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

时间:2022-05-09 09:54:03

导语:医学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医学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

摘要:教学改革创新发展对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出了新要求。高职医学教育教师专业化是促使高职医学专业教育教师成为专门人员、提高专业地位的过程,即培养教师职业化、技能化、社会化的过程。教师专业化不仅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更是实现教师自身价值的重要措施。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探索和实践经验,反映出教师专业化水平不高的问题,成为教育改革的制约因素。该文探讨了如何更好地促进医学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的专业发展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医学高职院校;医学检验技术;教师专业化;专业发展

通过阅读和学习石伟平、匡瑛主编的《职业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相关期刊,了解当前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趋势。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而教师是从事教学工作的重要校本资源。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是职业教育教师整体水平提升的重要因素[1]。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有自身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以及配套的管理制度和培养制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体现了终身教育的要求。教师专业发展既包括学科专业性发展,也包括教育专业性发展。国家不仅对任职教师有规定的学历标准要求,还对教师的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和职业道德有一定要求。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合理的知识结构基础上,具有专业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并能有效地、创造性地解决教育教学领域的问题。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思想、知识、技能等方面更新、学习和完善的过程[2]。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我国教育实践改革的重要理论,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在教师专业发展中,教师已由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转变为教育活动的组织者、设计者、合作者。目前,教师的专业发展已成为全国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措施。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师教育发展的趋势,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青年教师必须努力丰富自身专业知识,提高自身教学实践能力,培养专业精神。医学检验专业主要通过理化等方法对临床标本进行检验,是一门融合了多种医学知识的学科,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成熟,其在临床医疗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医院检验科的发展日趋标准化、网络化、多样化、高度自动化,医学检验技术也日渐成熟,社会大量需求具有扎实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操作技能的应用型医学检验技术人才[3]。教师是专业人才培养至关重要的角色,为此,培养具有丰富专业基础知识和熟练临床实践技能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师,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医学技术人才的必要保障。

1制约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

1.1教学工作任务繁重

医学检验专业就业范围广,与医学高职院校相比,医院能提供更好的职业待遇和发展平台。大多数毕业生选择进入医院检验科工作,导致医学高职院校医学检验专业教师资源普遍匮乏。由于师资力量不足,除教学这一基本任务外,专业教师还要从事学生管理或兼职行政工作,工作量较大。此外,学校更加注重对教师科研能力的考核,导致教师投入教学的时间和精力不足。

1.2教师教育能力不足

大部分高职医学院校医学检验教师的职业经历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经过临床检验的相关实践就直接参加专业教学工作。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的临床经验和专业实践能力不足,医学检验专业教学工作无法有效开展。此外,由于师资队伍人员不足,教师只能在寒暑假期间提升临床技能水平。但由于教师的学习意愿和耐力不足,加之校企合作医院对专业教师缺乏考核机制,不能形成有效的约束,临床专业实践形同虚设。

1.3对医学高职教育认识不足

医学高职院校的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教学应由具备相关医学教育背景的教师担任,而大部分医学专业毕业生更愿意选择到以医院为主的医疗机构就业,尤其是学历层次高的研究生,导致医学高职院校的在职教师大多是本科学历。本科教育阶段的教学要求不是很高,医学相关专业知识教育相对浅显,导致教师的专业知识基础较薄弱,对科研缺乏正确认识,无法形成系统的科研知识构架。此外,医学专业专任教师虽然通过了教师资格考试,但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师范教育,对教育教学没有形成全新理念,在教学技术、课堂管理和教育心理学方面有一定的欠缺。

1.4专业能力发展不均衡

教师的专业能力表现在教学和科研两个方面。其中,教学能力是教师最基本的能力。但由于高职院校更注重对教师科研能力的考核,将教师科研能力与职称评定、评奖评优等挂钩,误导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使专业教师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在科研上,减少了对教学工作的投入[4]。

1.5偏重于培养学术人才而忽视实践

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多元化的需求,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育应将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紧密融合,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医学检验人才。但专业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过多地强调原理、方法等基础专业知识的学习,忽略了对学生创新技能的培养,加之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导致学生在知识学习和技能提升两个方面都不能达到临床工作的实际要求。

1.6缺乏有效的专业发展评价体系

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缺乏有效的、持续性的评价手段。医学高职院校教师评价多为终结性评价,这样的评价方式侧重于目标达成度,只看到了教学结果,忽略了对教师教育活动的过程性考核,导致教师不能及时进行教学改进和完善,较大程度上阻碍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2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手段

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大背景下,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必须提升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2.1网络教研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改变传统的教研活动形式,提升教学互动效能,改善教学效果。利用网络互动教研平台、远程双向视频教学系统,实施线上设计、在线研讨、课堂教学、网络评课、录像课展示、教学反思“六步教研法”。网络教研打破了学校区域之间的瓶颈,建立起跨时空的、开放性的互动平台,实现了跨学校、跨区域的线上备课、听课、网络评课及交流,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2.2培养扎实专业知识,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学习是一个不断发展与完善的过程。医学类专业教师在参加教育工作之前虽然接受了本科教育乃至研究生教育,但所学知识停留在理论层次,对专业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加之缺乏师范类专业教师的教学经验,导致其在日常工作中不能将课堂知识有效传授给学生。教师教学的过程也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医学高职院校专业教师要正确认识到学习的必要性,制定终身学习的目标,不断更新自己的临床医学相关专业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将临床案例知识引入课堂,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此外,临床上出现了很多新的检测方法和技术,要求专业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通过临床实践、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业学术培训等多种途径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认知库,不断丰富专业知识,从而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

