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主题博物馆展陈设计研究
时间:2022-04-22 15:13:14
导语:玉主题博物馆展陈设计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在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玉文化是关键的部分,对中国人的思想、民俗、理念等有着重要影响,中国玉文化历经几千年,不断发展、演变、沉淀,最终形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本文聚焦玉文化专题博物馆,从博物馆的展陈设计及创新性等方面展现中华几千年的玉文化。
关键词:展陈设计;玉文化;博物馆
在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玉文化是关键的一部分,其依托玉器形成特定的文化,对中国人的思想、民俗、理念等有着重要影响。
一、玉文化的演变
60万年前,古老的北京人就已开始选用水晶、玛瑙、蛇纹石等物品打造片状的旧石器。随着制石工艺日渐成熟,治玉工艺被逐步剥离,成为专项技艺。大约6000年前,我国开始出现并应用原始砣机制作玉器,镂空与钻孔是常见工艺,玉器制作由此逐步迈向成熟。进入夏朝后,玉器制造开始将体薄、饰细阴线、刻几何纹作为主流工艺;商朝时主雕阴线。之后几代也多有变化,比如西周雕刻大多简单遒劲,春秋战国时期流行隐起剔地技法。上述玉器制造,多需用铁砣操作。秦汉匠人手法豪放沉雄,尽显气势与神韵;隋唐到宋辽金这一阶段,碾玉高登成为玉器制造的主流工艺;元朝的玉器制造工艺相对粗犷,风格较硬朗;明朝前后,工艺则一精美一厚重;清朝玉器主流工艺较为精细;近现代玉雕工艺不断追求创新,随着电动机技术、超声波工艺、计算机科技等愈发成熟,玉雕工艺炉火纯青。围绕中国玉器展开的研究、鉴赏以及收藏等历史活动形成了玉文化学术史。纵观当下,学术界多以考古所得玉器为对象深度探讨新石器时期的人类文化。比如,玉在奴隶社会已具有独立内涵;在商朝被纳入“八材”体系,并出现了专门的玉雕行业;在周朝被赋予了宗教伦理、人文道德以及政治涵义,所谓“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春秋末期至隋唐五代是金石学的萌芽期;北宋时期,金石学成为时代热潮,士大夫愈发偏爱玉器研究。其中,吕大临编纂的《考古图·玉器卷》正式拉开了我国玉器研究的帷幕。随后,宋、元、明、清各朝均出现了较知名的玉器研究成果,比如,元朝朱德润编纂的《古玉图》,深受人们推崇;明朝曹昭编纂的《格古要论》备受世人青睐;清朝吴大徵编纂的《古玉图考》与民国刘大同编纂的《古玉辨》是人们考察、钻研和了解玉文化的重要文献。在中国玉雕史中,独山玉是最古老的玉种,是我国古代玉器中的一朵奇葩。在中国四大名玉中,独山玉被誉为“南阳翡翠”,产于河南南阳的独山。新石器时代初期,在独山及其周边居住的原始先民在制作农耕劳动工具时,最早小规模地开采独山玉石。到该时代中期,独山居民已开发出玉器磨制、钻孔等多种工艺,能将玉石从普通石料中剥离。商代开始在天然的山洞中找矿脉开采深层独山玉,制玉的手工作坊也出现在独山脚下。进入春秋战国时代,南阳先进的冶铁技术,极大地革新了传统的琢玉工具,尤其是南阳所创新的脚踏砣子技术,大大提高了玉器制造效率。到了汉代,独山脚下有一座专门加工、雕琢并对外销售独山玉的村落,叫沙岗店村,是汉朝较有名的“玉街寺”遗址。进入宋元时期后,玉器逐渐转变为流通性商品,备受百姓青睐。清朝时期,南阳已然形成专门的玉雕产业。全面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南阳独山玉再次展现出与众不同之处。目前在南阳,流行着这样一句充分彰显独山玉雕技术之精湛、文化底蕴之深厚、市场地位之高的谚语:“十个玉器匠,九个南阳人。”中国玉文化历经几千年,不断发展、演变、沉淀形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内涵。在经过提炼、升华后,玉文化形成体系并以博物馆的形式出现在大家眼前。随着玉文化越来越广泛地融入人们的现代生活,以玉为主题的各种艺术品也涌现出来。在距离南阳市西部三十公里处坐落着一座历史悠久的小镇—石佛寺镇。在该镇,有一座俯瞰形似草书“玉”字的磅礴建筑,即中华玉文化博物馆。该博物馆内陈列着数目繁多的玉器,是人们了解中华上下几千年玉文化、玉器种类、玉器用途、玉器制作工艺的地方。为向世人传播我国优秀的玉文化,本文聚焦中华玉文化博物馆,细致地探讨其展陈设计以及创新性等,致力于通过阐述新型空间设计理念和方法来传递和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展示中华几千年的玉文化。
二、玉文化博物馆展厅设计
玉文化博物馆兼具较强的专题性与艺术性,其展示区域共分七部分:共享大厅、序厅、大雅典章、天地意蕴、炫巧争艳、寓简琢繁及互动及多媒体演示区域。
(一)共享大厅
