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电信诈骗风险防范意识培养途径

时间:2022-04-25 16:30:07

导语:大学生电信诈骗风险防范意识培养途径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大学生电信诈骗风险防范意识培养途径

摘要:随着电信诈骗手段的不断升级,大学生受骗的案例屡见不鲜,高校的安全教育工作面临着严峻挑战。文章以山西某高校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方法了解大学生对电信诈骗的了解程度、诈骗类型、受骗原因,通过学生的反馈及电信诈骗案件数量变化来评估安全教育活动的接受度和有效性,从而得出提升大学生电信诈骗防范意识的可行路径。高校的安全教育工作应当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注重教育活动的长期性、实用性、覆盖面、创新性、人文关怀性,避免陷入教条化和形式主义,多种策略同时实施才能真正提升大学生防诈骗意识,保障学生财产安全和生命安全。

关键词:大学生;电信诈骗;防范意识;有效策略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根据2021年2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结果显示,20~29岁网民占比17.8%,学生网民占比最多,高达21%[1]。一些不法分子开始利用网络监管的漏洞以及大学生安全意识薄弱等特点进行电信诈骗。近几年,大学生被骗的案件屡见不鲜,不仅造成大学生的钱财损失,还会给学生的精神和心理造成严重伤害,最终酿成徐某玉、宋某宁、蔡某妍等年轻生命悲剧[2]。如今,高校已然成为电信诈骗的“重灾区”,这为学校的安全教育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当前,学者对大学生遭受电信诈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诈骗特点、受骗原因、预防对策的研究上。研究结果表明,电信诈骗呈现出以下新特点:诈骗手段不断升级,趋向科技化和多样化,具有较强隐蔽性;发展迅速,收益高,洗钱快;分工细,分布广等[3]。面对危害性重大的电信诈骗,高校教育手段仍存在形式主义;安全教育内容陈旧,跟不上诈骗手段的更新速度;安全教育的载体单一,缺乏灵活性等问题[4-5]。要构造多元防诈骗意识培养模式,需要集合学校、家庭、社会的力量来提高大学生电信诈骗防范意识[6-7]。然而,对于高校采用的教育形式是否能得到学生的认同和取得实质性的效果,并没有后续的评估和反馈。因此,总结出提高大学生防范电信诈骗意识培养的可接受、有效途径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调研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采用调查问卷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研,重点围绕对电信诈骗的认识、遭遇电信诈骗情况、接受预防电信诈骗教育情况、对教育活动的反馈及对教育活动的建议等方面进行调查,了解目前大学生对电信诈骗的了解程度、受骗类型、受骗原因、自我防范意识及有效预防电信诈骗教育途径等多方面的情况。本次研究随机访谈95名同学,线上线下共回收374份有效调查问卷,同时本次研究与警务室人员进行合作,掌握高校电信诈骗案件相关资料,并对调研结果进行分析,见表1。

二、调研结果分析

(一)大学生对电信诈骗的认识

在参与问卷调查的学生中,有31.28%的学生收到过1~3次电信诈骗信息,13.37%的学生一年当中收到7次以上诈骗信息,仅有21.39%的学生没有收到过诈骗信息。对于问题“您认为自己对电信诈骗的手段了解程度如何”,回答“非常了解”的学生占比24.33%,比较了解的占比46.26%,但仍有5.61%的学生不太了解。88.77%的学生参加过有关电信诈骗的讲座、班会,且67.91%的学生表示有认真地听讲。对于网络刷单、盗取QQ号码、中奖等常见诈骗手段,90%学生对此了解,但对于网恋诈骗、套取验证码等诈骗方式仍有三分之一学生不曾了解。

(二)电信诈骗基本类型

根据警务人员提供的数据资料,当前针对大学生的诈骗方式主要集中于以下几种:电子邮件中奖诈骗、电话欠费、积分兑换诈骗、盗取聊天号码诈骗、利用低息贷款为诱饵诈骗、买卖游戏装备诈骗、博彩等赌钱网站诈骗、冒充有关单位转账诈骗、兼职刷单、客服退款、裸聊敲诈等。以该高校所在大学城2020年9月~12月数据为例,网上兼职刷单、盗取聊天号码冒充熟人借钱和网上买卖东西这三种电信诈骗案件数量最多,见图1。

