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班级文化建设优化路径
时间:2022-04-20 16:01:05
导语:高职班级文化建设优化路径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如今,新时代背景下提出了新的文化建设要求,高职院校不仅要为社会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更要担负起新时代文化建设使命,要高度重视“大学精神”塑造,在办学实践过程造中不断进行文化价值体系理念创新。班级文化建设作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是加强培育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路径。班级文化的建设要坚持以班级学生为主体、以育人为主要导向、以班级文化建设为抓手,共同推动新时代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的群体文化建设。
一、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困境
(一)学校侧重团务建设,淡化班级文化建设
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对班级学生干部培训管理弱化、班级自我教育功能发挥不足、班级文化建设程度不够等现状,学生社团组织成了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力军,侧重于各级团组织的建设,而疏于对班级文化建设的指导,对于班级活动设计组织、主题班会开展等工作的指导力不足及参与度较低,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班级凝聚力、认同感和归属感。
(二)班级文化建设的多主体作用发挥乏力
第一,学生主体的主人翁意识、集体意识淡薄。大多数班级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班级管理和活动,缺乏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创造性,常有置身事外的看客心态,共促班级文化建设的行为动力不足。第二,班主任主体的导向力不足。高职院校班主任往往是由专业教师担任,他们不仅承担教学任务,还要进行大量的科研工作,一方面存在对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责任意识淡化,另一方面由于存在上班出勤的特殊性,无法完全发挥指导和管理作用,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存在“失位”情况。第三,辅导员主体的领动作用不强。辅导员把精力几乎都放在了学生班级的日常事务的管理上,缺乏对班级文化建设发展的指向、内涵和愿景等方面的综合顶层设计。
(三)显性文化缺失,班级文化认同感淡薄
班级显性物质文化能够让每个人直接感受到的对于这个班级的直观认识,比如各种墙壁文化、展示文化、班级卫生、以图案形式展示的班风、班训等。目前,高职院校班级都呈开放式管理,没有固定的授课教室、自习场所,宿舍区也相对分散,班级无法打造固定的显性文化。再者,大班授课教学模式下的专业混杂度高、座位流动性大,同班级学生接触时间变少班级同化期和凝聚期形成过程存在较大阻力,学生对班级文化的概念、归属感、认同感逐渐淡化。
二、多元智能理论下的班级文化建设理念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内涵
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Gardner)在《智能的结构》(“FrameofMind”)中提出智能指个体在某种社会或者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的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多元智能理论(TheTheoryofMultipleIntelligences)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洞察、辨认、分类事物的自然观察能力;掌握并灵活运用语言的言语语言能力;理解、推理逻辑结果关系的数理逻辑能力;正确感受和表达色彩、形状、空间位置等视觉空间能力;感受、辨别、记忆、表达音乐的音乐韵律能力;协调、平衡、利用身体进行交流、解决问题的身体运动能力;对他人表情、动作敏感及作出有效反应的人际沟通能力;认识、洞察、反省个体自身及运用知识引导决策并设定目标的自我认识能力。这些智能的多元基本性质代表它们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多元基本结构代表它们不是以整合的形式存在而是以相对独立的形式存在。当代文化建设背景下的社会需要多元智能人才,这就要求教育需要促进学生各项智能的全面发展,让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完善。
(二)多元智能理论下的班级文化建设理念
1.弹性多元的人才观在现当代社会发展需求以及多元文化影响之下,高职院校应树立全面发展、弹性多元的人才观。根据对学生八种多元智能结构方面的偏重不同,观察分析学生可挖掘的优势智能和可发展的弱势智能。班主任引导培养班级学生的优势智能,并帮助学生将优势智能迁移到弱势智能上去,促使学生各方面的协调发展。同时,班主任合理安排优势智能突出的学生担任相应的班委职务,使得班委职能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多元智能理论下班级文化建设需求班主任以开放、客观、多元的角度和心态看待班级每位学生,发掘潜藏智能优势,有机结合“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促使学生多元化成长成才。2.