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特殊教育融合创新策略
时间:2022-04-25 09:28:39
导语:信息技术与特殊教育融合创新策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颁布将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点聚焦为“深度应用和融合创新”。为进一步推动特殊教育学校“教智融合”,在分析特殊教育学校信息技术应用现状及共性问题的基础上,对其与教学的融合创新提出改进策略:巧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情境;设计交互游戏,开展趣味活动;推送精准内容,建立个别化支持;开发线上课程,创新教与学模式。
关键词:信息技术;特殊教育学校;课堂教学
一、研究背景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不断提升,信息技术在推动教育改革和教学模式转变方面表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颁布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重点由“普及和应用”聚焦为“深度应用和融合创新”。特殊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升特殊教育信息化高质量发展、实现特殊教育学生(简称特教学生)潜能开发和缺陷补偿方面意义重大。实现特殊教育信息化发展改革,深耕适合特教学生的“教智融合”课堂教学创新策略,让特教学生获得“适性”的教育,成为当前特殊教育信息化教学探索的重要内容。
二、特殊教育信息化教学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1.发展现状目前,我国特殊教育学校的信息化工程得到了国家政策的支持和保障。《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为现有特殊教育学校添置必要的教学、生活和康复训练设施,改善办学条件[1]。《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要汇聚电教系统、教研系统等各方力量,建立专门制作标准和评价标准,遴选包括特殊教育示范课在内的1万堂优秀课堂教学案例[2]。《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要依据特殊教育需求,建设优质网络课程及其资源,遴选和开发学科教学工具、应用平台和虚拟仿真实验训练系统,建成动态更新的数字教育资源体系[3]。在国家政策的指引和地方各校的积极探索下,特殊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第一,信息化基础设施配备丰富。交互式一体机、电子白板、智慧康复训练设备等的应用已常态化,为课堂开展信息化教学提供了基础硬件保障。第二,信息化网络资源平台有序构建。如面向特教学生的“苏州工业园区易家新特教资源库”“特教微课资源”等相继建立,在“停课不停学”期间,为全国各地的特教学生提供了居家康复资源、线上答疑服务等。部分学校也建设了个别化教育平台,利用大数据,对整个教育教学过程进行评估、监测、分析等。第三,教师信息化水平提升。各种形式的教师信息化教学培训,提高了教师操作信息化设施的能力,使其更好地将信息技术整合到课堂教学中,促进了教学目标的达成。2.存在的问题随着智慧教育环境的不断完善,新技术在给特殊教育学校课堂教学带来红利的同时,也逐渐暴露了一些共性问题。(1)重技术轻方法喧宾夺主信息技术因其特有的交互性、趣味性、直观性而为特殊教育学校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创新提供了较大的帮助。但同时,部分教师在组织教学时为“迎学生所好”,过分重视信息化教学的“手段”本身,而忽略了特教学生对知识实践体验、探索感知的特点。例如,课堂上大量播放视频,表面上改变了“教师灌输”的方式,但实际上又导致了“多媒体灌输”,严重影响了特教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此外,在学习劳动技能时,本可以通过实践体验,有些教师却大量使用电子白板进行配对认知、排序练习等,这实际上是“以技术为本”,而非“以生为本”。(2)信息技术应用浮于表面乏于创造性教师是组织教学的主体,其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目前,很多教师尚未掌握信息技术产品的使用精髓和优势,而仅把其当作课件演示、多媒体资源播放的“展台”,毫无创造性,更忽略了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学习情境、弥补特教学生思维缺陷、引导其积极思考的重要意义。因此,这不是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融合。(3)缺少课内外联动课堂局限伴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打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但进行资源检索时可以发现,虽然教育资源种类繁多,形式多样,但目前针对特殊教育学校的线上教学资源库、微课教学视频、线上康复资源却少之又少,且专业性难以保证。这些都为教学空间和时间的拓展带来了挑战,也使得特教学生的教育与康复训练过于依赖教师的课堂教学,而难以向家庭教育延伸。
三、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创新策略
技术能带来益处,但取决于如何应用技术。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信息技术与特殊教育课堂的融合和创新改革不仅需要政策支持,更需要将教学策略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实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1.巧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情境特教学生思维直观、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较弱,在自然情境下开展学习,对其理解和运用知识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受到教学资源、空间的限制,创设情境的方式大多依赖图片、声音等单一维度的刺激,并不是所有教学活动都能在真实的情境下完成。