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涵养与大学生文化自信研究

时间:2022-04-22 08:50:21

导语:红色文化涵养与大学生文化自信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红色文化涵养与大学生文化自信研究

[提要]本文强调弘扬红色文化的重要性,指出青年大学生文化自信不足的表现及危害,探讨以红色文化涵养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及有效路径,以便充分认识到红色文化的丰富内涵和价值意蕴,进一步以红色文化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批判错误社会思潮,以红色文化涵养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解决部分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的矛盾,牢铸大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加强大学生对社会思潮的辨析力,加强大学生对文化自信的自觉性,真正提升红色文化的感染力,发挥红色文化的感召力。

关键词:红色文化;文化自信;路径探析

2021年是建党一百周年,在这一百年的奋斗历史中,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共同谱写出一幅幅壮丽篇章,形成了底蕴丰富的红色文化精神。红色文化的深刻内涵和珍贵价值既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人格情操和人文境界,又进一步创新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红色基因。因此,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今天,红色文化对于引领青年学生充分认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激发学生爱国爱党的热情,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弘扬红色文化的重要性

红色文化是批判错误社会思潮的有力思想武器。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思想文化呈现多元发展的特点,一些错误的社会思潮乘机渗透到青年群体中,给三观尚未完全成熟的青年人造成了不良的思想文化冲击。特别是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表面以推崇个人的自由和发展为诉求,其本质却是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割裂的自私自利的狭隘思想,造成一些青年大学生盲目推崇西方虚伪的民主,放弃了树立崇高理想的信念,得了精神上的“软骨病”。而红色文化既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所承载的价值观的体现,又是中国人民共同凝聚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的凸显,其思想内涵中包含的爱国主义、崇高的理想以及艰苦奋斗的精神等革命和建设时期凝结的宝贵精神品质,就是医治三观紊乱这一思想问题的最佳良药,是清楚认识错误社会思潮的本质、坚定马克思主义思想旗帜、增强四个自信的有力思想武器。

