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会专业服务宿迁经济发展研究

时间:2022-04-26 09:23:30

导语:财会专业服务宿迁经济发展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财会专业服务宿迁经济发展研究

摘要:随着宿迁经济的迅速发展,作为与本地经济发展关系最为密切、最为直接的职业教育也必然要与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近年来,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中职学校生源过剩“吃不了”,一些学校生源不足“不够吃”,造成各职业学校一些专业教学设备与师资相对不足与富余,教育资源分散与浪费,职业教育质量与实效性差。职业学校数量与规模扩张,造成各职业学校一些专业教学设备与师资相对不足与富余、教育资源分散与浪费、职业教育质量与实效性差。本文通过对宿迁市中等职业教育财会业培养的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基本情况的调查,分析当前宿迁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的现状、原因及相关调研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财会专业;职业教育;地方经济;宿迁地区

中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必须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随着苏北经济欠发达地区招商引资、经济发展环境与状况的改变,区域职业教育服务方向、目标也应随之而变,探索围绕“职教布局合理、招生规模适度、专业错位发展、特色鲜明”原则,构建资源整合、分工协作下大职教系统,匹配区域经济发展。

一、宿迁中等教育财会类专业现状

从统计调查中了解到,2021年,全市中职全日制21354人,其中中职招生19764人,五年制高职招生1590人,全市职业教育以中职为主,对高技能人才培养明显不足,存在供需结构性矛盾。宿迁市三县两区职业院校均开设招收财会专业,2021年,调查数据我市4675名中职财会毕业生中,升学340人,就业3867人,其他自主创业等260人,本地就业3798人。绝大多数学生选择本地就业。目前由于宿迁市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正迎来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的关键阶段,更迫切需要培养出能够适应本地区域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职业教育技术人才,但在当前宿迁市中职会计人才培养目标中没有突出专业集聚资源办学的能力,无集中优势办学,学生无法掌握与经济发展需要的实践技能。

(一)培养模式单一,岗位群适应性不强

目前,财会中职学生前两年基本都在学校进行理论学习和模拟手工账实践,最后一年到企业实习。一方面会计实习岗位欠缺,难以将会计专业学生全部安排到会计相关岗位实习,学生职业认知和发展受局限;另一方面由于会计环境和互联网工作环境发展较快,这种培养模式下学生很难将理论与实践相联系,在实践教学中缺乏行业指导,实践的内容和实际工作有偏差。

(二)服务宿迁区域经济发展不明显

校企合作缺乏相应的制度和机制约束。财会专业一些学生由于就业需求的特殊性,企业通常不能提供大量的财会岗位。在没有企业能够提供大规模的财会实习岗位的情况下,仅仅为了实训而跨专业进行校企合作。中等专业学校校企合作的对象基本是外地的大中型企业,合作形式基本上是劳务输出。在调查中了解到,很多学校基本上是一个专业的学生集中到一个企业就业,专业根本不对口。校企合作仍然处于从当地政府要求设置的层面上进行一些协作,没有实质性的分析研究,没有从财会专业设置、财会人才培养质量、财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财会类企业技术人才如何服务学校等方面进行深入展开合作。从双方协议中看到,职业学校向这些企业提供学生,这些企业为学生提供粗放式的工作岗位,为学校提供与之匹配的一定数目的实习实训耗材,没有技术的支持支撑,而企业真正需要的财会类人才往往从外地招聘。

(三)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畅,学生实训不够

实训方式还仅仅停留在一些诸如金蝶、用友畅捷通等这样的财务软件。对于财会这门课程来说,实践性比较强,多是账务处理操作和账理知识,不同于一般的理实一体化教学。但是由于在现实的操作中职业学校没有建立起会计专业理论到技术实践的有机对接机制,使得在财会类的产教融合理实一体化下和校企合作无法突显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而在现实中进行理实一体化的教学过程中就必须将会计类的理论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将理论知识融合到现实的工作场景当中进行模拟重现,形成由校企合作模式到实践的学习能力,模拟企业会计相关岗位,如:出纳、总账等岗位,从而可以使学生获得对职场的真实认知和体验感。所以,理论与实践不能及时有效结合,职业技能水平不强的学生的出现也就不足为奇,他们在今后就业路上存在诸多阻碍。由于企业参与度不够深,导致宿迁市财会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不高。

