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与绿色产业发展研究

时间:2022-05-07 08:57:17

导语:乡村振兴与绿色产业发展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乡村振兴与绿色产业发展研究

1相关概念

1.1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的基本内涵是产业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人才振兴和文化振兴。产业振兴是增强农村产业融合,形成规模化产业,实现多样化的发展[6]。组织振兴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完善自治体系、法治体系和德治体系共三个体系[7]。人才振兴是加强乡村本土人才建设,引进各类有助于农村发展的人才,完善乡村人才成长机制。文化振兴是全面提升农民的精神风貌,广泛弘扬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倡导树立乡村文明新风[8]。全面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加快转变农业农村发展方式,增进农民福祉,促进农民增收[9]。

1.2绿色发展

在“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三次工业革命中,工业文明为人类创造财富的同时,也加剧了人与生态环境的矛盾,造成生态环境恶化、资源紧缺的困境。进入21世纪,人们大力倡导绿色工业革命,发展模式由三次工业革命的“黑色发展”转变为“绿色发展”,“绿色发展”的含义也是相对于“黑色发展”提出来的[10]。绿色发展强调经济、社会、自然系统的共生性,三大系统的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经济系统实现经济绿色增长,社会系统中带来了绿色福利,自然系统中带来绿色财富。强调低资源开采、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在整体的发展中绿色发展在GDP的占比越来越大[11]。

1.3绿色产业

绿色产业是以绿色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为基础的产业,能够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满足人们对绿色产品的需求。绿色产业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概念,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使用绿色技术为其内在要求,以最大限度减少外部成本,生产、使用、回收的过程中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目的[12]。绿色产业具有以下多种特征:1)产业综合性,社会经济、生态环境、人文精神相互交融。协调发展的系统,涉及多门学科[13]。2)外延模糊性,产业的外延性不断扩大,扩展方向集中在清洁技术、洁净产品、环境功能服务以及生态示范区等方面综合性的产业群体[14]。3)效益叠加性,绿色产业在社会中会带来积极的绿色福利,在经济系统中带来绿色经济的增长,自然系统中会为生态带来正面影响,并为之带来绿色财富。绿色产业是降低资源消耗,实现物质循环利用,兼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产业[15]。

2理论基础

2.1可持续发展理论

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影响下一代人的生存发展[16]。侧重于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经济属性,可持续发展即在生态环境中实现长久的发展,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废弃物的循环再生产[17]。有一种叫作资源永续理论,即人类社会的资源是否可以永续利用下去。

2.2循环发展理论

传统经济是物质单向流动的经济,即资源—产品—废弃物,而现在的循环经济是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经济,即资源—产品—再生资源—产品[18]。循环经济也可以分为三部分:减量化,即减少资源投入量,减少废弃物的排放[19];再利用,即延长产品或服务使用时间;再循环,即资源化原则,通过一些技术手段,使废弃物再次变为可利用的资源,投入到新的生产中去[20-21]。

3乡村振兴背景下绿色产业发展的不足

3.1农村生态环境退化,环保意识薄弱

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农村经济取得飞跃性发展的同时,农村污染成为制约农村地区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工业园区在农村的规模化布局,造成了农村环境污染,限制了农村发展。农村环保意识薄弱,农村地区的环保问题处于模糊的状态,使得大量的企业得不到有效监督,没有相应的绿色监管指标,大量化肥、农药等药品导致水体和土壤中有大量的有害物质,重金属的含量超标。

3.2农业农村的发展质量有待提高

近年来,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明显改善,有条件向更加注重质量的方向转变。原有依靠高消耗、高投入、高成本的老路已经行不通,迫切需要向绿色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从发展要求来看,随着城镇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不仅要求质量安全、生态安全,还要求农村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我国农业的生产效率偏低,农业生产中技术含量较低,没有形成规模化发展,主导的龙头企业较少,缺乏具有竞争力的农业品牌,农村现代化绿色技术的发展落后,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农村人口大部分是留守儿童或无劳动能力的老人。农村建设中缺乏大量的劳动力,无法满足乡村绿色产业的劳动力需求,更加无法带动乡村绿色产业的发展。农村人口老龄化、空心化严重,缺乏农业专业技术人才,缺乏专业农业人才的培育体系。农业产业体系不健康,产业结构失衡,高质量农产品的供给不足。产业融合路径不畅,产业形式单一,农业产业链的效益较低。