二、青年大学生文化自信不足的表现及危害

(一)青年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的表现。第一,部分青年大学生存在对民族传统文化认知不足、对红色文化关注不够的问题。新时代大学生是在改革开放初见成果的时代成长起来的青年人,在他们学习基础知识的时代,西方文化正蓬勃地进入中国的公共视野,市场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更多会选择精彩刺激的现代文化娱乐方式向大众推广,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戏剧、国画书法等审美形式不被青年欢迎,造成了传统文化的式微。而红色文化的教育在青年学生应试的层面所占比例不高,教师们迫于分数压力只讲考点,缺乏对整个红色文化的体系化教育,导致青年学生只求背诵标准答案,却不求甚解也不感兴趣的情况。第二,部分青年大学生存在对西方外来文化盲目认同、对错误意识形态缺乏辨析的问题。西方发达国家始终将意识形态输出作为他们分裂其他国家的重要手段,他们往往会将西方意识形态通过影视剧、卡通漫画、电子游戏等受青年人欢迎的渠道来进行潜移默化的宣传。青年大学生在此过程中往往缺乏警惕,将自身对西方影视剧中某个夸大虚假的英雄人物形象的喜欢,直接投射到对西方语言、传统节日和生活娱乐方式等各方面的过分崇拜,缺乏辩证看待和批判性思维。第三,部分青年大学生存在文化自觉不够、参与和融入先进文化活动实践活动的主动性不足的问题。费孝通曾指出,“文化自觉是一个艰巨的过程,只有在认识自己的文化,理解并接触到多种文化的基建上,……然后经过自主的适应,……共同建立一个有共同认可的基本秩序和一套多种文化都能和平共处、各抒所长、连手发展的共处原则。”青年大学生因自身年龄和知识结构的局限,对于偏向严肃的文化内容存在先天的疏离,在多元文化交织的情况下,更易于接受娱乐性更强的文化形式,需要文化教育工作者进一步地争取和引导。(二)青年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的危害。第一,文化自信的缺失会导致大学生丧失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和崇高信仰,成为错误思潮的推波助澜者。当代大学生正处于社会思潮碰撞激荡的风口浪尖,因其年龄特点和知识层次的局限容易在思潮的交锋中产生思想的困惑,甚至在一些披着虚伪外衣的西方价值观的诱惑下,背离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表现出解构民族英雄、怀疑革命历史,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情绪,不经意间在网络上被阴谋势力所利用。第二,文化自信的缺失会造成青年对民族和社会主义的未来道路失去信心。青年大学生缺乏文化自信容易陷入历史虚无主义的陷阱,割裂地看待民族和国家的历史和未来,导致对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制度失去自信,陷入浑浑噩噩,缺乏崇高理想信念和为个人和国家的未来努力奋斗的勇气和干劲。没有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民族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就不会有民族未来。第三,文化自信的缺失会影响青年继承和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实践能力。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离不开与时俱进的实践和创新,青年大学生就是在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和创造新时代先进文化的生力军。但是,一部分青年大学生对先进文化的宣传十分淡漠,在校园内外不愿意积极参与文化活动,将自己游离在集体活动之外,既不利于自身健康三观的形成,也不利于社会文化共识的凝聚,对中国文化的未来也不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以红色文化涵养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大学生对外来文化的批判与借鉴。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在革命与建设的探索和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形成了科学的指导思想,体现出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实事求是解决实际问题和矛盾的智慧。当代中国大学生在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之余,对与之相生相伴的西方文化应该有清醒的认识。一方面要秉持科学的态度,做到全方位地看待各种文化思想,既不崇洋媚外全盘接受,也不闭目塞听完全否定,学习和利用好西方先进文化的有利之处,将其融入中国文化中,才是真正有益的借鉴方式;另一方面在信息化时代,网络上的言论裹挟着各类社会思潮,存在谣言横生、观点片面化、思想碎片化等新问题。青年大学生要通过学习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及科学文化理论来增强自身透过事物现象抓住本质的本领,才能够培养出认清西方虚伪的政治话术和从本质上批判其糟粕思想的思辨能力。(二)有利于大学生对中国先进文化发展前景有高度的自信。红色文化形成于革命时期,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得到不断发展,在接下来的民族复兴伟业中,其精神文化的光芒将继续照耀前途。2021年央视献礼剧《觉醒年代》中用李大钊先生的一句台词“社会主义绝不会欺骗中国”,讲述了革命者们对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心。在风雨如晦的黑暗中探索的时代,我们找到了马克思主义这一面科学的旗帜,百年的奋斗历史进一步证明了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当代大学生通过深入了解红色文化,对社会主义未来的发展必然抱有坚定的信心。植根于灿烂的民族文化和卓越的民族精神中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进一步创新了民族文化,既具有坚强的文化根基,又拥有与时俱进的发展动力,必然在推动民族大发展大繁荣的基础上,为世界文明发展提供经验和智慧,引领世界文明发展方向。

