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模式改革路径
时间:2022-04-28 16:17:10
导语: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模式改革路径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互联网+”为旅游教育注入了新的动力,也对旅游管理专业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模式应该结合快速发展的网络技术,开发互联网新课程,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式,从而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互联网+;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模式改革
“互联网+”为旅游教育注入了新的动力,大大提高了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一方面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内容,包括各种慕课、公开课以及各种图文资料等;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创造了自由的学习空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有效地安排时间进行学习,大大提高了时间利用效率和学习效果,全面推进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但目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堂教学与互联网融合不足,在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等诸多环节上仍存在很多问题。为了适应时代快速发展的需求,全面提高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培养能够满足旅游相关企业对所需人才的需求,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模式的创新应该结合快速发展的网络技术,开发互联网新课程,不断地更新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从而达到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般认为美国学者乔尹斯和韦尔于1972年合著的《教学模式》是对教学模式进行系统化研究的重要标志。从搜索到的文献来看,目前在我国与旅游管理专业相关的教学模式主要有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模式、德国的双元制教学模式、北美的CBE职教模式、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英国的BTEC模式、国际劳工组织开发的MES教学模式、新加坡的教学工厂、美国的翻转课堂等。在国际上对于教学模式的研究处于一种百家争鸣的状态,但我们必须认识到:不同的教学模式需要有不同的实施条件,包括硬件、软件、配套设施、教学环境等,每一种教学模式都不可生搬硬套。相比较而言,我国对教学模式的研究起步较晚,从在中国知网检索到的文献可以看出,有关教学模式研究的相关文章多达8万余篇,有关“互联网+”研究的相关文章多达5万余篇,但有关旅游教学模式研究的相关文章只有2000多篇,而“互联网+”旅游教学模式的研究仅有30余篇,且大多数以中职、高职院校为研究对象,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互联网+”背景下社会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要求
(一)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
旅游行业有别于其他行业,涉及“食、住、行、游、购、娱”等多要素和众多部门,因此要求从业人员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而在“互联网+”背景下对旅游人才的要求更加严格,不仅需要学生掌握行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具有现代信息技术操作、新媒体运用等方面的能力。因此,旅游管理专业应该不断适应现代产业的快速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掌握现代旅游管理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能够有效应对社会和行业变化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能够适应和接受新事物
在互联网时代,新事物层出不穷,要求旅游从业人员具有较强的接受和学习新事物能力,特别是对新媒体应用的能力。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媒介的普及,旅游信息传播速度加快,传播内容更加丰富,传播范围也逐渐扩大,旅游企业也会迎合社会发展需求,采用符合社会需求的现代数字化媒体设备进行旅游目的地宣传与营销。针对这一特点,高校需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特别是要注重加强现代化信息技术和新媒体运用的能力,促使学生在以后的实际工作过程中能够快速适应和接受新信息、新事物。
(三)具有不断创新的能力
伴随着“互联网+”旅游的新兴旅游业态的发展,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旅游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进行产品和项目的创新,这势必要求其从业人员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不能抱残守缺、因循守旧。因此,高校在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了解行业发展需求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在授课过程中不能简单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创建足够的创新发展空间,充分发挥其特长,使其成长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三、“互联网+”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现状
(一)“互联网+”与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形式难以融合
旅游管理专业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兴起的一门新兴学科,其理论基础相对薄弱,再加上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学缘结构比较复杂,导致目前很多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教学水平不高,教学内容比较空洞,很多课程与“互联网+”所提倡的标准化、现代化、信息化很难融合。同时,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实践性较强,教学的活力和特色难以通过“互联网+”模式呈现,而且一些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在教学中惯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不愿意进行大幅度调整,无法适应市场经济和旅游企业发展对旅游人才的迫切需求。
(二)教学目标和内容与旅游企业的需求不符
旅游行业具有较强的综合性特征,决定了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的综合性也很强。但是目前很多旅游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普遍存在重专业知识轻综合素质的现象,而且存在课程设置体系不够合理、因人设课、培养目标不明确等问题,导致很多学生缺乏独立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然而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引起了企业的变革和创新,企业在经营管理中需要不断地采用新兴信息技术手段,企业越来越智能化,管理实现了信息化,传统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企业需求。通过访谈调查,很多企业反映,虽然大部分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都有为企业培养所需要的专业人才的相关知识和内容,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内容中却达不到预定目标,其相关能力和实践技能难以满足行业企业对人才的实际要求。
