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优化对策

时间:2022-04-28 09:55:29

导语: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优化对策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优化对策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与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行政事业单位的作用日渐凸显。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必须要加强对内部管理的控制力度。通过优化、完善预算绩效管理机制,不断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效益与服务质量。基于此,本文围绕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概念展开研究,简述内控视角下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特点,深入分析当前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探讨内控视角下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优化对策,希望可以为行政事业单位后期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内控视角;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优化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作为我国建设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各行各业的运营与发展。因此,基于内控视角下,行政事业单位在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时,需要清楚认识内控工作与绩效管理之间的联系,做好各项基础工作,采用多元化的技术手段,不断提高内部人员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切实保障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全面落实,努力推动行政事业单位的现代化进程。

一、基于内控视角下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相关概述

(一)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概念

当前,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主要指通过对财务数据与业务信息的整理、反馈,不断提升单位资金利用效率,以便尽快完成预期绩效指标,达到优化内部各项资源配置的目的。在此基础上,运用内部控制管理机制,保证各项经济活动的顺利开展。同时,行政事业单位与财政部门共同承担着公共资金使用的责任,对公共资金的业务活动与利用率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在预算绩效管理的过程中,需严格按照国家法律规章及相关程序来执行,最大限度地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

(二)预算绩效管理与内部控制工作的联系

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过程中,预算绩效管理与内部控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首先,内部控制既是规避各类经济活动风险、保障行政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为社会提供服务、实现单位战略目标的基础。通过可靠的内部控制及技术手段,可以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人员起到有效的约束作用,进而保障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其次,预算绩效管理也是行政事业单位完成管理目标的基本方式,在合理优化资源配置的同时,还能促进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向发展。由此可见,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与内部控制制度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互相影响,特别是内部控制体系的应用,能够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创造良好的先决条件。

(三)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特点

在内控视角下,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基本具备以下的几项特点:第一,战略性特点。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只有不断完善预算绩效管理,才能确保预算指标与今后的发展战略规划相匹配,进而建立起科学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第二,针对性特点。行政事业单位只有把所具备的资源进行整合,并针对资源的不同属性分类、归纳,才可以有效减少资源浪费、资源闲置等问题,从根本上提高内部资金的使用效率,进而达到优化资源配置的目标。第三,系统性特点。面对日益严峻市场环境,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必须严格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从立项、审批、执行、监督等多个层面着手,全面防范各种类型的风险隐患,不断提升预算绩效管理的规范性。

二、基于内控视角下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现状

(一)缺乏对预算绩效管理的正确认识

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内部控制工作主要负责保护单位内部资金、资源的安全与稳定,能够有效预防市场经济环境中的各种风险隐患,能起到一定的预防效果。而预算绩效管理作为内部控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事业单位日常的运营工作中也承担着宏观调控的作用。但是受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部分管理工作人员缺乏对预算绩效管理的正确认识与了解,认为预算绩效管理是财务部门应尽的职责,与其他部门毫无关联。久而久之,这种错误的观念会使财务管理人员无法有效控制单位内部的各项经济活动,对于相关的管理工作流程也会出现应付公事的态度。并且,由于管理层对预算绩效工作缺乏重视,导致相关的人员配置与专项资金投入不足,特别是在绩效评价问题上不够深入,使得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资金配置不均衡、不充分的现象频频发生,极大地影响了行政事业单位整体的工作质量。

(二)缺乏有效的风险评估机制

行政事业单位想要保证各项经济活动与业务活动的执行安全,必须要具备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可以及时检测市场环境中的各类风险隐患。然而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层并没有意识到风险评估机制的重要性。在实际开展内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时,常出现信息采集不充分、效率低下、数据不准确以及反馈不及时等问题,在某种程度上会限制内部控制与预算绩效管理的衔接性,最终难以达到理想的职能效用。同时,有些行政事业单位虽制定了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因为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相关的内部控制工作仍存在着诸多纰漏,如内控目标设计不合理、风险因素评估不及时、评估标准不详细等,稍有不慎就会增加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除此之外,很多行政事业单位没有对项目指标、资金具体使用情况以及项目可执行性做出明确的说明,在项目的审批和执行申报环节存在着大量的漏洞,极易引发徇私舞弊、以权谋私等违法乱纪行为,既不利于内部控制工作的有序开展,也无法有效判定各阶段的风险概率,对于预算绩效管理与评价工作开展也会产生诸多的不良影响。

(三)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不健全

现阶段,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并不健全,尤其是在预算编制方面,仍存在着大量的不足之处。首先,由于预算编制所涉及的内容较为广泛、程序较为繁杂,相关的工作人员必须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储备、专业操作技能和综合素养,然而这样的复合型预算编制人员十分匮乏,以至于在实际的管理中,依然存在编制人员专业知识不足或法律意识较为薄弱的情况,严重降低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不利于保障预算编制设计的整体质量。其次,有些行政单位的管理职能较为特殊,所需要核算的会计数据十分庞大,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相关编制人员的任务量和工作难度。若预算编制整体没有设置一个合理的编制方式,无法科学配置内部的各项资金,很可能会导致后期财务数据信息所表现出来的结果与原先的编制预算绩效目标存在较大差距,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不具备科学性与合理性。另外,在预算绩效管理制度方面,有些行政事业单位缺乏长远的战略性目标,往往会忽视内部控制对预算绩效管理的指导作用,不仅会引发绩效评估不及时以及惩罚机制未有效落实的情况,还会影响行政事业单位经济职能与社会职能,严重阻碍预算绩效管理的整体进程。

