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医融合在社区公共健康服务的应用
时间:2022-05-07 09:27:51
导语:体医融合在社区公共健康服务的应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社区公共健康服务是新时期我国社会美好生活需要中的一部分,为了保障居民的健康生活的良好发展,逐渐延伸出了体医融合科学理念。相关研究发现体医融合在社区公共健康服务中有较好的发展方向,并且能够有一定深度的发展趋势,在运动处方、AI运动技术指导等方面可以作为体医融合发展中深度研究并应用的领域。
关键词:体医融合;社区;公共健康;健康服务;应用
在现代科学健康发展观的指引下,对于体质健康培养已经从早期的医学手段延伸到医学、体育学、健康学等多样化促进的新模式。医学中分化出有关健康医学、疾病预防、慢性病康复等专业类型,体育学中也分化出运动康复、运动人体科学等专业细化,这是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日益提高的必然需求。我国自2014年就已提出“推动体育健身与医疗、文化等融合发展”的理念,并将“全民健身”提升为国家战略,在“健康中国”的时代背景下,体育的含义从最初的提高身体素质作用转变为有利于人们身心健康发展(包括情感、意志培养)的重要作用,是人们生活中培养健康体魄的重要生活方式。由于我国人口的老龄化趋势,慢性病已成为威胁国民健康的首要问题,老年人也是患病的主要人群。我国为解决国民的健康问题,发布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与《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等一系列政策,从顶层设计层面提出科学的健康指导思想,让医疗与体育协同发挥对健康的促进作用。
1、社区公共健康服务
社区公共健康服务是以社区为核心,辐射社区中的所有居民,以老幼、妇女、患病人群为重点服务对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现代科技设备,从预防、保健、康复的目的出发,发展居民的体质健康水平。公共健康是影响社会各个层面的主要健康问题,在此次疫情中,公共健康服务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保障全体居民健康生活质量的基础。目前我国社区公共健康服务所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是我国现阶段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体育发展与资源受到国情影响,体育事业在巩固发展基础的情况下还需要一段时间的突破发展,全民健身策略的发展需求与社会现有资源还不匹配;第二是群众基础还不够,虽然有庞大的人口基数,但是公共健康服务主要实施的方式是社会体育参与,我国基层社会体育受众人群比例相对还较少,在党和政府的政策与号召下还未迎来新的突破节点;第三是群众的科学理论水平还有待提高,国民对健康的理解还比较片面,对体育锻炼的价值也较为浅显,急需用有效的方式促进社会体育观念的转变;第四是公共事业投入的不足,基层体育事业服务不够完善,相关公共事业单位的职能没有得到充分的作用体现;最后是新的公共健康服务体制还没有完善,新的发展力量还没有明确的作用方向,需要有明确的行为规范或体制要求加强公共健康服务的建设。
2、体医融合科学健康理念概述
在2016年国务院发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出推动形成体医结合的疾病管理与健康服务模式,发挥其在促进健康、慢性病的预防和康复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由此在专业领域引出了“体医融合”的科学理论探索。体医融合是从体医结合理念发展而来,我国最早提出的是“体医结合”概念,是结合体育与医学优势发展健康领域的主要思想。在结合美国“运动是良医”健康理念后,逐渐发展出“体医融合”科学健康理念,“体医融合”是以医疗问题为导向,以体育运动锻炼发展健康素质为手段,与传统体育技能发展有所区别,体医之间互相启发、互相引导、重新认识健康、认识疾病。“运动是良医”健康理念是协同体育、医疗、健康、卫生等多元化合作,共同促进人们的健康体质发展,强调体育与医学的深度融合,以体育运动作为主要的改善体质健康的方式。将“体医结合”与“运动是良医”两个健康理念融合提取精华形成了我国的“体医融合”科学健康理念。对于体医融合学术界有多种认知,有学者认为体医融合是体育与医学中理论、思想、成果的交叉融合;也有学者认为体医融合是以体育与医学手段在群众的疾病预防、康复、身体锻炼等方面做出正确的指导与把控;还有的学者认为体医融合是在医学中融入体育锻炼元素,以体育运动发展体质健康的价值属性促进健康医学的有效实施。综合目前相关研究可以得出体医融合的目的主要是在于弥补公共健康服务领域的断层面与缺陷,健康是体医融合理念的核心要素,以体医融合理念作为中心思想引领健康服务的工作开展,体育运动是具体实施方式。正确理解体医融合科学理念,从体育方面正确看待医学价值,从体育促进医学发展,也要从医学正确看待体育价值,懂得体育在疾病预防、康复中的重要价值。