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时间:2022-04-28 09:02:39
导语: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汪清县农业发展取得实效
汪清县2021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总计为84.24亿亩(5.616万公顷),较上年增长约0.91%,粮食总产量为5.2042亿斤;畜牧业总量达到了5.26亿,同比增加6.5%;黑木耳种植量保持在了6.5亿袋,农业总产值实现了3.5万吨以上,并圆满举办“2019中国·汪清黑木耳产业发展大会”,汪清县被授予中国国家特色农业产品(黑木耳)优势区,2021年3月,汪清县成功入选吉林省黑木耳产业集群,并获批4个黑木耳产业集群建设项目,获得项目资金1280万元。2016年以来,实施扶贫产业项目387个,带动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平均达到15万元以上,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由2016年1733元增长至13900元,增长了2.7倍,实现村村有当家产业、户户有增收门路新局面。汪清县16379名贫困人口已全部脱贫,74个贫困村尽数出列。汪清县已获得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综合示范县。汪清乡村土地经营权完成确权登记颁证,实现农村册外地的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顺利通过了国家级平安农机示范县的复检。稳步推进特色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工作,目前汪清县已有3户农产品企业的产品获得省名牌,已有4户农产品企业的产品获得州名牌,2个中国驰名商标。在全国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先导县创建单位的评选中汪清县也名列其中。
(二)汪清县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居环境日益完善
编制并印发《汪清县2021年乡村建设行动相关专项工作方案》,构建了“1+11”管理工作推动管理机制,扎扎实实推动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保障“三保障”和乡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公共文明工程建设、饮食安全管理、乡镇综合服务设施建设等重点工作。全面推进了乡村道路交通、房屋、水电天然气等工程,将乡村的危旧房屋基本“清零”,完成了农村安全饮水的全覆盖。党群服务中心、文化娱乐活动场所、村级卫生室、网络通讯设施全部达标,乡村贫困群众住房安全、基本医疗、义务教育实现全覆盖。各村组攻坚队围绕农家院落、生产生活垃圾、污泥、粪污等主要内容,全方位地进行了清洁工作,在四个乡镇建有了污水处理厂(站),乡村生产生活垃圾运输体系初步形成,改建农户旱厕6890户,营建了健康宜居的家庭生活环境和园林绿化的公共服务环境,对乡村生活方式进行了优化。围绕病虫害统防统治、发展节水农业、资源循环利用、清洁化生产、肥料减量增效、农药减量、畜禽养殖提升工程等方面开展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进一步改善了汪清县农村环境面貌。54个村屯进入国家和省级美丽乡村和示范村行列。
(三)因地制宜抓好政策落实
对标国家和省州出台的各项巩固衔接政策,制定出台本级相应实施方案,使主要帮扶政策总体保持稳定。一是整合资金强化产业帮扶。继续落实涉农资金整合政策。2021年共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1.55亿元,实施各类项目35个。其中安排使用资金7746.9万元,实施黑木耳、吉天然黄牛等产业项目7个,占年度整合资金总额度的50.05%。汪清黑木耳荣获中国农产品百强标志性品牌;成功获批70兆瓦光伏指标,成为全省唯一的“整县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示范县”;编制完成《汪清县肉牛产业集群“十四五”发展规划》,积极推进黄牛集中饲养,吉天然肉牛养殖基地稳定运营,有效解决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林下禁牧难题,年可提供扶贫收益金2400余万元。2021年全县产业项目收益达到6000余万元。二是强化就业帮扶。持续发挥扶贫车间作用,汪清县在脱贫攻坚期间共创建10家就业扶贫车间,目前有9家正常运行,及时足额落实奖补资金,共带动90名脱贫劳动力就业,年人均增收5000—8000元;设置2019个村级公益性岗位并全部选聘上岗,发放工资807.6万元,年人均工资4000元。三是落实“雨露计划”政策补助。2021年向符合条件的农村脱贫家庭学生发放春、秋两个学期“雨露计划”补助共计352人次、52.8万元。四是强化消费帮扶。大力发展乡村电商服务,已完成了县城重点乡镇、行政村电商网络的全部铺设,基本实现了工业品“下乡”和大宗农产品“进城”的双向通达,完成了乡村电商物流业务站120家的创建,汪清县入选了国家级互联网电子商务进乡村模范县,依靠电子商务区县服务管理中心、镇、村电商物流业务站,建立县、乡、村三层农业物流配送联网节点,有效地提升乡村物流配送服务网络联通度和包裹面,打通乡镇、农业物流配送“最后1公理”,汪清县被列为全国“832平台产业帮扶县”。