二、原因分析

(一)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生源质量参差不齐,生源严重不足

一方面职业学校为了“满足”并留住学生,专业设置存在着一定随意性、粗放性、雷同性、功利性和盲目性,逐渐与人才需求市场脱节,与区域经济发展目标脱钩。另一方面与经济发展相吻合的职校专业建设取决于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的合作机制、运行方式、匹配程度。运作过程中出现职责不明、越位、错位、不到位,导致职业学校办学方向的偏差,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经济发展目标的脱节,校企合作难以步入高层次相互渗阶段。

(二)服务产业能力不足,结构性矛盾突出,特色专业不明显

学校争相开设热门专业,形成不了特色,导致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与地方产业经济发展吻合度不高,不能适应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专业存在同质化现象。区域人力资源结构多样性,社区人口结构多元化、就业形式与生活方式多样化、信息渠道与社会活动多样化,导致居民教育需求多样化,体现为教育的终身性、非职业性、丰富性和个性化。宿迁处于苏北地区职业学校教育资源分散,在三县两区这个大区域内职业学校专业建设重复,存在专业同质化,产业转型升级速度快,专业设置调整跟不上产业转型升级需要。

(三)中职学校财会类师资水平与本地企业之间相互关联度低职业学校财会教师与企业的关联度不高,专业教师不是企业的兼职专业技术人员,也不为企业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多数职业院校财会类教师没有会计相关专业职称,仅有教师相关专业职称。现有的财会专业教师基本上没有会计师事务所和中小型纳税企业的一线财会工作经验,上课也仅仅是按照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进行授课,而企业的一线财会人员被临时聘请到学校兼职授课,由于没有教学一线经验,往往不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将实践与理论很好的融合,从而传授给学生。

三、建议和对策

(一)着力创新财会专业人才的培养机制

要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可以通过当地政府、企业和学校等多方资源的整合助力。中职学校的顶层设计可以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重点对参与热情较高,且综合实力较强、需求量高的企业,向政府部门提出申请审批。企业和学校进行中长期合作共建计划,共同制定出有利于合作企业长期发展且科学有效的适合学校培养的财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各个学校的在校学生的综合情况主动寻找符合本校机制的学徒制财会专业教学模式的行业企业进行合作。重点突出将企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实际要求融入人才培养的方案当中,改变传统的“理论+实习+实践+岗位”人才培养方式,科学合理地对财会课程内容进行优化升级,并做好实时的监督和反馈,不定期进行绩效考核评价,保证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符合企业的需要,实现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

(二)以政府为主导,逐步建立“模块区域性职业教育协调和服务一体化体系”

构建以政府主导、学校和企业参与的校企合作管理体系。中等职业教育服务宿迁经济发展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校企合作的紧密度。为此,必须首先得到政府的宏观协调与政策支持,逐步建立政府主导的校企合作管理体系。第一,制定完善中等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政策法规。逐步制定具备实时性的制约机制的法律框架体系,地方政府要出台相应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确定校企合作中政府的责任和职能,明确校企双方的法律责任和应尽义务,并使所有相关机构都能履行各自的责任和义务。第二,建立在财政资金保障下的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管理体系的运行需要成本,在资金保障上,必须得到当地财政资金对校企合作管理体系的投入机制保障,做到合理资源分配;在校企合作双方权益分配上,建立财政资金保障下的纳入政府公共预算的合理的奖补机制,适当给予相关企业税费的减免政策。构建“政府主导、行业督导、企业参与、学校自主”办学体系,匹配区域经济发展目标。通过政府政策引导、财政扶持,将校企合作推入新层次。构建完善以学校为核心,第三方参与,以教学效果评价教师、以素质能力评价学生、以社会贡献评价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与管理考核制度,对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计划及实施过程、毕业生社会认可度等实施质量监控评价。

