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中医临床思维模式分析
时间:2022-04-24 10:28:32
导语:研究生中医临床思维模式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自2014年之后,中医临床规培教育制度推行以来,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质量逐年下滑。现行制度下,学术型研究生面临着较大的科研压力,普遍存在中医专业基础不坚、中医临床思维缺失等问题。由于学科的特殊性,中医学术型研究生也得具备一定的临床思维能力,这就需要导师、学校都意识到培养学术型研究生中医临床思维的重要性并采取一系列措施。
关键词:学术型研究生;中医经典;临床思维
随着国务院《中医药发展战略纲要(2016—2030)》的颁布,我们又迎来了一个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大好时期[1]。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关键在于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必须以高素质人才构建新的竞争优势,以创新激发新的发展动力……建成一批中国特色、国际一流的研究生培养基地”。中医药高等教育已经是中国特色,要达到国际一流,必须提升中医药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和层次[2]。然而,自2014年之后中医临床规培教育制度推行以来,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质量逐年下滑。由于学科的特殊性,中医学术型研究生也得具备一定的临床思维能力,这就需要导师、学校都意识到培养学术型研究生中医临床思维的重要性,并采取一系列措施提升学术型研究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1中医学术型研究生培养现状
现代医学研究生教育分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2个类型培养,自2014年以来,我国全面推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中医专业型研究生教育相结合的中医临床规培教育制度,这一举措促进了中医专业型研究生临床能力的提高,却造成了中医院校的学术型研究生数量的递减和培养质量的下降。出于各种原因,优秀的中医学本科生更倾向于攻读专业型学位,这直接影响了学术型研究生的学术创新与学科的学术发展[3]。此外,中医学术型研究生还承担着较重的科研任务,如果想达到毕业要求,他们至少需要在科研上投入1年以上乃至2年的时间,这就大大挤压了学术型研究生去临床实践的时间,学术型研究生的专业基础、临床思维、临床技能都得不到锻炼。虽然中医学术型研究生大多选择高校和科研机构为自己的就业去向,但在中医药事业被高度重视的大背景下,要继承好、发扬好中医学精髓,中医药人才降了需要具备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中医相关的其他科学知识研究中医中医药的科研创新能力,对中医经典功底、中医临床能力的要求更高。
2提高研究生经典水平的措施
中医经典理论为形成、建立中医药理论体系奠定了重要基础,对确立辨证论治体系有着巨大贡献,它虽然成书年代较早,但在现在仍然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中医经典在总结了古代名医治验精华的基础上,又经数千年来人民的实践和检验。经典学习是提高临床能力的基石,是解决临床问题的钥匙,只有掌握了经典,才能举一反三,才能解决临床中遇到的各种难题。
2.1办学术论坛
中医经典孕育了中医学的学术思想、特色理论以及诊治疾病的原则、思路和方法,为中医学的形成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同时,中医经典是指导临床实践的理论法宝[5]。但是,从目前中医院校教学计划上,尤其是从经典课时的安排上,可以看出学生投入在经典学习上的时间远远不足。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对研究生的成长十分有益。参加学术讲座论坛、学习中医经典、研读各家学术思想,都有助于培养研究生的中医思维。中医思维是整体思维、辨证思维,大部分学生都没有中医师承或者家传的背景,仅在大学里进行的中医传统文化熏陶与经典教学,并不能满足专业要求,更遑论中医思维的培养与形成。因此,如何通过学习经典培养学术型研究生的中医思维也是重中之重。学校可以定期邀请中医大家进行授课,或者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学术论坛等活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中医经典学习氛围,引导学生重视、热爱经典。此外,在专业教师的指导、解读下,学生才能避免在学习经典的道路上走弯路、绕远路。
2.2诵医学经典想要学好中医,就必须在阅读、背诵
