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融入思政课课堂教学的途径

时间:2022-04-21 09:03:23

导语:信息技术融入思政课课堂教学的途径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信息技术融入思政课课堂教学的途径

摘要: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过程的大背景下,传统思政课教学模式容许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把握相关知识点而获得高分,却忽视了将思政课教材体系向信念体系的转化。为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病,需要重构思政课教学模式,重新界定师生各自扮演的角色和师生间的信息交流过程,确立互联网信息技术与思政课堂相结合的实施方案,并提供制度层面保障,帮助学生们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信息技术;思政课;教学模式

互联网、大数据、智慧城市等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已深刻地改变人们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和日常生活,为新的思政课教学模式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高校都根据本地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充分利用信息化时代的技术成果,广泛采用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授课模式,确保本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实践为各高校在在今后更进一步探索将信息技术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活动提供了宝贵经验。现代信息技术日益普及并逐渐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活动,已极大地改变师生间信息交流的方式和过程。乘着技术进步的东风,越来越多信息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被应用于高校思政课教学活动中,为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注入了不竭的动力。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活动应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通过将新技术、新媒体应用于思政课课堂,使学生们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但传统的思政课课堂教学模式仍坚持以教材规定的知识体系为主要载体,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作为知识的接受者参与课堂教学模式,以考试成绩作为检验学生是否掌握教材规定的知识点的标准,从长期来看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坚定远大理想信念是不利的。从学生层面来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固然可容许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把握相关知识点而获得高分,但这也易使学生把获得高分当成了修习思政课的主要目的,将思政课教材规定的知识点等同于专业课罗列的知识点,忽视了要进一步实现从思政课教材体系向自身信念体系的转化。从教师层面来说,思政课传统教学模式将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的教师当成信息传播的中心,把学生看成信息的单方面接受者,阻断了师生间的交流、辩论、相互启发,一方面造成教师难以及时得到课堂反馈,难以有针对性地进行答疑解惑,提升自身教学水平;另一方面也造成课堂沉闷,学生积极性不高,无法发自内心地乐于接受这样的课堂氛围和通过传统话语体系所表达出来的课程相关知识。想要摆脱思政课传统教学模式所带来的困境,就需从转变观念入手,积极实现将互联网技术融入思政课课堂教学活动,重构思政课教学模式,重新界定师生各自扮演的角色和师生间的信息交流过程。从接触信息的渠道和内容来说,微博、微信已成为学生们日常使用的交谈沟通工具,对经常在这些平台上出现的时事热点新闻,学生不会感觉陌生。思政课教师要顺利实现将思政课教材体系转变为学生的信念体系,就需在两个体系间找到过渡衔接点,让学生们能从自己感兴趣的时事热点新闻和自己的生活环境中体会到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立场和方法所制订出来的政策对社会造成的影响是真真切切感受得到的,社会进步的脚步清晰可见,从而加深对教材体系的认识,坚定理想信念。新媒体上所使用的语言体系正在成为为数众多的大学生的生活用语,这一语言体系对传统自上而下的宣传语言体系形成强有力的冲击。社交网络上,舆论的形成往往取决于网民的“口味”,传统的话语体系在社交网络中往往“火”不起来。依靠传统话语体系作为传播载体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无法在社交网络得到大规模的有效传播,无法让理论修养参差不齐的大学生们都能对之喜闻乐见,甚至过分强调对某些概念、原理的特殊界定和细致解读还会引起大学生的逆反心理。在这种情况下如不做出具有针对性的改变,只是一味强调加大理论灌输力度、一味要求概念的严格准确,而不是从大学生们的心理和情感状态、使用习惯入手,照顾到大学生们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而做出适当改变,就会导致他们只是把主流意识形态作为一种概念符号接受下来,只注重概念的记忆而忽视对概念的理解与思考;只会为了考试拿高分而把主流意识形态当作知识点来记忆,考试过后立刻淡忘,而不会从内心去认同和接受主流意识形态所表述出来的各项主张。在这种情况下,思政课教师在进行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语言体系必须符合以下条件,即既照顾到准确表述主流意识形态的需要,也要照顾到大学生们的兴趣、偏好,让大学生们易于接受、易于理解、易于传播,确保学生们愿意听、肯分享、爱讨论。

