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型医院科研项目绩效建设现况
时间:2022-04-29 10:21:19
导语:研究型医院科研项目绩效建设现况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研究型医院是国家医疗科技创新的主体,如何通过优化管理制度,科学公正地进行科研项目绩效评价,发展绩效评价结果导向的资金下拨机制,促进科技创新与国家需求紧密结合成为研究型医院科研项目管理聚焦的关键问题。通过对党中央、国务院2014—2020年度完善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出台的一系列重大政策文件,中国科技统计主要科技指标和中国科技论文统计公开数据实证分析,发现目前中国科研绩效管理考评维度重数量,轻质量,存在一刀切现象;中国在科研投入和产出排在世界前列,但顶尖成果与美国仍有较大差距。以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管理实践为例,建议研究型医院科研项目绩效管理的实践中应该:加强顶层设计,集聚优势资源;加强科研绩效制度建设,强化绩效沟通;培养组织型人才,科学管理项目;坚持开放、合作、创新的发展战略。
【关键词】研究型医院;科研项目;绩效建设
研究型医院是医疗机构的先行者,是国家医疗创新的主体,不仅要把握国际医疗基础研究与技术应用的前沿动态,更要以临床需求为出发点,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并举,自主培养高端医学人才,催生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研成果,进而推动临床诊疗的发展[1-3]。目前,我国正处于以科技创新引导经济增长的新阶段,科研投入屡创新高[4]。为落实创新驱动发展的国家战略,加快国家创新体系的建立,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管理改革措施,涵盖了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科研绩效管理,项目评价改革意见,扩大科研主体的自主权等方面,这是国家推进科技领域“放管服”[5-9],转变科技体制机制的重大举措。在此背景下,研究型医院如何利用国家巨额的投入,面向国家医疗重大需求,促进重大原创性成果产出,是现阶段科研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探索出一条经费投入问责问效,强化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集中资源办大事的道路,对研究型医院建设和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完善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是助力研究型医院发展的迫切需要,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简称血研所)隶属于中国医学科学院(简称医科院),是中国医院连续多年血液学领域专科和科技量值均排名第一的国内领头单位,已拥有包括重点实验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在内的六大国家级平台,成为血液学领域的国家级医学转化创新基地。本文在分析当前我国科研绩效管理现状,借鉴国外科研绩效先进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血研所实践,为研究型医院科研绩效管理提供参考建议。
一、科研绩效管理的现状
我国目前科研管理突出表现为“两个不平衡”,可概括为“投入与产出不平衡”和“数量与质量不平衡”,这是国家出台系列政策,提升科研绩效管理的问题根源。
(一)目前我国科研绩效管理考评的主要内容
目前科研绩效管理考评主要从科研人员发表论文的数量、获得专利数量、新获科研项目和奖励等几个方面来进行考评,通过给这几方面不同等级分配不同权重,计算加权分数进行考评。这种一刀切的评价体系,忽略了科学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客观规律,忽略了科研项目结果具有难衡量性、外部效益难界定性、成果显示滞后性等特点,缺乏体现创新质量和贡献的定量方法[10]。职称评价和上述几个方面挂钩,迫使科研人员急功近利,无法沉下心来做科研。学术浮躁,学术腐败已经给学术圈带来非常恶劣的影响。
(二)国际科研投入与产出情况
根据2016年中国科技统计数据显示:研发经费总量投入排序前5名分别为美国、中国、日本、德国、韩国。研发经费投入占GDP的比重排序前5名分别为韩国、日本、德国、美国、中国[11]。2021年度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在国际顶级三大期刊《Cell》《Nature》和《Science》(简称CNS)上发表论文516篇,位世界第四,美国以2478篇稳居第一,英国、德国位居第二、三位。但中国在最具影响力的国际期刊(含CNS)上发表论文1833篇,已排在世界第二位,比2019年上升2位。可见我国科技论文成果已经得到了国际顶级专家的认可[12]。2016年度中国科技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的发明专利授权量已跃居世界第一,日本第二,美国第三[11]。但是,我国高校和科研机构专利转化率不足20%,而美国专利转化率高达80%,中国的专利转化存在很多问题,比如专利质量差,科研机构/高校专利管理重授权,轻转化,很多专利都因后续没有缴存管理费而被束之高阁,成果很难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作用[13]。从国际科研投入与产出的数据来看,尽管中国研发经费总量排名第二,但中国研发经费投入占GDP的比重排名却在第五,未来中国经济增长靠科技创新的国策,国家将进一步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目前中国高影响力论文数稳居第二,专利授权量第一,但是与美国还是存在一定差距,高影响力成果的学科分布也存在不平衡现象。如何继续提升国际顶尖科技成果的数量,特别是关系到产业发展的卡脖子前沿科技成果数量,并提升专利转化率,使得科技成果充分发挥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提升人民生活幸福感的作用,是我们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因此如何通过提升科研管理的质量和效率,集中优势资源攻克关键性科技难题,在科研管理过程中是需要时刻思考和总结的。
二、国际科研绩效管理的先进经验
(一)充分发挥科研管理部门在经费的筹措与分配中的管理效力
美国科研管理部门要把经费筹措作为自身的一项职责,不是仅仅依靠科研人员个人申请科研项目;而是通过主动作为,积极拓展科研经费筹措渠道,如向国家主管部门申请资助,向企业寻求合作等[14]。英国最新用于科研绩效评估的科研卓越框架可以很好的平衡科研在拓展知识边界与社会经济贡献上的关系。科技竞争力就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动能。因此,在科研项目实施之初就要站在国家需求的战略高度上,进行方向布局,拓展创新渠道;在项目执行期间以绩效评估结果为导向,在经费分配上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能[15]。
