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院校二级学院教学管理改进对策
时间:2022-04-25 09:58:59
导语:本科院校二级学院教学管理改进对策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目前高校普遍实行院校两级管理,在符合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和保证学校整体教学秩序的前提下,二级学院自主进行教学管理。二级学院是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的具体执行和落实者,对标师范类专业认证的相关要求,目前二级学院教学管理普遍存在认证和管理理念滞后,教学档案管理不规范、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改进二级学院的教学管理能有效促进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的推进实施。
关键词:师范类专业认证;二级学院;教学管理;改进
2020年10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明确要求改进师范院校评价,把办好师范教育作为第一职责,将培养合格教师作为主要考核指标。[1]师范类专业认证是专门性教育评估认证机构依照认证标准对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状况实施的一种外部评价过程,旨在推动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2]认证工作自2018年1月启动以来,在推进师范类专业内涵建设、开展师范教育改革方面卓有成效。越来越多举办师范类专业的学校积极参与认证工作。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高素质的基础教育师资和应用型人才,参与认证工作,以认证为抓手,用认证理念“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指导育人工作的全过程各环节,能切实提高师范类专业的专业建设水平,推动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二、师范类专业认证的要求与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差距分析
目前,高校普遍实行院校两级管理。二级学院是国内高校进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充分利用内部多学科优势,按学科或专业群组建的二级教学实体。教学管理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教学秩序正常运转、教学计划顺利实施及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关键环节,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师范类专业认证。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二级学院,受到传统教学管理模式和观念的影响以及二级学院教学管理人员的配置限制,教学管理存在一定的共性问题。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体系构建纵向三级递进的分级分类认证标准体系,第一级定位于师范类专业办学基本要求监测,第二级定位于师范类专业教学质量合格标准认证,第三级定位于师范类专业教学质量卓越标准认证。[2]鉴于目前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接受的多为第二级认证,本文以第二级认证的相关要求为切入点。对标准师范类专业认证要求,目前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二级学院教学管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认证和管理理念滞后
师范类专业认证理念强调了认证的全方位,也决定了认证是全员参与,党政领导、系(教研室)主任、教学秘书、专任教师、辅导员,包括学生,都是师范类专业认证的参与者。受传统教学管理理念的影响,很多高校教职工认为教学管理是教务处、质量监控中心等部门的事,二级学院只要接受教务处等部门的领导,完成这些部门安排的任务即可,二级学院教学管理是分管教学副院长、系主任、教学秘书的事,跟专任教师关系不大。教学管理被认为是少数部门、少数人的事,这种滞后的理念导致作为教学活动直接参与者和执行者的二级学院,等待教务处等部门的工作部署;作为教育教学的主体之一的专任教师等待学院或专业系的工作安排,被动完成各项任务,学院和教师没有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认证工作中来,甚至部分专任教师对师范类专业认证一知半解,不了解师范类专业认证的理念和意义,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是按照旧的教学模式,教学没有改进和更新,课程无法支撑毕业要求达成。辅导员被视为学生管理人员,没有被涵盖在教学管理的范围内,没有参与到认证工作中,学生更是被排除在外。在这样的教学管理理念和认证理念影响下,二级学院工作因循守旧,教学管理不主动,缺乏创新,职能部门布置什么任务就完成什么任务,所有规章制度和文件直接套用学校的要求,没有结合二级学院的实际进行修订和细化,认证工作也没有针对性结合各个二级学院和专业系的不同特点,没法有效对接师范类专业认证要求,自主性难以发挥。
(二)教学档案管理不规范
师范类专业认证涉及的教学档案涵盖毕业论文(设计)、教育实践、课程考核等材料,以及一些日常工作和活动的原始记录,包括文字和照片等。教学档案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真实记录,是教学工作的原始依据,在师范专业认证各个环节都需要教学档案作为依据,从自评报告的撰写,佐证材料的收集到专家进校期间抽取材料的查阅,档案材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师范类专业认证监测指标之一是兼职教师占教师教育课程教师比例,基础教育一线兼职教师素质良好、队伍稳定,占教师教育课程教师比例不低于20%。[2]基础教育一线教师长期在一线工作,对幼儿园、中小学的情况更加了解,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与校内专任教师分模块一起授课,能够从理论到实践让学生对基础教育有更加直观立体的认识和了解。各个师范类专业都聘请了基础教育的兼职教师为学生进行授课,主要教授教学法课程。基础教育兼职教师对高校的教学常规不够了解,而高校考虑外聘教师的特殊性,对外聘教师的管理较为松散,导致外聘教师任教的课程教学材料不规范。二级学院因为人员配置的限制,很多二级学院教科办只设置教学秘书一人,教学秘书日常工作繁杂,日常工作重心主要在教学运行方面,对教学档案管理重视不足。相关教师等对日常工作过程性材料的收集的重视程度不够,很多过程性活动材料没有及时收集。这些导致了教学档案的收集整理不规范,教学资料不完整,有缺失,影响了师范类专业认证申请材料的撰写以及支撑材料的收集和提供,甚至影响了专家进校期间教学档案的查阅。
(三)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不健全