1互联网信息技术融入思政课堂教学的必要前提条件

想要实现将互联网信息技术融入思政课堂教学,至少需以下必要条件。1.1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学生和教师都拥有必要的便捷上网条件在互联网信息技术融入思政课堂的教学模式下,教师需在课前录制好教学视频并将教学视频发送到网络教学平台上,供学生课前预习和解决知识性问题之用。必要时,教师还需通过运用互联网软件,与学生进行课前的答疑互动。而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需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或教师提供的教学资源开展自主性学习,确定自己的研究选题并查阅相关研究资料、提出自己的研究方案。1.2教师能接受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并拥有不断提升自己专业技能的动力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应具有更高的专业技能,尤其需要教师在熟练掌握网络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基础上,对教材知识点进行整理提炼、专题化之后制作成相应的网络课程教学资源,上传至共享网络,供学生在课前进行自主预习。在课堂上,教师需通过提问或讨论来检测学生课前学习的情况,并主动组织学生间开展案例分析、课堂辩论等互动活动,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中,从而真正将理论知识内化,并促使学生学会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1.3丰富的网络课程教学资源网络教学资源具有开放、优质、共享的特点,只要拥有基本的上网设备,学生即可获得海量网络教学资源辅助进行课前的自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和掌握程度随时随地进行自主学习,尽可能少地受到时间、空间等制约因素的影响,这就为个性化学习、终身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互联网信息技术与思政课堂相结合的实施方案

互联网信息技术融入思政课堂的教学模式要能落实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教学活动,就体现为教学方法的变革。培养复合型人才离不开改革与创新,以教育理念的创新,推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技术的全面创新。教育理念的创新实现后,教学方法的创新就成为制约学生能力发展的主要因素。教学方式必须实现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传授型向知识传授与创新、与实践相结合,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并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创造性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方式转变。互联网信息技术融入思政课堂的教学实施方案各步骤如图1所示:2.1教师优化精选研究性课题的教学内容,学生课前完成个人网络学习。教师应在课前根据思政理论课教学大纲和学生指导手册的要求,同时考虑分层次培养和个性化教学的要求,在课程资料库中精选研究性课堂的教学内容,筛选相关课件和视频资料。2.2在研究性课堂上,学生按教师提供的研究报告选题指南,根据自身的能力、兴趣、时间、精力、经济状况等因素,确定研究报告选题,并根据选题内容编入研究小组。2.3学生开展小组讨论,教师进行小组指导。此阶段的核心要点在于将课堂还给学生,实现师生角色的转化,即翻转课堂教学。教师有选择地讲解实验重点、难点和注意事项,更多地充当“旁观者”和“引导者”,根据不同小组的实验进度,不断与学生互动,回答学生的问题。2.4学生完成实验报告或论文,并就论文相关内容使用课堂所能提供的相关设备拍摄简易视频、微课。2.5以小组为单位在班级内部汇报研究结果和论文,并回答教师和其他评委提问。除根据研究报告和论文的完成情况对学生进行评价外,还可结合小组讨论、同伴互评等方式,形成课程的综述性报告。3.6课程结束之后,定期使用量表对班级成员就使用研究性课堂的课程、研究结果和自身理想信念的树立、养成之间的关系进行追踪调查,评价信息技术融入思政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际教学效果。2.7根据量表追踪反馈的结果适当更新课程资料库和选题指南,以实现研究项目和研究性课堂的教学内容的更新。2.8实施互联网信息技术融入思政课堂的教学模式时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2.8.1充分利用互联网,增强课堂内容的开放性在互联网信息技术融入思政课堂的教学模式下,先让学生在课前通过观看微视频、课件等网络教学资源自主学习课程的基础知识点,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若有疑问可随时在网络平台上提出,会有师生在线讨论、答疑。在课堂上,教师要真正把课堂交给学生,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辩论、案例分析、演讲、答辩等互动活动,让学生能在教师引导和启发下,运用自身已有知识基础,发挥自身兴趣特长,在进行文献资源检索中发现和选择实验项目内容,自行拟定研究方案,主动进行研究的教学活动方式;2.8.2注重师生间互动性,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实验过程中鼓励采用教师指导、学生互动讨论的教学方法,并在形成学习成果评价过程中鼓励采用汇报交流、答辩式评分等方式,以达到调动学生自主性,培养自主式、合作式、开放式学习习惯的目的;2.8.3体现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从学生的角度而言,强调学生在教师研究性教学的引导下,以问题为主线,探索和研究问题的发生、发展的过程,了解研究工作的性质和一般流程,培养自身的学术研究兴趣。从教师角度而言,鼓励教师将自己的研究课题和学生的实验项目结合起来,通过实验教学推动教师寻找自己承担的研究课题和学生兴趣、爱好的结合点,在指导学生实验的同时促进课题研究成果向现实转化。

