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斯多惠教学法对教师教育的启示
时间:2022-04-25 16:34:36
导语:第斯多惠教学法对教师教育的启示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第斯多惠一生都奉献给了德国国民学校以及师范教育,为德国奠定了重视师范教育的基础,因而尊称他为“德国教师的教师”,《德国教师培养指南》(正文部分简称《指南》)凝集了他教育思想的核心,集中论述了他的教学原则,师范教育思想和教学法。第斯多惠的教学法是站在学生立场上、激发学生主动性并发展学生智力。其教学法对我国教师教育在确立终身发展理念、加强教师语言表达和教学能力、贯彻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和发挥教师间合作提升学习力上具有启发性。
关键词:第斯多惠;教学法;教师教育;德国教师培养指南
费里德里希·阿道夫·威廉·第斯多惠(1790—1866)是19世纪德国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家。第斯多惠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是他在一线教学实践的宝贵经验,对我们具有重要的吸收借鉴价值。好的教学方法是教师专业积累和教师技能的直接体现,本文通过梳理第斯多惠的教学方法,借鉴他国经验,以期得出对我国教师教育发展的启示。
一、第斯多惠教学法
(一)激发学生主动性
第斯多惠认为,人的固有本质就是人的主动性,而人的主动性是建立在天资的本能上[1]。他所提出的天资是大自然所赐予人类的,是一种既不能得到也不能失掉,不能接受也不能赠送的本性。在他看来凡没有天资在的地方,教育家也无能为力,只有天资存在的地方才能发展能力、发展可能性,因此每一发展都取决于天资的存在和激发,而教育的目的就是激发这种能力使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所以教育就是激发,教育理论就是一种激发理论。教育要在适应人的天性及其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激发人的主动性。“教育的最高目标就是激发主动性,培养独立性。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天资有针对性教育儿童,有些学生的天资可以自我激发,而有些学生的天资需要教师来激发。从广义上讲,这就是一切教育的最终目的”。[1]根据这一观点,第斯多惠把0~14岁的儿童划分为4个阶段,教学要按照这个顺序,虽然每一阶段和每一时期的对应并不是完全契合,但整体而言,每一阶段的学生都要抱有积极主动的态度并尽可能的完成自身任务[2],如此儿童在14岁后逐渐进入理智期,开始有上进心,主动性才会愈加积极。而教师的任务就是要逐步唤醒并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又不过多干预,做到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每一个具体的阶段和发展时期,让学生贴近大自然,发挥身体和智力的独立性,在大自然和学校中得到锻炼,激发其内在的学习动力。另外,教师还要指引学生去发现问题,克服学生在学习上的或多或少的被动状态,学生才会逐渐对要学习的东西产生兴趣,激发自我探究学习的主动性。在此基础上第斯多惠还对教师提出三点要求:1.教师应当研究有关培养人的普通学科;2.教师应当全面细心备课;3.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观点,采用客观教学法。通过这三点要求,教师才能把学情分析和教材、教法分析发挥到最大化,建立一个生动活泼,富有活力的课堂。
(二)发展学生智力
第斯多惠认为,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同时要发展学生的智力。“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3]按照自然发展规律来看,人的智力都是先从个别和特殊的认识过渡到一般的认识,教育和课堂教学中亦是如此。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采取启发性的教学方法,先不要急于讲解科学知识,而是慢慢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找出答案,并不断以提问的形式辅助学生去归纳总结知识。第斯多惠提倡在大中小学中理应推广的教学方法,就是提问教学法,通过提问学生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不以学生的学科知识掌握为根本,而以学生掌握学科知识并学以致用为目的,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克服思维的缓慢性。他批评当时一部分教师的彻底性教学论,即教师重复不断地讲授知识,直至班级上每一个学生都记住,他认为这种注入式的教学使得教师的课堂就像是代替学生说话的自言自语,这是一种败坏的恶习。
(三)站在学生的立场