(三)受骗原因

访谈的95位同学中,有11位同学曾遭遇过电信诈骗,受骗比例高达11.58%,具体诈骗类型为:冒充客服、冒充学校老师、冒充家人朋友、网站投钱、伪装贫困人士、QQ游戏充钱、买卖游戏装备、冒充银行职员、盗取朋友微信、杀猪盘、兼职刷单。经过与学生深度访谈并查阅相关文献,从学生和高校角度出发,将学生受骗原因总结如下:1.网络时代,信息容易泄露在当今网络化时代,个人信息宛如“裸奔”,大学生在使用网购平台及社交平台时,不可避免地留下姓名、电话、身份证号码及支付账号等重要信息。日常生活中快递单、机票、车票随意丢弃、连接公共场合的免密WIFI等举动也会暴露个人重要信息,不法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信息后进行诈骗[8]。2.学生存在贪图小利和侥幸心理部分学生出于虚荣、攀比等心理,喜欢购买经济承受能力之外的物品,导致产生“快速赚钱”的想法。根据调研结果显示,高校诈骗案例中,网络兼职和无利息贷款诈骗案件所占比例较大,诈骗嫌疑人把握住了学生想要快速赚钱的迫切心理,导致学生在极其不理智和冲动的状态下落入骗子的圈套。3.大学生阅历尚浅,防诈骗意识欠缺如今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手段纷繁复杂,花样不断翻新,而大学生涉世未深,社会经验较少,容易轻信他人,因此面对骗子的谎言时无法辨别真假。且部分学生因缺乏法律相关经验的知识,遭遇电信诈骗后不知道如何维权,及时止损和挽回损失。4.学生对于预防电信诈骗活动积极性不高2021年上半年全校各个学院举办过系列预防电信诈骗活动,但有部分同学因对活动不感兴趣而拒绝参加,或者参加活动过程中并未认真听讲。调研结果显示11.23%学生从未参加过预防电信诈骗教育活动,27.01%的学生在听讲座过程中玩手机,教育效果大大打了折扣。

(四)预防电信诈骗活动开展效果

根据警务人员提供资料,2021年3月和4月初为大学生电信诈骗高峰期,经过学校开展预防电信诈骗讲座、知识竞赛、观看影片、案例宣讲等一系列安全教育活动后,电信诈骗案件数量显著下降。该高校所在大学城(该大学城共10所高校)2021年上半年电信诈骗数量与2020年下半年相比下降了55.43%,该高校电信诈骗数量下降50.79%。经过学校的各项预防电信诈骗安全教育活动的开展,2021年5月和6月电信诈骗数量显著下降,该高校某学生数量为7000人的学院在6月份电信诈骗数量为0,以上数据说明高校的预防电信诈骗活动真正发挥了作用。

(五)学生对于预防电信诈骗活动反馈

对于本学期开展的预防电信诈骗活动反馈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学生对案例分析与警示、警务人员召开主题讲座、知识讲堂、知识竞赛、主题班会等形式的安全教育活动认同度较高(见图2)。88%的学生认为系列安全教育活动的开展提高了预防电信诈骗意识,在接到类似电信诈骗消息时第一反应是“这有可能是电信诈骗”。50%以上学生提出希望学校今后可以增加有关预防电信诈骗的讲座,及时通报电信诈骗案件,并且在举办活动时有所创新,采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提高大学生参与安全教育活动的积极性。图2学生对预防电信诈骗安全教育活动的认同度

三、提高大学生电信诈骗风险防范意识有效途径

(一)注重教育实效性,持续推进预防电信诈骗安全教育活动

预防电信诈骗任重而道远,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想真正提高大学生预防电信诈骗意识,高校就必须重视系列安全教育活动的实用性,切忌形式主义。当前高校安全教育活动集中在电信诈骗案件发生之后,滞后于诈骗分子手段更新和作案速度,因此高校应当把安全教育工作当成一项长期的任务,落实到日常工作中。第一,在大一新生入学之初,召集新生开展预防电信诈骗讲座,由警务人员进行案例宣讲和普法,为学生上好安全第一课。由于警务人员自身工作特点,可接触最真实最新的案例,给学生讲解会更加有说服力,让学生印象深刻,因此高校可邀请警务人员召开预防电信诈骗主题讲座,以案例现身说法,引导学生识别电信网络诈骗中诈骗分子的手法、套路,从而提高辨别能力;第二,在日常工作中,辅导员、班主任、任课教师也可利用班会、课间给学生普及电信诈骗的最新案件,更新诈骗手段,增强学生对电信诈骗的认识。

