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编播蒙古舞教学视频制作技巧

时间:2022-05-05 10:01:08

导语:新媒体编播蒙古舞教学视频制作技巧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新媒体编播蒙古舞教学视频制作技巧

摘要:蒙古舞作为我国民族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有的魅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艺术院校舞蹈类专业师生的关注。但由于时间和空间对传统课堂舞蹈教学的限制,广大蒙古舞爱好者无法更好地安排时间学习。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网络教学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网络视频教学在打破传统课堂教学时空局限性的同时,提高了舞蹈教学的效率,扩大了舞蹈教学的受众面。本文在了解蒙古舞教学规律和特点的基础上,探索利用新媒体编播设备和录制技术手段将其制作成系统的视频资源共享课的方法,从而更好地突出和展示这门舞蹈课程的特色,为专业艺术院校和社会学习者提供更优质的远程课程教学资源。

关键词:蒙古舞;新媒体编播技术;教学视频

内蒙古艺术学院蒙古舞课程自开设以来,一直承载着传播、发展和创新蒙古族舞蹈文化的重任。本课程在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后,通过多年建设,成功完成了向国家级资源共享课转型,被教育部批准为第三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课程融会了蒙古族舞蹈的精华,由基础训练、技能训练、传统舞蹈、民俗民间舞蹈和教学剧目5个部分构成,形成了完备的课程教学体系,展示了蒙古族舞蹈特有的刚柔相济、奔放洒脱、雍容大气的文化特质。利用新媒体编播技术录制的蒙古舞教学视频,是将新媒体、新理念融入课程资源建设的新尝试,实现了优质教学资源的开放共享。

1蒙古舞教学视频录制方式的革新

蒙古舞教学视频录制方式主要有电子新闻采集(ElectronicNewsGathering,ENG)方式和电子现场录制(ElectronicFieldProduction,EFP)方式两种。在新媒体编播技术没有兴起之前,蒙古舞教学视频都是以ENG方式录制完成的,这些教学视频中期拍摄大多采用单机系统,用一台摄像机进行拍摄,后期采用非线性剪辑软件制作完成。以此法录制的蒙古舞教学视频周期较长,画面单调,景别运用基本上是以全景展现为主。由于是一镜到底,ENG方式对主讲教师有严苛的要求,授课过程中的任何差错在后期制作中都很难用技术手段进行弥补。因此,90分钟的课堂教学必须一次完成,这无疑是对授课教师体能的巨大挑战。随着新媒体编播技术的发展,采用EFP方式来进行蒙古舞教学视频录制的优势越来越凸显。EFP是指在电视节目演播室场景外采用多台摄像机同步拍摄和即时切换编辑技术,结合混频器特技台的场景切换而形成多机位、多角度、多视图的同步电视生产模式。通过EFP方式录制的蒙古舞教学视频能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不同侧面传播信息,结合舞蹈本身所具有的艺术感染力,发挥教学视频所具有的真实感、现场感以及时间上的连续性和空间上的统一性等诸多特性,使学习者以一个参与者的身份参与到舞蹈实训中,去观察整个舞蹈训练或理论讲授的开始、发展到结束的全过程[1]。

2蒙古舞教学视频录制过程中的要点

2.1充分熟悉和了解蒙古舞堂课教学

蒙古舞教学体系所涵盖的内容相当丰富,形式多样,包括基础训练、技能训练、传统舞蹈、民俗民间舞蹈、教学剧目等五大章,每一章下面又包含4~6节不等的教学内容,每一节下面又包括3~6讲不等的具体授课单元。比如,第一章基础训练下面又包括基本训练、舞步训练、肩部训练、上肢训练、动律训练等5讲,第一讲基本训练又包括基本体态、脚位、手位、胸背等4节。这就要求主创人员提高自身的影视创作意识,对蒙古舞堂课教学有充分的了解,如此才能根据具体教学单元采用不同的拍摄表现方法,利用新媒体编播技术体现单、双和群舞等人数不同、教学内容不同的蒙古舞视频课程录制要点。在录制蒙古舞教学视频之前,录制人员应尽可能作为观察者多参与课堂教学,与主讲教师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对舞蹈教学过程有较为详细的了解。特别是像第三章传统舞蹈中所包含的盅子舞、筷子舞、安代舞,第四章民俗民间舞蹈中所包含的布里亚特、土尔扈特、卫拉特部落民间舞蹈和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民间舞蹈以及第五章教学剧目中所包含的鄂尔多斯舞、塔林毕斯贵、伊茹勒、草原酒歌等,都有着舞蹈情节的变化与发展、人物的交流与相互反应、领舞与群舞的关系、每一组动作和造型的长度等方面的变化和表达,作为教学视频的主创人员就必须善于从中找出舞蹈画面的创作空间[2]。在与主讲教师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对蒙古舞课堂教学进行充分的认识和了解之后,按照教学体系中最小单元的每一讲作分镜头准备,使舞蹈教学过程中的关键部分在镜头里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来。

