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管理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研究
时间:2022-05-05 16:26:24
导语:高校管理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将专业课程与思政内容进行互融,能够更好地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人才,将价值观的引导寓于专业知识能力培养过程中,构建全方位全系统育人大格局。文章在“新文科”视域下探究高校管理类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研究,积极发挥教学新模式的作用,要求师生与高校部门共同推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进程,真正达到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的目标。
关键词:“新文科”视域;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新文科”的建设使命主要是要加快建设我国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的能力。同时,“新文科”的建设不仅强调要夯实文科的专业基础,更凸显出哲学社会科学和新科技革命的交叉融合的特点。“新文科”打破专业间的隔阂,将科学技术融入文科专业之中,从而培养全面型人才,而全面型人才不仅要专业知识全面,更要具有极高的思想政治觉悟。“课程思政”的提出正是将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到一起,在专业课知识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将思想政治教育传授于学生,从而在专业课程中提升思想道德水平。在高校中,学生以“00后”为主,新时代学生个性鲜明,传统的授课模式不再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而管理类专业又侧重以专业理论知识讲授为主,不能够直接进行实践操作,想要培养与思政融合的全能型人才,就要把课堂学到的管理理论与实践结合。因此,产教融合可以把管理类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做中学”,提升专业技能;校企合作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专业技能的舞台,提前体验实际岗位的工作职责,为就业打下基础。“新文科”视域下研究高校管理类专业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既符合当今的教育主题,又更好地贴合学生的本身个性特点,进而达到企业与教学的融合,从而培养全面社会人才的目标。
1“新文科”视域下高校管理类专业融入思政元素的意义
管理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将学生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全面型管理类人才,管理类专业与理工科专业相比,更加侧重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实践的机会。通过调查数据可知,要求管理类毕业生具备一定实践能力的企业达到了64%,充分体现出对管理类专业毕业生的实践能力的重视。同时,高校培养学生的目标不仅在于培养出一批批专业型人才,更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校思政课程不容忽视,但是专业课程也不能与思政相分离。因此,在“新文科”视域下研究思政元素融入管理类专业课程,一方面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加入“互联网+”、大数据信息等跨学科元素,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与参与度,挖掘学生的潜力,充分培养应用型管理人才,另一方面从教学过程中融入学生精神层面的信仰培养,贯彻落实课程思政的教育政策。
2“新文科”视域下高校管理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2.1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储备不足
专业课教师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与能力是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顺利推进的关键。高校学生在大二以后,以专业课知识学习为主,与专业课教师相处时间更长,因此专业课教师有更多的机会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信仰与价值观,并且将思政内容与专业内容进行互融。管理类专业课教师的专业课知识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从管理类专业课程的性质来看,多通过讲授理论知识的方式进行教学,出于教师专业背景的局限性,在备课过程中专注于本专业知识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接受,却忽视了管理类专业中能够挖掘出来引导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内容。课程思政并不是将专业课与思政课生硬合并,而是从专业课中挖掘紧跟时代发展潮流的核心价值观内容,让学生明白自己学到的专业课如何在符合当今时代价值观的前提下应用到工作中。在专业课教师的日常学习中,也更是侧重于专业知识的补充,阅览专业期刊,研究专业课题,忽视了自身在平时对思想政治理论的补充,还有一些教师认为给学生传授思想政治教育不是所属范围。管理类专业课程中有很多国外的理论知识,比如管理学中的“人际关系理论”、行政管理课程中的“公共选择理论”、社会保障专业课程中的“国家干预理论”,在举例解说这些国外理论知识时,只是单纯的讲解,并没有与我国国情相结合,这就给管理类专业课程思政的开展带来了阻碍,也忽视了对学生进行“立德树人”的引导。
2.2宣传力度小