(一)从国际环境看
随着世界科技不断进步,生物技术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将带动全球农业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经济全球化进程因贸易保护主义而受到影响,因而如何应对国际市场风险,提高国内农产品竞争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任务紧迫。汪清县应坚持以改革突破困境、以开放推动发展,并着力调动经济的活力和动力、基层的活力和动力、市场的活力和动力,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过程中抢抓机遇、开创新局。
(二)从国内的角度看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已从高速度发展向高品质发展阶段过渡,而乡村发展也正在迎来大变革、大转型的重要时期,居民的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农业也由增产型转变为提质型。同时,农资成本上升、农业劳动人口老龄化与国际农产品扩大进口,会对农业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从东北亚地区来看
随着长吉图区域一体化等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人口向城市群集聚的进程仍将持续,区域融合发展质量日益提升,城市居民对农产品和乡村文化体验的需求不断升级,这些都为汪清现代农业发展带来更加广阔的市场,为农民增收带来更多的渠道。
(四)从自身发展角度看
汪清农村振兴战略具有较良好的基础和优势,但同时也应该看到汪清发展中面临的不少短板问题——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速度不大,农村发展质效不高,城乡发展不均衡、不充分问题特别明显:农村绿色、优化、特色、品牌化的程度还不够高,一二三产融合能力亟需逐步加强;在乡村环保与农村生态建设的压力依然很大,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亟需进一步增强;城市低保、医保、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仍存在地区差距。在城市内部,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基本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水准还未能达到平级;在乡村中仍面临着一些相对困难群体和农村经济发展薄弱区,扶贫工作仍需更加精准施策;农村思想观念、文化品位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与新时期发展的需要不相适应,培养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的工作条件亟需更加完善;农村经济管理体制亟需新突破,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振兴需求相互之间的矛盾凸显;农村城乡之间重点要素合理流动、城市融合的体制、机制、政策措施等也亟需更加健全。
三、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路径及举措
围绕“守底线、抓发展、促繁荣”,用好用活省级农村复兴重点帮扶县优惠资金政策,按照省州工作部署,围绕建设“全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示范县”,进一步强化各项工作推动力量,推动巩固成果上台阶、乡村振兴开新局。
(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全力搞好脱贫攻坚战后评价与管理工作,认真执行五年过渡时间内脱贫工作不摘工作责任、不摘政策措施、不摘扶持、不摘监督“四个不摘”的规定,确保了扶贫工作政策措施和扶持力度连续性。进一步优化和健全防止返贫监控与援助制度,继续跟踪脱贫致富户的人均收入变动情况和“两不愁三保障”的巩固到位状况,有效防止规模性返贫现象的产生。继续充分发挥扶贫产业引导功能,扎扎实实抓好脱贫人口的稳岗就业发展,继续运用政府扶持专项收益资金设置村级公益性岗位,发挥社会保障体系托底作用。加强对职业技能的训练,以及东西扶贫协作的支持来稳岗就业。保障乡村低收入人口收入稳步增长。通过严格规范运用涉农整合资金,择优扶持发展黄牛、黑木耳等特色优势产业项目,推动产业提质增效,促进农村脱贫人口就业增加收入。全力落实水、电、路、田等方面的农业设施类工程项目,尽快实现各项帮扶资产所有权移交确权登记,明确所有权关系,严格落实管护主体和管护责任,保证帮扶项目建设好、管好,避免资产的缩水和丢失,实现农业长久稳定发展效益。深化国家发改委的定点支持,积极争取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政策支持,实现从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的平稳过渡。
(二)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壮大乡村产业
