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国有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应对措施
时间:2022-04-20 11:34:50
导语:强化国有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应对措施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引言
财会监督聚焦监督体系的基础环节,是其他监督的基础,司法证据、审计依据和统计数据都离不开财会监督的保证,财会信息失真,其他监督也会偏离正确的方向,导致监督失效。财会监督获得了新的政治定位,有助于提升国家风险管控能力,也对会计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会计监督作为财会监督的重要组成内容,也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充分发挥会计监督职能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二、国有企业内部会计监督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会计监督也随之经历了从计划经济时期、改革试点期、逐渐完善期的一系列变迁和发展,逐渐形成了现行的“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包括政府会计监督、社会会计监督和企业内部会计监督三个层面。其中,政府会计监督和社会会计监督均属于来自企业外部的监督,是建立在企业内部会计信息基础上的事后监督,存在外部监督的固有局限性。而内部会计监督是企业的主动行为,是政府会计监督和社会会计监督的基础。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是企业的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依据财经法律法规和制度准则的要求,对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进行的监督和控制,是最基础、最直接、最有效的监督,贯穿于企业经济活动全过程,是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的有机结合。因此,加强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对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促进企业良性健康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维护和巩固社会主义公有制性质、引领国家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国有企业代表国家管理和经营国有资产,行使公权力,更需要加强有效的监督,尤其是会计信息源头的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加强国有企业内部会计监督,不仅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还有利于防范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保护国家和集体财产的安全完整,提升国有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三、国有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
随着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不断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不断完善,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水平逐渐提升,内部会计监督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但仍存在会计监督职能弱化、监督权力受到制约、制度基础不健全等问题,值得引起关注和探讨。
(一)会计监督职能被弱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将会计两大基本职能界定为核算职能和监督职能。在国有企业中,会计常被认为是做账的,可见国有企业更注重其核算职能,即对各项经济业务事项检查、记录、编制报表,并按国资委、财政局等上级部门要求及时报送数据等。而会计监督职能往往被弱化,大多停留在对报销付款单据的审核层面,这种审核通常是经济活动发生之后进行的事后审核,及时发现有些事项不合理、不合规,也只能被动接受已有事实,寻求补救措施。会计监督应该是对企业经济业务活动全过程真实性、规范性、准确性、完整性的全面监督,仅凭事后监督无法有效发挥监督作用,不利于规范企业的经济行为。
(二)监督权力受到制约
在现行的管理体制下,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代表企业内部的最高权力,会计机构只是其所辖范围内的一个职能部门,会计人员必须服从管理者的领导,因此,会计人员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管理者的意志,无法独立行使监督权力。而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为了完成任期内业绩指标,往往将工作重点放在公司生产经营业务上,重业务发展,轻财务管理。他们大多出自业务岗位,缺乏财务思维,无法认识到会计监督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重要性,甚至认为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的日常监督是多管闲事、自找麻烦,增加了业务工作推进的负担。管理者对于会计监督的态度又在无形中影响着业务人员的行为,形成企业整体对会计工作不配合、不重视的氛围,严重制约了企业内部会计监督职能的发挥,也对会计人员的积极性造成了严重打击。
(三)缺乏健全的制度基础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不断深入,国有企业内控管理机制也在不断完善,但由于国有企业产权结构的固有特性,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意识依然薄弱,制度建设缺乏系统地梳理,未能形成完善的内控制度体系,无法实现内控管理全覆盖。有些内控管理制度为了制定而制定,制定完便束之高阁,未能根据实际执行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调整和优化,导致内控制度无法得到有效的执行,造成内控制度流于形式,形同虚设。内控制度的不健全,直接影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而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决定了会计监督目标能否得以实现。内控制度是会计履行监督职能的前提和依据,缺乏健全的内控制度,犹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会计监督难以发挥积极作用。
(四)信息化水平相对落后
随着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时代的到来,企业运营方式和财务管理模式也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逐渐迈向财务智能化发展的新阶段。然而,国有企业大多数沿袭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主动求变意识不强,改革创新的动力不足,信息化水平相对落后。有些国有企业仍停留在传统纸质传递、线下审批状态,沿用落后的初级版财务软件,有些企业虽然应用了线上办公系统,但功能有限,只能满足企业部分业务活动的应用需求,更不用说与财务软件等的对接融合了。即使部分企业期望打造业财一体化的全面信息管控平台,但由于国有企业业务特殊性较强,可参考案例较少,开发难度较大,仍处于探索完善阶段,未能形成稳定有效的运行状态。国有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的相对落后,不利于规范企业的经济行为,更不利于会计人员及时预警提醒、精准风险防控,严重影响了会计监督的效率和效果。