(四)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力度不足

现代化预算绩效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可以有效防范行政事业单位日程工作中的风险隐患,加强与外界的沟通和交流,并结合相关的考察结果,有针对性地对内部结构进行改进和创新。然而,我国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都存在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力度不足、预算绩效管理信息系统不完善的情况,没有适应新时期的发展潮流。例如,有些行政事业单位在开展预算绩效管理时,依然以传统的单据或原始纸质信息资料为主,很少会通过信息化技术或智能设备来解决预算中的管理、决策问题。另外,有些单位虽构建了预算绩效信息系统,但在项目申报、编制绩效申报表、编制预算表等基础数据可靠性方面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短板,加上部分管理人员自身的专业素养及信息化能力较为薄弱,不符合预算管理信息系统的相关要求,导致预算绩效管理整体效率不佳,在浪费内部资源的基础上,还加大了行政事业单位对于预算绩效管理的难度,不利于行政事业单位的高效发展。

三、基于内控视角下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优化对策

(一)加强对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视

在内控视角下,行政事业单位必须正确认识预算绩效管理中的疏漏,积极借鉴优秀的管理案例与先进思想,加强对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视,具体可以从以下的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单位领导应主动学习有关预算绩效管理的知识,明确预算绩效管理与内部控制之间的联系,结合单位内部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加大预算绩效管理的宣传力度,增强内部人员对预算绩效管理的基本认识与了解。比如,在进行预算绩效管理时,可以以财务部门为主,其他部门为辅的形式,充分调动其他部门的参与意识,尽可能实现预算绩效管理全面覆盖的目标。第二,行政事业单位在开展内部宣传工作时,需要深入研究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的矛盾问题。通过对宣传工作的有效控制,提高各部门对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视度,确保内部控制工作能够得以全面落实,进一步提升内部资金的循环利用效率。第三,为进一步推动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整体进度,必须有效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适当增加相应的专项资金和人才配置,采用多元化的管理手段,增强工作人员的防范意识。或根据单位自身的战略部署,设计科学、合理的薪酬奖励机制,不断激发内部人员的责任心和积极性,最大限度地保障各个阶段的工作能够逐一落实。

(二)建立健全预算绩效风险评价机制

针对内控视角下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相关领导人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通过建立健全预算绩效风险评价机制,细致考察预算绩效管理,事前评估、事中监管、事后结果应用的整体情况,做好对各类经济风险的有效控制,由专业工作人员进行整理归纳,以便为后期工作开展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例如,财务人员可以利用预算绩效风险评估机制,找出单位内部潜在的风险隐患与管理漏洞,并将结果及时反馈至上级部门,确保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够做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在此基础上,行政事业单位需要根据自身的业务特色,不断强化内部组织的领导能力,全面完善业务流程,优化单位的内部结构,细化管理层级以及各岗位的职责权限,保证各项工作的开展能够有章可循、违法必究、权责到人。或者,对各部门及人员的权限进行交叉设置,尤其是在重点岗位,可采用定期轮岗或竞争上岗的形式,优先选择工作能力与业务素养较强的复合型人才。

(三)构建完善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

为进一步强化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效果,行政事业单位需要构建完善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制定科学的绩效目标与编制预算,做好基础数据的采集、整理、归纳等工作。首先,在开展日常的预算管理活动时,行政事业单位应严格遵守相关的规章制度,设置专门的预算管理部门,积极引进专业水平高、综合素养强的优秀人才,不断扩大预算编制队伍规模。与此同时,还需编制一套符合自身发展的可行性强的预算方案与战略目标,深入细化预算绩效管理流程,优化内部控制机制,增强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与法律意识,提高预算绩效管理的合法性、完整性以及准确性。其次,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将内部控制与预算绩效管理相结合,根据国家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以及当前的实际情况,创新、升级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如分离制度,岗位轮换等,有效规避一人多岗、空位、缺位现象。最后,行政事业单位还应建立合理的预算执行追踪制度,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定期分析与总结,切实保障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全面性和精准性。同时,要想改善绩效管理目标不明确的问题,行政事业单位必须依据各部门工作职能,及时调整管理内容、编制流程以及绩效目标,从而为预算绩效管理创造良好的物质基础。

(四)强化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力度

在大数据时代,行政事业单位想要保持良好的运作状态,必须树立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管理理念,强化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力度。立足于单位内部发展的实际,积极构建内容广泛、覆盖全面的预算绩效管理信息系统或预算绩效管理在线平台,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的积极性,保证在不浪费资源的基础上,提高整体的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并聘请专业的管理人员对系统进行实时的监督与管控,以便及时了解预算绩效管理的效果。在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利用现代信息管理软件对各部门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进行分析,一方面有利于各部门员工迅速掌握内部控制与预算绩效管理方法;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预算绩效管理的及时性、有效性和精准性。同时,各事业单位可以通过官方微博网站,微信公众号等途径,加强对预算绩效管理信息技术的宣传力度,也可以创设在线项目专栏,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不断提升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综合效率。此外,行政事业单位还需要结合自身的情况,适当加强内部人员对预算绩效管理信息系统的学习和应用。可以采用定期组织培训活动或者外出进修等形式,及时补充、更新单位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使其具备灵活应变突发情况的能力,努力推动行政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在信息满天飞的大数据时代,行政事业单位在内控视角下优化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在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时,必须明确内部控制与预算绩效管理的必然联系。立足单位内部的实际情况,通过强化内部人员意识、建立健全预算绩效管理风险、构建完善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力度等形式,改进、优化单位内部结构与预算编制,不断提高预算绩效管理水平,促使行政事业单位获得长远的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任艳.内控视角下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完善策略研究[J].纳税,2018(35):267+269.

[2]钱红.内控视角下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几点策略[J].绿色财会,2018(12):25–27.

[3]袁逸剑.内控视角下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的构建探究[J].纳税,2018(26):214+216.

作者:赵琰琰 单位:杭州市残疾人托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