实施全域黑土地保护工程,全力抓好“田长制”,恪守6.8万公顷耕地红线。严格执行国家粮食安全省长负责制,建设全国标准化耕地5000亩以上,粮食产量保持在25万吨以上。加强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发展绿色大米、有机大豆、杂粮豆种植面积,建设优质粮作物供应基地。加速开发长白山地域特色资源,大力发展黄牛、黑木耳、蜜蜂、人参、中药材、蓝靛果等特色产业,打造一批标准化种养殖示范基地。突出黑木耳标准化体系建设,支持桃源小木耳等标准化企业发展壮大,打响“中国汪清木耳”品牌。依托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建设契机,探索推进黄牛集中饲养,形成黄牛全产业链发展体系。全力引进牵动效应强、附值高的新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和名牌,积极指导帮助国家、吉林省和延边州的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实施品牌战略,进一步加强新农产品营销主体培植力度,全力打造数量众多的省州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三品一标”企业。推进乡村地籍、土地产权制度的改革,搞好农村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并积极采取政府盘活资产、农民入股经营等多种形式,大力发展新型的村级集体经济。积极引入农业加工、农旅融合等领域项目,重点扶持新型业态共享农业、农商直供、个人订制、互联网+现代农业等的发展,积极推动与农村“接二连三”深度融合。
(三)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加强村镇规划建设和环境风貌管控,优化乡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扎扎实实推进新农村建设行动,积极促进水、电、路、通信、物流等重要农业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抓好汪清河流主干流防洪、中小河流治理,提高自然灾害抵御能力。加强农村住房建设管理,建立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提高农村教育质量,提升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医疗服务能力。大力开展乡村人居环境整改升级行动,不断推动乡村垃圾处理、污水、公厕的“三大革命”,通过全面改善乡村旱厕,确保汪清县行政村的生活垃圾处理工作得到高效管理,乡村污水处理厂(站)达到全覆盖。打好千村示范创建攻坚战,持续推进“五美一净”“五赛一评”,推动一批“光伏+”特色示范村建设。做好新时代形势下的乡村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管理工作,扎扎实实推动文明村屯、文明家园等创造活动开展,进一步完善规范农村村规民约,促使乡村管理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为一体,逐步建立文明村风、优秀风俗、纯朴民风。
(四)维护自然环境,构建城市生态乡村
围绕“提气、降碳、强生态,增水、固土、防风险”,全力打好环境污染防控攻坚战。进一步强化大气污染综合防控,做好废弃秸秆的禁烧监管和离田,实现各类高压锅炉污染全面达标。进一步压实“河长制”责任,深入开展河湖清理乱占、乱采、乱堆、乱建“清四乱”专项整顿管理工作,实现重点河道断面、重要水源地水质全面达标。加快整改农田环境污染,从严管控禁止滥用的化肥、农产品、化学加工食品等农用投资品。集中整改农村垃圾菌袋,扎实高效地防治农村面源环境污染。同时按照生态环境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保护活动备案登记清单等“三线一单”,继续做好向中央、省级的环境保护督查部门反映问题,切实遏制和惩罚破坏性的生态环境保护活动。系统构建“林长制”组织体系,有序推进森林资源保护开发。全力争取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研究建立“两山银行”,打造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综合创富平台,积极培植生态经济市场运营主体,以点带面促进生态产业发展。优先探索发展原生态种养殖模式,重点提升黑木耳、黄牛、林下参、桑黄等县域特色产品价值。加强“红绿”搭配,依托优势生态资源与红色印记,逐步探索生态教育旅游开发模式。抢抓分布式光伏整县推进试点契机,以绿色能源吸引生态环保型企业集聚。加强与专业研究机构合作,探索开展生态系统供给产品的生态价值核算。积极投入资源配合虎豹园区建设,以发展林下经济、展览体验、森林康养等为重点,策划并开展若干“生态友好型”的建设项目,力求形成生态环保和经济发展共赢局面。
(五)提高乡村治理的组织化程度
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机制,为村民参与管理决策搭建平台,培养村民主人翁意识;要在乡村治理中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把一些经营性事务交由社会组织管理;加快乡村治理人才队伍建设,培育乡村发展的带头人,打造一支有理想、有思想、有能力、会管理的乡村治理队伍。
作者:廉虎哲 单位:中共汪清县委党校
- 上一篇:大白菜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探讨
- 下一篇:通识课化学与现代生活课程思政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