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模式对舞蹈教学的运用

时间:2022-05-05 09:30:05

导语:情境教学模式对舞蹈教学的运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情境教学模式对舞蹈教学的运用

【摘要】情境教学模式是一种主张将知识和技能还原到其产生和发展过程中的科学教学模式。对于舞蹈艺术而言,其本身便是特定情境下的产物,所以将情境教学模式运用于高校舞蹈教学是完全可行的。因此,需要明确其价值和意义,通过多种情境的构建,加深学生对舞蹈的认知和体验,从本质上提升教学质量,并为学生舞蹈核心素养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情景教学模式;高校舞蹈教学;应用研究

一、情境教学模式的内涵

情境教学模式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念的新模式,是指由教师创设出一个与学习内容密切相关的、真实可感的情境。在这个情境中,学生的学习情绪和热情会得到极大的激发,自觉将认知和情感相统一,让舞蹈成为一个情之所至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目前,情境创设的途径主要包含以下六种。第一是生活展示情境。即直接将学生带入大自然、带入社会,将真实生活直观展现在学生面前;第二是实物演示情境。可以选择某一个情境中具有代表性的多个实物,引导学生从实物展开联想,完成情境构建;第三是图像再现情景。教师可以利用图片、视频等对情境进行展示,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第四是音乐渲染情境。音乐可以作用于学生的听觉,通过通感原理感受情境;第五是表演体验情境。教师可以让学生成为学习内容中的主人公,扮演其中的某个角色,获得感同身受的体验;第六是语言表述情境。教师可以通过精心组织的语言让学生在脑海中浮现出相应的画面,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到情境。可以看出,情境教学模式既有科学的学习理论作为指导,又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更适用于舞蹈教学,因此应该得到教师的充分重视。通过对该模式的有效运用,既可以提升教学质量,更利于将学生培养成具有较强综合素质的舞蹈人才。

二、情境教学模式应用于高校舞蹈教学的必要性

(一)舞蹈艺术的特点使然

艺术来源于生活,舞蹈艺术也不例外。以中国的民族民间舞为例,其很多动作都是以生活、劳动中的动作为原型变化发展而来的,舞蹈作品的主题也与人们的节庆、祭祀等活动密切相关。所以对于这门舞蹈的学习,并不能仅从知识和技能的角度入手,而是将其还原到生活这个母体中,才能真正做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感受和表现才能更真切。所以情境本身就是舞蹈艺术固有属性。

(二)高校舞蹈教学的需要

长期以来,受到历史等因素的影响,高校舞蹈教学将知识和技能目标放在了首位,很大程度上忽视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学生难有学习兴趣和热情可言,教学质量的提升也遇到了瓶颈。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情境的创设和营造,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主动进行感悟和体验,而在获得了相应的情感触动后,舞蹈也就成为了一个情之所至的结果,这种状态下的表演也一定是高质量的、富含艺术感染力的。所以运用情景模式,可以让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三、情境教学模式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运用路径

(一)场地环境营造

很多舞蹈在历史发展中是没有舞台概念的,树林里,溪水旁,谷堆下,篝火边,都是人们舞蹈的大舞台。这既是舞蹈源于生活的特点所致,也构成了舞蹈独有的艺术风格。所以在舞蹈教学中,教师也应该对场地环境进行构建和复现,以此作为学生体验作品的切入点。对此可以从以下两个渠道入手。首先是经常开展一些采风活动。中国舞蹈艺术历史悠久,类型丰富,各个地区都有代表性的舞蹈形式,很多还入选了省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面对这些重要的学习对象,教师完全可以采用现场教学的方式,带领学生来到舞蹈艺术的发源地,了解其起源和发展,观看老艺人们的演出、体验相关的民俗活动等,真正体验到这门舞蹈艺术的内涵。有了这种体验,今后无论演出环境发生怎样的变化,学生的脑海中仍然是他们实地采风的情境,而不会受到一些外界因素的干扰,同时也避免了演出时紧张、焦虑等状况的发生。其次是灵活运用新媒体设备。如果因为客观原因不能亲临现场,教师则可以对新媒体设备予以灵活运用。比如收集和展示一些与舞蹈内容相关的视频、观看一些自媒体的直播等,都是有效的了解和体验方式。以对傣族孔雀舞的学习为例,为什么在万千动物中,傣族人民偏偏要模仿孔雀。通过场地环境的营造中可以知道,傣族人民普遍信仰小乘佛教,而孔雀则是圣物之一。对孔雀的模仿其实是一种宗教信仰,表演起来则需要充满虔诚之感。可见,以场地为切入点,可以让学生对为什么和怎样做这两个基本问题有深刻认识,为表演舞蹈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角色环境营造