(二)扩大宣传覆盖面,线上线下创新教育形式

高校教育工作应秉持“学生在哪,工作做到哪”的原则,在互联网时代,学生活跃在班级交流群、微信公众号、微博、视频号、抖音等平台,因此高校做预防电信诈骗工作时,可结合小视频、趣图等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新媒体进行宣传,将教育真正融入大学生的生活中,及时更新电信诈骗案件,从而使学生更加容易辨别骗子套路。在调研过程中,有学生表示当前的教育形式比较单一,内容枯燥,频繁举办活动,容易引起反感心理,导致活动参与率较低,达不到预期效果,因此高校在举办活动时应适当地对教育形式进行创新。

(三)调动学生积极性,将预防电信诈骗纳入学分体系

大学生缺乏应对诈骗和承担诈骗风险的心理素质,面对骗子的谎言往往无法冷静思考做出判断,遭遇电信诈骗后又会承受巨大心理压力,因此高校切实建立心理危机的提前预防与教育机制势在必行。大学生正处于“拔节孕穗期”,其思想尚未成熟,部分同学尚未意识到接受安全教育的重要性。经调研发现,部分同学接收到有关预防电信诈骗的通知、公众号文章时,并不会认真地去阅读和了解,这也导致教育效果不如人意。因此,高校可以将预防电信诈骗将预防电信诈骗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并设置结课考试,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花时间去了解电信诈骗知识,引起学生的重视,增强学生的积极性。目前已有一些高校采取这种方法,如2021年3月滁州学院在易班平台引入《互联网+大学生安全教育》——防电信诈骗专题教育,要求学生完成所有微课学习后,方可参加终结考试,学生考试成绩将作为安全教育学分认定的重要依据。四川电子机械职业技术学院组织学生进行防电信诈骗考试,旨在通过考试强化学生预防电信诈骗意识。

(四)增强人文关怀,完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理念决定方向,思想决定行动。”对于大学生教育工作来说,思想引领是教育的根本,学校应当引导学生增强规避电信诈骗风险的责任意识。第一,鼓励学生好好学习,积极参加学科竞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将注意力放在提升自身才干之上;第二,给学生讲清楚资助政策,解决部分学生的生活困难,引导学生自立自强,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切莫因为贪图小便宜而落入诈骗分子的圈套;第三,对于遭受电信诈骗的学生,心理中心应当及时干预,减轻学生思想负担,保证学生生命安全。

四、结语

本研究通过调查问卷和深度访谈发现,大学生对于电信诈骗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对学校举办的预防电信诈骗安全教育活动积极性有待加强,但整体来说,学校举办的安全教育活动提高了大学生的电信诈骗风险防范意识,电信诈骗案件数量显著下降。根据调研实际情况和查阅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得出提高大学生预防电信诈骗意识的有效策略,高校应当注重教育活动的实用性、覆盖面、创新性、人文关怀性,持续推进安全教育工作,融入学生日常生活,营造浓厚安全教育氛围,在专业科普宣传的基础上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引导,警惕活动陷入教条化和形式主义。预防电信诈骗任重而道远,随着电信诈骗不断升级,现有的电信诈骗教育模式也需要灵活调整,进而为大学生的财产安全、生命安全和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21-02-03)[2021-11-10].

[2]傅佳青.电信诈骗的实证调研及大学生防范对策研究[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2(5):86-90.

[3]任剑岚.“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防范网络电信诈骗机制探究[J].数字化用户,2019,25(24):247.

[4]董银苹,韩洪文.论当前高校安全教育工作的创新——基于高校学生电信诈骗受害问题的思考[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8(5):77-80.

[5]骆黎.大学生防范电信诈骗对策研究[J].消费导刊,2020(28):73-74.

[6]杨婧,郭玉芳.浅析“电信网络诈骗”案例与大学生网络安全素养教育[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0,16(19):131-132.

[7]苗成元,王少青.5G时代大学生防范电信诈骗的意识养成与应对策略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0,16(3):41-42.

[8]李兰玉,刘梅芳,李彤彤.大学生电信诈骗高发现象探讨[J].邢台学院学报,2018,33(2):162-165.

作者:巩佳佳 单位:太原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