3互联网信息技术融入思政课堂的制度层面保障

首先要改变课程考核方式。在互联网信息技术融入思政课堂的教学模式下,对学生的思政课期末考核需改变原来以纸质考试测验为主的方式,转而将学生是否完成了网络平台上所布置的学习任务、是否积极参与研究性课堂的教学活动作为考核的一个重要指标。这样可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态度,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探究者。在课后教师可结合学生不同专业特点安排不同形式的作业,让学生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展示思政课的教学成果,例如可以布置小论文、实践报告、发表对社会热点问题的看法、拍摄微视频等作为考核评分的重要参考;其次,结合思政课程目标规划,在现有思政课教材体系基础上,建设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的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丰富思政课内容供给。当前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内容建设的核心内容是加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群建设,以生动的实践、丰富的形式展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刻内涵。为此,高校可结合本地、本院校实际情况,努力提升本院校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建设质量和制度化水平,鼓励思政课教师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民族风情的思政课教学资源以项目建设的形式转化为平台内容,以思政课专题教学指南、示范教案、优秀讲义、网络教学资源等形式多角度、全方位地宣传和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包含的科学性、时代性、系统性,促进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内容建设的项目化、系列化、制度化。实施互联网信息技术融入思政课堂的教学模式,关键是配备一支强有力的师资队伍。为此就需不断完善和创新思政课队伍的建设和激励保障体系,不断增强思政课教师投身思政课教学改革、深入学习和掌握互联网信息技术,并将新技术与教学、科研活动相结合的原动力。思政课课堂教学活动是思政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关键活动;是教师阐释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答疑解惑澄清各种错误认识,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过程;是学生在内心经历从理论思辨到理论理解再到自我体验的完整过程。过程里的每一个步骤都离不开一支具有过硬的思想政治素养、经过规范学术训练、视野广阔、思维严谨、严格自律的高素质思政教师队伍在思政课堂上兢兢业业奉献、勤勤恳恳付出。高校可通过制定相关激励措施,调动任思政课教师积极性,吸引高水平教师投入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开展、研究信息互联网技术融入思政课堂的路径、提升思政课教学活动网络化程度等学科建设的重要活动中,鼓励思政课教师通过参加各种专题研修、骨干研修、实践锻炼、考察调研、学术交流等活动扩展专业视野,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今后持续提高思政课教学的整体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崔燕.新媒体下“互联网+”思政教学德育认同的三维向度[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11月.

[2]穆亮红.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探究[N].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年6月.

[3]沈崴.“第三课堂”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6年7月第7期.

[4]谢爱莲.高校思想政治课“微博课堂”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的思考[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3月.

[5]郭元阳.信息技术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0年5月.

作者:熊浩 单位:广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