一方面,舞蹈作为一门以情感为灵魂的艺术,是以第一人称为视角的,即舞台上的表演者就是舞蹈作品的主人公;另一方面,舞蹈中的角色也是各式各样的,也由此展示出了这门艺术本身的丰富性。以东北秧歌为例,就分为鼓子、棒褪等五种角色。鼓子的动作风格以风趣幽默为主,棒褪的动作风格则是矫健利落。所以在舞蹈表演之前,必须对角色有深入了解,把握其特点和风格,并融入整个舞蹈作品中。在这个过程中,情境创设仍然是不可或缺的。首先,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舞蹈作品进行全面分析,包含创作者为什么要推出这部作品,作品中的人和事是否在生活中可以找到原型,自己是否可以通过采风或收集各类材料,对人物特点进行更加深刻的体验。特别是要对舞蹈形象的特点进行总结,并详细梳理其动作特点和风格。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自己想象为作品的主人公。比如可以通过服饰装扮、实地采风等方式,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就是这个角色。如果主人公在现实生活中难以找到原型,则需要通过文字、音视频等资料,对主人公及其生活场景、社会背景等进行复现。再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心理暗示。要学会自己与自己对话,特别是在受到客观条件限制而不能获得感同身受的体验时,就要自己告诉自己,我就是这个角色。以舞蹈作品中常见的母亲角色的塑造为例。因为表演者没有过结婚生子的经历,所以怀抱婴儿的动作十分生硬。这时候就要暗示自己,眼前的这个道具就是自己的亲生骨肉,自己要尽一切力量呵护他。虽然会带有几分夸张和变形,但是举手投足间所表现出来的情感都是真切的,都是可以与观众的情感共鸣的。所以角色情境的构建同样十分重要,对是否能够塑造出真实可感的艺术形象起到决定性作用。

(三)虚拟情境营造

21世纪以来,伴随着新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虚拟现实(VR)已经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在舞蹈方面,早在2012年的春晚,作品《雀之恋》便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创作者通过多媒体装置技术,在舞台上营造出了一个真实的森林奇境。这里古树参天,树叶繁茂,鸟语花香,凤尾竹在月光的照射下随风轻摆,两只孔雀便是在这里相知相恋。这个虚拟情境对于舞蹈表演和欣赏带来的变革堪称是革命性的。但是在舞蹈教学领域,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虚拟现实技术还未广泛普及开来。首先,要及时引进现有的技术和资源。目前在美国、英国等高校,已经研发出了名为“舞蹈空间(DanceSpace)”的系统,该系统既可以储存多个舞蹈场景,还可以根据表演者的动作风格生成相应的场景,并进行即兴配乐。学生的表演可以全程录制,便于表演完后进行查看。像这类技术和资源,可以积极引入到教学中来。其次,要将虚拟现实情境与传统教学有效结合。虚拟现实情境固然能够给教学带来多方面的帮助,但是口传心授仍然是舞蹈最基本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不能过度依赖虚拟现实情境,仍然要对学生进行全程指导。比如对情境来源的讲解、对舞蹈代表性风格的把握、对系统的高效运用等,都需要教师的及时讲解与示范。再次,要结合实际对虚拟现实情境进行扩展和优化。教师要针对教学的实际需要,对虚拟现实情境进行扩展和优化。比如加入附加切合的情境资源、利用该技术360度展示的优势进行动作分析、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进行微课录制等,最大化地为我所用,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同时,虚拟情境的营造也对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新要求。需要教师对各类媒体、软件技术等进行专项学习和运用,并善于结合教学实际予以灵活运用,使其价值和意义得到最大化的发挥。