共享大厅的设计思路和建筑外观的设计思路一致,都是以现代的造型观念结合玉礼器艺术元素符号,既突出时尚的气息,又充分体现玉文化博大沉雄的艺术特征。玉文化博物馆的共享大厅是一个综合服务区,是屏蔽外界干扰、导引参观流向、引导观众情绪的前区空间,是综合反映玉文化面貌的地方,所以在功能层次上设置了导视区。清晰、有效的引导是高质量服务的基础,因此导视台设在共享大厅中心。大型浮雕墙“女娲补天”以艺术手法构成共享大厅的视觉中心。其灵感来源于曹雪芹编纂的《石头记》:“原来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炼成高十二丈、方二十四丈顽石……”寓意玉“聚天地之精华,得日月之灵气”。浮雕墙以女娲补天为主题,背景是玉礼器纹样。
(二)序厅
博物馆序厅是从入口到正式展示厅之间的空间,是博物馆陈列设计的关键部分,主要是做展览主题说明以及让观众集合,做好继续参观的准备。序厅设计始终围绕博物馆的陈列主题与展品进行,为展览内容的详细讲解提供了提纲性指导。该序厅设计立意为一面矗立的活字雕版,密玉材质(密玉色泽统一,玉料质地通透),以孔子论玉的十德为内容。其中有“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从栗,知也”,还有对义、礼、乐、忠、信、天、地、德等品质的一一说明。
(三)大雅典章—玉器发展史
玉文化专题博物馆在内容上就玉文化的发展演变作历史性阐述,详实论述了玉的种类和用途以及玉在中华文明史上所处的历史地位。玉器发展史采用展板,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观众讲解:我国玉文化艺术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时期,先后经历了原始美感时期(新石器时代早期)、抽象主义时期(新石器时代晚期)、象征主义时期(夏商周时期)、娱人主义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现实主义时期(秦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隋唐五代宋辽金)、人文主义时期(元明清)以及创新主义时期(新中国成立至今)。
(四)天地意蕴
玉料的陈列与鉴赏是玉文化博物馆一项特殊的陈列课题。该馆采用了两种陈列形式,一是切割嵌装式,便于更好地展示玉料的质地、颜色;二是原状陈列式,可以使观众更好地体会原石的皮壳以及皮壳在玉器作品中的运用。
(五)炫巧争艳
用图版方式逐一展示我国古时颇为有名的玉器制作匠人,分别是烈裔、丘处机、陆子冈以及仵永甲。如将观众的视线集中到中国四大制玉名人之一,有着“玉雕大师”之称的仵永甲相关内容上,以展示石佛寺琢玉历史以及现代雕刻大师个人作品。
(六)寓简琢繁
此展区以展柜的形式展出镇平历次获奖作品和馆藏作品,使观众能直观了解镇平县在全国玉雕行业中的重要地位。
(七)互动及多媒体演示区域
为增加博物馆与观众交流的机会,增设互动区域与观众互动,设置多媒体演示区,利用环幕打造效果极佳的立体视听影院,引入VR投影等科技,展示玉从开采加工到作品制作完成的全过程,使人们直观地学习玉文化,了解玉雕产业方面的现代科技,获得玉文化教育。将博物馆姿态放低,主动贴合群众,渗透人本理念。该区还开设了多功能玉器制作工作室,所有参观者均能亲手制玉。基于互动科技加持,玉文化博物馆的专题教育功能愈发突出。
三、结语
在对中华玉文化博物馆进行展陈设计时,笔者发现玉器展示存在诸多问题。一是玉器展品的陈列不仅要考虑展品视觉的震撼性,更要考虑观众参观的视觉角度,尽量做到陈列设计的人性化。二是科学设计多种灯光照明的效果,玉器照明的光源不能单一,需增加有色光的照明比,使藏品的展示效果更为丰富。三是玉器陈列应与空间结构有机融合,展柜数量与空间要合理配比,合理设置参观路线。四是玉器展品数量众多,展出时应按年代、质地、种类、工艺等合理分类,做到主次有序,使观众更好地了解玉器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一座博物馆代表了一个城市甚至一个国家的文化符号,作为博物馆的陈列设计人员应该思考如何发挥每种陈列形式的长处,要具备创新意识,引入现代科技创新文物陈列方式,探索出更多的陈列精品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于慧军.博物馆展陈设计的形式与空间布局探究—以孔子博物馆为例[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1(19):142-144.
[2]陈年华.博物馆玉器展品的陈列探讨[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1(10):150-152.
[3]王蓓.博物馆文物陈列展览设计的思路分析[J].收藏与投资,2021(10):44-46.
[4]李敬文.现代文博馆展陈空间设计的方法探究[J].明日风尚,2017(17):30-31.
[5]吴艳.博物馆陈列展览空间设计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9(20):82-83.
作者:杜卫东 单位:南阳市汉画馆
- 上一篇:地方高校传承地方特色文化研究
- 下一篇:地铁工程施工项目会计核算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