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专创融合现状及对策
时间:2022-04-25 14:58:26
导语:高职院校专创融合现状及对策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现如今,我国正处于经济提质增效的关键时期,为适应经济快速发展以及职业教育改革的需求,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由此,本文以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必要性为出发点,结合二者融合现状,从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实践教学平台以及改善校园文化氛围几个方面,探索出高职院校专创融合实践路径,以期发现职业院校“专创融合”潜能,为培养具有“双创”意识和双创能力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
关键词:高职院校;专创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
为推进科教兴国战略实施、建成创新型国家,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局面,创新创业教育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举措之一。2015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意见》中提出我国创新创业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如缺乏高水平创新人才、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滞后以及与专业教育结合不紧密、从事双创教育教师能力欠缺、教学内容实效性不强等。2018年,《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中进一步指出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提升和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然而,目前很多高校仅将创新创业教育视为是少数具有创新意愿的学生开展的教育,没有将其融入专业课教学的过程当中,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不强。基于这种情况,高校要充分认识到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的辩证关系,抓住二者的结合点,进行创新创业课程改革,不断优化课程体系。
一、高职院校推进“专创融合”教学改革必要性
(一)推进人才培养改革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的转型升级,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也随之提高,要求学生能够更快适应市场的发展,及时做出灵活判断,去解决企业面对的实际问题。然而,高职院校传统的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教育理念不能满足现代对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求,所以,对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适应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逐渐受到很多高职院校的重视,采用专创融合手段进行人才培养,更符合现代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为社会输送更多高水平技术人才。
(二)符合现代职教体系的需求
2020年《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进一步提出各层级职业教育办学定位以及发展重点,以整体推进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其中对于高职院校,应不断巩固职教主体地位,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现代职业教育与传统职业教育的出发点都是培养技术型人才,但是二者本质存在差异。现代职教体系自身结构和功能定位较为完善,以社会劳动需求为基点,为市场输送更多具有发展潜力、技术过硬的高水平人才。为了满足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更多高职院校在发展专业课的同时,也对创新创业教育更加重视,利用其自身优势加大双创教育的扶持力度,设立双创学院,在校内建立创业孵化园等,让学生有更多机会进行创新创业。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必然是建设现代职业教育发展体系的重要纽带。
二、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现状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大力扶持下,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越来越重视,举办各类创业竞赛以及双创讲座等,使得学生对创新创业产生极大的兴趣,激发了学生创业热情。但是在双创教育推行过程中,也存在一系列问题,一些高职院校未能正确理解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课程体系不完善,偏离了人才培养目标;部分高校师资力量落后,教师能力有限且在融合方面缺乏协同性;高职院校缺乏有效的双创教育实践平台;创新创业意识普遍薄弱。
(一)课程体系设置有待完善
课程体系的设置是否科学直接影响创新创业教育功能的发挥,目前多数高校尚未形成科学系统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第一,创新创业教育独立于专业教育之外,多数高职院校双创教育由学校行政部门或创新创业学院管理,而专业教育则是由教学管理部门管理,使得二者严重脱节,课程定位和培养目标模糊不清,影响双创教育功能的发挥。第二,创新创业体系与专业教育体系类似,以常规教学为主,辅之以举办创新型讲座和竞赛等达到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这种方式缺乏实践,没有对专业教育进行特殊性开展,不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第三,大部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仅以选修课为主且课程数量较少,期末考核较为单一,学生积极性不高,很难满足学生创业技能提升的需要。课程体系方面的缺口是影响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发展的主要障碍[1]。
(二)师资队伍较为薄弱
高职院校在进行双创教育与专业课程融合过程中普遍存在师资力量不足、质量较差的问题,严重制约双创教育的发展。一方面,多数高校聘用从事经济管理教学工作或者在就业招生办任职的教师进行创新创业课程的讲授,这些教师通过培训获得相关证书后进行双创课程教学,但其自身创新创业能力有限,缺乏专业知识以及实践经验,不能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深度剖析。另一方面,担任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没有足够的专业理论基础及丰富的创业经历,不能够将自身优势充分发挥,双创课程与专业课程得不到有效融合,以至于不能够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所以,尽管很多高职院校开通了创新创业课程,但师资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还有许多高职学校聘用专业课教师同时进行创新创业教学,也没有收到显著成效。专业课教师大部分时间投身于专业课教学,对创新创业教育教学重视不够,同时也不了解国家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支持政策和扶持力度,无法有效地将其与创新创业课程深度融合[2]。
(三)双创教育实践平台不完善
