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教育下艺术类课程思政设计策略

时间:2022-05-06 09:11:17

导语:远程教育下艺术类课程思政设计策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远程教育下艺术类课程思政设计策略

摘要:课程思政作为一项新兴教育理念,主要侧重于学生理想信念、政治信仰、价值取向以及责任意识等基本要素的培养上,积极开展艺术课程思政教育不但能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职业能力,还能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责任意识。基于此,文章通过分析优化艺术类课程思政设计的重要性,研究远程教育条件下艺术类课程思政设计策略,旨在为高校艺术类课程思政设计的创新与改革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远程教育;艺术类;课程思政;设计

在远程教育条件下创新艺术类课程思政设计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既有助于突破思政教育体系与艺术课程内容之间的局限性,形成一种新型艺术教育手段。将思政元素融合到艺术课程体系不但能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还能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艺术素养,使其充分满足现代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因此,基于远程教育背景的思想政治教育与艺术专业课程进行有机融合,已成为高校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的研究课题。

一、优化艺术类课程思政设计的重要性

(一)迎合新时代高素质人才培养需要

开设艺术类课程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艺术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但思想政治教育与美术教育之间存在明显差别,思想政治教育更倾向于学生道德素养和个性化素质的培养,旨在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备良好的道德情操和修养。尽管两者在目的和教育形式上存在明显差异,但两者本质上仍然存在密不可分的关联。在现代社会化发展进程不断加快和新型技术手段日益完善的背景下,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需求日益增长,尤其是对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予以了高度重视。因此,在开展艺术性教育工作时,既需要迎合新时代发展理念,拓展学生的艺术性知识层面及其对艺术技能的认知,又需要及时摒除艺术教育中存在的功利主义思想,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下遏制各种不良风气。当前美术教育工作在实际开展过程中逐渐偏离了既定目标,只注重学生单方面核心素质的培养[1]。这就需要加大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力度,定期组织现有教师参加艺术类课程思政培训活动,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支持下将思想政治教育与艺术教育进行有机融合,提升学生艺术素养的同时全面落实育人理念,充分满足现代艺术类人才培养需求。

(二)摒除艺术类教育的功利主义思想

在现代教育理念不断深化改革的背景下,艺术教育愈发注重学生艺术素养和艺术鉴赏水平的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则更倾向于学生道德素养和人格魅力的培养。这意味着艺术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在理念与目标方面存在明显差别,但两者的教育本质殊途同归,整体具有一定的兼容性,根本目的都是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现代化技术型人才。因此,开展义务教育时必须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作用,充分认识到传统功利主义和技术思想上的弊端,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下纠正传统不良风气。此外,在开展艺术教育时,还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滋养和培育,尤其在网络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前提下,高校教育中衍生出的各种价值观念还对学生的思想认知和行为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使学生在创作艺术文化作品时,其初衷逐渐偏离于正确的艺术修养标准,且这种思想会以潜移默化的方式逐渐渗透到学生的内心,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将思想政治元素融合到高校艺术课程体系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远程教育条件下艺术类课程思政的设计策略

(一)转变传统教学思想,全面渗透三全育人理念

在新课改要求不断创新与深化的背景下,将思政元素融合到艺术类课程体系,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渗透三全育人基本理念,充分发挥思政课程的显性教育功能,深入发掘艺术课程具有的隐性思政教育功能已成为必然选择,在强化思政教育显性功能的同时还应细化艺术课程的隐性功能,促进两者相辅相成、协同发展。但在实际教学管理过程中,大部分教师片面地认为价值引领归属于思政教育工作,而开设艺术类课程的目的在于传授基础理论知识和相关技能,对课程思政的了解和认知也仅局限于表面层次,这也是导致思想政治教育与艺术教育产生偏差的主要原因。在构建三全育人教育体系时应避免流于形式,相关高校必须明确教学管理工作的责任主体,从党团、社团以及班级着手优化三全育人教育体系,确保各环节衔接的有效性,基于宏观角度建立完善的三全育人体系建设方案,要求相关部门充分考虑各种可能发生的影响因素,依托于先进的网络平台制定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实施方案。高校还可以成立专门的三全育人建设小组,要求各部门成员明确自身职责与使命,严格按照责任分工机制落实自身工作,同时建立系统的三全育人评价考核体系,以教师的综合素质为评价标准,将道德建设作为衡量教师和学生表现的标准,真正意义上达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2]。

