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人际关系的差异及形成原因

时间:2022-05-08 08:34:11

导语:中西方人际关系的差异及形成原因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中西方人际关系的差异及形成原因

摘要: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会不可避免地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而人际关系的差异性必然会对人际交往产生影响。文章以电影《刮痧》为例,分析了中西方人际关系差异形成原因,从亲属关系、朋友关系、雇佣关系三个方面解析了中西方人际关系差异性特点,以帮助人们扫除沟通中的文化障碍。

关键词:人际关系;跨文化交际;《刮痧》

北京紫禁城影业公司拍摄、郑晓龙执导的电影《刮痧》是一部反映中西方文化差异的电影。影片从男主角许大同父亲为孙子刮痧开端,讲述了由其父亲引发的一系列因文化差异导致的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有人认为这部电影主要反映的是中西方价值观的差异,也有人认为电影更多地反映了不同文化的碰撞。本文主要分析影片所体现的中西方人际关系差异。

1影片所体现的中西方人际关系差异

1.1亲属关系

电影中男主角许大同在国外打拼了八年,在有了稳定工作后把老父亲接来养老。却因为老父亲给孙子刮痧留下痕迹,导致医生认为他们家庭虐待孩子,把孩子送到了儿童福利局从而引发了之后男主角为了孩子而与西方文化碰撞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为了保护老父亲,为了尽孝道,男主角一人承担了所有的指责。在对待这件事情的处理上其实就体现出中西方人际交往中对待亲属关系的差异。①长幼有序的中国亲属关系。百善孝为先,尊老爱幼,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人从小接受的价值观教育当中,孝道占据了家庭教育的首位。在看待长辈与晚辈的关系时,人们最讨厌的就是对长辈不尊重,说话没大没小的人。中国南方宗亲家族的族长有着非常大的权利和地位,无论小辈成员在外面打拼得如何成功,回到宗族里一切事情都要听从族长的安排。两个人的结婚问题不是两个人的事情,而是两个家庭甚至是家族的事情,种种人生大事都要尊重父母长辈的意见,得到祝福的婚姻才能幸福长久。步入社会获得稳定工作后也尽量把年迈的父母接到身边养老尽孝,这些都是中国人尊重父母的体现,是尽孝的体现。电影中男主角那句“我管教我自己的儿子天经地义”的台词更是这种关系的体现。②独立平等的西方亲属关系。不同于中国长辈为大式的亲属关系,西方有些国家的亲属间关系是独立平等的。西方人普遍认为长辈与晚辈的关系是平等的,这点从他们的名字上就可以看得出来[1]。中国人给晚辈取名字的时候会避免与长辈同字,否则会被认为是不尊重长辈的表现;而外国人孙辈和父辈,甚至祖孙名字一样的情况比比皆是,区分仅在名字后面加上表示年长年幼的后缀而已。子女和父母间地位是平等的,成年后会独立生活,遇到与父母意见相左的时候也会有理有据地表明自己的观点,而不是像中国人一样以长辈意见为主,所以在电影中当男主角许大同的老板兼好友得知许大同为父亲所做的事情背锅的时候,他表现出了难以置信的神情。在他的观念中,父辈的问题应该由自己承担而不是由晚辈代为解决。