如今,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逐步突破教学环境的限制,将情境的创设由二维空间向三维空间提升,可利用听觉、视觉、触觉等感官体验营造出更加逼真的情境。例如:借助虚拟现实技术,特教学生可以通过VR眼镜进入预先设置的虚拟情境中,与教学内容产生交流和互动,更加直观地理解知识、运用知识。不仅如此,虚拟现实技术还能拓展观察深度,例如观察一颗苹果,可以通过三维透视了解其内部结构,达到深入理解知识的目标,同时也提高特教学生认知探索学习的积极性,为潜能开发提供可能。除此之外,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还可以营造火灾现场等现实生活中无法真实体验的情境,借助人机互动改善特教学生的社交障碍等。这些与特教学生息息相关的情境,能够调动多感官经验,通过沉浸式体验,促进其对知识的理解和迁移。2.设计交互游戏开展趣味活动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游戏法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在特殊教育中更是应用广泛。随着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游戏的范围也逐渐由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拓展到人机互动,交互式游戏教学软件在课堂教学中的辅助作用也愈发凸显。目前,随着移动终端技术的发展,很多App游戏设计成熟,内容也非常丰富,涉及语文、数学、劳动教育、故事绘本等多个学习领域,且大多具有画面色彩丰富、内容趣味性浓、即时反馈性强等特点,在课堂教学中能充分调动特教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注意力,引导其在探索和试错中反复练习,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另外,近年逐渐发展起来的体感游戏也被逐渐运用到特殊教育教学中,例如在脑瘫儿童的肢体康复课上,运用Kinect设备,可以对人体骨骼进行影像识别和追踪,由于反馈直观,脑瘫儿童可以清晰地看到自己的动作,从而及时进行自我评估和矫正。相较于以往的教学模式,体感游戏的优势还体现在其情境的趣味性、学习的游戏化以及反馈的即时性,能让特教学生在交互式体验中较为轻松地完成较高难度的训练内容,让康复训练变得更加智能、有趣。3.推送精准内容建立个别化支持特教学生的障碍类型、学习方式、所需支持各不相同,这使得特殊教育课堂教学很难同时兼顾不同特教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也给教师课堂组织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各种移动终端设备、多样化的线上资源、各种便捷的教学App,为实现特教学生需求的精准化支持提供了可能性。在课堂教学的练习环节,教师可以根据特教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基于其兴趣和经验,依托精准化评估进行活动推送。在内容难度上,也可以根据特教学生的认知发展能力进行增减。例如,自闭症儿童大多属于视觉学习者,在辅助支持过程中,可为其单独推送更多的视觉化图片、动画线索提示等。随着大数据逐渐应用于学生学习特点、学习效果的分析,每一次个性化的学习记录,都能被大数据处理为学生认知库的一部分,这使得学习过程变得可追溯,教师能够更加精准地把握特教学生的学习成效、知识结构、学习偏好,从而创设出更加智慧化的课堂环境,寻找到适合特教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教学方式,推动教学模式的变革。4.开发线上课程创新教与学模式数字时代,网络空间的发展使教学环境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再拘泥于三尺讲台,各种新技术的发展不仅推动教学模式的变革,也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后疫情时代,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学也快速由线下教学向线上教学延伸。从资源层面讲,丰富的特殊教育资源和康复训练资源是实现线上学习的基础。然而目前针对特教学生的相关教育和康复训练资源还很少,亟须进一步开发与建设。微课能辅助教师围绕单个知识点展开重点、难点教学,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学习,实现查漏补缺,还便于复习,因此是一种新型的在线强化学习和拓展学习的有效方式。从“学生的学”的角度看,线上学习对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自主学习能力要求较高,而特教学生大多表现为注意力匮乏、自主学习意识薄弱、自我管理能力差等特点,因此,特殊教育学校在开展线上教学时需要给予学生更多的策略指导和支持。教师不仅可以为特教学生制订个性化学习清单,还可以为家长提供个性化指导清单,通过对特教学生家庭学习环境、支持程度、学习需求等进行评估,来推荐不同类型、不同侧重点的学习活动,这不仅能体现特殊教育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创新,更能体现利用信息技术对特殊教育学校家校共育模式的进一步探索。
四、结语
信息技术与特殊教育的融合创新,体现了特殊教育学校推进“以生为本、适性发展”的深度实践。随着探索的深入,技术的发展逐渐改变了特殊教育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信息技术让特殊教育学校课堂情境创设更加贴近生活、学习活动更加有趣高效、辅助支持更加精准个性、教学模式更加智能新颖。在面向未来的教育发展过程中,特殊教育学校的信息化教学需要不断拓展新思路,让信息技术更好地服务特教学生,促进特殊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
[2]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EB/OL].
[3]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EB/OL].
作者:肖皓月
- 上一篇:生活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探讨
- 下一篇:龙舟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精品范文
3信息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