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研究
时间:2022-05-05 15:59:38
导语:产教融合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近两年,国家向全社会传达一个重要信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已经势在必行,未来职业教育将大有可为。本文分析了当下职业教育不被社会认可的主要原因:职业教育起步太早;中高职衔接存在问题;产教融合流于形式;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含金量参差不齐。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改进职业教育体系的有效途径:进行顶层设计,重新构建职业教育体系;明确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阶段的衔接问题;政府教育主管部门要制定产教融合激励机制;提高职业院校老师的入职门槛,必须要有企业3-5年的工作经历;要尽快制定出权威性的行业职业标准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唯有这样,职业教育才能为社会输送高精尖技术技能型工匠人才。
关键词:构建;职业教育体系;问题;产教融合
1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低
近两年,国家出台许多政策支持职业教育发展,也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资力度。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这一方案彰显出政府决心,提升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势在必行。但是人们始终认为职业教育就是差生教育,对学生而言没有成长空间和发展前途。由于我国现在的职业教育是从高中开始的,家长都强烈希望自己的孩子进入普通高中,因此中考生的压力就特别大,为了能提高中考成绩,平时就要上各种补习班。中考的压力远远高于高考的压力。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原因。
1.1职业教育开始阶段偏早,不利于人才的可持续发展
现在的职业高中教育确实存在一些弊端,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比重太高,导致文化课的学习时间就被大大压缩了,这也严重影响了职高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他们文化水平普遍不行,职业技能水平虽然看起来不错,但过于死板,灵活性不强,如果让他们进行技术改造创新研究就比较困难了。另外由于文化水平较低,有些学生进入职业专科阶段都很难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在专转本考试中也特别困难,而普通高中升入职业专科的学生在专转本考试中占有绝对优势。因此在高中阶段就进行职业教育确实偏早,18周岁之前,学生心智尚未成熟,还没有思考过将来要从事的职业,但他们可塑性极强,所以不能过早地给学生定位,每个孩子的发展潜力和上升空间都很大。高中阶段还是以学习文化知识为主,同时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比较好,让未成年人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健康面貌进入大学教育阶段。未来的职业教育起点应该从职业专科或者职业本科开始。
1.2中高职衔接或者中本职衔接存在问题,教学内容重复率高
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或者职业本科教育是各自为政,尤其是在倡导个性化、特色教育理念的支撑下,职业专科或者本科的每个专业都有自己的一套标准,即使考虑了衔接问题,但教学内容重复率依然居高不下。中职有自己一套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材,高职或者职业本科也有自己一套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材。教学内容的重复率在50%—80%之间,很多由中职进入高职的学生就感觉好多课程在高中阶段已经学习过,没有深度可言,甚至还没有中职难。这也使得一部分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混日子等毕业。这是真正意义上的误人子弟,这造成教学资源极大浪费,严重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当然有些文化基础稍微强的学生进入高职以后努力参加专转本考试,但通过率还是比较低的,通过考试的同学发现进入职业本科后,依然发现有很多知识在职高已经学习过。这也说明职业教育没有必要从高中就开始,完全可以从职业专科或者本科开始学习,让学生在高中阶段打牢文化知识基础,增强学生终生学习能力,另外还可以避免职高的教学内容与高职或者职业本科大部分雷同问题。
1.3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水平不高,产教融合不够深入
近两年,我国出台许多政策要求各职业院校要加大产教融合力度,但目前的产教融合依然停留在校企合作阶段,企业挂上某某职业院校的产教融合基地,学校则冠名某某企业的班级,企业虽然心甘情愿地接受学生来企业实习,但这个实习质量非常不尽如人意,很多企业只是把学生作为廉价劳动力,并没有系统地传授职业技能,没有让学生进行轮岗训练,很多学生仅仅学会了某一个岗位技能,其他岗位技能知之甚少。毕业后,很多学生也不愿意留在实习企业,最主要是工资待遇太低,不符合学生的期望。职业院校毕业生待遇和农民工待遇差不多,甚至有些岗位还不如农民工,这也是学生不愿接受职业教育的最根本原因,现阶段我国产教融合情况如图1所示。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产教融合基地,但是由于企业和学校都是独立法人地位,各自从自身利益出发,企业需要的是廉价劳动力,学校也是完成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顶岗实习任务,至于顶岗实习效果如何,已经不在学校的掌控之中,企业能接受学生来实习,对学校而言已经是感激不尽了,也不能向企业提出更高要求,以至于很多学生实习期还没有结束,纷纷逃离企业,原因很简单,学生觉得自己每天从事非常呆板的工作,而且还没有任何酬劳,即使有酬劳,也是象征性地给一点,所以很多学生宁愿自己出去找实习工作,也不愿意留在合作企业。学生出去找工作,也很难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只要能有不错的报酬。学校对这种状况放羊情况也默默接受。所以绝大部分学生的顶岗实习质量不高也是显而易见的,职业教育质量不被社会认可也合情合理。
1.4目前试点的《“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含金