1.2朋友关系

电影中男主角许大同在打官司请律师时第一时间想到了老板兼律师好友,因为中国人有事都喜欢先找熟人,而外国好友昆兰却没有在法庭上帮助他,“我只是讲了事实”这句证词直接说出了许大同打孩子的事实,使男主角在争夺孩子抚养权问题上失去优势。许大同气愤之下毅然辞职走人,并对老板说出了“道不同不相为谋”这样的台词。电影中这里的情节体现出了中西方在朋友关系中的差异性。①螺旋式思维的中国朋友关系。中国人喜欢交朋友,坚信“朋友多了路好走”“四海之内皆兄弟”,办事喜欢找熟人,与朋友相处的初期以分享个人信息为突破口,个人信息如家庭、学历、工资及生活经验等都可以拿来与朋友分享,甚至是分享他人的“八卦”。但与朋友的相处中,思维模式却是螺旋跳跃式的,表达出自己意图前可能要说好多话作铺垫,与人交流时会考虑非常多的因素,两个人在交流中如果加进了第三个人,那么这两人就会立刻转换话题,以此来照顾第三个人的情绪。在说话的过程中也是随时察言观色,螺旋式思维保持圆滑特质。在回答别人的问题的时候一般不会直接肯定或拒绝,而会说“可能”“大概”“应该是”“差不多”这样有回转余地的回答,这些都体现出了中国人内在的螺旋式思维,圆滑为人处事的特质。②直线式思维的西方朋友关系。西方朋友间交谈是直截了当的,他们的思维模式是直线式的。中国人寒喧客套的“吃了吗”常被老外认为是邀请他吃饭的话语。与朋友相处时也不会以分享个人生活信息为切入点,工资、个人感情状况、年龄等隐私问题更是初认识者交谈时的雷区。表面看起来友善热情,实际上却是有礼貌地疏远,在深入了解后的朋友关系中也是有一说一,并不会因为你是我的朋友而放弃我的原则底线。所以电影中昆兰并没有因为许大同是自己的朋友就在法庭上包庇他。中国人可能因为不好意思拒绝朋友而做了许多伤害自己利益的事情,例如酒桌文化中的拼酒;而外国人如果不能够接受这种伤身行为的时候,他们就会直接地拒绝,体现出他们的直线式思维模式。这种特质在言语中也会有体现,英语中对问句的回答有“yes”“no”两种直观的表明自己观点和态度的回答。正好与中国人模棱两可的回答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也体现出西方人的直线式思维特质。

1.3雇佣关系

电影中当男主角许大同的儿子与老板的儿子发生冲突时,虽然是老板儿子主动挑衅自己儿子才产生的冲突,但是大同为了照顾老板在大庭广众之下的面子,还是忍痛打了自己的儿子。老板很诧异“你干嘛打孩子啊”,大同很委屈的回答:“这不是为了照顾你的面子么”。这一幕实际上映射出中西方在雇佣模式下的交往差异。①面子模式下的中国式雇佣关系。中国人在工作中的雇佣与被雇佣关系下为人处事注重面子、人情,在处理一个事情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是找熟人办事,而不是走正常流程。工作关系中的面子是非常重要的。上下级之间等级分层明确,下级要帮助上级排忧解难,自己可以受委屈,但上级绝对不能丢面子,所以就出现了电影中许大同为了照顾上司面子而打自己孩子的过程。“礼尚往来”这四个字在中国人的工作交往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你帮了我的忙,下次我也同样回报你。规则下的面子,人情冲斥在工作场合的各个方面,所以有时工作中会形成裙带关系,任人唯亲,在某种情况下会无视规则,进而影响工作进度[2]。②契约模式下的西方式雇佣关系。西方人在工作场合雇佣关系中体现出来的是契约合作模式。上下级之间是按照规则办事的,不存在中国人所重视的面子和人情问题。这也是为什么电影中老板会在法庭上说出许大同打孩子的事实,会在大同打孩子的时候产生疑惑,他们坚持就事论事原则,无论我们是不是朋友,无论我们关系有多好,涉及到原则性问题的时候,他们不会按人情办事,而是理性处理对待。公司领导与成员间是平行、平等相处模式,社会中人与人是平等的。不会因为一个人职位高就会使另外一个人地位降低。我们在电视新闻中常见的总统与记者互怼的模式就是这种关系的体现,做事情坚持原则为主,不会因为你是我的朋友就包庇你的错误。正是因为老板对男主角许大同所做的事情这点与中国人的交往模式不同,身为中国人的大同无法接受朋友的“背叛”愤而辞职了。

2中西方人际交往差异性的成因

2.1文化底蕴差异

中华五千年文化的核心内容就是仁、义、礼、智、信“五常”。所谓“仁”,即仁爱之心,对于养育辅育我们的人和事物存有关爱和感恩之心,讲的是人与人的关系,也是人与人之间的爱,人们对养育自己的父母要展现爱意,要尽孝道。这也构成了我们人际交往中亲属关系的交往模式。所以电影中的大同阻止妻子告知父亲真相,一人承担所有的罪名,都是这种文化下尽孝道的体现。而西方文化是多种文化融合的结果。各国移民都拥有自己的文化,彼此间无法使别国的移民完全接受自己国家的文化,只能是求同存异,相互间唯有包容才能和平共处。西方国家最的牛仔文化、游牧生活,使人们的生活模式变得独立自主平等,如果不独立,人无法在广阔的草原上生活下去,这样的文化底蕴造就了他们独立平等的亲属关系模式,因此电影中老板无法理解许大同打孩子的行为。

