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有效防护对策

时间:2022-04-29 11:52:14

导语: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有效防护对策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有效防护对策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条件下,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社会主流应用方案,走进了各行各业并得到充分应用。通过合理应用计算机网络,可以进一步拓展信息传播渠道,提高其整合效率,具有节约人力成本、提高工作质量的重要用途。但是,计算机网络信息应用普遍存在风险问题,若未采取可靠防护方案,便有可能导致负面问题产生,引发不必要的损失出现。本文探讨了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意义与核心内容,分析了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研究了计算机网络防护信息安全对策,以供参考。由于网络本身存在的主要特性,计算机应用阶段可能会面临大量信息安全问题。为确保相关方案能够正常部署,降低风险因素出现概率,需要采取科学防护措施,使网络信息安全能够得到最佳保障,实现理想发展目标。

1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意义与核心内容

1.1意义

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拓展数据的共享途径与传播范围,同时还可以通过整合方式,使信息内在价值得到充分挖掘,进而为其他任务活动提供重要参考。在进入信息化时代后,计算机网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其使工作管理效率得到显著增强,同时为企业运营与社会活动带来了全新控制模式,整体应用便捷性高且成本低。但是,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过程中,由于其方案本身存在的限制,经常会导致安全问题出现,包括信息泄露、违规入侵等[1]。这些因素都会导致不必要的损失出现,部分情况下还有可能导致工作活动遇到困难,不利于未来进一步开展相关活动。因此,对于计算机网络信息应用而言,安全防范策略具有较为关键的影响意义。通过科学部署相关措施,能够最大限度降低计算机网络应用风险,有利于保障信息安全,对于未来社会发展与建设具有重要支持作用。

1.2核心内容

(1)系统。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本身存在多种核心构成,包括系统、网络、信息传递、内容安全[2]。系统安全内容属于计算机网络应用的关键之一,其所代指的模块不仅包括计算机平台本身,同时还包括硬件、软件体系等。在确保系统安全的情况下,计算机网络能够在理想框架内运行,最大限度提高信息传递可靠性与稳定性。在实践工作中,计算机网络信息体系可能会面临大量威胁,包括电磁信号破解、社工入侵等。为避免此类问题影响计算机网络应用质量,需要从系统安全层面入手,确保相关策略能够得到充分应用,实现理想管理目标。(2)网络。计算机网络由计算机平台体系与网络两者构成,因此网络安全同样属于核心影响内容。通常情况下,网络的访问与存取需要通过权限、口令、数据检验等方式进行控制。通过合理应用相关应对策略,能够有效降低网络安全受到威胁的可能性,对未来进一步强化计算机网络应用功能具有重要影响意义。除此之外,网络安全可能会受到连接协议与外界入侵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实际活动中,需要将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与检测技术相整合,及时发现存在的风险因素,确保其得到正确排除,为后续网络应用提供最佳条件。(3)信息传递。信息传递安全主要代指计算机网络在传输数据内容场景下的安全问题,通常数据在经过整合与加密处理后,传播泄露造成的危害会受到有效控制。但是,若未正确部署安全防范措施,则有可能导致信息在传递加密前出现泄露,或出现加密不完整等问题,最终引发不必要的应用损失。因此,在计算机网络信息防护过程中,导致数据泄露承担严重损失。(4)内容安全。内容安全本质上与计算机平台存在较为密切的关系,在这一条件下,网络信息技术仅具有提供侵入渠道与破坏条件的作用,与内容安全的控制措施无关。通常本地环境下的内容信息遭到泄露或出现意外受损的概率较低,通过应用科学线下防控措施,即可达到理想安全级别。但在计算机系统与网络环境相融合后,传统防控策略便会出现漏洞,导致意外泄露等情况出现。因此,在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要求下,内容安全属于较为关键的控制部分,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