2.2应用方案简述

2.2.1布局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蒙古舞课堂教学现场的布置模式主要由多机位摄像机构成,无线麦克风音频采集无论多少,均需要输入同一个数字音频处理器或者调音台,再输入录播系统。电脑屏幕的采集根据需要可采用硬件采集或者软件采集,最终通过网络或者硬件连接线连接到录播系统。录播系统将视频文件保存在本地,同时通过网络将直播流发送给直播服务器[3]。第二部分是服务器组,这部分的主要功能是管理和转发,服务器组通常被安装在活动所在地点的中心机房网络节点的最上层,以保证视频传输的质量和覆盖更多的收看终端,VJMS、VJCMS、VJMIS均安装在这个服务器群中。第三部分是收看端,PC电脑和手机端通过网络访问直播、点播的Web服务页面观看直播和点播视频。PC端和手机端只要能够加入服务器群所在的网络,能够访问服务器群组中的Web服务器,就可以观看直播或点播节目。2.2.2机位的布置与现场调度编播系统部署完成之后,就正式进入蒙古舞教学视频的录制阶段。这阶段正确的机位布置与合理的现场调度将决定教学视频录制的成败[4]。在蒙古舞教学视频录制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数量、运动轴线和运动轨迹成为机位布置的基本依据。第一章基础训练相对舞蹈场面较小,主要是以四机位布置为主,而后三章的课堂教学舞蹈场面和展示区域相对较大,学生数量多,为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就需要增设游击机位和轨道机位。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当教学剧目的表演者肢体动作与舞蹈队形发生变化时,要以全景进行展示;当立于定点表演时,可用小景别来表现表演者的肢体动作;当有类似于《伊茹勒》的独舞时,要采用一台斯坦尼康的游机来进行正面追踪拍摄。同时,机位的远近除要根据具体教学单元教师与学生的数量以及舞蹈排练厅可供运作面积的大小来进行布置外,更要依据摄像设备镜头配备情况进行合理安排。当机位数量较多时,要注意避免机位穿帮影响拍摄。