两方面的科学理念让健康服务更具有科学性,指导内容更实用、实践结果更高效。体医融合发展提出了“一三三四模式”,是中心模式:是以人们健康为中心,完善健康政策,促进群众的全面发展,倡导科学健康生活方式,引导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良好发展。原则上要懂得运动的安全性,尤其是患病人群的运动安全要有所保障,需要体育事业的全力支持。运动的有效性,对症下药,科学的运动处方作用是有显著效果的,运动的可持续性,以运动锻炼作为慢性病的康复手段,要让患者长期参与,坚持运动锻炼,养成全面健康的生活方式。三融合模式是指技术融合、资源融合、话语权融合。技术融合是将体育与医学的技术特长相融合,将医生的医疗技术与体育指导员的运动训练技术结合,发挥两个领域的协同作用;资源融合是要把体育设施、场地与医疗设备、人力等相结合起来,比如,退役运动员有着丰富的运动训练与运动损伤经验,可以进行医疗培训作为体医人才引进渠道,体育专业人才经过固定的培养方式也可以作为长期的人才引进通道;话语权融合是指医生对患者的话语权有较大影响,体育专业人士对体育运动锻炼的指导有较大影响,将两者结合发挥出最大作用,对体医融合工作的开展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让体育局与医学界共同宣传推广体医领域的重要意义。四合作模式,是以卫健委及体育局、三甲医院、社区医院和温暖医学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为主的四方协同合作。在管理和实施层面避免场地不足、人员不足、专业性不足而导致的健康服务效果不理想的问题。体医融合将会改变多种社会现状,如医药服务获利到健康服务获利的转变,治病为中心到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变,医疗干预到非医疗干预的转变,也是我国医改的中心思想。坚持党中央提出的在伟大复兴中发展健康事业———“体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凝心聚气的强大精神力量。”
3、体医融合由战略思想走向实践
在健康中国的政策引导下,为了推动“体医融合”领域的发展,我国做出了较多的宏观指导思想,具体的行为规范落实也开始了初步的探索,各地都开始建设体医融合示范社区、体医融合科研组织、运动处方研究团队等。其中较为典型的是2015年国家体育总局成立的“体医融合促进与创新研究中心”,以及以高校资源为主导的西安体育学院健康研究所和重庆医科大学体育医学学院等相关研究组织,通过科研、学术交流平台共同发展“体医”领域,促进体育与医学的深度融合。在发展中落实的相关政策有北京的“体医结合健身中心”,江苏省的医保健身卡,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体检+运动俱乐部联合管理模式,和2021年天津市健康教育协会体医融合分会的成立等,都是体医融合由健康发展战略思想步入实践发展的标志,是“体医”领域初步探索中的成果,初步探索中的实践应用就是“体医”领域未来发展的指向标。
4、体医融合健康理念的发展目标
体医融合健康理念的发展目标是在体育与医学在平等中为共同实现健康促进目标形成自觉合作,发展出新的合作共赢方式。医学为科学的指导提供思路,体育为科学的指导提供实践方法,所以体医融合的健康理念发展不只是将体育与医学单纯的重合,需要发现两者的关键点协同发展,发挥最大的“体医”价值。体医融合发展模式的主要对象就是青少年、老年人、残疾人、妇女儿童和亚健康身体状况等人群。对于青少年重点是要发展青少年的身体素质,促进良好的身心发育;对于老年人是要通过体医融合的科学指导防治慢性病,促进我国的健康老龄化;对于亚健康身体状况人群是要以体医融合的健康指导改变其亚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健康中国”的战略发展,要通过体育来改善国民的身体状况,脱离身体的亚健康实现高水平健康状态,并且尽可能地脱离药物的过分治疗。
5、“体医融合”在社区公共健康服务中的发展原则
5.1、全面性原则
体医融合的全面性是面向整个社会群体,是为全体居民服务的健康指导工作,不只是体育与医学的人才融合,也是管理者之间的融合。管理者必须要对体医融合健康理念有一定深度的理解,在两方面都有发展才能在实践中做好社区公共健康服务的工作方向指导,让体医融合与健康中国更好的相融合。
5.2、差异性原则
体医融合的差异性是指在指导实践的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到每个居民的个体差异性,每个居民的人体状况都是不同的,就像中药药方1000个人就会有1000张不同的药方,运动处方也与之相同。差异性按照人群特点可以分为:老年人、儿童、青少年、妇女、中青年等。也可以按照需求类型分为:生活方式亚健康人群、慢性病患病人群、残疾人等,甚至可以按照文化水平或是文化背景划分人群特点。根据不同类型人群的不同需求,为居民做出科学、合理的健康服务指导,是体医融合的正确实践基础。
5.3、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主要是指人的主观能动性,体育锻炼的参与是以居民为主体,要按照居民的意愿进行活动开展。体医融合的健康指导是要积极引导居民的参与兴趣,营造良好的社区体育锻炼氛围,力求在长期的健康工作中培养全体居民养成正视体育、主动锻炼的良好健康观念。
