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经办数字化转型关键探讨
时间:2022-04-22 08:45:31
导语:社保经办数字化转型关键探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加快推动社会保险经办数字化转型,提升社会保险数据分析应用能力,提升社会保险经办精确管理和精细化服务水平。社保服务管理数字化转型不同于信息化。社保经办数字化转型,是建立在数字化转换、数字化升级基础上,进一步触及社保服务管理核心业务,以新建一种服务管理模式为目标的高层次转型。
政府数字化转型提升百姓获得感
当前全国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超过13亿人,覆盖所有地市和95%以上的人口。电子社保卡在所有地市共425个渠道开通申领服务,累计签发超过5亿张,形成社会保障卡线上线下“一卡通”服务。2020年,全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政务服务平台上线,累计开通47项全国性服务和306项地方特色服务,总访问量超过6亿人次。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提供9类28项全国“一网通办”的社保服务,总访问量超过15亿人次。全国12333电话服务全年来电总量约1.55亿次,其中接听总量约1.27亿次,综合接通率为81.7%,人工服务实现了地市级全覆盖。但是,社保数字化转型面前仍存有“三座大山”:一是社会保险标准整体不统一、数据不互认,无法形成全国层面、区域层面的大数据,大部分数据仍为上传数据,且数据质量不高,很难通过大数据分析提升服务和完善政策。二是社会保险没有统一的信息系统,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三个险种存在10多种形式的信息系统。无论是人社部门、社保三个险种的管理部门,亦或是和其他政务部门,都还不能实现数据实时共享,跨部门、跨险种系统衔接不够通畅。三是各地信息系统封闭,信息孤岛现象突出,各统筹区社会保险数据实行封闭管理,每个统筹区都是一个信息孤岛,各级统筹区和国家社保经办机构间还没有实现数据实时交互。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在社保经办服务领域的主要表现就是,老百姓对更全面、更便捷的社保服务的需要与社保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个矛盾要通过社保经办服务数字化转型,提升社保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数据标准化是社保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条件
基础数据标准化是社保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打好这个基础需要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一是扎实做好社保基础数据综合治理。数据质量和数据标准是实现社保经办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是贯彻整个数字化转型的灵魂,也对社保数据标准和质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首先,推进社保基础数据规范化。各统筹地区要对涉及社会保险经办业务的用人单位和参保职工的历史数据进行整理,主要是信息系统建立历史数据库,纸质数据进行信息化处理,尽快实现社保基础数据规范化。其次,建立数据综合治理机制。对于近年因机构改革、省级系统大统一建设、社保信息系统升级换代等引发的历史遗留数据进行清理和迁移,确保数据完整性。最后,推动社保数据“无纸化”。按照“十四五”政务信息规划要求,构建统一的电子证照库,推广电子合同、签章等应用,在社保、医疗、就业等方面提供更便捷公共服务,实现更多事项一网通办、跨省通办。全国范围内要尽快推动社保经办机构档案电子化、电子证照、电子表单、电子签章等凭证使用,避免手工经办,尽快实现“无纸化”的社保经办服务模式。社保经办数字化转型对数据的依赖性很强,对数据质量要求很高。数据质量关乎社保数字化转型成败,必须从数据的源头抓好、抓牢。二是建立健全社保基础数据信息共享机制。按照国务院提出的“推动地方、部门各类政务专网向统一电子政务网络整合,打破信息孤岛,实现应联尽联、信息共享”要求,人社部在全国社保系统内,整合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全系统社会保险三项险种基础数据整体统一。并打通就业、劳动关系、人事管理等信息系统,以及与省、市、区业务部门的数据衔接,推动社保经办管理和宏观决策数据化。人社部与其他部门之间,建立业务数据共享机制。通过建立跨地区、跨部门数据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推动社保待遇资格、精准扩面等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完善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信息管理系统。全国统一的社保信息系统是社保数字化转型的重要载体,有助于破除信息孤岛、推进服务均等,实现精准化管理和精细化服务。近两年,国家医保局推进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系统,使全国医保信息系统基本实现统一,而全国统一的社保信息平台仍在建设中。建设全国统一的社保信息平台,首先要梳理各地社会保障相关政策和经办服务流程,并对各地现有系统进行深入调研,广泛听取各级社保经办服务机构的需求和意见,制定统一的业务流程和标准。在此基础上,开发建设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信息平台,通过试点,完善并逐步实现全国统一。也可以在目前建设的全国统一的养老保险信息系统基础上,逐步将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等业务并入养老保险系统,最终形成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信息平台。全国统一的社保信息系统不能闭门造车,不应只看眼前,应加大投入力度,并结合社保制度发展和信息技术应用前景,预留升级空间。全国统一的社保信息系统应具有公共服务、经办管理、宏观决策、智能监管等功能。此外,各级人社部门要高度重视统一社保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形成合力,共同推进社保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服务是社保数字化转型的关键
一是加快推广电子社保卡应用。电子社保卡作为社保卡线上应用的有效电子凭证,标志“人社移动服务”开启。人社部印发《关于开展电子社会保障卡同步申领工作的通知》,在全国范围内推进三代社保卡和电子社保卡一起发放。深化电子社保卡开发,按照国家“一卡通”要求,推动电子社保卡在各级政务大厅、政务门户网站、政务APP应用。与金融机构合作,探索开展电子社保卡在银行账户线上应用、银行账户身份核验、信用服务等方面应用。推进电子社保卡在交通出行、公用事业等场景应用。二是深化社保智能化服务和大数据分析。贯彻落实国家“互联网+人社”部署要求,推进社保经办智能化、服务便捷化、管理精准化,取消“社保缴费证明”等不必要材料,通过政务信息比对实现主动服务。扩展社保经办服务线上办理渠道,通过与支付宝、微信等群众使用频率较高的APP,实现服务“掌上办”“随时办”“随地办”。运用大数据技术,提升社保数据分析能力,推动数据分析成果在精准扩面、待遇资格认证、政策完善、基金预算等方面的应用。三是强化“社银、社险”等合作模式。总结和复制推广部分地区社保和银行、社保和商业保险公司合作的经验。通过银行网点和自助一体机设备延伸社保服务触角,将社保经办业务下沉至乡镇、村(社区)等的银行网点和自助终端,实现基本查询、待遇资格认证、待遇申领等社保高频业务事项在网点全天候办理。通过与商业保险公司合作,利用保险公司信息化应用服务较高等优势,提升信息化监管手段。四是推行适老化服务,助力智能技术在老年人中的普及应用。要贯彻落实“要坚持传统服务方式和智能化服务创新并行,针对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的特点,提供更加贴心暖心的社会保障服务”的精神,按照《关于进一步优化人社公共服务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要求,完善社保线下“面对面”服务,强化老年人服务帮扶引导,完善窗口扶老助老措施,提升人性化服务水平,推行预约上门和远程服务,大力推进亲情办理、代办代查,推动服务向老年人延伸。推进线上应用适老化改造。坚持传统服务与智能创新相结合,提供更多智能化适老服务,推动解决老年人在社保经办领域运用智能技术遇到的困难,提升老年人办事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作者:李常印 单位: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
- 上一篇:幼儿园游戏课程融入茶文化的实践
- 下一篇:红色文化涵养与大学生文化自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