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融入传染病学教学的实践
时间:2022-05-07 10:18:22
导语:课程思政融入传染病学教学的实践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课程思政建设在全国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传染病学是临床医学的重要课程之一,特别是在新时期防疫背景下,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专业特点融入思政育人元素,更能激发医学生具医者精神、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担当,从而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该文通过探讨课程思政融入传染病教学的必要性、教学目标及切入点,寻求有效的实施策略和路径,使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同向同行,实现教书与育人统一。
[关键词]传染病学;课程思政;立德树人;教学探索
医学生是未来医疗卫生事业的储备力量和开拓者,当以救死扶伤为使命,振兴祖国医学事业为己任。因此,在本科教育阶段,医学生不仅要夯实专业知识,更需要锤炼道德品质,最终实现医学生向合格医务工作者的蜕变。传染病学是医学教育中的一门核心临床课程,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构建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育人格局,才能实现立德树人,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一核心目标。本文通过探讨课程思政融入传染病教学的必要性、教学目标、切入点和实施策略路径,思考如何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旗帜下,实现共振叠加的育人效应,培养具有健康价值体系的医学人才。
1传染病学课程思政的目标
1.1知识能力目标
传染病学是一门研究各种传染病在人体内外发生、发展、传播、诊治和预防规律的学科。人类在与传染病的较量中取得了许多重大战果,然而,在面对新发传染病方面还存在很多未知数。当今公共卫生事件频发,更凸显本学科的重要地位。本学科的知识能力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传染病的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临床诊治能力,树立“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临床理念,适应防控传染病的社会需要。
1.2思政目标
传染病学课程思政的目标需找准医学素养和思政素养培育的关联点,通过传授专业知识,并贯穿思政元素,助力学生全面发展[2]。培育医学生医者仁心护佑生命为核心的职业精神;国家社会责任担当为核心的奉献牺牲精神;科学创新拼搏奋斗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爱国主义为核心的4个自信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从而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实现树人育才的价值塑造[3]。
2课程思政和教学课程融合的切入点
为适应当今传染病教学课程系统化的要求,本教研室采用了“基于传染途径、以防控为核心”的传染性疾病混合式教学新模式。将授课内容分为总论、血液传播、呼吸道传播、消化道传播、接触传播、虫媒传播传染病和出疹性传染病七大类。
2.1思政切入点———传染病学总论
传染病学总论主要讲述传染病的基本概念、流行特征、临床特点以及传染病的防治原则。通过视频和图片讲述人们如何与传染病作斗争的过程,预防接种是战胜传染病的重要手段。发明这项重要“武器”的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在普法战争时期,主动把学位退还给波兰,认为“科学虽没有国界,但科学家却有自己的祖国”,表达了科学家的爱国情怀。回顾历史发现,传染病的防控不仅仅靠个人的贡献,还需要以国家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为前提,国家完备的社会体制作后盾[4]。结合此次新冠疫情的防控,国家迅速果断采取了最全面、最彻底、最严格的防控举措,确保人民安康、山河无恙。通过梳理传染病的发展史,唤醒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5]。
2.2思政切入点———血液传播传染病以血液传播
为主要途径传染病的讲解中乙型和丙型病毒性肝炎是重点讲解内容。我国是患肝炎大国,随着国家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战略的实行及乙型肝炎疫苗的普及,我国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控制已经取得了巨大进展,让学生认识到只有祖国的强大、民族的发展,才能为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加深民族自豪感,增强道路自信、制度自信。众所周知,传染病防治成功的关键是确定病原体。2020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由美国HAR-VEYALTER、英国MICHAELHOUGHTON和美国CHARLES3位病毒学家共同获得,以表彰他们对丙型肝炎病毒的重大发现,使病毒检测和药物治愈成为可能。科学家们的研究史鼓励医学生树立对未知领域的积极探索精神,科学的创新思维,以及攻克难关的科学协作精神。
2.3思政切入点———呼吸道传播传染病
新时期人们所面对的SARS、MERS及新冠疫情均为呼吸道传播传染病,在讲到新冠肺炎时,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救治病人”,然后延伸到李兰娟院士作为传染病学界的领军人物,为追求着这一朴实职业理想,在SARS和新冠面前,均冲锋在抗疫的第一线,给予医学生医者精神的榜样力量。在讲授肺鼠疫时,提问学生是否知道“鼠疫第一人”?从而介绍抗疫先贤伍连德先生的科学创举。在鼠疫隔离中让患者和非患者佩戴相应的臂章,类似现在的“健康码”,并发明“呼吸囊”,等同于专用的医用口罩,还倡导整治卫生,焚烧尸体有效快捷治理鼠疫,只用了67d将第3次鼠疫流行扼杀,从而创建了中国现代防疫体系与医学体系。医学的发展和推动需要实践与创新。先贤的实例激励学生勇于突破创新,树立创新意识,培育创新能力,让医学充满活力[6]。
2.4思政切入点———消化道传播传染病