专业认证要求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各主要教学环节有明确的质量要求。质量保障目标清晰,任务明确,机构健全,责任到人,能够有效支持毕业要求达成,有内部监控和外部评价并持续改进。[2]而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二级学院的教学质量保障,普遍以教师的教学督导组和学生的评教及教学信息员为主,教学督导组对日常教学常规进行检查,组织不定期听课研讨,并对专项材料进行检查,将结果反馈给相关专业系和教师,并进行整改。学生教学信息员定期反馈对学院课堂教学、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每学期期末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教。此种模式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不健全,无法体现培养目标、毕业要求的核心位置。对内部监控而言,学生为了评教而评教,评教内容停留于表面,无法涉及深层次内容,教学督导组无法涉及教学的各个环节,没有形成以课程教学质量和毕业要求达成为重点,对教学环节全覆盖的内部监控机制。在外部评价方面,对毕业生持续跟踪反馈机制不健全,不能全面、及时、准确地了解毕业生的发展现状,信息反馈的渠道不足,缺乏外部评价,持续改进动力不足。
三、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二级学院教学管理改进对策
传统的二级学院教学管理模式无法适应师范类专业认证的要求,对接师范类专业认证的相关要求,厘清二级学院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究存在问题的深层原因。在此基础上探讨改进机制,能够提高二级学院的教学管理水平,有效对接师范类专业认证。持续改进是师范类专业认证的基本理念之一,也是基本要求,教学管理服务于教学,需要不断提供教学管理水平,以此促进教学与人才的培养。
(一)更新认证和管理理念
在开展师范类专业认证过程中,无论是教师、辅导员,还是教学管理人员,都应该积极主动地调整工作思路和方法,主动适应师范类专业认证的要求,确保各项工作围绕师范类专业认证有序开展。目前高校普遍实行院校两级管理,在符合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和保证学校整体教学秩序的前提下,二级学院自主进行教学管理,是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的具体执行和落实者。首先,二级学院并不是被动接受教务处等部门的领导,二级学院有自己的自主权。在教学管理上接受教务处等部门的指导,在职权范围内负责本院教学管理、教学运行、教学建设、教学质量监控、学科专业建设评估等工作的具体执行和落实,是各项认证、检查的直接参与者和实施者。其次,教育管理和师范类专业认证也不仅仅是少数人的事,应该全员参与。二级学院应该积极主动地学习师范类专业认证的相关文件,主动与相关职能部门对接,做好认证工作的部署和准备。专任教师是教学最直接的参与者和具体课程的实施者,应深入学习认证基本理念,根据所承担毕业要求的培养任务,对教学工作进行深入思考。在此过程中,重新制定教学目标,修订教学大纲,确定适合的教学方法等,设计相应的教学与考核。在二级学院中,教学工作和学生工作是不可分割的,负责学生管理的辅导员也应涵盖在教学管理的范畴内,积极参与认证工作,认证关注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需求,学生更是认证不可或缺的中心部分。最后,二级学院要成立教学管理团队,党政领导为首,将学生工作领导和辅导员也涵盖其中,系(教研室)主要负责教学管理中涉及教师层面的内容,辅导员主要负责教学管理中涉及学生的内容,教师(包括外聘教师)和学生也参与其中,做到党政共建共管,全员参与。学院要创新教学管理手段,规范各项教学管理制度,强化规章制度的执行。教学管理各项工作都是依据相应的文件来进行的,要有相关的文件依据,不同的师范类专业间特色明显,不同学院情况不同,理论教学,特别是实践教学环节,中小学和幼儿园有很大差异,学院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学校文件的指导下,制定与本学院匹配并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编制与专业要求相统一的各种手册等,形成自己的管理理念和思路。
(二)提高教学档案管理的规范性
二级学院的教学档案材料涉及院领导、教师和学生,范围广,结合师范类专业认证的要求,二级学院应在平时注意收集,对各项教学材料提出明确的要求,及时归档和报送。根据各个二级学院的实际情况将教学档案的收集做分工安排,规定各类材料的上交时间,列出项目和时间明细表,保证材料的种类齐全。教学督导组应定期对教学档案进行专项督导检查,检查材料是否规范,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保证材料的规范性。加强对外聘教师任教课程的教学材料收集工作的管理,将高校教学常规要求以文字的形式告知外聘教师,安排骨干教师对外聘老师进行指导和交流,在常规方面按照专任教师标准要求外聘教师,督促其及时提交各项材料。此外注意过程性材料的收集和存档。在开展教学、科研活动、师生互动时注意原始材料的保存,收集相关资料、照片等,并及时汇总保存,将相关事件及时写成新闻稿上传学院网站。
(三)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质量保障是认证的“底线”要求。二级学院应研究指标点,做好指标分解,划分归口部门,明确指标负责人,全员共同参与其中。建立质量保障监控体系要求制定基于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质量标准,提供相关的政策、经费和组织保障机构,确定专门的人员、评价办法、评价周期和工作流程。[2]内部监控以课程教学质量和毕业要求达成为重点,重点监控人才培养体系的合理性,特别是课程目标的达成,以及课程目标达成所呈现的毕业要求达成上。外部评价上建立毕业质量反馈机制,加强对毕业生情况的调查和了解,通过就业情况确认存在的问题。综合就业、毕业生调查、用人单位反馈等方面的信息,了解存在的问题,作为不断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法和考核形式的依据。多方面多举措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促进人才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和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改进。师范类专业认证对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是一个深化教育改革,提升教学质量的契机,设置有师范类专业的二级学院应对照师范类专业认证要求,以师范类专业认证为抓手,改进教学管理,更好地对接师范类专业认证,在此基础上规范各项制度规范,提高各项教学工作水平,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佚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N].人民日报,2020-10-14(1).
[2]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EB/OL].
作者:郭婧 单位:宁德师范学院
- 上一篇: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优化路径
- 下一篇:水泥窑协同处置危险废物项目环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