2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

2.1网络

计算机网络在应用过程中,往往面临较为复杂的主要风险问题。例如,网络本身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安全风险,其破除了原有脱机体系下存在的信息传递时间与空间限制,使相关数据的共享途径得到显著拓展。但是,这一特性同时也加大了信息泄露风险,容易导致不必要的损失出现。在强开放性特征下,计算机网络传递途径可能会被黑客所利用,通过系统漏洞侵入本地环境,最终导致数据泄露或损坏[3]。同时,一部分网络出于成本或兼容性考虑,未设置身份验证策略或设置不正确,导致不法分子利用简单脚本软件即可实现全自动扫描与入侵,大幅增加了计算机网络环境整体风险,不利于信息安全保护理念的落实。因此,需要重视计算机网络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风险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范。

2.2软硬件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体系下,软硬件设施与相关条件本身存在较为显著的风险问题。由于技术局限性因素,大部分行业在部署软硬件设备时均没有重视安全防护措施的应用,导致体系框架漏洞较多,入侵难度低同时容易造成严重破坏。计算机信息通过网络传输的过程中,需要利用线路建立对应连接。这种物理线路属于软硬件设施的一种,若配置不当也有可能增加实际风险。例如,局域网络配置不当或遭到ARP病毒入侵,便会造成广播风暴,导致信息传递渠道瘫痪,最终影响正常使用甚至造成严重损失。除此之外,软件平台若未进行及时更新,也有可能增加网络信息风险。例如,操作系统0Day漏洞,即正规条件发现但已被非法利用一段时间的漏洞,对网络信息环境的威胁较为严重,其容易导致服务供应商或云端信息厂商被非法入侵,最终造成严重损失[4]。因此,需要重视计算机软硬件体系存在的风险问题,确保网络信息防护措施能够有效解决相关因素。

2.3数据管理

数据管理风险属于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较为常见的问题因素,由于网络具有强开放性特征,大部分应用环境仅需简单认证即可访问相关内容,因此隐私或关键数据可能会在管理不完善的情况下出现意外泄露。同时,一部分数据管理没有经过适当加密,或未采用正确隔离方式进行存储,导致被病毒木马破坏,最终造成严重损失。近年来,勒索病毒属于计算机网络信息面临的典型风险之一。这种病毒能够通过网络途径进行传播,在进入本地环境后对用户关键数据进行加密,要求支付比特币勒索金。此类问题对计算机网络造成了严重信息威胁,因此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数据管理可靠性,实现理想控制目标。

3计算机网络防护信息安全对策研究

3.1网络对策

(1)加强宣传。网络本身具有的强开放性对于信息安全防护而言属于劣势条件之一,因此为实现理想应对目标,需要从用户安全意识角度出发,致力于提高相关认知水平,从根源层面强化网络风险防控效果。计算机网络应用环境需要重视宣传措施,要求用户在工作互动中避免风险问题,包括应用简单密码、未安装防火墙软件、没有正确配置网络等。通过建立相关准则,约束用户风险行为,能够显著网络应用安全水平,实现防控效果。此外,还需要强化对于网络违规应用的治理力度。通过惩戒与责任追溯等措施,及时规范网络环境,排除风险影响因素,实现理想防控目标。(2)重视账号密码管理。登录账户与密码属于网络认证的重要条件之一,其一旦出现泄露或配置不当等现象,便会导致计算机网络信息面临不良风险。因此,在设计安全对策的过程中,应当重视相关工作,确保账户与密码信息得到充分保护,并强化其基础构成,提高应用安全性。在网络环境下,用户往往需要多种账号与密码相互配合,实现应用多元化服务的目标,如WiFi账号密码、银行账号密码、通讯账号密码等。为确保相关信息得到充分保护,应当设置强制密码格式检测,保证用户能够设计强度级别达到标准的密码内容。同时,还需要针对后台系统进行配置,严格执行信息加密流程,避免出现明文存储等负面问题。

