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队伍为辅助,以院系各级党组织以及宣传部、教务处、学工处、团委各部门为保障,以社团活动、研究项目、课程理论及实践教学等为载体,形成“一个主体、两个辅助、党政保障、多项目载体”的专业层面课程思政建设组织领导和团队。[7]2.制度建设。实行专业负责人承担专业建设和课程思政建设双岗责任制,领导各专业学科团队建设、负责制订专业课程思政实施方案、创新专业课程思政体系、指导落实专业课程思政育人任务;由教研室主任或课程负责人牵头,督导各门课程建设团队,本课程全体教师和相关辅助、实验人员参加,承接专业安排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具体落实本课程的思政育人任务。不同层级团队要定期组织开展活动,采用专题培训、交流研讨、外出学习、面对面研讨、网络信息交流等形式,对党和国家思政教育新政策、新要求收集分析,掌握发展新动态,运用课程思政新策略、新技术,提高专业教师育人的自觉性、能动性、有效性。3.示范建设。将课程思政能力培训列入青年教师成长培训必备内容,骨干引领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推行课程思政名师遴选和名师工作室建设工作,尽快培养一批专业水平高、育人能力强的课程思政骨干教师。示范建设一批效果好、特色强的专业思政课程,发挥标杆引领作用。4.载体建设。结合项目载体开展课程思政教研及评价、专门课题研究、课程思政教学比赛等活动,不断提高教师思想理论水平和教育实践能力,创新专业课程思政模式。

(二)抓住关键,落地落实,系统整体协调团队推进

第一,目的要明确。专业课程思政不是“想不想做”的问题,而是每个老师“必须做并要做好”的事情。专业教师必须在思想上明白、理念上更新、行动上迅速。第二,专业课程思政要考虑专业层面。要从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角度统筹考虑,强调目的性、技术技巧性、文化传承等。真正让思政入脑入心,促进学生进步、成人成才。第三,抓住关键,精准楔入。制度建设是关键路径,评价机制是工作支点,教师是主体,资源库建设和课程思政建设是重要载体,课堂教学设计和实施是重点环节。

(三)加强制度管理,建立与时俱进的评价激励机制,推进建设工程

以组织和制度建设为基础,以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团队为主体,以骨干示范建设为引领,以评价机制为支点,齐心协力推进专业课程思政工程建设。让教师能教、乐教、润物无声,让学生爱听、受教、终身受益,打造教学相长、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示范性专业课程思政,促进高水平临床医学专业(群)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文星,刘瑞婷,卜美玲,等.职业教育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思政探索[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20(2):84-87.

[2]郑永安.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全力构建“三全育人”体系[J].中国大学教学,2018(11):11-14.

[3]李菲.新时代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路径选择[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6):1-4.

[4]王艳,刘琼瑶,周小花,等.临床医学生对医患纠纷的认知情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6(12):99-100.

[5]吴琳.医学生思政教育中预防医患纠纷职业精神的培养——以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医学基础课程为例[J].科教文汇,2019(1):46-47.

[6]滕苏苏.课程思政视角下高校教师协同育人的有效路径研究[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1):93-95.

[7]鲍育育,沈诗怡.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改革实施策略探索[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3):56-59.

作者:曾智勇 胡长虎 曾小青 范明宽 杨秋玲 包莉 单位:襄阳职业技术学院 南漳县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