2.3视频拍摄与导播切换

2.3.1固定镜头和运动镜头的使用在蒙古舞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师生都在用肢体说话,以表情传言。在将整个舞蹈教学过程交代清楚的同时,让学习者能够充分体会到蒙古舞的鲜明特点就成为视频拍摄的要点[5]。教师的理论讲授、课堂总结以及在教学练习过程中蒙古舞的基本场面和活动方式一般以固定画面来准确明晰地进行展示;教师对某些学生舞蹈动作的具体点评及示范、后三章的教学过程中舞蹈的整体串联所呈现出的艺术效果,则一般以推拉摇移跟等拍摄手段所形成的运动画面来生动具体地展示。例如,在第五章教学剧目中的舞蹈《草原酒歌》录制过程中,运用推镜头去拍摄被高高举起的女孩、女孩手中的酒壶及酒碗,就可以很好地将整个舞蹈所蕴含的主题和需要表现的情感通过画面表达出来;在舞蹈《伊茹勒》录制过程中,运用慢拉镜头来展现最后女孩板腰下去接碗的结束动作,就可以使演员动作的伸展、情绪的传达和祝福的主题展现出一种由点向面延伸、由小变大的艺术效果。2.3.2景别的运用蒙古舞教学视频的录制应以全景为主要表现方式。在录制群舞的教学时,应视情况来决定使用大全景、小全景还是局部全景。例如,在第三章传统舞蹈中的《盅子舞表演组合》录制过程中,舞蹈队形层次感较强,队形位置变化较快,应采用大全景;在第五章教学剧目中的舞蹈《塔林毕斯贵》的慢板部分,队形和动作的持续时间相对较长,录制时就必须及时由全景切换到中近景,在动作发生变化之前作出预判,提前回到全景,待全景中的舞蹈队形和动作变化之后再转换至其他景别的镜头,这样就可以将整个舞蹈过程清晰明了地呈现给学习者。蒙古舞独舞教学视频的录制基本上是以示范的教师或者学生的小全景为主。这样的景别运用既可以使学习者清晰地看到示范者的面部表情,同时又能够对蒙古舞舞蹈语言进行细致表现,将示范者在舞动过程中的神采和形体韵味传达给学习者[2]。在具体录制独舞的过程中,在不影响示范者舞蹈动作变化的情况下,选择合适的时机,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采用一些小景别来进行一些舞蹈细节的展现。例如,在第五章教学剧目中的独舞《伊茹勒》录制过程中,是以示范学生双手举碗的动作开始的,此时先采用近景镜头来表现手、碗及上身的动作,再适时回到示范者的小全景,在接下来的短时间内大小景别镜头进行多次转换,将女性特有的曲线美、蒙古族舞蹈艺术与众不同的个性和形象美通过镜头很好地展现出来。除此之外,在蒙古舞教学视频的录制过程中善于运用特写镜头也至关重要。结合舞蹈音乐的节奏,在舞蹈教学的一些关键地方运用特写镜头来强调如手指、脚尖、胸腰等部位的重点动作或表情,往往可以增强舞蹈教学的生动性,提高教学质量。2.3.3导播工作技巧蒙古舞教学视频除个别教学单元采用中期拍摄、后期剪辑的录制流程外,其他基本上都是依托采用EFP方式的编播系统在教学现场一次录制完成,这就对视频录制的导播工作提出了较高要求[6]。首先,导播要明确各个机位的摄像师所摄取画面的方向、角度和景别。为能够完整地记录蒙古舞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并且将教学过程中的重点教学内容高质量地传达给学习者,导播必须在录制开始之前,根据具体舞蹈教学单元的教学内容和机位的布置情况来明确每个机位所采用的拍摄方向、拍摄角度和景别,将蒙古舞的传统教学形成组合式的连贯段落,使学习者能够从不同视点来感受蒙古舞传统课堂教学的美感。其次,导播要掌握并善于运用调机的语言艺术。导播的调机语言非常讲究,要求导播必须要有清晰的判断,进而下达简短明了的口令。这样的调机语言艺术就是根据蒙古舞每一课堂教学单元的教学内容做好先期的分镜头稿,结合课堂实录发出准确恰当的指令,它可以提示每一机位的摄像去实时观看机器上的反送画面,明确导播同步切换的实时画面是哪一个机位的信号,从而为导播的下一步切换作准备。尤其是舞蹈教学场面较大、位置移动较为频繁的情况下,导播必须用最明确的短语指挥所有机位做好挑拍、抢拍等工作。再次,导播在调机切换过程中应善于把握剪辑点,运用淡入淡出、画中画等艺术剪辑手法。在蒙古舞教学视频录制过程中,导播所做的切换工作是素材二度创作的过程,这对蒙古舞教学视频的成片质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导播的切换除要保证课堂教学的整体感和流畅性外,还要充分展示蒙古舞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另外,纳加编播系统VJDirector2拥有视频剪辑特技的制作和控制功能。在实际的导播切换过程中,如果教学过程在时间和空间上并不是连续的,或者舞蹈音乐相对节奏比较缓慢,就可以采用一些淡入淡出、划入划出等艺术化的剪辑手法来避免硬切产生跳帧,或者起到延续舞蹈情绪和增强舞蹈艺术感染力的作用。蒙古舞基本训练的教学内容中有很多强调身体局部舞蹈动作的情况,这时就可以采用分屏画中画的方式进行着重表现。例如,在第一章《基本训练》的教学单元《舞步训练》中,利用画中画的剪辑手法就可以在强调示范教师脚步动作的同时,展现出其整体的韵律和美感,从而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舞蹈教学的质量。

3结语

任何艺术形式的发展都与科学技术的进步有着密切的联系。著名媒体舞蹈艺术学者约翰斯·布林格(JohannesBirringer)曾论证说,舞蹈的表现空间已进入了一个“屏幕化”时代,利用新媒体编播技术将视听语言作为舞蹈教学和展演的一个重要手段,将会使更多舞蹈学习者和从业者充分认识到“镜头”和“屏幕”本身的创造性价值。经过高质量的镜头捕捉和新媒体编播软硬件的处理,不仅可以蒙太奇的方式打破蒙古舞传统教学的时空局限,还可以在新的媒体环境下进行再造或重新组合。有效地发挥新媒体时代特有舞蹈教学模式和新兴传播机制的优势,将会使融会了蒙古族舞蹈精华的传统蒙古舞教学获得更加广泛的学习群体,更加广阔的传播平台和更加多元化的传播途径,进而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为当前民族舞蹈的传承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徐静.在线舞蹈教学系统设计与实现[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18:5.

[2]韩莉娟,张磊.电视舞蹈节目的专业化制作和大众化传播[J].当代电视,2016(6):55-54.

[3]王梅.高科技语境下的舞蹈影像应用分析[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5(2):78-81.

[4]姚建东,施云清,胡庆喆,等.新媒体编播技术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75.

[5]王鑫.浅析新媒体视角下舞蹈传播媒介的研究[J].艺术评鉴,2019(12):70-73.

[6]杨文佳,张磊.关于舞蹈教学方法的探讨:中国传统式教学与网络视频教学[J].戏剧之家,2018(7):133-134.

作者:胡庆喆 单位:内蒙古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