3.2计算机软硬件对策

(1)应用病毒防护与防火墙。计算机平台软硬件属于网络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架构,为尽可能提高安全级别,应当重视软硬件平台的防护对策部署,以确保相关体系具有健全特征,降低出现不良问题的概率。针对软件平台进行防护,可以通过安装病毒防护软件与防火墙软件等途径,强化计算机本地对于信息的保障力度。当前,病毒防护方案能够集成入侵检测、应用程序控制、启发式分析等多种先进技术。这些技术可以有效提高软件平台应用安全性,使网络信息传递能够在理想条件下执行,最大限度降低风险级别。除此之外,防火墙还可以部署硬件防护类型。硬件防火墙相对于软件能够承受较大的流量攻击,如DDOS等,有利于保障计算机网络应用可靠性,避免由于违规操作引发的瘫痪问题[5]。因此,需要重视软硬件防护对策的应用,确保相关负面因素能够得到排除,实现理想控制目标。(2)及时修补系统漏洞。漏洞属于计算机系统与网络系统不可避免的缺陷,其本质上与底层逻辑以及程序编写方式存在关联,无法预先解决。因此,为降低漏洞对计算机网络信息产生的负面影响,应当采取漏洞同步修护策略,确保相关系统能够及时获取更新补丁,解决程序中存在的漏洞,避免受到针对性网络攻击。大部分网络信息攻击风险均需要利用潜在漏洞,使自身能够获得系统最高权限,进而执行破坏指令。通过设立相关条例规范漏洞更新,或定期检查漏洞情况,可以避免漏洞被不法分子所利用,损害计算机网络信息传递体系。因此,需要重视漏洞更新工作,确保系统能够在理想条件下运行,提高网络信息技术应用安全性。

3.3数据管理对策

(1)部署机密技术。为实现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防护目标,应当重视数据管理工作。通常情况下,数据管理可以采用加密处理方式进行规范,其能够显著提高应用与传递安全性,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意外损坏问题,对于提高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级别具有重要意义。网络数据加密传递可采用线路处理或点对点处理两种方式,通过合理配置公钥与私钥,能够保证仅有传递双方解密相关信息,从根源层面避免传输流程内被截获引发的数据泄露问题。在实践应用中,这种加密技术能够与传递协议相结合,实现架构层面的高效率处理,如HTTPS传输协议等。除此之外,还可以应用全盘数字加密方式,使本地文件得到充分保护,在不获取秘钥的情况下无法读取或更改文件,如Bitlocker技术等。(2)构建访问控制体系。访问控制属于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应用方案,其能够在信息传递与存储过程中得到充分应用,使用户群体在筛选过后进行读取与更改,最大限度提高安全级别,并强化与现实体系的相容性。通常情况下,常用访问控制方案包括三种基础类型,即自主访问、强制访问、角色访问。自主访问允许计算机网络信息用户对目标对象制定个性化策略,使其能够在后续得到充分保护,提高访问规范性。强制访问主要代指用户无法针对策略进行更改,仅能在固定环境内执行访问流程。该方案可以提供最大限度的保护,但可能会导致信息共享受限。角色访问将用户对象与权限管理系统相整合,其能够根据应用场景差异,创设不同访问角色。通过此类方式,能够进一步完善控制体系,并结合高级安全技术,如服务器属性、目录级别管理等,有效提高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性,实现理想管控目标。

4结语

综上所述,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应用阶段,安全性属于较为关键的发展任务之一。通过结合主要问题,部署实际应对方案,能够最大限度提高网络信息安全性,对未来进一步发展具有正面影响意义。

引用

[1]罗键新,陈嘉升.高校计算机网络信息存在的安全问题及防范对策分析[J].信息记录材料,2021,22(10):38-39.

[2]徐大海.数据加密技术应用在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中的应用[J].中国新通信,2020,22(10):88-89.

[3]周晶波.大数据时代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研究:评《网络安全态势感知:提取、理解和预测》[J].安全与环境学报,2021,21(3):1388.

[4]杨佳.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及其安全防护策略[J].贵州农机化,2021(4):47-48+51.

[5]陈富斌.关于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措施的思考[J].电脑与电信,2016(12):84-85.

作者:罗潇 单位:江苏省扬州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