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轮驱动促进园本教研的有效性

时间:2022-05-07 16:01:28

导语:三轮驱动促进园本教研的有效性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三轮驱动促进园本教研的有效性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完善学前教育教研体系,加强园本教研,充分发挥教研对提高保教水平,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作用。”多年来,我园追随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通过共同体构建为抓手、形式多元为媒介、服务实践为方向“三轮驱动”,初步形成了具有园本特色的教研模式。

一、共同体构建为抓手,凝聚管理向心力

在日常教研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尊重、理解为前提,努力为教师潜在能量向现实能量的转化创造条件,积极构建园本教研共同体。

(一)完善制度建设,规范教研机制

有效、完善的教研制度是实现园本教研的重要基础,完善幼儿园园本教研制度能够规范教研的开展机制、运行机制,让教学研究和问题反馈的渠道更加畅通。我园在建立健全教研组织架构的同时,重视园本教研制度的建设,制定并实施了教科研管理制度、教研活动制度、园本培训制度、备课听课评课制度、外出学习汇报制度、课题研究制度、成果奖励制度等,从制度上保证教研的规范开展。

(二)拟定教研计划,明确目标内容

良好的顶层设计是推进园本教研的重要前提。教师是教研的主体,只有当教师处于主动积极的状态时,才能实现有效教研。一份好的教研计划能帮助教师明确本学期教研的方向、内容以及应该提前做好的准备工作,从而改变教师在教研中参与热情不高、讨论问题漫无边际的现状。在学期初,我园教研室会事先拟定一份“学期教研活动计划”,其中包括“园本培训”“实地观摩”“话题研讨”“课题研究”等项目,从教研内容到教研时间都进行了统筹安排,便于教师明晰本学期园本教研的目的、目标。另外,我们要求教研主持人必须在每一次教研活动开始之前拟定计划,并提前向每位参加教研活动的教师布置任务、分发教研提纲,让他们有备而来,有话可说。

(三)组建雁阵团队,分层培养提升

我园除了组建年龄组、学科组、课题组教研共同体外,还注重教师的分层培养。在我园教师中,入职10年以上、5年至10年、5年以内的教师分别占比22%、30%、48%,他们在业务技能、实践经验和研究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为满足每一位教师“最近发展区”的内在需求,我园根据教师教龄、带班时间、工作能力、工作表现等综合因素,将教师分为三个梯队,即以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主的“卓越型教师”,以园级保教能手为主的“培优型教师”,以新教师和青年教师为主的“启航型教师”。通过“3+n”梯队式培养计划,分层确定目标及任务,为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搭建适宜的鹰架,以师徒结对、岗位练兵、经验分享、示范展示、微课题研究等方式,帮助教师实现从学习型向经验型、从经验型向研究型的转变。如:“启航型教师”通过与省、市级骨干教师进行师徒结对,每学期至少完成2节优质汇报课,通过“每周宝典”的交流沟通,解决自己工作中的困惑与问题。“培优型教师”每学期至少完成1次园级示范课展示,通过微论坛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或班级管理经验。“卓越型教师”每学期至少完成1节园级及以上公开示范课展示,开展一次“骨干教师大讲堂”活动,从而提高骨干教师的经验积累和实践探索能力。此外,我们鼓励骨干教师在幼儿园课程理念的指引下,以做微课题的方式尝试开展实践研究,提高指导幼儿的策略和方法,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学期末进行微课题成果分享。

二、形式多元为媒介,提升模式引导力

丰富教研形式,是园本教研有效开展的保障。它可以营造一种想研、乐研、爱研的教研氛围,让园本教研工作真正“动”起来、“用”起来、“活”起来。我园遵循“124教研模式”,即:1条主线——研训一体化为主线,请进来,走出去,学先进,补短板;2个原则——资源共享,优势互补;4个导向——以问题式教研为抓手,活动式教研为载体,论坛式教研为依托,专题式教研为重点,通过周一集体教研+周二分组教研的形式,组织教师共学共研共思,解决实际困惑。

