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式镇痛护理对肝癌开腹的影响
时间:2022-04-28 11:18:13
导语:多模式镇痛护理对肝癌开腹的影响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目的探讨多模式镇痛护理对肝癌开腹术后患者疼痛控制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间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00例肝癌开腹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镇痛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多模式镇痛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疼痛评分(VAS)和舒适状况评分。结果镇痛前,两组VAS评分、舒适状况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舒适状况指标中,心理、生理、社会环境和文化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8.0%,高于对照组的8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肝癌开腹术患者采用多模式镇痛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有效改善疼痛控制情况,建议临床借鉴。
【关键词】多模式镇痛护理;肝癌开腹术;疼痛控制情况
肝癌属于临床恶性肿瘤疾病之一,危害性较大,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较大的威胁。手术切除为肝癌患者治疗的最佳措施之一,但是由于开腹手术创伤大,术中会出现提拉肝脏、术后置引流管等措施,引起相关的术后疼痛。术后镇痛不足,会对患者造成较大的威胁,延缓伤口愈合,对早期活动、肠功能恢复均造成较大的影响,导致静脉血栓栓塞风险增加。临床研究表明,多模式镇痛效果相对于单模式镇痛具有较大的优势[1]。多模式镇痛指的是结合多种镇痛机制提升效果,作为临床镇痛技术的主要发展目标,可大幅度地提升开腹术后肝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可有效缓解疼痛情况[2]。本研究以200例肝癌开腹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护理镇痛方案进行分析。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间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00例肝癌开腹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纳入标准:符合《原发性肝癌放射治疗专家共识(2020年版)》临床诊断标准,均实施开腹肝切除术[3];术前7d未采用疼痛类药物治疗;签订知情同意书;自身具备基本沟通、理解能力,能够配合治疗。排除标准:术前7d予以患者镇静镇痛药物治疗,且出现过敏者;具有严重依赖史者;伴有相关部位肿瘤者;合并认知交流障碍,患有精神疾病者;术后发生重度并发症者。观察组患者中,男56例,女44例,年龄为32~66(48.66±5.34)岁;病灶位置:Ⅱ段32例,Ⅲ段23例,Ⅳ段20例,Ⅴ段15例,Ⅵ段10例;病程5~20(11.96±5.44)个月。对照组患者中,男57例,女43例,年龄为33~67(49.78±6.88)岁;病灶位置:Ⅱ段33例,Ⅲ段24例,Ⅳ段21例,Ⅴ段16例,Ⅵ段6例;病程6~21(12.88±6.23)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镇痛护理干预。予以患者疼痛教育,以音乐法、转移注意力法及药物镇痛进行缓解,提升患者疼痛耐受力。观察组采用多模式镇痛护理干预。(1)术前(超前镇痛):术前1d要求责任护士主动向患者及患者家属介绍有关疼痛控制知识,预测患者疼痛耐受程度,针对具有严重手术恐惧情绪患者,做好疏导,增强患者的治疗自信心。(2)术后(镇痛药物护理):结合患者术中麻醉药物配比,配置硬膜外镇痛泵中的麻醉药物,要求持续带泵48h,必要时予以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物静脉滴注镇痛。(3)分层镇痛护理:术后每隔3~6h评估疼痛程度,借助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量表检测,30min内持续测量3次取平均分。若VAS评分低于3分,需要停止用镇痛药物,使用非药物镇痛法;3~6分者予以非药物镇痛法,必要时予以少量药物镇痛;大于6分者,需要借助药物镇痛。(3)非药物镇痛法:护士需及时对患者的兴趣爱好、心理状态进行了解,制订对应的非药物镇痛方案。①音乐:听轻柔舒缓的音乐,可舒缓患者的负面情绪。②倾听法:以心理学知识对患者进行引导,宣泄自己的负面情绪,及时调节患者情绪。③亲情沟通:疏导患者家属情绪,及时安慰患者,向患者传播亲情及正能量,增强治疗自信心,舒缓疼痛。④肌肉松弛法:结合患者恢复情况,及早展开早期活动,可借助肌肉按摩、关节活动及翻身缓解患者的疼痛感,最大程度提升机体免疫力,同时可展开冥想放松训练,放松患者身心。(4)记录疼痛:术后指导患者写疼痛日记,每隔1~2h自评1次,主要内容是患者的疼痛程度及具体疼痛情况,利于及时调整镇痛护理方案,控制自身情绪与疼痛。3.观察指标:(1)护理满意度。以本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表发放200份问卷,回收率为100%,非常满意得分≥90分,基本满意得分80~90分,不满意得分<80分,总满意度=非常满意度+基本满意度。(2)VAS评分:以VAS评估疼痛程度,得分范围为0~10分,无痛表示为0分,重度疼痛为10分,得分越低提示其疼痛越轻[4]。(3)舒适状况评分:以舒适状况量表(generalcomfortques-tionnaire,GCQ)评估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环境与文化,得分与患者的舒适度呈正比[5]。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比较: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8.0%,高于对照组的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2.两组患者VAS评分的比较:镇痛前,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3.两组患者GCQ评分的比较:镇痛前,两组患者GC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后,观察组GCQ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表3)。
讨论
肝癌患者开腹手术切口较大,创伤较大,且术后易发生感染,疼痛感十分强烈,机体恢复速度较为缓慢,使得住院时间延长,增加患者与家庭经济负担。因此,行开腹手术后需要予以患者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可缓解疼痛,减少心理负担,加速切口愈合,提升手术疗效与患者护理满意度[6-7]。本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较高,且VAS评分与GCQ评分均较优。原因可能为:多模式镇痛护理干预作为术后临床展开镇痛护理的发展方向,属于新型镇痛模式,发展十分迅速,应用相对广泛,集合了多种镇痛药物与镇痛模式;主要目的在于增强术后镇痛效果,在减少镇痛药物剂量的同时缓解术后疼痛程度,及时缩短住院时间,加速康复进程。预见性镇痛护理作为多模式镇痛护理模式的护理特色,患者在开展整个诊疗操作、功能锻炼前予以镇痛护理,可有效避免操作后发生剧烈疼痛,提升舒适感,加速机体康复[8-9]。有研究中的数据与上述研究数据结果具有一致性,说明肝癌开腹术患者予以多模式镇痛护理干预,具有显著优势[10]。总之,予以肝癌开腹术患者多模式镇痛护理干预,可显著提升护理满意度,有效改善疼痛控制情况,建议临床借鉴。
作者:倪逸斐 薛茵 陈琳 单位: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
- 上一篇:电力企业高质量人才梯队培养优化策略
- 下一篇:服装和当代绘画装饰性元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