注重思辨的德育观目前,“00后”学生价值取向的选择空间更加广泛,体现在这些在校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判断事物标准更为多元化,对于看待问题的角度、判断问题的标准也各有不同,且具备强烈的自我选择意识,但由于身心发展特点的限制,他们对于问题的分析、判断、抉择等方面能力欠缺,极易导致他们在核心价值观、行为方式、行动标准等方面的混乱和错位。因此,要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科学运用多元智能理论,鼓励学生积极思辨,懂得反思、自省、自主管理,在对外在事物多角度、多层次的认识、体验、实践过程中不断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剔除有害的价值取向,引领学生养成良好理想信念与健康人格。3.服务未来的职业观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智能”是解决某一问题或生产及创造某种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且这一问题或产品在某种特定文化或环境中被认为是有价值的。因此,班级文化建设应关注学生的未来可持续发展方向,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再者,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班级文化建设必须突出“职业”特点,立足于专业特色,强化职业文化教育功能。通过班级文化活动、职业化制度管理等方面措施,为班级学生树立职业人角色意识,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以匹配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形成适应社会发展的正确职业价值观。4.多元多维的评价观多元智能理论显示每个智能在不同问题情境下所发挥的作用不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关键要素,必须对每个智能进行正确评估。班级文化建设的评价一方面应强调学生个体的多维评价,且对学生智能评价并不是为了优胜劣汰或是挑选人才,而是为了帮助学生发展个人智能。另一方面是对班级文化建设实施与效果的评价,包括班级文化开展形式多元、内容多元、主体多元、影响力多元的多维评价。
(一)落实五育并举的多维育人观
在班级建设过程中树立五育并举的框架,贯彻班级课堂思政的德育要求,拓展班级学生参与社团发展的智育路径,弘扬学生强健体魄、拥抱健康生活的体育精神,在积极塑造班级学生人格过程中渗透美育教育,探索班级为单位的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发扬劳动教育精神。树立以德扬善、以智启真、以体强身、以美塑心、以劳立行的多维育人观,促进班级同学全面发展。同时,激发班级学生自我建设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安排计划、自主选择路径方法、正面应对困难挫折、勇于承担责任与义务、自主养成集体意识、班级服务意识,促使学生获得班级管理服务“主人翁”的积极体验,激发主动参与班级文化建设管理中来,在实际活动中获得班级认同感、集体归属感,落实班级五育并举的教育新举措。
(二)完善班级群体文化建设目标
班级文化建设的目标应由班级全体成员共同参与制定,且符合学生正确成才价值导向、精选建设目标内容、获得学生支持认同的群体文化。选取适合班级专业学习、创新创业实践、优秀时代精神、创新精神、人文精神、职业素养等方面的内容作为群体文化建设目标,引导高职院校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思想原则、行为准则、道德规范、集体主义价值观。班级群体文化建设目标要立足于校本文化,落实现阶段“五育并举”提升育人功能,按照班级学生生涯发展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有层次、深入性地开展五育工作,将思想引领、学风建设、社会实践等各项班级工作进行整体性规划,提高目标建设成效。通过班级内部活动设计、外部文化引进、受教育者阶段性成长状况、活动成效与影响力,改进优化最有效的班级群体文化建设目标内容。在建设目标实施执行方面,班主任要向班级学生干部传授经验方法,实时跟踪指导,根据班级学生干部的个人特点进行不同的建设目标分工,充分发挥组织者优势,通过细化目标、具体指导,增强领班管班能力,加强班级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有助于学生内在需要与班级群体文化建设目标实现相一致。
(三)打造注重思辨的
“云班级”文化如今,智能手机为主要网络终端的新媒体已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渠道,而新媒体的多元文化思想,特别是消极负面的文化传播会消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将班级文化的“思政元素”以“随风潜入夜”的方式融入学生日常生活,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培养学生思辨能力。一方面不断加强学生媒介素养教育,通过建设各级各类新媒体平台,形成由点到面的班级联络网,开展线上主题班会、知识讲座、文化交流活动、解答热点问题,吸引班级学生自觉主动参与,趋利避害发挥新媒体的优势作用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和班级文化建设工作。另一方面,重视动态监管,发挥学生干部网络“意见领袖”作用,积极正面舆论导向,及时甄别、“屏蔽”有悖于班级文化建设的垃圾、有害信息。构建基层班级微思政教育体系,通过班级QQ群、微信、微博等网络多媒体平台宣传思政教育素材,丰富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渠道,通过班级网络主题班会、以宿舍群为单位进行日常教育管理、个人社交软件动态更新,将思想政治教育从面到点贯穿班级学生生活、学习、网络活动,打牢思政教育根基,稳固班级网络管理平台,强化学生思辨意识能力。
(四)共建班级职业化文化环境