(一)问题式研讨

主要以关注、挖掘教育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为前提,在教研中循序渐进地研究探讨,促进问题的解决,帮助教师积累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经验,最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在实践中,我们按照“三阶段”研究模式,引导教师自我反思、领悟和改进。第一阶段从细微处着眼,自下而上建立“问题资源包”。我们要求教师每周提供一个在一日活动中遇到的真实问题或困惑,教研室要及时汇总整理形成问题资源包,帮助教师建立问题意识。第二阶段以实效为目的,自上而下开设“研究诊断室”。针对问题资源包中的问题,教研组长、骨干教师要发挥专业引领作用,开设“研究诊断室”,对问题进行剖析、定位,形成专题研究的方案。第三阶段从“近、小、新”三个维度入手,全员参与问题教研。要求贴“近”教师实际需要,设定教研内容,强调实效性;抓住日常“小”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注重针对性;鼓励“新”异思想并给予支持鼓励,体现激励性。

(二)活动式教研

以具体的一节活动为对象展开研究,通过“一研二磨三提升”的过程,促进教师自我学习、自我感悟、自我建构。1.“一研”确定活动方案活动开展前,教师围绕幼儿发展特点,结合五大领域核心经验进行教研,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游戏贯穿、师幼互动等方面入手,优化活动设计,努力为幼儿营造轻松的活动氛围,鼓励幼儿大胆表达与表现,让幼儿在充满游戏性与趣味性的教学活动中得到全面发展。2.“二磨”解决实际问题通过“逐一反思、一对一打磨”的研讨方式,针对每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目标达成、师幼互动、教师素养、幼儿表现等方面的具体问题进行逐个剖析,逐一反思,以对话为窗口,有针对性地寻求解决策略。3.“三提升”不断打磨完善教师们根据研讨结果对活动设计进行相应调整,斟酌活动目标的定位是否科学、开展策略是否有效,教师也会在这一打磨完善的过程中收获成长。

(三)论坛式教研

它是一种对话式、启发式、开放式的教研活动,充分利用“同伴互助”功能促进自我反思的内在作用。我园每学期末组织教师开展一次微论坛活动,可以分享班级的管理经验、班本课程的实施策略,也可以交流一些读书感悟等内容。比如:在“班本课程”的论坛教研中,教师首先采用PPT与解说相结合的方式,从课程缘起、主题框架、实施过程、教师反思与调整等方面,对班本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亮点案例进行阐述。随后,大家围绕分享的班本课程故事展开热烈的讨论、交流,从“价值判断——班本课程如何选择”“深思追问——班本课程如何审议”“行动探寻——班本课程如何实施”三大问题框架出发,进一步明晰课程实施的要点。通过小组推选——集体分享——现场教研,进一步推进教师对课程的解读和开发,加快幼儿园班本化课程建设的步伐。

(四)专题式教研

为了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引导他们逐步从“实践型”向“科研型”转变,我园鼓励教师将课程实施中所遇到的典型问题提炼成教育教学研究的主题,并在实践中进行研究,做到专题研讨经常化、问题解决及时化、经验总结提升化。比如:我园围绕申报的“十三五”省级课题“借形想象在幼儿美术活动中运用的实践研究”进行了历时三年的全员教研,最终总结出了教师在借形想象美术活动中激发兴趣、材料投放、想象创作、分享评价等方面的一系列指导策略,并将这些内容汇编成园本教材《让每个孩子创造奇迹》。

三、服务实践为方向,强化应用助推力

园本教研的根本在于学以致用。我们将园本教研的结果通过一系列有效措施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保证教研结果落到实处、走向深处。一是将教研成果作为工作规范,如“保教人员一日工作规范”,有效指导教师明确各自的职责及各环节的具体要求,并通过量化制度来保障落实;二是将教研成果作为可视、可用、可借鉴的园本资源,方便教师随时提取使用;三是通过现场观摩、实操评比,将园本教研成果作为模板、范本,加以推广和应用。“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几年来,我们立足本园实际,在“三轮驱动”模式下,积极思考、深入实践,扎实开展园本教研活动,使教师从被动的参与者变为主动的承担者,切实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和研究水平。今后,我们将继续把园本教研这个“助推器”用好、用巧、用活、用出效益,真正起到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从而促进和保障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需求。

作者:黄洁 孙伊丽 单位:运城市万荣县五一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