四、以红色文化涵养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有效路径

(一)筑牢红色教育宣传阵地,以红色文化牢铸大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提升文化自信。近代中国饱受战争之苦,国家苦难,人民伤痛,从技不如人的质疑,到制不如人、文化不如人的思索,西学东渐掀起了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思潮。但是西方的思想在科技进步和工业发展的语境下,固然有其进步之处,但是中华泱泱五千年的文明也并非如当时一些激进的学者所言一无是处,甚至要全盘推翻,用西方文化全盘取代。红色文化在中国近代革命斗争的过程中就展现出令西方震惊的伟大光芒,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凝心聚力在战争年代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等不畏艰辛、保家卫国的不屈精神,既体现出中华民族传统中“精忠报国”的爱国思想,又展示出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理论指导下,中国人有决心、有能力推翻压迫人民的大山,迎来民族独立的必然成果。红色文化在建设年代形成的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等精神为后三十年的改革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再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时期的女排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在这些精神的激励下,中国人民战天斗地,铸就了一个个中国奇迹。这些精神都是红色文化的精髓体现,彰显了中华文化优秀的精神、理念和情怀,是红色文化教育最宝贵的资源。各类媒体应积极承担起宣传责任,一方面深刻挖掘红色文化中的深刻内涵,创作更多艺术性与政治性并存的优秀作品来引领大众;另一方面针对西方媒体的不实言论加强敏感性,提升科学应对能力,用好红色文化的思想武器,赢得舆论斗争的胜利。正如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感慨的:“长征是举世无双的。它所表现的英雄主义精神激励着一个有十一亿人口的民族,使中国朝着一个无人能够预言的未来前进。”各类媒体通过弘扬红色文化,必能凝聚时代人心、激发大众情感、彰显时代精神,进一步铸就青年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二)共建红色教育教学平台,以红色文化加强大学生对社会思潮的辨析力,提升文化定力。当前,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当前内外部环境必然面对更加复杂的局面。在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面前,中国人民弘扬集体主义精神,不仅取得战胜疫情的胜利,还能在如此不利的情况下取得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在这些成果面前,一些西方国家仍然不遗余力地抹黑中国,制造意识形态冲突,妄想以此来攻击中国,限制中国的发展。因此,在这种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更加需要全国人民同心同德,形成坚定的价值认同共识,这也是中华文化持续繁荣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全球一体化趋势的发展和互联网信息的崛起,多元社会思潮在意识形态领域激荡交织,历史虚无主义等有害的思潮乘势而起,对青年大学生产生了不良的文化导向。毛泽东深刻地指出,“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青年大学生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西方敌对势力惯用的“普世价值”“自由主义”等错误思潮所侵袭,不被网络公知一些似是而非的话语带节奏,在风云变幻的时事热点中站稳政治立场,认清各种社会思潮的本质,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弘扬者。针对此情况,学校教育必须重视红色文化教育,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思想武装青年大学生的大脑,帮助他们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将民族复兴的崇高理想化为自己的价值追求和价值目标,筑牢红色文化的价值认同基础。一方面思政教师应当积极寻找红色文化案例素材,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让学生认识到红色文化的当代价值;另一方面其他任课教师和班主任老师也应用重视红色文化在教育中的融入,将专业学习与崇高的信仰结合起来,才能够更好地引领当代大学生成才报国。(三)推进红色教育社会认同,以红色文化加强大学生对文化自信的自觉性,提升文化软实力。红色文化是全方位、体系化的文化资源,包括红色物态文化、红色制度文化、红色行为文化和红色心态文化,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宝库,具有不可替代的卓越优势。首先,在思想内涵方面,红色文化渗透着中国人民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向往,是对民族精神的传承和时代精神的创造;其次,在具体内容方面,红色文化中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感人的事迹具有活泼生动、感染力强的显著特点,对青年大学生有着先天的吸引力,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具有极强的说服力;最后,在红色文化资源分布方面,许多地方现在也非常重视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针对性,是大学生思想建设的实践基地。具体而言,传播红色文化除了课堂主渠道之外,可以结合青年思想特点,通过制作旗帜、徽章等凝聚革命热情和民族精神的象征符号,把烙印着红色符号的纪念品通过文化创意等方式拓展传播渠道,成为青年们喜欢的时尚;也可以通过优秀的影视作品、卡通动漫,在青年群体中重温红色记忆,建构红色情怀。如在青年学生中颇受欢迎的《那年那兔那些事儿》,通过种花家、兔子等形象来讲述中国近代政治,其中既有活泼幽默,又有热血爱国,真正提升了红色文化的感染力,发挥了红色文化的感召力。还可以定期组织红色文化实践活动,利用好红色文化地方资源,在纪念馆、烈士陵园等红色文化实践基地,近距离地感受红色文化的熏陶,触摸历史的温度,产生情感的共鸣。总之,新时代大学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生力军,通过红色文化的进一步传播,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新理论”,让红色基因扎根于青年学生的血脉中,筑牢青年人内心的四个自信的坚定立场,提升文化鉴别力,自觉成为优秀文化的捍卫者、传播者和创造者。

作者:胡芳芳 单位: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