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持续渗透职业化文化,将职业化意识灌输给班级学生,以“学生”和“职业人”双重身份开展学习和职业规划,将企业文化的责任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团队精神、敬业精神逐渐渗透到班级的班风、学风建设中来。通过模拟企业规章制度来制定班级班规,参照企业管理模式来设计班级奖惩考核机制,根据企业职业要求来制定班85级虚拟岗位制度,采用企业项目开展模式来进行班级活动策划,将企业职业化精神内化为学生日常行为习惯、职业素养、就业胜任能力养成,培养学生的职业化竞争与合作意识,激发对专业和未来职业岗位的热忱。基于班级专业特色,结合企业文化,共同开展主题文化活动,帮助学生提升专业兴趣和专业认知,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多元的职业发展方向,有助于学生初入职场时快速适应职场环境完成角色转变,缩短就业磨合期,快速融入企业的文化。(五)着力建设班级“特色文化宿舍”宿舍文化是指以宿舍为主要空间所进行共同学习、生活、交往等活动而形成的人文环境。宿舍文化涉及宿舍成员的生活习惯、公共行为、价值准则、群体意识等方面形成的共同价值观。引导班级每个宿舍设计详细的特色文化宿舍建设规划蓝图,结合班风、学风、宿舍风气建设特点制订班级特色文化宿舍的活动计划,共同营造乐思、乐学、乐善、乐创、乐业的高职院校育人环境,建立特色文化宿舍互助小组,如学习互助、技能考证互助、心理互助、就业互助、兴趣特长互助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灵活组排的互助小组,更好地发展班级宿舍成员的个性和共性,共同打造学习型、党员示范型、科技创新型、文体拓展型、爱心助困型、环保公益型特色宿舍。发挥好三层宿舍特色文化作用,引导学生维护宿舍外观美化、设施布局、卫生状况等表层特色文化;发挥宿舍成员优良的学习风气、创新创业意识、生活制度、思想道德规范、行为习惯准则等中层特色文化;着重打造学生的思想意识、精神文明建设、心理素质、志愿服务、核心价值观念等深层特色文化。(六)形成全面的班级文化评价制度结合素质文化教育学分制管理,建立班级学生个人成长档案,成长档案包含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社科活动、身心素质、能力素质四大模块。四大模块中包含了参加出勤、活动参与、主持策划、获奖表彰、玩手机、玩游戏等子项,并由加减分项组成。采用学生个人成长档案,将学生的思想政治表现、身心状态、日常行为、综合素质能力等内容,通过出勤、课堂表现、活动参与、实习实训、创新项目参与等方面展示。此外,通过相应的考核量表来评价班级文化建设成效,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的考核评价指标可包含班级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等项目。在每个项目之下具体列举相应的子项目,通过赋予分值或者加减分的形式进行量化考核。以精神文化建设项目为例,可设置以下子项目:(1)按照学校要求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情况;(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3)开展主题安全教育系列活动;(4)班级学风建设、科技创新氛围浓厚;(5)开展具有专业化、职业化特色的第二课堂活动,效果明显。以采用量化考核与等级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与教师测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评价,为先进优秀班集体提供更有力的考核依据,并将班级文化建设考核纳入班主任绩效考核中。
四、结语
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创新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模式,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工作者的教育管理能力。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班级文化建设需要树立弹性多元的人才观,尊重班级学生的客观差异,落实五育并举的多维育人观;树立注重思辨的德育观,建立正确成才价值导向、精选建设目标内容的群体文化,打造注重思政的“云班级”文化;树立服务未来的职业观,共建班级职业化文化环境,培养在校学生职业化意识和能力素养;依托班级“特色文化宿舍”,发展学生相互间的个性和共性文化;树立多元多维的评价观,包括对学生个体各方面表现和能力的多维评价以及对班级文化建设实施与效果的评价考核。
参考文献:
[1]袁良.高校班级群体文化建设的优化路径[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8(10):135-136.
[2]蔡秀丽.新时代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边疆经济与文化,2020(3):66-68.
[3]李占文.多元智能理论视域下的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社科纵横,2011,26(10):152-153.
[4]曾维静,朱洪端,蒋敬.职业化视域下高职班级文化建设实践研究———以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系为例[J].农家参谋,2020(7):228-229.
[5]毛浩杰,孙小清.加强高职院校班级管理构建班级特色文化[J].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17(1):61-62.
作者:薛红波 单位: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 上一篇:新时期医学英语教学问题解决对策
- 下一篇:虚拟仿真平台在实验教学改革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