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时间:2022-05-07 14:38:59
导语:城市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在存量规划背景下,面临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多元的城市问题,无论是规划师还是建筑师作为城市空间的营造者,都需要具备全局的视野、统筹的思维、合作的精神和协同的方式。城市设计是提升城市环境品质和塑造城市特色的重要手段,针对“城市设计”课程教学中建筑学专业和城乡规划专业存在的问题,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进行剖析,提出分工协作,交叉授课指导和分组协作,以及流水线创作方法,在课程设计的整个过程中,学生之间进行充分的交流和思维的碰撞,相互学习,共同完成成果进行改进。通过不同专业师生之间的协作融合,使城乡规划的学生能够拥有设计的思维做规划,建筑学的学生能够拥有规划的思维做设计。
关键词:存量规划;协作;教学改革;城市设计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发展已进入城镇化发展的下半场,成为承载人口主要集聚地。城市的发展已经由增量发展进入存量治理阶段,由大规模增量建设转为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调整并重,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城市存量更新治理要加强城市设计,注重城市修补,不搞大拆大建。城市设计对提高城市品质、场所营造等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当下建筑类的学生在大学阶段学习“城市设计”课程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课程教学现状
城市设计是衔接城乡规划和建筑设计的桥梁,与城乡规划和建筑设计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因此城乡规划和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在大学阶段都开设有该门课程。
1.1教学现状
城乡规划和建筑学专业都在大四的下学期开设“城市设计”课程,该课程分别是由城乡规划和建筑学专业的老师进行授课和指导,课程设计选题是以旧城更新为主,规模在10~30hm2之间,成果深度和要求与该年度一些竞赛密切衔接,主要与城乡规划专业指导委员会年会中城市设计竞赛和园冶杯国际竞赛相衔接,在存量规划背景下,近些年的竞赛基本都主要涉及旧城更新的相关内容,学生2-4人一组。
1.2存在问题
旧城更新涉及城市的方方面面,综合性较强,需要恰当处理好人、地和文化的关系。在旧城更新设计中,既要重视前期的调研分析,又要重视方案的落地实施。城乡规划的学生在前期分析调研详实,具有全局视野,能够基地对内外部资源进行盘点,发现问题、挖掘潜力,根据前期调研,提出发展的目标和实现目标的策略。存在的问题:一是设计方案实施性弱,内容较为宏观,停留在概念层面;二是前后缺少一定的逻辑关系,策略与实施方案存在不一致。建筑学的学生能够从细节发现问题,挖掘基地独有的特色,方案的实施落地性较强。存在的问题:前期调研较为薄弱,存在就基地论基地的情况,缺少全局的视野和统筹的思维。
2现状问题原因剖析
2.1支撑基础相关课程
城市设计内容较为综合,需要建筑学和城乡规划基础相关课程的支撑,才能达到教学目的(表1)。支撑城市设计的课程从一年级至五年级贯穿始终。其中低年级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建筑设计基础”和“建筑设计”重点突出建筑设计基本原理的讲授,为城市空间形态设计中的建筑群体形态设计打下基础;景观设计等课程为城市公共空间的塑造提供了支撑;城乡规划原理为城市设计奠定了理论基础;而城市阅读认识实习为城市设计提供调研材料。城市设计与建筑学和城乡规划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和城乡规划专业的学生密切配合才能做出更好的城市设计。
2.2原因剖析
针对城乡规划和建筑学“城市设计”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两方面进行剖析:教师和学生。教师方面:城乡规划和建筑学的“城市设计”课程分布由城乡规划和建筑学专业的老师授课指导,各专业的老师习惯用自己的思维模式去引导学生,而“城市设计”课程本来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要有统筹的思维模式,多方位、多角度去思考城市中的复杂问题。学生方面:“城市设计”课程是城乡规划和建筑学专业最后一个综合性的课程设计,之后便进入顶岗实习和最后的毕业设计环节。在前三年半的学生中,建筑学的学生以建筑设计为主,涉及的规划课程主要是“城乡规划原理”,但没有进行过真正的规划实践课程,绝大多数同学对城乡规划原理中的理论不能够真正来指导设计,规划的思维和视野较为薄弱。城乡规划的学生虽然有建筑设计的基础,但在后续的规划课程设计中,尤其是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等这些规划类型的学习,规划学生宏观的思维能力比较强,对于微观层面实施落地的内容就相对薄弱了很多。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①城乡规划专业的学生在做城市设计课程设计时容易停留在二维城市规划的层面上,缺少三维空间的设计,城乡规划专业学生在三维空间的设计能力相较于建筑学学生而言偏弱;②在方案设计构思上,建筑学的学生缺乏对文化和地域上的识别,缺少对城市特色的表达,对地域性的探索仅局限于单体建筑上;③教学方法过于落后,仍然停留在现场调研、同类方案的搜集、快速形成设计方案的教学环节;④从调研成果来看,在调研环节,建筑学专业的学生缺乏城市设计构成要素的分析,只停留在建筑质量、场地环境分析层面,导致设计成果缺乏系统性。
