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基础课程多元化思政体系研究

时间:2022-05-07 15:58:47

导语:计算机基础课程多元化思政体系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计算机基础课程多元化思政体系研究

【摘要】在“三全育人”大背景下,结合“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特点,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设计,挖掘思政元素,构建“大学计算机基础”多元化思政体系。实践表明,该思政体系实现了从线下到线上,从课内到课外,从显性教育到隐性教育的协同育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课程思政;大学计算机基础;混合式教学

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把“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作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指出要加强对课堂教学和各类思想文化阵地的建设管理,充分发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健全高校课堂教学管理办法[1]。长期以来,大学生思政教育存在“孤岛”现象,思政教育被认为只是思政教师的工作,专业课教师重视程度不高[2]。在如今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培养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人才是每位教育工作者的担当和使命。只有将立德树人与教育教学有机结合,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有机统一,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面向大一新生的计算机公共基础课,具有覆盖面广、信息量大、实用性强等特点,主要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和信息素养。本科一年级是塑造学生品行和开展思政教育的黄金时期,笔者抓住这一窗口机遇,重新审视课程目标,修订课程大纲和培养目标,深度挖掘课程中的思政资源,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的有机统一。

1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

课程思政是指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3]。课程思政注重传统教育和育人育才的有机统一,解决的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让所有的课程教学活动都肩负起立德树人的职责,使教师承担起立德树人的使命。课程思政应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注重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层面的教育,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引导当代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为社会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4]。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是课程教学,每门课程都承载着育人的责任。思想政治类课程在育人中发挥显性作用,通识课和专业课具有隐性育人作用,只有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融通,才能形成育人合力。教学中应挖掘课程中蕴含的育人资源,提炼课程中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让德育和智育同频共振,最终实现学生全面发展[5]。

2多元化课程思政体系的建立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课前导学、课中研学、课后练学。笔者结合东北石油大学人才培养目标,以隐性德育、社会观察等为切入点,将线上资源、课程案例、小组任务与课程思政紧密结合,构建多元化课程思政体系。

2.1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增强教师思政意识

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在教师,教师是教书育人的主导,是课堂教学的“第一责任人”[6]。东北石油大学通过鼓励教师参加课程思政专题培训、名师讲堂、伙伴式学习、自我学习等,来提升教师的育德意识、育德能力。同时,组建良性互动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团队,积极运用网络教学平台,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使思想教育工作更有活力。教师通过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开展深入研究,寻找思想政治元素与课程知识的契合点,积累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完善教学设计和评价机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觉意识。同时,坚持言教与身教相统一,以“润物细无声”的形式传递给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2.2深挖育人资源,丰富课程思政内容

教学过程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追寻与实现价值目标的过程。思政元素的挖掘离不开对课程内容的深入分析,“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除了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程授课计划涵盖9个章节的内容,笔者针对授课计划,梳理知识点,结合时事政治、典型案例等形成涵盖家国情怀、爱国主义、传统文化和法制意识的多元化思政教育内容,如图1所示。(1)家国情怀:计算机硬件系统构成。计算机硬件系统是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5个部分构成的,各部分互相联系、互相作用形成有机整体。利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全局意识,使学生感受“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没有国家繁荣发展就没有小家的美满幸福。(2)爱国主义:超级计算机发展史和汉字输入法的发展史。通过介绍中国超级计算机的发展,带领学生回顾我国在此领域从跟跑、并跑发展到领跑这一过程中众多技术人员的付出;介绍从关键核心技术引进到全方位自主创新的实现过程,让学生深刻体会我国超级计算技术领域的成就是科研人员克服无数困难奋斗来的。鼓励学生学习勇于创新、敢挑重担、勇攀高峰的工作精神;介绍超级计算机发展的中国速度,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引起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共鸣。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有着独特的历史,蕴含着中华文化的脉络。随着计算机在我国的普及,如何将汉字输入计算机曾经成为一大难题。汉字输入法经历从无到有,从难到易,从简单到智能的发展过程,每种汉字输入法的诞生,都展现了中华儿女创新创造的时代精神。以此鼓励学生继续弘扬创新创造精神,为中国梦的实现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力量。(3)传统文化:我国古代计算工具的辉煌成就。在计算工具发展领域,我国拥有丰富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祖冲之利用算筹计算工具计算出圆周率;中国古代人民发明了算盘,结合了十进制计数法和一整套计算口诀并一直沿用至今。通过讲授我国古代时期计算工具的辉煌成就,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认同感,提升了学生的文化自信。(4)法制意识:互联网发展引发的网络暴力问题。互联网的发展带来了很多便利,也带来一些问题,告诫学生面对纷杂的信息环境,要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避免人云亦云,以及盲目从众,不要参与网络暴力行为,要理性分析和解决问题。告诫学生拒绝网暴、抵制诽谤,为净化网络空间和维护社会稳定做出自己的贡献。

2.3抓好课程实践,激发学生的工匠精神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实践性很强,教学中需要结合实验任务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实践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针对教师布置的任务查找资料。例如,在进行图文混排、演示文稿制作时,笔者布置主题供学生进行选择,包括疫情防控期间的中国速度、中国效率、中国担当等,这些主题充分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通过鲜活事例对学生进行爱和感恩教育。通过分享劳动模范、时代楷模的先进事迹,让学生深刻体会榜样的作用。学生自主选择实验主题,设计完成作品。小组合作的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又提升了其思想政治认识,实现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验任务结束后,挑选出优秀的学生作品,放在网络教学平台上进行分享,使学生学会欣赏他人作品,通过同伴间的相互影响实现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3结语

笔者以“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思政教学实践为例,依托网络教学平台,立足线下课堂,根据课程特点,建立知识学习与思政教育融合的教学体系,在深化理论知识、发展计算思维能力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知识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由于课程思政效果很难实现量化,笔者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行为和学习态度来检验思政效果的成效。同时,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发表主题讨论,通过学生的心得体会感受其对课程思政的认同。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活动,不仅活跃了教学氛围,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而且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了主动应用正确的价值观、所学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学习和工作中的问题,实现了“润物细无声”。通过课程思政建设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设计,提升教师育人能力,增强了学生的政治觉悟和文化修养。

【参考文献】

[1]杨晓慧.高等教育“三全育人”:理论意蕴、现实难题与实践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8(18):4-8.

[2]吴月齐.试论高校推进“课程思政”的三个着力点[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67-69.

[3]谭晓爽.课程思政的价值内涵与实践路径探析[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8(4):44-45.

[4]王学俭,石岩.新时代课程思政的内涵、特点、难点及应对策略[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20,41(2):50-58.

[5]李雪萍,马发亮.高校“课程思政”体系构建问题及对策探析[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8(4):73-75.

[6]李国娟.课程思政建设必须牢牢把握五个关键环节[J].中国高等教育,2017(Z3):30-31.

作者:刘金月 时贵英 祝宝东 单位:东北石油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 东北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