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报管理体制对期刊编校质量的影响
时间:2022-04-22 14:46:19
导语:学报管理体制对期刊编校质量的影响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新时期高校学报编辑工作发生了崭新的变化,为适应新的形势,确保高校学报的生存与发展,考虑行业业务及高校管理层面的相关综合因素,体制改革无疑成为了挖掘编辑队伍潜能、提高编辑工作积极性、提高高校学报编校质量的核心因素。因此,如何提升学报的编校质量,如何将高校学报编辑部的内部体制改革和高校人事制度改革落到实处,成为值得研究、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体制改革;编辑职业素养;编校质量
伴随着新时代以及新媒体环境促生下的新机遇,学术期刊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对从事期刊工作的具体编辑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积极主动地应对在工作中存在的一系列实际问题,根本性地解决编辑在职业发展中的生存与进步,探索学报编辑的职业困境及根源,思索相应的解决策略成为我们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为了更好地保持学报编辑队伍的稳定,实现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的目标,笔者就下面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学报期刊业务及高校体制管理存在的相应问题
(一)学报行业业务层面问题
部分高校学报编辑部存在学报编辑人员学科专业背景混乱,学历层次参差不齐,编辑业务能力相距甚远等问题,期刊编校质量难以保障。高校的人事制度改革理应包含高校学报期刊的人事制度改革。学报期刊编辑的工作具有特殊性,如学报栏目的专业性,文字工作对于工作环境的要求特殊性,编辑工作时间的不确定性等,高校应根据编辑工作的特殊性做好岗位分析工作,按照岗位分类管理的原则,合理制定学报编辑人员的岗位管理细则。制定学报编辑人员的多元化的发展制度,实现编辑人员在职称、职级等方面的合理流动。在工作范围、权责、内容上提出更细致、更科学的具体要求,使人事管理制度更加细化且具有针对性,在编辑管理人员及业务人员的选用上,要有针对性地考查编辑的“胜任力”。部分高校学报编辑部业务人员存在工作量及质量核定标准不明确且管理混乱的现象,在工作的开展上存在平均主义有“大锅饭“的现象。为此,编辑部应加强编辑人员工作量及编校细则划分管理工作,制订相应工作细则,针对不同类型的编辑设计不同的发展路径,对于学术理论水平较高的研究型编辑,鼓励其在专业领域继续深入学习,加强对稿件水平的把控能力,使其编审工作与学术理论研究工作相互促进;对那些既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又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的编辑,着重提升其编辑业务及编辑事务能力水平,为其综合发展留有晋升通道;对于编辑业务水平较高的编辑,引导其更好地发挥编校方面的技术优势,使其在期刊的规范性方面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高校体制管理层面问题
编辑部隶属于高校,在高校人事管理上是依附和从属的关系,受高校管理体制制约,部分高校存在用人随意,安置照顾编辑职业素养与岗位匹配度不高的人员进入编辑队伍等客观问题。在学报编辑的业务考核及日常管理上,很多高校不能根据编辑工作的特殊性进行科学合理的评定,没有系统适宜的考核评价体系,因此,高校在体制管理上对于学报的激励机制无法体现,编辑工作积极性难以调动。在职称评定及审核管理上,又缺乏细致有针对性的政策,致使编辑个体对自身的定位和要求偏低,职业规划缺失,发展的意识停滞不前。在编辑人员的学习培训方面,缺少外出参会学习、集中业务培训、申报期刊课题的机会,这些因素极大地挫伤了编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延误了编辑个人职业能力发展,也影响了专业层面业务能力的提升及编校质量的提升。
二、高校学报管理体制的重要性
高等学校学报期刊是由高等学校主办的、主要是以反映本校科研成果和教学成果为主的学术理论刊物,是高校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的主要阵地。学报也是高校一张醒目的学术名片,是高校教师教学成果和科研成果的重要载体,是大学办学实力和学术水平的直接体现,它不仅助推了高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而且对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交流合作起到了相应的促进作用。高校应该高度重视学报期刊的建设与发展。2019年国家新闻出版署开展“质量管理专项检查”工作,被通报批评的35种编校质量不合格图书及9家出版社被责令整改的结果,已经为行业内部敲响了警钟,学报的编校质量问题逐步显现并引起重视。目前,高校管理层面应注重调查研究,尽可能地出台相关规范政策与鼓励措施,逐步解决目前学报编辑部存在的相应问题,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管理办法,保障编辑队伍建设,促进编校质量提升。
三、高校学报管理体制分析及对策
面对行业发展的急剧变化及时代的飞速发展,学报编辑应在知识储备、思想观念、工作技能的更新上加强建设,改变惯有的工作方式,适应数字化及经营型编辑出版的需求。基于高校学报作为学术期刊的特性,编辑的知识结构、学术水平成为制约刊物发展的重要因素[1]。因此,面对势在必行的改革形势,本文以加速高校人事管理改革———加强编辑人员队伍建设,加速编辑部内部体制变革———细化分工提高编辑人员职业素养两个层面,分析、探讨高校学报期刊编校质量提升的相关问题。
(一)加速高校人事管理改革———加强编辑队伍建设