(三)教学模式相对落后
目前,很多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模式较为传统单一,导致旅游管理专业教师的课堂教学创新性不足,大多还是通过多媒体一边播放预先制作的幻灯片,一边使用语言讲解。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互动性、体验性不足,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课堂参与度较差。而在课后知识的巩固方式仅仅停留在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这样的教学模式与“互联网+”的优越性背道而驰,学生的能力水平也无法实现快速的提高。与这一模式相反的是,随着学校对信息化教学手段的逐渐重视,有很多教师存在过度使用信息技术的教学倾向,有部分任课教师过度运用一些学习和授课软件,设计种类多样的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虽然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和多样性,但是却忽视了课堂的实际教学效果,而且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忽视了教学的最根本目的。
(四)校企合作有待加强
随着社会经济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企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样的大环境背景下应积极创新教学理念,有效运用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在双方共同努力下培养企业所需要人才。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遍运用,旅游管理专业的相关企业对于从业人员的要求比较高,一方面要求学生掌握专业相关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然而目前校企合作不足、产教融合不到位,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没有跟上社会和企业发展的节奏,无法满足企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
四、“互联网+”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路径
(一)强化互联网思维,提高互联网信息技术水平
为适应“互联网+”时代对人才的需求,首先应该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强化互联网思维[1]。一方面,教师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不断更新原有的知识体系,并充分了解旅游行业的岗位需求;另一方面,为了适应互联网迅速发展对于旅游行业人才需求的转变,要不断提高教师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和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推动信息技术与旅游学科的整合,从而培养出与旅游行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专业人才。
(二)创新课堂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
目前旅游管理专业很多课堂教学还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即主要以教师教授为主,在讲课的过程中注重知识的讲解,而对能力培养重视不足,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这种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思维固化,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难以满足现代企业对具有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需求[2]。因此,创新课堂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是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采用适当的方式、方法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丰富线上线下教学资源,与互联网热点相结合,运用讨论、学生模拟讲解、模拟教学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活跃度,达到在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同时,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使学生在进入社会后能够达到旅游行业的需求。
(三)建立校企合作共赢的育人机制
旅游管理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特点,不能仅仅进行课堂理论知识传授,教师需要采用多种方式、多种渠道来进行实践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目前来看,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是很多高校普遍采用和行之有效的做法,但是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旅游管理专业相关行业企业要真正参与到人才培养过程中。特别是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要邀请行业企业的专家共同探讨方案的可行性及适用性[3],对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需要聘请企业中有经验的人员来校进行授课。学校的任课教师要定期到企业挂职锻炼,了解行业企业发展的前沿信息,参与旅游企业的运营、管理和培训等工作,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
(四)加快基于“互联网+”背景的课程体系建设
目前,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大多是理论课与实践课的结合,以传统的课堂讲授和实习实训为主。为适应互联网时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旅游人才培养的需要,必须完善原有的教学课程体系,从旅游教育、人才培养、社会需要等角度进行课程总体设计。同时提高教师对“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水平,注重培养学生互联网思维,利用互联网科技的有利资源,构建基于互联网下的课程教学模式,让学生掌握互联网媒体营销、渠道营销和网络营销知识,确保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都能够深入贯彻“互联网+”。这样不仅能够促进教学质量的大幅度提高,也能够培养出与旅游产业创新发展和互联网时代需求相适应的高素质人才。
(五)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传统教学方式仅为学生提供最为简洁、直观、实用的学习内容,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教师在改进传统的授课模式的基础上,应该帮助学生转变固有的学习方式,要求学生不仅在课堂上跟随教师的讲课节奏,同时要在课前利用互联网完成教师布置的预习任务,包括教师提供的视频、网络资料和其他参考资料,以及各种资料的搜集和整理,从而逐渐改变传统的授课模式和学习方式,大大促进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王晓彤.互联网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路径探析[J].西部旅游,2021,(6):61-62.
[2]张艳.“互联网+”背景下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J].现代职业教育,2018,(3):126-128.
[3]杜宝祥,林靖,汪国强.东北地区高校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J].黑龙江教育,2021,(11):11-12.
作者:卢艳丽 单位:吉林工商学院 旅游烹饪学院
- 上一篇:力能从简意能繁龚贤绘画艺术分析
- 下一篇:中职汽修专业校企合作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