(二)强化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完善激励奖惩机制

依托于远程教育背景优化艺术类思政课程设计时,还应积极强化专业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将师德师风作为衡量教师教育资格的前提条件和标准,督促教师不断提高自身政治素养,充分发挥自身在教育工作中的职责与使命,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影响学生的行为举止,尤其是从事于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专业教师更需要不断拓展自身知识层面,通过细化准入制度的方式为学生带来良好的教育体验。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高校还可以加大专项资金拨款力度,定期组织现有思政教师和艺术教师参加社会调研与教育培训活动,亲临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积累实践经验,鼓励教师积极学习先进的现代教育手段,以此为基础丰富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和形式[3]。另一方面,高校还可以积极构建教师激励机制,依托于课程思政队伍建设拉近思政教师与艺术专业教师之间的距离,提高思政队伍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从教师培训、资质评优等方面着手为相关教师提供物质上的支持。例如,高校可以组织思政教师和艺术专业教师参加业务学习活动,通过实践调研的方式提升相关教师的理论知识层面和教育素养,有效拓展全体教师的视野和眼界。

(三)以真实情感端正学生的态度,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

开展课程思政改革工作时,通常需要从传统思政专人教育过渡转变为人人都可参与思政活动的模式。依托于艺术课程引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时,既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素养,又能锻炼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但在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下,思想政治教育向来处于边缘化地位,致使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这门课程产生无所谓的心理,甚至在学习过程中对这门课程存在抵触情绪,这种消极观念又无形中阻碍了艺术思政课程的有序开展。基于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艺术课程思政教师必须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通过投入真实情感的方式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艺术课程思政的重要性,正确理解课程思政中包含的价值和根本内涵。另外,在开展艺术课程思政教育工作时,还应基于思想政治教学指导全面渗透马克思主义思想,鼓励学生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身力量,发自内心地产生民族认同和家国情怀[4]。这就需要艺术课程思政教师为学生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引导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这门学科产生兴趣,基于艺术课程思政的基本理念丰富学生的思想认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艺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联,拓展学生知识层面的同时为其带来丰富的学习体验。此外,高校还可以将远程教育平台作为推动艺术思政课程改革的前提条件,有意识地将各项先进的教育技术与教学环节进行有机结合,在远程教育技术支持下充分发挥辅助性教学媒介的功效与价值。例如在正式教学前,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合理分配课时比重,预先将所学内容上传至特定的微信公众平台或教育系统,要求学生依托于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独立完成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在远程教育平台的支持下更深层次地发掘其实质性内涵。

(四)加大师生互动交流力度,融合交互式学习模式

在远程教育条件下优化艺术类课程思政的设计时,教师应基于艺术课程设计的特点和优势不断深化其在教育行业的影响力,结合实际办学情况构建完善的人才培育机制,在综合考量学生未来就业方向与行业市场动态的前提下建构全新的教学平台系统。首先,建立全面的教育资源数据库。渗透艺术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但在传统职业教育体制中,每个专业可供选择的就业方向较为多元,增加了高校培养契合不同行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难度。因此,在人才培养机制运行的初期阶段,高校管理人员应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积极为学生指明就业发展方向与定位,同时综合分析与总结学生的就业意向,借助远程教育平台构建完整的教育信息数据库,帮助学生了解与掌握不同职业在知识储备与技能水平方面对从事人员提出的确切要求,以此激发学生利用网络平台学习艺术理论知识的兴趣[5]。

三、结语

由于艺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其教育形式和教学目标也有所差别,但两种教育之间仍然存在密不可分的关联,尤其在现代社会对高素质人才需求愈发迫切的影响下,艺术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其不但需要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储备,还需要形成良好的责任意识。基于此,高校可以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平台不断优化与创新艺术课程思政设计,将思政育人元素与艺术教育体系进行有效整合,使艺术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赵继伟.“课程思政”:涵义、理念、问题与对策[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9(02):114-119.

[2]郑奕.大学数学“课程思政”的思考与实践[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9(01):59-61.

[3]徐立新.“课程思政”的教师实践理念与策略[J].教育现代化,2018(15):311-314.

[4]徐萍.卓越人才培养中高等数学“课程思政”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8(32):101.

[5]张敏.《高等数学》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探究[J].科技风,2020(26):64-65.

作者:李莎莎 单位:娄底广播电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