1.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的立场就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教师在教学前必须认真研究学生的观点和意见。”[1]用第斯多惠的话来说,就是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一以贯之地引导学生,以便发挥学生发展的主动性。根据不间断性教学原理,教师要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来适应不断成长的学生,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认识事物的本质,掌握学习方法。第斯多惠根据这一点给教师提出了两点建议,首先,教师要理解青年人心理,做到以学生的理解力去看待问题。其次,教师根据正确的科学知识循循善诱地启发学生发表见解,并给予是非观念的正确判断,最终引导学生总结经验。此外,课堂教学基于学生的接受能力,应当是以他们当时的意见和看法为主,而不是他们对未来的看法,以学生为中心要切身实地地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以他们的思维习惯去看待问题,理论应当支撑实践,而不是让思想先于实践。教学要循序渐进,不要讲述不符合学生当前阶段所应学习的内容,亦不要在学生学习的时候教给他们没有意义的知识。第斯多惠以低年级语文教学为例来详细解释这一教学原则,即在进行语法教学时不要一上来就把名词定义强加给学生,应当通过对比使学生明白动词、名词间的不同从而划分名词定义再配合举例,低年级学生才会自己在词语中区分并找出千千万万的动词和名词。2.推崇直观性教学原则第斯多惠还在《指南》中指出,儿童都是聪明伶俐的,凡是他们明白了的,就一定会记住,但现在有些学生喜欢而且容易记住自己根本不能理解的东西,甚至把这种缺陷看作是真正的培养结果,时间长了以后学生就会失去渴求和热爱真知的精神,使学习变成了沉重的负担。这往往还是单纯科学研究教育的后果,学生沉迷于死记硬背自己根本不理解的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死记硬背的东西越来越多,时间越长负担越重,甚至一些学生越容易理解的就忽视掉,越深奥莫测的就越重视。第斯多惠看到了这一点,因而花大量的时间在教师教育上,企图不让更多地学生陷入这样的泥潭。他选择直观感官性教学原则来解决这一问题,也就是直观性教学:教育要从直观出发,进而发展到思维。人的学习能力得益于观察外部世界,而观察这一过程主要是人的感官系统,看、听、接触共同作用的,教学亦要如此。教学要建立在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之上,通过学生的理解力进一步展开教学,而学生若是没有对知识的思考能力盲目被灌输知识,仅仅是受教而不是受用,许多学生智力和个性之所以脆弱,是因为一知半解,末学肤受。另外,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并非过渡顺从学生的思想,认为教育教学应当围绕学生想要调查研究的问题来组织学校的课程[4]。须知,学生感兴趣的知识主要是教学方法的呈现形式,而不是组织课程的原则,学校及课堂教学只围绕学生直接感觉和直接表达出的兴趣,那么学校教育就没有任何意义。第斯多惠针对课堂、教师和学生,明确指出要以直观性原则为主,学生的天资智力才能被更好地激活,学生才会顺应自然地发展。
二、第斯多惠教学法对我国教师教育的启示
现今,世界各国都极为重视教师发展和教师教育,以提高教师质量为第一要素。第斯多惠的教学法是他在教学实践中所得出来的宝贵经验,是德国教师的圣经典范。虽然德国与我国在教师教育培养观念及机制上有诸多不同,但是他的教学法可以给予我们教师教育方面的诸多启示。
(一)确立终身学习的发展理念
教师和学生是相互影响的共同体,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知识的传授上,还有教师本人的思想行为上。基于第斯多惠的不间断性教学原理,学生是不断成长并发展的个体,如果教师不同步保持学习状态,就无法传授学生新的科学知识和新的学习方法。教人者必先自教,教师要以教育事业为导向,建立终身学习观念,践行自我教育和自我培养理念,不断提升自我,追求第斯多惠所倡导的真善美(即自我教育)。那么,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如何促使自己践行终身学习观念呢?即教师要先学会学习并把它当做日常习惯。在此之上,第斯多惠对德国教师提出了三点建议,亦值得我国教师借鉴。首先,多读书,以自己的学科为核心,学习与专业相关的专业著作、研究教师进修的学习材料。其次,循序渐进地阅读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和文章[5],不建议新入职教师急于学习教育学和方法论的知识,学习是一个沉淀的过程,新手教师尤其要注重经验的积累,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再配合教学知识理论,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充分结合,方能发挥教学最大化。最后,从模糊点入手,彻底领会和理解所学知识,反复琢磨,直至理解透彻。
(二)加强教师语言表达和教学能力
表达能力主要分为口头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这两者对教师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文字表达能力可以帮助教师塑造一个好的教学设计,而口头表达能力是教师吸引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并全神贯注听课的法宝。口头表达能力对教师来说更为重要,在讲课时教师的语言表达干脆利落,思维清晰,逻辑性强,学生才能一点就通[6],这就需要教师不断锻炼自己的言语表达能力和教学能力。第斯多惠认为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全面熟悉教材,教材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开展教学的桥梁,教师教学要以教材为主,学生学习知识亦要以教材为主,教师对教材的熟悉度越高才越能完整地把控好课堂教学的进度和预期达到的目的。另外,教材是严格经过教育部审查删选的符合每一阶段学生所应掌握知识的汇集,如何把每堂课上好是检验教师教学能力的关键。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教师在对教材研究透彻的过程中,势必也对每一单元知识的设计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再配合自己的教学技巧和灵活的言语表达能力,因材施教,势必会大大提升教学结果。