3.3乡村旅游业定位不明确

大多数的乡村旅游业都定位在采摘、农家乐等模式,同质化问题比较严重,乡村旅游有很强的地域性,应更加注重当地的乡村文化。休闲农业在中国的起步时间比较晚,发展体制不成熟,大多数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无法形成强有力的关联,丧失文化特色,一部分还是原有的农村环境,缺乏基础设施的建设,对于游客无法形成较强的吸引力。同时也存在盲目扩张的现象,粗放地发展休闲农业,缺乏有规划的管理,盲目跟风,不仅破坏当地有限的耕地资源,还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环境,不利于可持续发展和农村居民的增收。尤其是中高端的乡村旅游业服务水平较低,发展方式比较单一,文化的深入挖掘和开发还不够等问题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

3.4农业的数字经济基础设施比较薄弱

数字经济是提升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内容,但一直缺乏资金的投入,使其无法得到更好的升级与创新,乡村的大多数只想享受既得利益,不想过多投入资金进行技术创新,导致数字经济只停留在公众号和页面这种简单的层面,导致乡村旅游与数字经济无法有效对接,而人才短缺问题也无法快速解决。

4政策建议

4.1增强环保意识培养,建立绿色产业监督标准

要大力培训农业农村居民及绿色产业企业的绿色环保意识,了解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只有实现各个生产环节的绿色发展才可以实现绿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政府要健全绿色产业的监督体系,制定详细的评价标准和指标,严守绿色生产的红线,从根本上为绿色发展提供坚实的保证,明晰绿色产业生产标准。

4.2重视乡村振兴人才的培养

在日本,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培育,为日本的乡村发展提供了高质量的发展人才。支持各种方式进入农村,培养专业的农业人才,针对不同的技术、不同的行业进行专业的技能培训,并大力引入“乡贤”,带动农村绿色产业的发展。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的补贴和政策的支持力度,使得更多的年轻人愿意回到家乡发展,带动绿色产业经济的长远发展。

4.3提升农业农村的发展质量

强化功能定位,走因地制宜的农业绿色发展道路,同地域自然生态系统融合,利用当地的特色风貌和生态资源发挥优势。同地域的经济环境融合,寻找适合本地发展的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质量第一,品牌强农,推进质量兴农,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实施品牌提升行动,促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以此推动农业技术的进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与破坏,有规划地进行发展。大力发展新型农业主体,利用乡村振兴的政策支持,推进新型农业主体的专业化发展,引入农业中介组织,为新型农业主体提供信息资讯,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还可以为新型农业主体提供有效建议和发展策略,引导劳动力合理地流动。

4.4明确乡村旅游发展定位

乡村旅游产业具有较强的地域性,每个地方的民俗文化和产品特色都大不相同,农村的特产和文化习俗正是乡村旅游的一大宣传点,所以明确乡村旅游的定位尤为重要,要充分挖掘当地的文化特色,发展农产品品牌建设,因地制宜在原有的生态条件上,丰富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形成有深度的产业联合体。

4.5开展数字经济专项培训,提高数字经营意识

乡村经营者应顺应数字经营趋势,政府需建立长效的数字经济培训制度和计划,提升数字经济的专业知识,培育更多的数字经济技术员,提升乡村经营者以数字经营推进乡村旅游发展的意识。以数字化运营提升当地乡村旅游的品牌效应,也可以利用数字经济了解当地旅游发展的即时数据和发展现状,有利于对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趋势作出判断,可以组织乡村经营者参加专业的数字经济交流会、报告会等行业的交流活动,交流学习心得和运营心得,提升乡村经营者的数字经营能力,在数字经济中寻找到更广阔的市场,延长乡村旅游的产业链条,增加乡村旅游的附加值。

作者:郭翔宇 单位:河南工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