5.4、服务型原则
体医融合在社区公共健康服务本质上是新时期党和政府以健康为中心提出的为人民服务的新内容,体医融合是提高国民健康体质的指导思想,社区公共健康服务是实施方法,相应建设的平台也是基于服务的本质基础,要充分考虑到每类人群的需求,优化服务过程。
5.5、发展性原则
促进全面健康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居民体质健康的发展性是大健康时代的必然需求。体医融合通过公共健康服务对居民做出的科学指导对于居民长期的体质健康都是具备发展性的,根据运动处方对居民长期生活的健康指导与管理做合理规划。
6、体医融合在社区公共健康服务发展中的应用分析
通过相关调查发现,在一些体育俱乐部、社区体质监测中心与医院中有体医融合的初步发展模式。社区体质监测中心是结合社会体育指导与社区医疗资源建立以体医融合为工作指导思想的基层门诊,服务于社区居民的健康指导工作,引导居民的体育参与。上海市杨浦区长白新村体育俱乐部在2018年启动体医融合高血压患者运动干预项目,利用医疗手段与运动康复手段改善群众的体质健康水平,并且获得了大部分群众的认可与支持。江苏省的社区公共健康服务工作开展状况较为良好,目前已经有上百个省级社区体质监测中心,并且配备相应的设施设备于工作人员,为40多万基层群众提供免费的健康指导工作。医院中建立的健康指导中心是以体医理念指导下为患者开运动处方的具体形式引导患者以体医融合理念的手段进行康复治疗。还有政府与企业合作的服务模式可以作为社区公共健康服务发展中的参考,如2016年由尚体健康科技在上海市规划、运营的社区老年体医融合中心,将运动健身、身体康复、慢性病预防集于一体,并且受众广泛,灵活性强。虽然体医融合在社区公共健康服务发展中的发展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但是我国社会各阶层积极配合的态度下,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逐步在实现“全人群健康指导”与“疾病全过程指导”。结合我国先进的大数据技术体医融合的应用发展有着极大的发展空间,将全民健身数据、全民体质数据、社会体育场馆与设施数据做出整理分析,为不同地区与不同人群适配相应的指导意见。目前对于体医融合的应用研究较为广泛,主要在于运动处方、AI技术指导、科技设备平台等方面。运动处方是体医融合的重要应用实践方式,不同人群适合的运动项目、运动强度、运动环境都有所区别,不同年龄阶段的身体发育情况、身体机能特征也大不相同。对于普通人群可以直接利用具体的体测数据和体检数据制定合理的运动处方,但是慢性病患者的指导中要格外注意一些问题,如患心脑血管的患者在运动中的心率达到一定程度就需要立即停止运动。AI技术指导主要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AI远程指导群众的运动过程,在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和数据采集技术的支持下,远程对患者的运动过程做出指导,指导患者的动作,从设备反馈的数据中分析患者当时的生理情况,做出相应的即时性指导,根据实时反馈的生理数据变化随时做出调整。在科技设备平台方面目前有较为显著的是神经反应性平台相类似的产品,但是该产品目前多用于运动员选材,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选拔中有较为突出的作用。运动员的神经反应速度在绝大程度上是由基因决定,后天训练带来的改变往往是有限的,所以在选材中要注意运动员的神经反应速度,但是传统的方式总会有一定的人为误差性,借助科技仪器与科技平台的数据操作在最大程度上规避了人为误差的发生,极大地增强了竞技体育运动员选材的科学性。除以上几点之外还有常见的线上学习,互联网、电视、新媒体等文化知识传播方式都是目前常见的线上学习途径,较为正式的是在互联网上建立网络课程,资源共享和公开是网络教学平台的特点之一。通过移动互联网与电脑上的软件平台传递给群众,同时居民可反馈自主的学习与锻炼情况,随后平台会智能制定出适合居民的个性化锻炼方式与学习计划。如国家体育总局与旅游卫视出品的《健生堂》节目,倡导全民运动,提升全民健康素养,节目邀请了各领域专家传授经验,普及新兴的运动健身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居民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社区公共健康服务的工作开展中可以学习、借鉴一些有利于发展的方式,思考自身工作如何有效开展,这将成为我国体医融合在社区公共健康服务中发展的新的突破。
参考文献:
[1]王世强,李丹.基于体医融合的社区健康促进模式构建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20,4(12).
[2]韩重阳.健康中国战略下体医融合发展困境与推进路径[J].体育文化导刊,2021,7(7).
作者:马文超 单位:徐州工程学院
- 上一篇:传统文化在白茶包装设计的应用
- 下一篇:林业规划系统建设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