(二)实行学术休假制度提升科研人员科研绩效水平
学术发展离不开广泛地交流与合作,不能闭门造车。19世纪末随着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兴起,人才发展需要国际视野,逐渐发现通过访学等形式进行国际性学术交流,对提升人才教学和科研的创新能力有着强有力地推动作用,后来这种活动发展为一种重要的学术休假制度[14,
16]。
(三)采用同行评价与定量指标相结合的方式
对科研绩效质量进行把关当今科技发展速度迅猛,导致学科领域划分越发细化,同时交叉学科成为很多研究领域的新增长点,大同行无法很好地评价小同行的学术成就[14]。另外,作为最早开展科研绩效评价的英国,在发展科研绩效评价体系的过程中发现,通过单纯的文献计量分析方法也不能准确反映科研质量[15]。科研绩效实施的目的就是要正确评估项目实施的质量。因此,通过邀请具有国际水准的小同行专家对项目的学术成果定性评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有效手段。日本医学研究与开发署在项目同行评议的过程中就引入了国际审查员制度,项目评价小组由国内专家和国际专家组成,提升了项目评价的国际性和开放性[17]。因此,定量绩效指标与小同行对成果创新质量与贡献的定性评价结合才能保证评价的科学性与公平性[10]。
三、研究型医院科研项目绩效管理实践建议
本文通过实证分析我国聚焦完善科研管理、提升科研效能,出台的一系列重大政策,结合我国目前科研绩效管理突出的“两个不平衡”问题,以血研所管理实践为例,对研究型医院科研项目绩效管理提出以下实践建议:重点研究任务顶层设计,集聚优势资源;加强科研绩效制度建设,强化绩效沟通;培养组织型人才,科学管理项目;搭建国际合作平台,坚持开放、合作、创新的发展战略。
(一)重点研究任务顶层设计,集聚优势资源
围绕国家战略布局和事业发展需要,血研所持续优化学科布局,完善合作机制,通过优质资源的聚集调动,积极加强资源整合,汇聚发展合力。血研所根据国家卫生和健康领域重大战略需求,紧密联系自身学科特色和未来发展定位,认真组织专家研讨和论证,最终确定了中国血液病地图、血细胞分子图谱、新型血细胞治疗、血液病基因治疗、血液病队列研究5大重点研究方向;成立了人血细胞分子图谱研究联盟,中国血液病专科联盟;参与谋划中国医学科学院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体,与滨海新区政府、中国科学院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药物研究院有限公司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国际一流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围绕重点研究任务,以项目为载体,获得了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简称创新工程)、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基金委项目以及企业的资助,近2年已获批“天津市细胞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引才引智示范基地”,“国家‘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和“天津市‘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不断完善血液学科技创新基地的战略布局。
(二)加强科研绩效制度建设,强化绩效沟通
血研所依托医科院搭建的科研项目管理平台,加强信息化建设,切实为科研人员在科研项目申报—立项—实施—中期—结题等关键环节提供支持和便利。血研所多部门协同办公,打通科研项目管理全链条,涵盖科技管理处、财务处、伦理办公室、人类遗传资源管理办公室。以医科院创新工程项目为突破口,实施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从“事前、事中、事后”进行全过程监管,形成全链条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发挥绩效考评的导向作用。通过医科院与血研所两级单位科技管理处和财务处的通力协作,建立业务和资金融合机制,对相关人员进行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的培训,让参与具体工作的项目管理人员明确项目绩效指标制定的核心要义,建立项目绩效指标库,确保有效落地。预算层面,做到与任务目标和内容一致的年度绩效考核指标;项目执行过程中按照项目自定目标进行评估,每年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次年的预算调整与下拨。通过统筹科技资源配置,使得科研人员能够用好项目资金,促进高质量创新成果的产出。
(三)培养组织型人才,科学管理项目
1.培养专业项目管理人才:追踪国家项目政策动态,在充分征询科技专家的意见基础上定期完善发布血研所项目管理办法。血研所在创新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项目分别设立学术秘书和财务秘书,培养了一批稳定的日常项目和经费管理的专业人员。优化管理赋能科技创新,提升血研所的科研管理水平以及运行效率,给科研人员释放充分时间开展科学研究[18]。2.项目管理科学化:项目管理既要符合科学研究的客观规律,又要力求对项目成果进行公平公正地专业性评价。可以借鉴国际的“同行评价”模式,并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的战略咨询作用,做到事前筛选、事中跟踪和定期评估相结合。在创新工程项目中,实施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不仅每年根据绩效考核指标的评估进行次年预算的调整和下拨,而且项目中期评审采用了“同行评议结合绩效考核指标”的综合评价模式,根据最终的评价结果进行人员调整和经费分配,以保障经费匹配人才、服务项目的核心指标。
(四)搭建国际合作平台,坚持开放、合作、创新的发展战略
血研所坚持走国际合作道路,以项目为纽带促成中国—以色列、中国—英国系列重大国际合作;以人群医学和单细胞基因组学为牵引,拓展国际学科布局,包括人群医学:以合作项目为依托,设立了中国—以色列人群医学联合实验室,并成功入选科技部首批国家“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19-20]。单细胞基因组学:与剑桥大学共同建立“中英造血与血液疾病联合工作平台”,加强双方的血液干细胞、单细胞与血液疾病研究,促进临床与科研的有机合作。
作者:白杨 张洋 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 实验血液学国家重点
- 上一篇:失智老人居家照护风险管理的实践
- 下一篇:工业自动化仪表与自动化控制技术探索
精品范文
10研究性学习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