2.3提高临床实践技能,促进教师向“双师型”发展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具有实践性、技术性、综合性强的特点,以实验实训为载体的实践教学尤为重要。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存在明显不足,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存在学生参与度低、缺乏思考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改革和完善实践教学是关键。要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基础技能、应用能力、综合能力三阶段教学模式开展实践教学。当前特色高职教育发展迅速,在力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同时,作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专业教师,我们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具备较强的操作技能以及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这就要求医学检验专业教师定期参加临床实践以提升自己的临床实践能力[5]。医学检验专业教师进入临床一线参加实践学习,走出单一的教学环境,适应复杂、烦琐的临床检测工作,尽快实现角色转换。在承担一定工作任务的同时,不断增强临床工作的责任心及风险意识,实现从教师到临床技师的转化,进而有效促进医学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发展。在临床一线工作期间,专业教师要努力学习科室文化、质量管理、实验室安全管理、危急值的管理与实施、服务临床意识等岗位管理制度和工作规范,学习检验的新方法、新技术,了解医学发展的最新动态;将实践所得的新知识和理念贯穿课堂教学全过程,避免学校教学和临床实践的知识脱节。这既适应了高职检验发展的需求,也提升了教师的实践技能和职业素质。同时在临床实践工作中,教师还可以收集血液、骨髓、脑脊液等体液涂片标本,为日常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素材。

2.4增强职业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医学高职教育的重视度不断提升,医学类专业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备受关注,成为教育教学研究的热点。专业教师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育的主力军,增强职业认同感可促进专业教师积极面对教育教学工作和生活,促进临床医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在入职初期,要帮助专业教师树立职业理想和目标,加强引导,净化专业教师入职动机,激发专业教师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的热情。在职业适应期,要深化专业教师的角色认知,使其能够很好地在“教师”和“临床技师”两种角色中找准定位与角色互换的契合点。在此阶段,学校要关心专业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及情感方面的需求,通过人性化的帮助,不断提高专业教师的职业幸福指数。在职业稳定期,很多教师受年龄、学习力、家庭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缺乏教育教学工作成就感,职业倦怠感加重,对繁重琐碎、周而复始的工作缺乏热情。为此,学校有针对性地帮助专业教师确立新的目标,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优化教、研、赛奖评优政策,为专业教师提供追求成功和获取好评的平台,促进专业教师的自主创新发展[5]。

2.5提升教、赛能力

通过教学竞赛提升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2012年,教育部将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定义为医学技术类,将其人才培养目标由“医学高级人才”调整为“应用型人才”。在此背景下,要开展以技能为主线的教学改革,需要对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度调整。转换教师的教学指导思想,提升其教学能力,是实施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基于以赛促教、以赛促改原则构建的教学相长的学习交流平台,可通过讲课、竞赛、教学名师的示范性授课等方式较好地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并通过开展专家小组评议,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提供教学改进建议。开展“青蓝工程”结对帮扶,根据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属性,学校安排同教研室业务能力强、有责任心的教师开展教学“1+1”帮扶工作,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

2.6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

高职医学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医学专任教师的重要力量,高职医学教师的“双师型”专业发展之路已成为医学师资建设中亟待关注的问题[7]。相比于高等学院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随着现代医学职业教育体系的形成,国家提出了“双师型”教师的概念,对专业教师的要求逐渐提高。“双师型”教师数量较少会严重阻碍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工匠精神和职业道德的高职“双师型”教师,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能更好地感染和教育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使学生获得更强的学习成就感。

2.7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

《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提出:“医学类专业课程要注重加强医德医风教育,注重加强医者仁心教育,教育引导学生尊重患者,学会沟通,提升综合素养。[8]”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是培养医疗服务水平高、适应社会需求的医疗卫生人才的重要保障。高职院校医学检验专业教师的任务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检验技术人才,作为学生的第一培养人,教师更应注重自身专业素养的提升,做好言传身教,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医学价值观。

3结语

高职医学院校专业教师的发展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影响学校发展的重要因素。医学高职院校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实践能力与职业素养,加快专业发展速度,努力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医学检验人才,从而有效促进医学职业教育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唐智彬,石伟平.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校企联合支持模式初探[J].教育与职业,2009(2):13-15.

[2]郑宏宝.教师专业发展需要践行“四真”[J].陕西教育:教学,2021(9):27-28.

[3]祝思路,付玉荣,伊正君.应用型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策略[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17,25(3):405-407.

[4]张益铭.高校教师专业发展阶段问题与对策分析[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9):27-28.

[5]李林杰.专业教师积极参与临床实践促进学院可持续发展:医学检验专业教师参与临床实践的几点体会[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1):11-12.

[6]张艳.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教师职业认同感的发展阶段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1,19(19):182-184.

[7]宋志勇,穆亚敏.生态视角下高职医学基础课教师专业发展探析[J].高教学刊,2021,7(26):155-159.

[8]韦晓阳.深化“三教”改革新时代教材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5):84-87.

作者:胡培培 徐文平 单位:江苏省南通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