(三)坚持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第斯多惠的教育观点中是具有人性观的,他认为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规律,这是重中之重的原则,他在教学方法和对教师的建议中也不止一次地提到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激发人的主动性,以人为本。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直接对象,一节优秀的课堂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双重配合,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优秀课堂的最终评定结果是以学生知识掌握程度为主的,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那么学生的个性和发展水平就成为首当其冲的考虑因素,而非教师一味地灌输知识。当今现代,尤其在中小学我们应当压制说教类的课堂教学,要从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而不是按别人的思想走下去使大家成为思想同步的复制品,我们越来越需要的是创新型人才,而不是固化模仿。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探讨并给予正确指导,须知教会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远比学生背会知识要重要得多。
(四)发挥教师间合作提升教师学习力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我国目前的政策导向和长期目标,教育质量的提升与教师质量提升息息相关,而教师学习力的提升是教师质量提升的关键。教师首先作为一门专业,其次才是一门职业,教师与其他行业不同,需要时刻保持学习状态,这需要莫大的热情和对自身教师职业的高度认同,否则,很难保证教师一直秉持高昂奋进的教学态度。我们要充分为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励教师不断学习。马克思说过,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教师也要充分发挥身边的社会关系力量,好的学习团体可以促进成员间的合作共赢,区域之间应当组成各类学习团体,如教育心理学组、教学法创新组、教师特长提升组、语文组等,各个教师根据自我需要进入小组,小组间定期展开分享交流心得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群体之间相互影响共同提升,形成一股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间还可以共同备课,每个教师在教学上都已经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风格,教师间共同备课也许会产生分歧,但是有分歧就意味着思想碰撞,更有利于表达每个教师对教材内容的独到见解,这些意见汇聚到一起对教师的思想更新也起着启发作用。
三、总结
第斯多惠作为教育史上诸多优秀教育家的一员,他的亲身实践和教育理论给予了我们莫大的思考。教学论、教学原则、师范教育是其教育思想的主要方面,为德国后辈留下了诸多的经验教训和思考,我国虽然与德国国情不同,但是我国优秀教育者们积极对第斯多惠教育思想做了适合我国国情发展的引入,结合我国本土发展,思考我国教师教育的问题。优秀的作品具有划时代性,《指南》中的诸多优秀思想亦值得更多的开发。
参考文献
[1]第斯多惠.德国教师培养指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李定仁.教会学生主动寻求真知——第斯多惠论教师[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6):29-32.
[3]邬文君.第斯多惠的师范教育思想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2.
[4]陆有铨.现代西方教育哲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5]赵莉.第斯多惠教师专业发展策略思想探析[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14(4):7-10.
[6]樊香兰.第斯多惠的教师学习思想及其启示[J].教学与管理,2003(9):3-4.
作者:魏倩枝 单位:宝鸡文理学院教育学院
- 上一篇:大学生电信诈骗风险防范意识培养途径
- 下一篇:城市信息模型标准体系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