2.2生活模式差异

中国人的生活模式是集体主义生活模式。我国自古就有“父母在不分家”的传统,即使到一定时候分家了,也是以一个小家为单位分割资源。这是和我国古人的生存方式密切相关的。古代中国是个农业国家,以耕种为主,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所以人们常常聚集在一起,全家老小下田种地谋生。在劳作中人们需要互帮互助,构成和谐的邻里关系。集体的利益是大于个人的利益的,当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个人要为集体作出牺牲和让步,因此,电影中出现了许大同为了集体的会议而缺席了等待孩子出生的情形。而西方较早开始了工业革命,机器的发明与大规模运用为企业节省了大量的劳动力。机械的使用较少需要人们集体劳作,一个人就可以操控机器工作,不依赖朋友的个体独立关系模式就此形成。人与人打交道只需遵循规则,不存在讲人情,因为自己就可以完成份内的工作。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个人独立模式,他们在与朋友交往中也会坚持自己的原则。因为无法理解把集体的利益看得比个人利益更重要,电影中参加听证的护士在得知“因为开会,孩子出生不在场”时显露震惊的表情就不足为奇了。

2.3思想形态差异

中国长期封建社会形成的中央集权模式深刻影响着人们的上下级观念。每个人有着属于自己的社会地位,整体社会呈等级分明的阶层排列,在集体中多数人在少数人指挥下分工协作,共同创造社会价值。这种上下级的观念也体现在了雇佣关系中,所以才会出现影片中许大同对待老板家人的态度。而西方多数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是从宗教信仰中获取的。如基督教是西方信众较多的宗教之一,它的教义之一为“人人生而平等”,民主自由是大家所追寻的目标[3]。所以影片中的老板无法理解许大同给他面子的事情。

2.4文化交流语境不同

中西方的人们在交流的语境方面是不一样的。根据霍尔的高低语境文化理论,中国属于高语境文化范畴,人们交流信息主要是依靠语言交际的场所和环境,而不取决于这种语言本身[4]。所以中国人的人际交往通常是间接、含蓄的,在交流中会更多地注意交流场合的周围环境,交流中也不会把语言本身作为主要的交流渠道。影片中许大同的妻子不喜欢公公抽烟,但是她没有直接说出来,而是站起来打开了窗户。虽然她没有使用言语表达,但是她的行为会使公公轻易地知道她的意思。而多数西方国家的文化属于低语境文化,在这种文化语境当中,人们的交往主要是靠这种用于交际的语言本身而不是依附于交际语境。所以人们的言语非常直接明了,一切事情都要直截了当地说出来。西方人通常更倾向于作简洁的陈述,并且很少使用非言语的表达方式。所以和上述许大同妻子处理公公抽烟的模式不同,西方文化中,如果有其他人在场想抽烟的话,这个人应该直接询问屋内的其他人是否可以抽烟;如果其他人反对的话,他们也会直接地表达出自己的意见来,阻止长辈吸烟也不会被认为是不礼貌或者不尊重长者。

3正视中西方人际关系差异,促进创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电影《刮痧》的结尾是欢快和温暖的,男主角许大同的好友最终理解了刮痧这种中式治疗方式并和大同重归于好,大同也和家人重新团聚。大团圆的故事结局给人们带来了温暖的感觉。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家人间的爱都是快乐的。影片中最后一幕是孩子在学习汉语,这与电影开头孩子学习英语的情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男主角大同的名字来自儒家思想中的“天下大同”,这个名字同样也蕴含了创作者的愿望。尽管世界上有不同的国家、文化、社会体制、种族等等,但是只要人们努力消除偏见和歧视,人们就可以创建出和谐的社会来。了解中西方不同的文化,接受不同的人际交往差异,可以有力促进创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总之,由于文化、生活模式、意识形态等方面的不同,中西方的人们在人际交往存在着亲属、朋友和雇佣关系方面的差异性。在与西方人士交流时,尊重、正视这些差异性非常重要。了解这些差异性可以使我们在与其他文化交流碰撞中少走弯路,从而达到更好的交流效果。

参考文献:

[1]曹胜强.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方人际关系认知差异[J].现代交际,2019(11):55-56.

[2]余靓,胡慧.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方价值观差异[J].考试周刊,2016(48):21-22.

[3]任雪娇.基督教对西方文化的影响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9(32):162-163.

[4]帅明君.中西方人际关系差异分析[J].国际公关,2019(5):7-8.

作者:孔凡利 单位:黑龙江财经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