(三)建立健全“大职教”环境下职教集团的协调融通机制,建立“宿迁大职教集团”

重点突出行业协会充分发挥技术融通作用,尤其在制定职业资格技术要求、划分专业人才种类等各个流程中发挥主导能力作用。在实施过程中,首先由行业协会组织牵头,中职学校派出专业教师参与企业专业实践工作,专业企业派出相关专业导师到校做兼职教师,兼职代课相关专业课程,逐步构建教学协作机制。行业协会在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订集团成员培训方案,通过职业教育集团即“大职教集团”帮助相关职业学校在对口合作企业建立实验实训实践训练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岗位。行业协会为“大职教集团”制订清晰的规范并提出整改建议。全面发挥企业在相关专业设置、专业课程安排、职业教育学校教师队伍培育方面的积极作用,主动邀请联盟企业公司一线资深专家参与大集团的运营和管理工作。整合本地区的教育资源,构建苏北区域职教集团,对专业设置进行科学分工与有效协调;构建“政府主导、行业督导、企业参与、学校自主”的政校企合作平台,促进职业教育有效服务地方经济;拓展职教功能,探究普职通融,构建终身教育,营造学习型社会。

(四)持续推进产教融合供需对接

要进一步规范发展本地区域服务组织,促进产教供需双向对接模式。一是做好规范保障需求服务。要鼓励本地政府、本地行业企业、中职学校通过合作设立、购买服务、实体引进等方式,积极培育具有正确的校企合作市场导向、企业对接供需、能够达到精准服务、可以规范运作的现代化的产教融合双向服务组织。二是强化从今供给需求指导政策。切实发挥行业企业作用,积极支持行业专业企业组织进行深化产教融合工作计划论证,适时开展行业企业集中供给人才需求预测、校企合作无缝对接、教学过程性实施计划指导。拓展职业教育功能提升公共服务能力——职教功能新定位。满足政府、行业、企业、学生、家长和社区的需求;实施开门办学,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并举;为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技能人才,满足他们技能转化、技能提升,创业就业的需要,工业转型时创新与转岗的需要;为弱势群体提供公益服务;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研发、改造、咨询服务;保护与传承地方与企业文化。

(五)构建普职相融下综合高中办学新模式

综合高中班是跨越普职两块不同模式教育,需要普职两类学校教学资源整合,取长补短,实现共赢。综合高中应基于普职合作的两校共赢的基础之上。普职两校合作,可以解决职业学校文化课老师短缺,可以借助于职高专业的优势解决普高弱势学生继续深造(参加对口高考)或就业选择。可以充分利用普高的学科实验室与职高的专业技能实训设备,可以在普职两校师生中构成教与学的动力与压力。对口高考是与普通高中争夺生源的重要加分器,是职业学校间生源竞争的重要政策导向,可提高对口高考的核心竞争力。

结语

政府要支持利用市场合作和市场细分,提供能够与合作相适应的专业化服务,着重构建中长期利益共同体,逐步形成并完善互惠的合作机制。设计“政校企行园”大联盟,共同协作,促进中职学校与行业结合、企业联盟、同园区共联,鼓励和支持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让中等职业教育财会业培养的人才能够服务宿迁地方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国昌,邓文琳.发达国家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的经验对我国的启示[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1):58+71.

[2]李伟萍.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思考[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4(11):13.

[3]张国红.中职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12):15–18.

[4]刘克勇,方健华,王新国.深度融合:江苏职业教育面向未来的发展理念与路径抉择[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6):34–38.

[5]庄西真.国家视角下的职业教育现代化:基于经济社会若干领域的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8(23):65–71.

[6]沈正峰,蔡效猛.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思考——以宿城区职业教育为例[J].江苏教育研究,2018(12):29–32.

[7]谭英芝.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同质化”的危害及应对策略[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教通讯),2009(02):43–44.

[8]朱弘琦.资源整合与分工协作下区域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探究——以宿迁为例,谈分工协作下大职教发展模式的建立[J].办公自动化,2017,22(14):36–39+57.

作者:高雅洁 朱弘琦 单位:宿迁开放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