3改进措施
针对“城市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的改进措施就是促进师生在教与学中的合作和思想的碰撞。通过思想的碰撞和交流,希望城乡规划的学生能够拥有设计的思维做规划;建筑学的学生能够拥有规划的思维做设计。
3.1分工协作,交叉授课指导
在理论授课环节和课程设计指导环节,城乡规划的教师和建筑学的教师可以相互交叉。“城市设计”课程是小班授课,按照学校要求一个班安排一个主讲教师,相同的内容也不能合班上课。鉴于此,两个专业的老师可以把教学内容进行分工,交叉授课。今年授课的内容,明年互换成另外一个老师授课的内容,反复循环。对学生来说,既能接受建筑学的思维,又能接受城乡规划专业的思维;对老师来说,同样的内容,分别面对不同专业的学生,一方面减少了备课的工作量,另一方面会发现需要完善和改进的教学内容,老师之间也提供了交流的平台。在课程指导环节,同样也采用交叉指导的方式,这节课指导建筑学专业,下节课指导城乡规划专业。
3.2分组协作,共同完成成果
考虑到学校教学的规章制度和设计成果导向等因素,教学过程可以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部分分组,作为试点。挑选两个专业中的优秀学生2-4人专业交叉组成2-3个组,其他还按照本班级分组。作业成果按照竞赛要求进行,每阶段的成果都要进行公开汇报,老师同学进行点评;最终成果可以邀请校内外的专家进行公开评审指导,学生观摩;最后将成果再进行修改完善,投稿参与竞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师生都受到城市设计思维的全面熏陶,并由竞赛结果作为一定的评价标准,学生得到了鼓励,学校的专业知名度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在第一个阶段相对成熟的条件下,学生也有一定的强烈欲望,进入第二阶段全面分组,所有学生全部专业交叉分组,每个班级分若干小组,保持着学校的小班上课的要求,每个班级的小组不规定,根据需要轮流交换,让学生们进行尽情相互交流和学习。
3.3流水线创作方法
针对教学方法过于落后的问题,可以借鉴国外城市设计的一些优秀教学经验,比如麻省理工大学的城市设计课程的流水线创作法可以引用和借鉴。其做法是让小组每个成员参与方案设计的全过程,在调研阶段、方案构思阶段,大家围坐在一起,每个学生可以将自己在调研中的想法和方案构思想法写出来,共同创作。然后进行交互轮换的分析评价,并把讨论内容记录下来并整理总结。这种流水线创作法可以激发每个学生的设计灵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同时也加强了学生间的交流以及团队合作的能力。
4结语
在存量规划背景下,面临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多元的城市问题,无论是规划师还是建筑师作为城市空间的营造者,都需要具备全局的视野、统筹的思维、合作的精神和协同的方式。城乡规划专业的学生和建筑学专业的学生作为未来的规划师和建筑师在即将踏入社会前,通过城市设计的训练来培养这些能力是非常必需的,也是“城市设计”这门课程所期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陈娟辉.城乡规划专业城市设计实践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山西建筑,2018(12):248-249.
[2]翟伶俐.城市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思考[J].安徽建筑,2018(01):240-242.
[3]李冰心.城市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初探——以英国爱丁堡城市设计课程为例[J].中国建筑教育,2017(18):99-104.
[4]肖哲涛.城市设计课程教学改革[J].建筑教育,2012(11):179-182.
[5]雷文韬.城市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河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25):177-178.
[6]李昊,裴钊,鲁旭,周志菲.结合设计竞赛的建筑学专业城市设计系列课程教学探索——以2014年度第25届国际建协UIA世界大学生竞赛为例[J].建筑与文化,2014(11):45-55.
作者:赵天英 单位:南阳理工学院
- 上一篇:传统符号元素在平面设计的应用
- 下一篇:建筑学专业在新工科的人才培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