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假说理论对初中英语教学的启发
时间:2022-04-28 10:36:54
导语:互动假说理论对初中英语教学的启发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针对当下初中英语课堂德育教学刻板化、形式化的弊病,该研究以外研社版初中英语教材七年级上册为例,结合Long的互动假说,将初中英语课堂德育呈现为一个师生、生生双向互动的系统工程,为初中英语课堂德育提供新的思路。
一方面,作为语言习得领域的核心理论之一,Long提出的互动假说理论认为互动在语言习得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且认为学习者之间的“意义协商”有效增强了语言的可理解性[5]。互动假说理论以互动主义认识论为哲学基础,该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强调互动者之间通过语言结构形式的调整来增强语言的可理解性,以达到最终目的[8]。同时,互动假说理论也没有忽视输入与输出在习得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即该理论在强调互动必要性的同时,重视输入与输出在这一过程中的价值[6]。这一理论对英语课堂中的德育渗透给予了极大的启发。另一方面,道德教育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存在教师对英语教材设计的德育因素开发过于形式化、德育渗透的实施途径与方法过于刻板等问题。当前基于互动假说理论对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过程的探究较少,本研究将互动假说理论与初中英语课堂德育相结合,重视德育渗透中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互动与可理解性语言输出对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重要意义,这对强化初中英语课堂的德育渗透效果具有重要价值。
1互动假说理论
“互动”一直是外语教学和二语习得研究的高频话题。针对“互动”的研究主要分为两个方向:一方面,以Chomsky为代表的研究者强调学习者先天的语言习得机制在语言习得过程中的重要性,他们认为学习者之间的“互动”只是在这一过程中扮演了“触发”这个机制的角色[2]。另一方面,一些互动主义的研究者认为学习者获取学习信息并完成习得的重要手段之一便是“互动”[1]。在Krashen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理论以及Swain的语言输出研究的启发下,可以将Long的互动假说提取出三个要义,即在重视“意义协商”之下学习者互动的重要性的同时,关注语言输入与输出的可理解性对互动过程以及习得过程的作用与影响[6]。一方面,Long基于Krashen针对可理解性语言输入的理论研究提出了互动假说理论[6]。Krashen强调语言输入的可理解性在习得过程中的重要性,即学习者通过获取足量的以及可理解性的输入,便会自然而然地完成语言习得、达成习得目的[5]。另一方面,与Krashen的输入假说相对应,Swain提出的输出假说也对理解互动假说给予了重要的借鉴意义。根据Swain的输出假说,人们在输入过程中倾向于关注对意义的理解,而不会意识到形式的表达[5]。只有通过输出的方式,才能促进学习者对形式意义进行加工,而不是简单的语义加工。简而言之,受Long的互动假说理论启示,英语教师在课堂中进行德育渗透,可以从习得过程中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学习过程中的互动以及语言输出的可理解性这三方面考虑。然而,当前国内外在教学领域基于互动假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语言知识的学习上,比如汪清、谢元花探讨了互动假说对英语口语教学的启示[7],而针对情感态度和道德品质的德育研究几乎是空白。因此,基于互动假说的德育研究将会为初中英语德育教学带来新的启发与指导。
2互动假说理论对初中英语教学德育渗透的启示
在互动假说理论下,学习者首先接触语言输入,随后通过学习者之间的互动不断调整自己的语言结构和形式,提高语言的可理解程度,最终通过可理解性语言输出实现交际目的与习得目标[8]。Long在互动假说中主要强调了三个要点,分别是可理解性语言输入的重要性、双向互动之下意义协商的重要性以及可理解性语言输出的重要性[6]。下面以外研社版初中英语教材七年级上册为例,从以上三个方面分别阐述互动假说理论对初中英语教学德育渗透的启发。
2.1在德育渗透过程中提供可理解性语言输入
