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路径

时间:2022-04-20 11:01:42

导语: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路径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路径

近些年来,随着高校体制越来越庞大,办学规模明显扩张,各所高校的资产总额呈现出飞速增长的趋势。资产体系规模持续增加,内部管理要求逐渐提升,随之资产配置不合理、资产处置效率不高、资产流失严重、资产使用率不高等成为高校资产管理的常态化现象。然而,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是学校培养人才、有效开展教学科研、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和创建平安校园的物质基础和保障,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项重要任务。“十三五”期间,各高校在资产管理包括投入保障、内涵建设、制度建设、绩效管理、监督管理、队伍建设、重大改革等方面成效显著,充分肯定了资产管理的重要性。面对当下的高校资产管理存在混乱的情况,有效构建高校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提升管理水平、监督管理高校国有资产势在必行。随着高校资产管理系统的数字化与信息化的发展,高校资产管理已建立了各类系统和平台,但是存在着信息孤岛现象。不同类型的资产、资产的不同信息分布在各个部门各个系统中,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数据管理,并没有充分发挥各类资产管理系统和平台的作用。而基于大数据技术的高校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目标,在于通过利用大数据技术提高资产绩效管理的精度、可信度,通过对数据的及时反馈,使资产管理更加具有针对性,最终达到提高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水平的目的。

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

充分发挥高校国有资产的效能是各高校资产管理相关部门一直在研究和推进的工作。学术界出现了一系列关于高校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的研究,但是相关的一些研究还脱离于实践或者难以付诸实践。具体问题有以下几方面。1.缺乏对绩效管理重视,导致在资产管理过程中缺少合理、规范的评价指标。资产管理没有健全的评价体系和制度,存在分工混乱、缺少奖惩制度、评价工作形式化等现象。高校国有资产在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重钱轻物、占用等同的思想,资产管理意识、成本管控意识、科学配置资产意识等比较薄弱,内部对资产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导致在管理资产的过程中责任不清、分工不明,使得一些国有资产处于托管和无序的状态。2.人工录入、手工记载,工作量繁冗,效率低,导致信息化程度低。各类国有资产数据报表主要通过人工录入、手工记载,工作量繁冗且效率低,容易引起各种数据不一致、数据错误、数据丢失、数据重复等问题。很多数据由不同的部门使用和管理,存在数据孤岛现象,而现有国有资产管理系统不能有效对接这些系统,大多还采用自己单一的系统,重复数据的增、删、改、查,其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还不够,无法有效辅助国有资产的管理和准确评价。3.管理过于表面,不规范、不及时,导致没有及时更新数据,基础数据有失真实性。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普遍存在过于表面、管理不规范的现象,资产购置、更新、维修、调配、捐赠等现象不及时入账;固定资产的拆除、报废不及时做账务处理,从而出现严重的账实不符,资产无法盘点,账务管理与实物管理分离,各自运行。在资产管理过程中没有真实有效地体现数据信息情况,导致资产管理以及数据信息管理混乱。4.管理人员年龄老化,业务水平有待提高。年龄老化、新鲜血液不足,缺乏对新政策、新制度、新工具的学习了解等情况,制约着资产管理水平的提高。随着资产管理改革的不断深入,资产管理任务日益重要和繁重,对资产管理人员的配置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基于大数据的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构建路径

(一)构建完善绩效评价体系

评价指标体系主要从基础管理指标、过程管理指标、管理绩效等方面对高校资产管理各个环节加以管理。基础管理指标是高校对资产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即对管理体系、管理制度、管理机构、管理队伍、监督检查等内容进行评价的标准;过程管理指标是高校资产管理工作的合规性,即对资产绩效预算、资产采购、资产入库、资产报废、资产报告、企业报表、绩效报表等方面进行评价的标准;管理绩效指标是高校资产管理的效率和创新性,即对高校国有资产保障办学条件、优化配置、财力提升、配置效率、资产节约、使用收益、处置收益、内部控制、报批报审、企业资产、服务满意度等方面进行评价的标准。

(二)基于大数据技术集合绩效评价指标,构建绩效评价平台

绩效评价指标从主到次、从粗到细、从整体到局部,多方面、全面反映高校在资产管理过程中各个指标数据,从一级到四级每一个细分指标均赋予相应的分值。数据采集来源于高校内部的国有资产管理处,还涉及如设备处、教务处、审计处等其他部门。建立统一的数据汇聚平台,从基础数据、过程数据、绩效数据等几方面进行不同部门的数据汇聚,打通各部门间的信息壁垒,实现部门间的数据共享和流通,达到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的主动性与时效性、规范性与透明性。

(三)基于平台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原则,建立回路式评价体系

基于绩效评价反馈意见,进一步结合现状,实行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保障高校发展与提高资产效益相结合,采取指标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材料审核、合规性审核和反馈、现场复核、专家评审等方式进行,保证资产绩效评价管理的回路式运转。

(四)全面开展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以及推广工作

全面开展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的推广活动,争取将配置效率和效益理念内化于每位教职人员的心中。管理人员应深刻认识到院校国有资产如果得不到充分使用,将会造成无法挽回的资产损失,想要从根本上杜绝浪费,就应合理利用投入以及产出的金融学思维来全方位评价校内国有资产管理绩效,切实保障各高等院校国有资产的最大化合理利用。

实践分析

以T大学为例。T大学以国有资产管理处牵头,首先组织财务处、审计处、基建处、设备处、资产经营公司等相关部门,针对绩效评价指标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并分部门进行原始数据采集,以获取全链条、全流程可用资产管理相关数据,保证资产管理相关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主要包括大学在资产管理过程中资产管理体系、管理制度、管理机构、管理队伍、监督检查、资产配置预算、资产采购、资产入账、资产自用、对外使用、出租出借、对外投资、资产清查核实、资产报告、企业报表、绩效报表、国有资产保障办学条件、优化配置、配置效率、使用效率、资金节约、使用收益、处置收益、内部控制、报批报审、企业资产、配置和处置服务满意度等方面。其次,基于数据汇聚平台,各个部门将对应的数据上传至绩效管理平台,从基础数据、过程数据、绩效数据等几方面进行不同部门的数据汇聚,打通各部门间的信息壁垒,实现部门间的数据共享和流通,达到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的主动性与时效性、规范性与透明性。基于上述平台,能够更加精确、精细化地反映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的现状;能够使资产在管理过程中各种数据更加完整,特别是过程绩效与结果绩效数据更加完整,这些完整的数据能够提高高校资产管理的效率,进一步提高高校国有资产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主要体现以下几方面:(1)基于大数据技术的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是使高校资产管理实现一种实时数据追踪、及时反馈沟通的绩效管理新模式;(2)随着大数据技术和信息化平台的迅速发展,我国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人员也日渐认识到信息化平台、数据管理、数据分析的重要性;(3)基于这些原始的大数据采集、汇聚与分析,更能真实、客观、准确地评价高校资产管理绩效,有效地提高绩效评价体系的信息化程度、可信度、真实性;(4)客观地反映了各高校在资产管理过程中的优点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5)深入资产管理内涵建设,避免过于表面、不规范;(6)提高了从业人员业务水平,针对具体岗位设置专业对口人员,并定期组织培训提升技能。为全面规范和提高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水平,提升信息化管理,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完整,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率,基于大数据的管理是进一步提高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是一种有力方式,也是未来的趋势。未来国有资产管理要有更好的发展,需要更多的高校之间进行交流、沟通,不断提升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从而更好地贯彻落实党中央作出的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战略决策,促进高校向节约型、内涵式的高等院校发展,为高校更好地实现办学宗旨作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陈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