建立准入机制,设置编辑“门槛”。编辑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及水平是期刊编校质量提升的重要因素,高校学报编辑队伍是学报期刊建设的基础,建立编辑的准入机制,把有学科背景,有专业素养,能够胜任编辑工作的优秀人才纳入编辑队伍。优化编辑人员结构配置,设置编辑人才梯队,为学报期刊编校质量的提升提供相应的人才保障。改革编辑晋升机制,提高工作积极性。学报编辑谋求职业提升有两重通道:一是管理型通道,即行政职务的提升,拥有更多决策的权力;二是技术型通道,即谋求专业技术的发展,从评价机制上看,直接表现是职称晋升。[2]目前各高校学报编辑部普遍存在层级结构简单,岗位设置不齐全等现象。高校管理层应该全面考虑,通过人事制度改革,细化权责及分配制度,引入综合竞争机制,运用精神激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的手段,体现优劳优得、多劳多得的原则,从而提高学报期刊的编校质量及学报编辑的工作积极性。
(二)加速编辑部内部体制变革———细化分工提高编辑职业素养
健全编辑工作制度,完善编辑工作流程。审稿是学报工作流程中一个关键环节,初审、复审、终审关系到稿件的学术水平及社会影响。稿件的采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学报的办刊质量及学术层次地位,因此,健全的审稿制度是高校学报必备的工作流程。在人事管理层面确保编辑队伍“胜任力”的基础上,加强审稿流程的严密及审稿态度的严谨、公正就显得尤为重要,严肃审稿工作流程,严把稿件质量关,是提升办刊质量的核心因素。为此,审稿全程应严格执行专家匿名审稿工作制度,避免出现“人情稿”“关系稿”“利益稿”等问题,避免在审稿环节有失公允,避免低质量文章被采纳。结合编辑部的实际情况,设置健全的审核制度,实行客观、规范、科学的录用程序,确保稿件质量及编校水平。加强编辑业务培训,提高编辑人员职业素养。学报编辑人员的职业素养是期刊编校质量的根本保障,是高校学报编校质量提升的关键所在。编辑人员的职业素养既包括职业道德修养又包括专业素养,为此,编辑人员既要不断地通过多方面的学习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的提升,又要努力钻研学习业务理论知识。学报期刊与一般非学术期刊有着明显的不同,它不仅要求稿件内容真实准确,还要求语言逻辑严谨规范,标点符号使用精准,图形表格使用规范。学报编辑人员在信息传播、技术推广、学术交流中处于核心地位,它肩负着学报生存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使命。学报编辑人员要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恪尽职守、认真严谨地对待编校工作,肩负起自己的岗位责任与义务。学报编辑人员专业能力水平的提高不可能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不断学习与完善。高校人事管理层面应积极开展或提供便利条件促使学报编辑人员专业素质提升。高校学报编辑人员应该主动学习编辑实务技能及专业理论知识,不断完善专业知识结构,不断提高信息重组优化能力及对文稿内容价值的判断识别能力,提高专业技术能力,及时掌握国家及行业的相关编校规范及新标准,强化编校工作规范化水平。[3]形成纠错机制,提升编校质量。众所周知,编校工作细碎、繁杂,为确保编校质量,高校学报编辑部内部应设计形成严密的纠错机制,用制度约束编辑工作流程的始终,编辑部内部要实行互审互评,逐级审查,还要定期、定量进行专家抽检。要实行具体明晰的奖惩制度,对工作任务完成较好的编辑要及时给予表彰奖励,存在问题的给予批评惩罚,用科学的政策机制鞭策、鼓励编辑人员,促使编校流程良性流动,健康发展。综上,健全编校质量管理制度对高校学报建设意义重大。高校学报编辑部应切实结合高校学报特性,在严格执行“三审三校一读”制度的基础上广泛开展新的尝试与探索,重视“传帮带”的作用,加强组织学习培训;建立编辑编校质量核算办法,制定奖惩机制等办法;建立编校质量控制职能部门,即质检中心,在职能划分上赋予管理层级,给予相应的褒奖制裁权责,让编辑人员的工作在有效的监督机制下运行。设立的质检中心应对刊物的所有内容进行认真核检和仔细勘对,大到版面设计,小到标点符号,均应仔细检查,以进一步增强出版论文的科学性、可读性和准确性。[4]
四、结语
新时代对高校学报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提供了新的机遇,高校学报编校质量是学报生存发展的根本所在,是期刊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是行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是期刊业未来的生存与发展之本。高校学报应该时刻以质量意识为引领,将质量意识贯穿编校的全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使高校学报沿着健康快速的发展轨道前行,才能有助于建立完善的学术期刊评价标准和体系,才能营造良好的学术生态环境,为中国期刊扩大影响力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雪松.论高校学报青年编辑的学术素养———兼谈高校学报青年编辑的职业发展[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3):77-80.
[2]罗文瑶.高校学报编辑职业发展的困境与对策[J].出版广角,2015(2):96-98.
[3]程杰.地方高校学报办刊质量提升措施[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6):118-110.
[4]扶文静,龙威.高校学报编校质量提升的思考[J].学报编辑论丛,2020(3):172-174.
作者:陈新 单位:佳木斯大学学术理论研究部
- 上一篇:茶文化应用型本科育人模式研究
- 下一篇:基层工会经费管理使用情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