在互动假说理论下,可理解性语言输入在语言的习得过程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学习者对语言输入的理解决定着学习者习得过程的发展[3]。因此,在初中英语德育过程中,教师要想让学生将德育观念内化,就要提供在学生可理解和可接受范围内的德育语言输入。教师可以使用学生早已掌握的语言结构和单词来发出德育活动的相关问题和指令。例如,在面向初中学生提出一个开放性德育问题时,使用简单句的结构会比使用各种形式的从句结构收到学生更加积极的反馈,也更有益于学生对德育观念的理解与内化。以外研社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上册教材Module2为例,该模块的单元整体框架是讨论家庭成员,那么教师在Module2模块的讲授过程中,可以穿插一个开放性德育问题:在路上遇到摔倒的老奶奶或者老爷爷,你会怎么办呢?教师可以运用多个简单句来表述这一问题,而不是使用复杂的从句结构。因为只有教师的德育渗透对学生而言属于可理解性输入时,学生才有可能围绕德育内容进行进一步互动与输出,进而将其内化为自己的德育观念。
2.2设计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式德育渗透活动
如果可理解的输入导致习得的发生,而互动使得输入变得可理解,那么我们便可以假设互动促进了学习者的习得过程。在互动假说理论下,学习者通过互动式沟通活动,以对方的反馈为依据,在不断调整和修正语言结构、形式的过程中,为彼此搭建语言支架[4]。面对当下初中英语德育教学流于形式的问题,设计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德育互动活动便显得尤为重要。英语教师可以在互动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课堂表现及时调整自己的语言输出形式,使德育活动得到学生更多的回应与反馈,进而促使学生将德育观念内化于心,达到提升学生道德品质的目的。以外研社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上册教材Module6为例,该模块围绕“动物”开展,教师可以设置一个道德困境问题:动物园里的动物应该回归大自然还是留在动物园?在语言输入可理解的前提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通过意义协商,在互动过程中通过不断调整自己的语言输出来表达自己的观点。经过一系列互动之后,学生会对这一道德困境问题形成更深刻的理解,课堂的德育目标也会在这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式德育渗透活动中实现。
2.3通过可理解性语言输出反思德育渗透过程
Long的互动假说理论强调习得过程中互动的必要性,同时肯定了可理解性语言输出对互动过程以及整个习得过程的重要性[6]。在德育渗透的过程中,要增加学生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出,学生只有进行足量的语言输出,教师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教学判断。在德育活动开始前、进行中以及结束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各方面反馈,及时对德育活动进行反思和评价。在德育活动开始前的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思考该德育活动是否服务于课堂教学的德育目标,是否紧紧围绕德育目标开展。在德育活动进行中,教师向学生抛出开放性问题,当学生的语言输出释放出不理解的信号时,教师便要反思该德育活动是否符合当下学生的接受程度,或者自己的语言输出形式是否在学生的可理解范围之内。教师要通过这一系列评价和反思,使德育活动更好地服务教学的德育目标。以外研社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上册教材Module10为例,本模块主要探讨民族节日及其相关的风俗习惯。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表达机会,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对于民族节日的认识与情感。在学生进行语言输出的过程中,教师和其他学习者可以作为学生意义协商的对象,鼓励学生输出更多的语言,以便于教师进行判断和及时调整下一步的教学措施。在德育渗透的过程中,英语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的机会进行可理解性语言输出,在此基础上,教师方可反思德育渗透的过程,判断与选择后续的德育渗透内容与策略。
3结语
本文将Long的互动假说与初中英语教学的德育渗透过程相结合,分析并探讨了互动假说对初中英语德育的启示。在新课程教育改革的背景下,英语教师要改变以往德育教学刻板化、形式化的弊病,使初中英语教学的德育渗透向互动性、深刻性方向发展,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提升和英语核心素养的形成。
作者:张睿 单位:吉林师范大学
- 上一篇:会计监督与审计监督提升策略
- 下一篇:高校财务管理目标转变及实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