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教学在电器设备维修课程的实践
时间:2022-05-07 15:56:33
导语:任务教学在电器设备维修课程的实践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针对汽车电器设备维修课程学习任务与中职专业需求相分离、学习对象与实践过程难匹配、学习过程与提升专业素养不同步的教学问题,整合多种教学资源,构建基于任务教学的“六步三型”教学方法,结合专业需求开展教学实践,优化课程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职;汽修;信息化
汽车电器设备维修作为汽车维修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其目标是在强化学生电器维修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排查电器故障原因的逻辑思维,使学生在工作中对故障排除得心应手。专业学生对故障排查的熟练度直接影响其从事汽车维修工作的效率,因此故障排查的学习一直是本课程的重点。经过调研,笔者发现以往的课程教学面临着以下三个问题:
(一)学习任务与中职专业需求相分离
故障排查能力是汽修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技能之一。学生只有通过亲自动手实践,才能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日后的工作中,满足不同客户的实际需求。现阶段使用的教材中,有一些与汽车故障维修岗位需求相关联的知识,经过实践练习,学生虽然掌握了电器维修操作技能,但无法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工作中以解决实际问题。
(二)学习对象与实践过程难匹配
由于汽车实训课堂的特殊性,人多车少,课堂中学生学习操作完成时间不同,上课节奏很难统一。在开始实车操作任务之前的空闲时间里,只有少数学生能够合理利用课堂时间。开始操作时,由于只有单人操作,其他学生只能在旁边观察,造成了课堂碎片化时间的浪费。
(三)学习过程与提升专业素养不同步
汽车电器维修过程一般采用基于既定任务的教学设计,学生缺少对任务的横向分析和思考。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按部就班操作获得知识技能即为完成任务,缺少了自主分析任务、排除故障原因的环节,不能重新整理应用已内化的知识技能。最后,学生虽掌握知识技能,但没有同步培养自身的专业素养。
二、策略:“六步三型”教学方法运用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从原因入手,思考解决之道,尝试运用“六步三型”教学方法解决课程困境。“六步三型”指结合专业需求开展六步递进式学习,依据学习特征把学生分为三种类型,在信息化下实现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内容的个性化。在下文的案例中,三种类型的学生在六个学习阶段中,以汽车转向灯的故障排查项目为载体,实现个性化学习。
(一)学习任务与专业岗位需求整合
任务驱动是汽修专业课堂教学的关键手段,教师需要合理选择信息平台,为学生创设工作情境,强调故障排查逻辑性在工作中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排故”思维,通过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笔者在学校汽修校企合作单位实训基地,根据实际需求创设工作任务,以一辆故障车为例,把每个技能知识点与企业实际的岗位需求相结合设计教学过程,实现学习任务与专业需求的融合。
(二)学习过程与能力培养目标匹配
改变原有的学习过程,将整个教学过程划分为“备→基→定→排→评→拓”六个步骤。“备”为课前准备环节,“基”为学习基础知识环节,“定”为制订“排故”方案环节,“排”为故障排除环节,“评”为评价环节,“拓”为课后拓展学习环节。
(三)学习内容与学习对象相关
依据学生特征划分学习对象,让学生在信息化手段帮助下进行异步学习。每个类型的学生在同一时间所处的学习阶段可能不同;同一个学习阶段,不同类型的学生需要完成的任务内容也有所差异。学习对象:将学生划分为A、B、C三种类型。见图1。A型是稳定优秀型学生,主动性强,面对未接触过的新东西也能迅速理解。B型是容易多变型学生,学习能力中等,学习主动性会随着任务的设定而有所变化。C型是学习薄弱型学生,学习兴趣弱,学习能力不足,理解事物较慢。图1三类学生学习任务:学习任务的不同主要体现在A型、C型学生上。A型学生学有余力,需要增加学习任务;C型学生吸收有限,适当减少学习任务。评价模式:当学习任务、内容异步时,对应的评价模式和评价主体也有所改变。笔者采用的评价形式为结果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为了促进学习交流,设计了集中评价环节,通过自评、互评、师评,选出优秀的学习小组。
三、“六步三型”教学实践
以转向灯故障排除为例,用“六步三型”模式开展教学实践。
(一)学习方法选择
“六步三型”教学方法实现的基础是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和多种学习资源。案例中采用的信息化方法有基于VR视频、AR技术、思维导图、虚拟仿真等的学习方法。
(二)学习资源整合