(四)课堂情境营造

舞蹈教学情境的构建并不局限于舞蹈作品本身,还包含课堂教学情境。只有在一个和谐、民主、愉悦的氛围中,才能保证情境教学模式有效运用。所以从这个角度而言,课堂情境正是舞蹈情境的基础所在。具体来说,需要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首先是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因舞蹈带有鲜明的技能性特点,加之以口传心授的教学方式为主,所以在无形中形成了教师的权威性,让师生之间产生了较大的隔阂。而现代教育理念则主张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教学权威,而是学生的合作者和帮助者。所以教师要转变自己的定位,先跟学生做朋友,让学生对自己产生亲切感和信任感,并给予每一个学生以针对性的指导,真正做到亲其师信其道。其次是教师的身体力行。教师在教学中是否投入,是被每一个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的。有的教师在队伍中走来走去,对动作不规范的学生予以纠正。有的教师则站在队伍的最前面,认真地做着每一次示范。两者相比,显然是后者更能够产生强大的感染力,学生也会自觉去效仿。所以在舞蹈教学中,“做”永远要比“说”的效果更好。最后是实践环节的丰富。情景构建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了在舞蹈实践中有良好的发挥。针对当下学生实践素质较为薄弱的情况,教师要多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和平台,并对学生的实践情况进行及时评价,让每一次实践都成为了历练和提高的过程,实现情境教学的初衷。

(五)音乐情境营造

舞蹈长于抒情而拙于叙事,特别是在难以用语言和文字进行呈现时,音乐便成为了最适合的叙事方式。两者均以情感表现为灵魂,音乐取其声,舞蹈取其形,在互为弥补的同时也让情感表现得到了强化。所以自舞蹈艺术诞生以来,音乐始终是相伴相生的。这一点在我国古代的音乐典籍《吕氏春秋》《毛诗序》中均有明确的记载。在西方历史上同样也是如此,比如圆舞曲、小步舞曲、回旋曲等,都是音乐和舞蹈作品通用的体裁和名称,正是两者互为生命的直接体现。所以在高校舞蹈教学中,音乐情境的营造也应该成为一个重要的切入点,并从以下几个方面使其作用得到充分发挥。首先是帮助学生把握舞蹈节奏。音乐可以以听觉的方式将舞蹈节奏呈现出来,成为学生解读和把握舞蹈作品的重要助手。比如如果音乐节奏是快速、活跃的,那么舞蹈动作一定是欢快、兴奋的;音乐节奏是缓慢、唯美的,舞蹈动作也一定是柔美和抒情的。相比于教师的讲解和示范,让音乐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听觉,显然是更加高效。其次是帮助学生展示舞蹈风格。风格呈现是舞蹈教学和表演的重要目标。很多学生虽然能够熟练表现作品,但是却缺乏艺术表现力,很难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正是艺术缺失的直接表现。而舞蹈音乐中的每一个乐句和音符都是与舞蹈动作紧密融合的,正是学生走进作品的一把金钥匙。比如在表演傣族舞蹈时,如果迟迟找不到灵感,则可以聆听葫芦丝名曲《月光下的凤尾竹》,凤尾竹在月光下摇曳的姿态,与傣族舞蹈的风格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这种状态下,学生便会形成相应的表演欲望和冲动,让整个表演成为情由心生的过程,继而从本质上提升了艺术表现力。最后是帮助师生营造教学氛围。舞蹈学习是紧张和艰苦的,很多时候都会让师生感到身心俱疲。这时候则需要音乐这支调味剂,使原本紧张的气氛和情绪得到适度的缓解,很多教学矛盾也被化解在无形中。综上所述,近年来,高校舞蹈教学所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也先后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舞蹈人才。但是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需要深刻认识到,整个教学过程中仍然有多个环节需要革新和优化,而教学模式正是其中重要的一项。受到历史等因素的影响,口传心授模式仍然是当下舞蹈教学的主流模式,这种单一的模式既不符合舞蹈艺术的本质规律,也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甚至成为了教学的瓶颈。所以应该对包含情境教学在内的新理念、新模式有充分的重视,并及时、灵活地将其运用于教学中,实现舞蹈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出与时俱进的优秀舞蹈人才。

参考文献:

[1]朱昭洲.情境式教学法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传播力研究,2020,(14):182-183.

[2]王常琳,褚雪菲.舞蹈科学理念在高校舞蹈教学发展中的实践研究[J].戏剧之家,2021,(01):131-132.

[3]王诗涵.论舞蹈创作中人物形象的动作外化[D].山东艺术学院,2016.36.

[4]傅慧灵.舞蹈动作语言及其关系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16.50.

作者:王莹 单位:滨州学院 乘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