根据调查可以得知,极少数学生认为自己所学的专业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紧密结合,半数的学生认为结合度很一般。从调查中的“平时学校或者教师有没有提到过课程思政”问题得到数据可知,68%的学生表示在学校没有听到过“课程思政”相关的内容,只有36%的学生表示老师有提到过,但是在上课过程中没有明显感受到有思想政治的元素。另一方面通过与教师交谈了解到,前期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课程中并不容易,虽然明白要更好地融合并非生硬地合并,但是到上课时就不可避免地将两者分离开,因此还并没有将课程思政的含义真正领会到位。在跟管理类专业的学生交谈过程中了解到,只是听过“课程思政”,但是具体的内容并不了解,也不清楚怎样算是专业课课程思政,还有一部分学生只知道思政公共课,都不了解“课程思政”的含义。
2.3管理机制与考评体系不够完善,企业实训落实困难
在初期建设过程中,由于高校中对于专业课课程思政的管理机制与考评体系不够完善以及无法更好地落实企业实训,给专业课课程思政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阻碍。一方面,现阶段的考评内容主要是以教师上课的状态、课程的内容、创新性等方面,并没有将“课程思政”“新文科”中的跨学科综合能力加入考核体系中,这就导致很多教师并不着急挖掘思政内容,而是按照原本的教学大纲进行讲解,这就减慢专业课课程思政的推进速度;同时,学校的相关部门还未建立严格的管理机制,没有明确课程规范以及思想政治内容的评价标准。另一方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核心环节就是实训,目前常见的校企合作实训环节有:校企共同投资建设产业实训室;另一种方式是企业提供实习岗位,学生在经营一线进行实习。目前,管理类专业实训机会比较少,一般实训时间比较短,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得不到有效锻炼。
3“新文科”视域下高校管理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措施
3.1加强对专业课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储备
要让专业课教师挖掘专业课知识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首先,教师在备课时,要全面了解专业课程的体系结构,并且从中深度挖掘与学生息息相关的价值观导向教育资源,让学生清楚认识到所学的每一门专业课程不仅仅是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更是将所学知识与自身价值信仰相联系。其次,教师在日常学习中,要主动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虽然是从专业课中挖掘思政资源,但是也要充分了解国家的发展方向,更要将管理类的专业知识与国家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最后,学校应该将课程思政的教育政策落实到“地”,开展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研讨会,让专业的思政课教师参与其中,各学科之间相互交流。
3.2提高师生对课程思政的认同感
在学校营造良好的课程思政氛围,辅导员更要侧重对学生进行课程思政的宣传,要让学生清楚思想政治教育不单单是在公共课程中学习,更要仔细琢磨自己的专业课,专业课教师会将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融合起来,从而为专业课教师进行课程思政做好衔接。要从根本上提高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同感,就要提高教师自身的意识,通过教学观摩、推出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模范等方式,激励专业课教师将自己的课程综合化,将思政教育融入其中。同时学校也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专业课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能力。
3.3完善管理机制与考评体系,加强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人才
在高校,为了更好地推进“课程思政”的开展,更要完善专业课课程思政的管理机制与考评体系,将专业课课程思政以及各学科间的跨学科交流常态化,从领导层教师层,层层递进。同时要加强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实践型人才,这就要求企业内容要走进思政课程当中,也需要思政教师到企业一线,真实感受一线工作的流程,可以在企业员工的指导下,进行现场模拟,从而可以获取丰富而又生动的教学素材,回到课堂后与思政知识进行融会贯通,激发学生兴趣,带动课堂氛围。
4结语
在“新文科”视域下研究管理类专业课程思政,是对高校管理专业课程的探索,它不仅仅是根据管理类专业自身所具有的特点,加入其他学科的融合交流,更是在跨学科管理类课程中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信仰指引了方向,全面推进管理类专业课程思政,需要将思想政治理论渗透到管理类专业的各项课程中,从小细节处出发,将隐性思想政治理论与课程知识联系,将课程思政理念深入高校,深入师生。
参考文献
[1]赵占西,田松亚,宋亓宁,张可召,赵建华.课程思政:育人的主渠道[J].教师,2019(8):8-9.
[2]黄杰.在专业课教学中实现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探讨[J].大众文艺,2021(16):213-214.
[3]马芸芸.高职教育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现代职业教育,2021(32):150-151.
[4]王晓军,刘加林.课程思政融入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的探索[J].高教学刊,2021,7(20):110-113.
[5]喻永会.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6(9):88-89.
作者:刘德瑜 陈静 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
- 上一篇:BIM技术在水泥工厂全生命周期的应用
- 下一篇:以人为本在医院人事档案管理的价值
精品范文
10高校网络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