量也是参差不齐自从2019年开始试点“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以来,很多教培机构或者软件研发机构也使出浑身解数参与到“1+X”证书的研究中,有的教培机构能有3个以上的“X”证书,而具体到某个专业,又会有很多不同类型的“X”证书,就拿会计专业来说,目前的“X”证书就有20种左右,考取每个“X”证书,只能使用企业研发的软件或者设备,这无疑增加学校负担,学校要向企业支付使用费或者要购买软件或者设备,随着技术进步,企业可能会不断升级软件或者设备,学校就得跟着换,另外学校还要选派老师学习这些新研发的软件或者设备。这些“X”证书并没有得到行业认可,“X”证书的含金量也是良莠不齐,一般来讲中级证书的难度要高于初级难度,但是在试点的时候也发现,有些中级证书和初级证书之间关联性不大,而且有些中级证书的难度反而比初级简单。综上所述,“X”证书能否被同行业认可还存在未知数,这些证书的含金量以及社会认可度至少要等5年后才会见分晓。
2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
2.1构建职业教育体系
要想把职业教育发展好,首先要建立合理的职业教育体系。将职业高中逐步升格为职业专科,同时增加普通高中的数量,让所有孩子都能顺利高中毕业,通过高考选拔制度和学生的兴趣去报考职业专科或者职业本科以及普通本科,将来想从事科研工作的选择普通本科。将来想从事有一技之长的工作,那就选择上职业专科或者职业本科,这个就要根据高考成绩决定了,成绩优秀的上职业本科,成绩一般的上职业专科,同样职业专科可以通过专转本考试考上职业本科,职业本科通过研究生考试可以选择上职业研究生或者学术研究生。而普通本科生也可以通过研究生考试选择上职业研究生或者学术研究生。也就是今后到底是上职业研究生还是学术研究生不是因为本科性质不同而不同,完全可以根据个人需求灵活进行选择,未来职业教育体系如图2所示。
2.2构建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
职业教育顾名思义就是学生毕业以后就能上手工作,可以独当一面。各个职业院校必须做到每个专业必须要有一个对应的企业做支撑,必须保证每位实习生都能有对应的实习岗位,如果没有做到这一点,就不能进行专业招生。教育主管部门必须对职业院校的教学质量进行严格监督,定期考核职业院校的产教融合情况。另外,教育主管部门还需要制定产教融合机制,激发更多的企业主动参与产教融合。2.2.1在学校建立企业,提供便捷的实习场所政府每年要拿出一定的资金激励企业入驻校园,在职业院校的校园内设立企业的分公司或者分厂,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各自的职责任务。这样特别便于学生进行实训,解决去企业的各种麻烦。企业入驻校园有利于实现工学交替,学生每学完一个技能点就可以去企业进行实操训练。2.2.2以混合所有制方式来设立职教集团,各方共担风险、共享利益企业、学校和政府作为职教集团的股东,共同出资设立职教集团,政府出资60%,企业出资20%,学校出资20%,企业产生的盈利由三方根据出资比例进行分配。企业和学校共同完成培养计划,教育主管部门依然要按照一定的标准对产教融合的结果进行评估。评估不合格,就要查找原因,谁未尽责,谁就会受到惩罚。2.2.3吸引国际优质企业加盟职教集团,推动职业教育国际化德国职业教育模式非常成功,如果能够和德国企业进行合作,按照德国的“双元模式”运营,企业和学校成为双元办学主体,企业和学校共同商定教学计划、教学内容、顶岗实习或者毕业设计、确定研究课题等。学生也是双重身份:学生和企业工人,教师也是双重身份:教师和企业师傅。教师必须到企业实践过,没有企业经历的老师不允许上课。只有具备这些条件,才能培养出世界一流的技术技能型高级人才。2.2.4政府奖励参与产教融合的高精尖企业,吸引企业提供实习岗位对于不具备在校园设立企业的职业院校,可以激励区域内高精尖企业参与到产教融合中来。政府要向高精尖企业抛出橄榄枝,只要企业愿意提供学生实习岗位,有企业师傅传授技能,实习期满,学生具有一技之长,并且通过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政府就给企业发放奖金。
2.3职业院校的老师必须具备企业的工作经历
目前,职业院校在引进教师的时候对学历要求很高,至少硕士或者博士研究生学历,但很少要求有企业的工作经历。这样从高校到高校的教师,理论知识讲起来头头是道,但是一旦结合企业实践就显得苍白无力。·高职院校在引进人才的时候一定要优先录用有3—5年工作经历的老师,而且随着技术经济的发展,职业院校老师每隔3-5年应该再回到企业挂职锻炼,只有具备企业经历的人,才能在讲解理论知识的时候结合实践,让学生学习理论知识更轻松和易于掌握理解,这也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学生进行创新创业。
2.4好职业专科与职业本科以及职业研究生之间的衔接过渡
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必须组织专家学者、产业教授等人员进行研讨,确定专科阶段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之后如果是(3+2)这种贯通培养模式,也就是前3年是专科教育,后2年是本科教育。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就必须明确后2年本科阶段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切记有重复的教学内容和实训内容,必须是拔高一个层次的人才培养计划,职业研究生阶段也是一样,避免与本科阶段教学计划重复。三个职业阶段必须是递进关系,实习阶段同样必须是递进阶段。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高精尖技术技能型工匠人才。
2.5每一个行业必须确定自己的职业标准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必须与行业协会共同商定职业标准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学生从学校毕业的时候必须拿到两个证书方可去应聘工作,这两个证书就是毕业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职业院校要对照行业标准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要求设置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从而学生在快毕业的时候去参加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时候就容易得多。
参考文献
[1]陈英,刘崟.基于企业视角的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研究[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1,40(7).
[2]高晓江,郭红领,方东平,等.基于德国经验的建筑业职业教育发展建议[J].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2021,38(4).
[3]马文革,王琳.构建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N].运城日报,2021-7-9(05).
[4]漆道琴.建设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N].贵州日报,2021-8-11(10).
作者:朱雪峰 单位: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
- 上一篇:城乡融合下乡村文化振兴策略
- 下一篇:宾格网石笼在水利工程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