经典上狠下功夫。研究生阶段更应加强对经典的学习。中医历来重视背诵经典。《医宗金鉴·凡例》中说:“医者书不熟则理不明,理不明则识不清,临证游移,漫无定见,药证不合,难以奏效”。阅读经典,可以让中医研究生对医学的感悟更加深刻,对经典条文的理解更加透彻。熟练记诵了经典条文,可以提高研究生们的临床技能,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运用。背诵不仅是“书熟”的重要途径,也是临证自信心的根本来源。中医研究生若想夯实中医基础,必须熟谙中医经典著作,在诵读经典中强化中医经典理论的学习,在理解、解读中医经典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探寻经典的真谛。导师可以组织研究生定期定量背诵中医经典如《伤寒论》《金匮要略》《医宗金鉴》等,营造出学习经典、背诵经典的良好氛围,引导学生热爱经典,并定期组织学生开展经典论坛讲课或比赛,让学生在准备的过程中充分查阅相关知识,让专业教师参与讨论并讲解所属专业的相关知识,对研究生的经典水平有着显著的提升。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全国中医药大会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要求,教育部高等学校中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于2020年10月开展了首次全国中医经典能力等级考试试点联考工作,以考促学,推动中医学类专业学生中医经典的学习与运用能力。虽然中医经典能力等级考试联考目前仅在部分中医药高校开展,但此举的意义重要非凡。中医经典等级测试的开展,对中医学类专业学生的经典学习水平有了更加准确的量化评定标准,是国家推动中医学类专业学生提升中医经典的学习与运用能力,进而全面提高中医学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又一重要举措。
2.3勤医案学习
医案即病案,是医生诊治疾病时对病情、辨证、立法及处方用药和疗效的记载。它最早起源于西汉著名医家淳于意所创“诊籍”[6]。医案作为重要的临床资料,不仅可以模拟、还原当时的诊治经过,我们更可以将医案中的经验进行分析、归纳,以方测证,推敲医者的临证辨证思路,并将其上升为理论。医案是中医学理论在临床实践中的具体运用与体现,医案学习是夯实研究生中医理论知识基本功、培养锻炼研究生临床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分析、讨论中医流派的经典医案,不仅可以让研究生融会贯通以前学过的基础知识,更可以充分发挥研究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让研究生主动去思考、揣摩医案之外的东西,提高研究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思维辨证能力[7]。中医经典的学习离不开医案,与枯燥的经典条文相比,医案更显得活泼生动,贴近临床,其趣味性和现实指导意义更深。学术型研究生虽无太多时间扎根临床实践,但通过学习医案亦可掌握疾病的辨病方法及理法方药,启发中医临床思维,进一步强化研究生对经典的理解,让研究生做到能用经典、会用经典、熟用经典[6]。
2.4重师承教育中医因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师承教育
自古以来就是中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父子相传、师徒相承”的师承教学模式在培养中医人才的中医临床思维、临床实践能力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师承教育是中医教育不可或缺的培养模式,想要培养出优秀的中医学人才,必须要采取中医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相结合的复合培养模式。家传师承是传统师承教育的主要模式,该模式培养过程中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跟师父出诊临证,口传心授、注重临床是师承教育的标志性特征。在院校教育的背景下,研究生在上学期间跟导师出门诊,某种意义上也是古代师承教育的延续。虽然学术型研究生承担着较重的科研任务,但他们更应利用好有限的时间,更努力地学习体会导师的中医思维、辨证方法及临床经验,做到细观察、勤提问、详记录、敏思悟,通过对多种疾病的临床观察体验,使自己的中医临床思维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和培养。
3结语
经典能力的提高是每一位中医学学生临床能力提高的关键,文献阅读能力与中医临床思维的培养与经典学习息息相关。在中医院校,尤其应重视培养学术型研究生学习经典的积极性,鼓励学生提高文献阅读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锻炼中医思维,将研究生培养成为高素养、高能力的中医学人才。以传承经典为使命,将中医学真正的传承下去。
作者:周丽雅 邹汶珊 单位:长春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深圳市中医院
- 上一篇:供应链管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意义
- 下一篇: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路径
精品范文
10研究性学习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