霍乱是消化道传播传染病的基本授课内容。讲授到霍乱的发源地,印度恒河,至今仍然是世界上遭受污染最严重的一条河流。而印度和我国一样,都是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一般认为人口越多,往往管理起来就会相对困难。然而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利用中西医药结合诊治,使各类传染病的发病率明显下降,走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医疗创举[7]。
2.5思政切入点———接触传播传染病
埃博拉病毒病(EVD)是通过接触传播的急性烈性传染病,生物安全等级已达到最高级(四级),病死率最高近90%。2014年疫情在西非复燃,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在EVD的讲授中,重在防控,这时展现出我国在非洲建立的EVD救治中心的图片,介绍本科毛青教授主动请缨,率队赴非洲执行援助利比里亚抗击埃博拉疫情医疗任务的光辉事迹。他们战斗在医疗前线,属于高感染率的高危人群,但他们具有医者仁心,兵者勇武,党员无畏的精神。毛青教授和其他感控专家一起不断优化设计防护流程,为在异国抗疫“打胜仗、零感染”上了“保险”。他鼓励战友,“打胜仗,永远是解放军的标准”。思政的切入不但让医学生牢记面对烈性传染病防控要领,而且培育学生护佑生命的责任担当和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奉献精神[8]。
2.6思政切入点———虫媒传播传染病
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主要经蚊虫叮咬传播的虫媒传染病。教师在授课中通过图片对比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近80%的县有疟疾流行,70%的人口受威胁,再到2021年6月30日中国获得了世界卫生组织颁发的无疟疾认证的辉煌历程。用数据分析我国虫媒传播传染病控制成功的关键在于国家的整体部署,各级部门科研防治,以及为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保障密不可分,彰显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课程中穿插播放我国药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荣获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的颁奖视频,这被誉为“拯救2亿人口”的发现,来自于开创性地从中草药中分离出的青蒿素应用于疟疾的治疗,凸显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进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提高民族自豪感。此外,青蒿素研发过程中科研条件艰苦,屡次失败尝试,科学家们仍坚持不懈,克难攻坚,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是培育医学生勇攀医学高峰的生动教材。
2.7思政切入点———出疹性传染病麻疹是传染性
极强的通过呼吸道传播的出疹性传染病,我国与全球其他国家共同致力于消除麻疹。从学习麻疹的病原学中向学生提问,消除麻疹的技术上是否可行,操作上是否可行?截至2019年底,全球有83个国家已证实现了麻疹消除。然而在2018-2019年全球麻疹疫情大幅回升。图片展示最新的研究进展:如果不能持久地形成人群高水平免疫力,麻疹病毒很容易在社区中传播[9],可以看出疫苗接种是关键。同时由于受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特征的改变及影响麻疹发病的免疫学因素的影响,消除麻疹的进程仍然存在很多困难和障碍,消除麻疹的工作任重而道远。这激发了学生思考传染病的科学防治,加强职业使命感,树立远大目的,解决医学难题。
3传染病学课程思政的实施策略和路径
思政教育的关键在于实施。如何让思政元素落地生根需要实施路径和策略。
3.1努力提升专业教师思政素养
“打铁先要自身硬”,课程思政的育人实效取决于教师自身的思政素养。首先,既是临床医生,又是专业教师的我们应言传身教,身正为范,具有医德和风尚,做到“德高”;其次,以扎实的专业学识教书育人,做到“学高”;再者,教学是门艺术,打造精品课堂,做到“艺高”。教学实施不仅要传授,更重要的是引导,知识传递与价值观引导的紧密融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9]。
3.2合理设计思政教学流程
目前充分利用本科已构建的《传染病学》思政教学资源库,包括了100余份思政资源与素材。选取的思政案例需鲜活,以微课、视频、动画、图片为载体,讲述生动,并结合实践、时事,不断充实教学资源库。在教学过程中,将专业和思政内容贴切吻合,实现“以情动人,以理服人”;思政还可结合课堂内外,线上线下,校内校外,理论实践,促进“自然吸收”;从量化分配上教学内容无需追求大而全,强调有针对性和计划性,总体把握恰当、适宜的教学原则[10]。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课前,发布学习知识点,充分利用在线教学资源自主学习;课堂上通过重难点的提问、答疑,对思政相关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延伸拓展内涵;课后,以问卷的形式了解专业知识融合思政课程的认知度和体会度[11]。在临床见习和实习阶段采用模拟诊室、情景课堂的手段,利用SP标准化病人作为训练考核对象,体现人文关怀,促进医患沟通;以生化防控演练作为实战,以练促学,以学提能。
3.3优化课程评价体系
课程评价体系应包括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业评价的双体系。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不但来自于督导专家和学生的效果评价,而且通过示范课、观摩课和公开课来自同行的自评互评、良性互动,以持续改进和提高[12]。对学生评价不仅包括平时课堂、期末考核、网络在线答题和医疗实践等综合成绩测评,还应包括以学生获得感来评价“课程思政”改革的效果。一方面,可以在考试中整合“思政”与“课程”的内容;另一方面,通过课程阶段性学习展示汇报,综合评判思政内容的教育效果。综上所述,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程。课程思政融入传染病学的教学更加丰富了传染病教学的内涵和外延,使医学生在教学实践中凝练思政元素,入耳入脑,入心入魂,立志修德,立足平实,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
作者:刘慧敏 朱研 蒋黎 夏杰 毛青 单位: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病科
- 上一篇:农业园林规划及草坪种植技术分析
- 下一篇:国有林场森林经营方案编制工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