(五)会计监督力量薄弱
会计人员是内部会计监督的执行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会计监督的质量。然而,国有企业会计专业人员队伍短缺,会计人员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强,监督力量薄弱。一方面,由于对会计监督工作的重视度不够,国有企业疏于对会计人员的培养和专业能力的提升,综合素质较高的专业人才匮乏,有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甚至精简会计人员,造成会计人员数量紧缺,疲于完成基础工作,无力发挥会计监督职能。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对会计人员的激励和对会计监督工作的理解支持,会计人员往往处于消极状态,缺少提升专业能力和监督能力的动力,发挥会计监督职能的积极性不高,较少主动参与到企业经营管理中,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有价值的改进意见。此外,由于会计监督的独立性受到制约,会计人员的原则性受到挑战,有些会计人员职业素养不够,责任意识下降,监督执行力度不强。会计监督力量的薄弱,直接影响了国有企业内部会计监督职能的有效发挥。
四、加强国有企业内部会计监督的应对措施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企业规范化、高效化、现代化要求不断提升,国有企业要持续发挥主导作用,实现高质高效的长足发展,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内部会计监督,提升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
(一)完善内部会计监督机制
国有企业应充分认识内部会计监督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注重加强会计监督相关制度建设,完善内部会计监督机制。通过对会计职能的细分,分别设置会计核算岗位和会计监督岗位,突出会计的监督职能地位,会计监督岗位重点对企业经济业务活动的事前监督和事中监督,会计核算岗位重点进行事后审查控制,从而达到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全过程监督。同时,应在制度上保障会计监督的有效实施,赋予会计人员参与经济活动管理的权利,在业务活动、目标制定、经营决策等过程中引入会计人员的专业意见和建议,及时识别风险,作出有效应对。例如:在合同管理制度中,将财务审核环节加入合同签订审批流程,能有效防范在合同金额、结算方式及涉税事项等方面可能产生的风险。
(二)强化管理者主体责任意识
《会计法》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应当保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不得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国有企业的管理者应深刻意识到单位负责人是会计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加强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是对自身经营管理的保驾护航,应努力为会计人员行使监督权利提供保障。管理者应高度重视内部会计监督工作,并给予大力支持,在企业内部积极倡导培养财务思维,带领全体员工自觉遵守各项会计政策法规和会计制度要求,是企业上下正确认识会计监督的重要性,积极配合各项会计监督活动,为会计人员履行会计监督职能营造良好的环境。
(三)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
加强和提升企业内部管理,完善内部控制,为会计有效发挥监督职能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国有企业应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和管理需要,全面梳理日常经营活动中的各个环节,科学设置经济事项审批流程,合理配置权力和职责,建立适宜的内控管理制度,规范各项业务行为,有效防范风险。并做好内控自评改进工作,针对内控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漏洞,及时查明原因,采取有效措施优化调整,保证各项控制活动的可操作性,确保内控管理制度的与时俱进和持续有效。同时,加强对经营管理者的权力约束,建立有效的内部牵制制度,强化制度执行力度和责任追究力度,提高内部控制水平,保障内部会计监督效力。
(四)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
随着国有企业的不断深化改革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只有与时俱进,主动求变,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国有企业应抓住机遇,加快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结合自身的行业特点和经营管理现状,建立一套流程全程在线、信息全面共享、内部各信息系统衔接顺畅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规范业务行为,有效防范风险,提高经济效益。通过高度自动化的信息系统,固化业务流程、压缩违规操作空间,减少人为干预机会,提高内部会计监督的独立性。同时,通过会计信息系统与其他内部信息系统的高度融合,将会计监督工作延伸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实施全过程监控和实时智能预警,使内部会计监督工作更加全面、务实、高效。
(五)重视会计监督人才队伍建设
会计监督工作具有较强的政策性和专业性,会计人员作为内部会计监督的执行者,其人才队伍建设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企业内部会计监督能力的大小。国有企业加强内部会计监督,必须加强会计监督人才队伍建设,配备充足的会计人员,充实监督力量。注重继续教育和持续培养,组织开展业务培训,及时掌握最新的财经政策法规和内部管理制度要求;提供同类企业之间会计交流机会,借鉴先进的方法和经验,促进专业水平的提升;鼓励会计人员参加专业考试,通过不断学习,增长专业技能,提升会计监督能力。建立有效的保障措施和激励机制,激发会计监督人员的活力,提高会计监督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还需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引导会计监督人员坚守原则,保持监督工作的独立性,确保会计监督职能的有效发挥。国有企业是我国先进生产力、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代表,在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带动作用,而经济业务的规范性和内部管理有效性直接影响着国有企业的发展,必须接受充分的监督。除了被动接受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外,国有企业更要主动加强内部会计监督,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完善内部会计监督机制,强化管理者主体责任意识,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重视会计监督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内部会计监督质效,规范经济业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有效防范风险,助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作者:刘雅慧
- 上一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和防范措施
- 下一篇:海外项目公司财务员工属地化现状
精品范文
10强化廉洁作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