目前,许多高校都建立了校内实训平台和校外实习平台。但也存在专业性不够、针对性差、平台有效性不强等问题,很多只停留在理论层面的学习,实训条件不完善[3]。校内的实践平台主要是在学校内部进行,学生不能有效与外界进行接触,缺乏实践能力和创造力。例如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创业类大赛以及各类讲座,靠学生的兴趣出创意,结合资源做创业,但是与学生自身所学专业关联性不大,缺乏创新度。校外开设的实践平台,大部分着眼于就业,其实践基础很难支持学生参与的创新创业项目。校企合作联合成立的校内创新创业中心,主要面向对创新创业感兴趣的学生,学生的覆盖面较窄,难以面向全校学生。学校提供高质量的实践教学,有利于学生加强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将课堂所学应用于实践,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这是创新创业成功的关键。(四)创新创业意识薄弱目前,高校学生普遍存在创业意识不高、对创业认识有误区等问题。主要体现在:第一,多数学生认为创业是极小部分人的事情,没有动力和勇气去创业;第二,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是应试教育,高职院校学生也仅仅以学习技能为主要任务,创业意识薄弱;第三,家庭环境影响学生的创业积极性,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够找份稳定工作,不支持子女去创业[1]。
三、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路径
(一)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课程体系建设
第一,充分利用、挖掘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发挥校企合作作用,把握企业的需求和行业的发展。在课程中融入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创业偏好丰富和调整课程内容,增加学生独立思考、协作讨论的环节;运用情景式教学方式,适时引入案例,既能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又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第二,理论课程中融入创新创业理念。在专业理论课教学中,增加对创新思维、创新意识的训练;在大学生成长规划、就业指导、思想政治教育等课程中增加创新创业知识板块,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4]。第三,创新教学方法。选择典型案例,将创新创业所需的“获取信息、评估分析、整体规划、团队决策、实施计划、过程控制、检查监督、评估反馈”等过程融入案例教学,让学生充分了解创业过程,同时将创新创业所需的市场洞察力、团队协作能力、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融入案例中,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启发学生思考,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第四,采用多元化考核方式。对于创新创业课程作业不能仅布置理论内容,还要让学生深入企业,切实感受创业过程。改革学分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学分有效纳入专业文化教育学分体系;考评内容多样化,包括学习态度、团队协作能力、应变能力、实践能力等;评价主体要多元,不仅包括对学生的评价,还包括对教师的评价等;创新评价方式,通过过程评价、综合测评和期末考核等方式,以及考察高校举办和开展的创业竞赛、假期实践活动效果等。
(二)开设创新创业教育线上优质课程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在线课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基于此,高职院校可以充分利用学校自身网络信息技术中心,将校企合作开发的创新创业课程面向学生在线开放[5]。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在互联网上进行学习,有问题的在课程学习中心进行提问,教师及时进行疑难解答,增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在线课程能够更大限度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使教学资源利用最大化,教学效率也得到大大提升。
(三)培养高水平师资团队
从事双创教育的教师既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的储备,还要有创业的经验,最好是“企业型学者”或者“学者型企业家”,注意跨领域、跨专业。第一,聘请校外导师,包括企业导师、投资人导师、孵化器导师以及创业成功的知名校友兼任双创课程导师,并定期进行资格认定。第二,构建双导师制度,创新创业导师和学业导师共同发挥导学作用。学业导师根据学生专业帮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特点,储备相应专业知识,双创导师结合学生专业特点以及个人创业偏好,帮助学生规划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双创活动,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第三,定期对教师队伍进行培训筛选,优化教师考核体系,提升教师对创新创业课程的认同度和参与度。采用学生教师双向考核制度,抽取学生对教师进行满意度打分,以及不定期抽取学生进行考核,检验教师教学成果,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学生积极性。
(四)搭建双创教育实践平台
创新创业课程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实践性,仅通过理论教学难以达到双创的目标。第一,结合国外大学先进的双创教育模式,高职院校可以利用自身优势,采用校企联合方式进行双创教育,通过企业在校内、校外搭建实践平台,在行业专家的指导下,建立小微型创业基地,为学生创业活动提供基础保障。第二,学校也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在学校内设立学生创业孵化园,为学生提供实地参观与到企业实习的机会。学生既能在校内进行创业实践活动,同时还可以走进企业,增进对企业的了解,把握行业动态,充分了解“互联网+”时代背景,把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五)改善校园创新创业文化氛围
高校应当支持并鼓励学生社团自主开展的各项创新创业类活动,定期开展“互联网+”“挑战杯”等创新创业大赛,鼓励学生跨专业组队,让学生在各项创业比赛中发现自身闪光点,同时发现所学专业的不足之处。邀请比赛成绩优异团队进行经验分享,学习借鉴其宝贵经验,更能激发学生创业积极性以及对所学专业的兴趣。积极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通过学校宣传栏、公众号、校园广播等平台,积极宣传国家为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新举措、新政策,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创业观。
四、结语
现如今,国家正处于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高质量创新型人才。现代职教体系要求人才培养的目标不仅是能就业,还要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能够为行业创造更多就业岗位。高职院校应积极探索,不断创新,改革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建设,开设线上课程,培养高质量师资团队,完善双创教育实践平台,形成更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更快更好地促进专创融合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晓东,顾榕蓉,吴立保.基于CDIO理念的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发展研究[J].江苏高教,2018(2):77-80.
[2]黄倩雪,陈长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作用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1(7):124-125,136.
[3]姚金花,姜如荣,严刚,等.“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耦合现状及困境分析[J].科技视界,2021(34):62-63.
[4]赵亮.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高校课程体系重构——基于理论与实践角度的分析[J].江苏高教,2020(6):83-88.
[5]孙华,谢秀萍.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有机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6,18(5):100-103.
作者:朱雪华 单位:山东财经大学
- 上一篇:多元化服装设计类人才培养探讨
- 下一篇:体育专业武术教学评价认知理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