第一,录制VR视频,使课前学习更直观。在运用分层异步教学方法时,势必有一部分内容需要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习完成。为节省课堂时间,学生可通过VR眼镜观察汽车发动机舱内部结构,了解转向灯的原件和接线端子的位置。第二,提供思维导图软件,小组制订“排故”方案。汽车的排故是较为复杂的,有许多故障原因,需要根据“排故”逻辑一个个进行排除,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很容易思维混乱,操作时无从下手。而为学生提供思维导图软件,小组合作讨论,制订出故障排除的详细方案,这样可以方便学生有步骤、有思路地排除故障。第三,使用虚拟仿真软件,验证“排故”方案是否正确。各组学生自行制订的“排故”方案,不能保证其正确性,此时提供虚拟仿真软件,结合教师讲解,各组学生在软件中根据自己的方案模拟“排故”过程,验证其方案的可行性,方便学生找出问题并及时修改。
(三)教学过程实施
课前:自主学习,提前调查。各组学生登录平台,打开线上资源进行学习,并完成测试,自学转向灯电路原理,了解整个电路检测过程。此环节由A型学生担任组长,在“问卷星”上移动学习,实现第一阶梯的翻转课堂。据调查,本节课中有27.5%的学生通过翻转课堂率先掌握了转向灯检测的元器件结构。B、C型学生完成问卷,初步了解任务内容,教师通过调查问卷探底B、C型学生,再结合师生在线互动情况,确定学生对项目内容的熟悉程度,调整教学设计,确定分层任务难度的阶梯性,确保上课时各类型学生能迅速、充分地理解任务内容。课中:合作探究,排查故障。课中学习形式主要为基于任务驱动的小组合作型探究学习,以转向灯故障排除为任务主线,设置如下四大环节。环节一:电路连线分析原理。教师分析课前测试结果,VR视频使用效果良好,学生基本都能认出转向灯的相关元件,但对电路图的理解还需加强。此时,教师提供转向灯电路图以及AR电路模拟软件,对电路图进行分析,学生则根据相关电路图,利用平板电脑在AR软件中连接各元件,分析电路走向,形成简化的电路图。环节二:思维导图制订方案。掌握电路原理后,需要分析整个转向灯电路中,哪处发生故障会导致转向灯不亮,此时教师提供思维导图软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分析“排故”步骤,学生根据电路原理,在平板电脑中绘制思维导图“排故”方案,并在虚拟仿真软件中验证方案可行性,通过不断修改,最终完成思维导图,制订出最优“排故”方案。环节三:小组合作排除故障。制订好最优“排故”方案后,允许学生实车排故,学生四人一车,分别检测车左、右侧前转向灯,一人检测一人评价,轮换作业。根据思维导图的流程步骤,开始检测灯泡原件、供电线路、K9模块,当学生故障排除出现困难时,教师组织故障原因分析会,各组派代表根据测得数据分析故障原因,找出故障关键点,提醒学生注意对比观察,掌握操作技能。环节四:多方评价促使进步。在学生“排故”过程中,教师给出评价标准,组织自评,组内、组间互评,并根据学生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进行点评,给出过程性评价,再利用校内评价系统,对照评价标准,从多个维度对学生进行结果性评价,将各组操作视频和常见错误上传至教学平台,供学生回看反思。课后:课外拓展,互帮互助。课后,教师设置课后拓展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平台上的学习和测试,进行课后巩固,并在平台上预习下次课的学习内容,为下次课进行课前学习准备。
(四)取得的成效
首先,紧贴岗位需求,实现学习职业化。根据汽车维修工的实际需求,将某品牌汽车转向灯检修的工作案例作为课堂任务,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增强汽车故障分析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强化规范操作的意识,在不改变原有知识技能的基础上,使学生完成了职业化学习,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具竞争力。其次,运用信息手段,实现学习高效化。课前,引入全景视频,学生能自学、认识转向灯元件;课中,学生应用AR技术理解转向灯电路工作原理。通过思维导图、仿真软件,学生制订正确的检测流程,分析故障原因。教师借助智慧实训室,全方位拍摄学生操作细节,利用教学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及在线评价,顺利突破教学重难点,达成知识、技能目标,使课堂变得高效。最后,小组合作探究,实现学习主体化。以小组为学习单位,鼓励生生互助,让学生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内化知识技能;在真实情景中自主应用操作技能,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重新整理所获知识技能。
参考文献
[1]唐翠兰.自我效能理论下信息化学习资源设计与实践——以“信息化教学设计”为例[J].韶关学院学报,2014(4):99-104.
[2]丁蕾.基于信息化学习平台的“翻转课堂”设计与实践——以民航英语会话课程为例[J].校园英语,2018(19):57.
作者:徐旭登 单位:杭州市临平职业高级中学
- 上一篇:藏羌彝戏曲融入高中音乐的可行性
- 下一篇:计算机基础课程多元化思政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