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后勤服务保障体系探讨

时间:2022-04-20 09:19:35

导语:新时代高校后勤服务保障体系探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新时代高校后勤服务保障体系探讨

[摘要]学校事业发展离不开后勤服务的保驾护航。进入新时代高校步入内涵式发展新阶段,后勤改革也面临许多新问题。为适应学校发展需求,后勤服务保障体系需要进行相应调整。本文以四川高校后勤为例,列举了新时代高校后勤改革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四大突出问题,从管理机制、运营模式、专业队伍等方面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以后勤工作、学校事业发展命运共同体为视角,从树立大后勤服务意识,构建大后勤服务保障体系维度,探讨了破解新时代高校后勤改革发展瓶颈的思路。

[关键词]高校;后勤服务;改革

一、背景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已经40余年,各校后勤改革形式多样,有民营发展模式、区域联办模式、校际联办模式、总务模式或甲乙模式等。无论东部高校还是西部高校,尽管发展模式不同,但都建立在维护校园稳定大局的前提下,满足广大师生需求,适应学校发展需要。随着新时代学校发展建设新要求和师生员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现行后勤服务体制与机制出现了一些不适应事业发展的因素和矛盾;高校后勤社会化,发展很不平衡[1],区域之间、校际之间及学校自身均存在不同差异。为进一步推进后勤改革,必须了解新时期高校后勤工作面临的新问题。

二、后勤改革面临的新问题

2018年,在四川高校后勤改革发展研讨会上,教育专家指出:四川高校后勤改革伴随中国改革开放步伐,经历了基本保障和改革探索阶段(1978年-1998年)、社会化改革和保障服务体系构建阶段(1999年-2008年)、内涵发展和规范管理阶段(2009年以后)。2017年,随着国家“双一流”建设全面启动,高等教育发展进入新时代,为适应国家发展需要,各校纷纷制订规划,围绕双一流目标,全力推进学科、人才、科研等工作。在此背景下,后勤工作也面临新一轮改革,即必须适应学校事业发展,为学科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后勤保障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笔者结合后勤实际,深入调研了四川省各高校后勤条件保障现状。四川地处中国西部,高校经费普遍低于东部,加之地域文化较沿海、东部地区保守。因此,四川高校后勤以总务模式、甲乙模式居多,如以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为代表的总务模式,以西南石油大学、西华大学为代表的甲乙模式。虽然各高校因自身办校特色、后勤管理形式不尽相同,但又有相似性,如在后勤服务保障体系中,业务交叉、管理分散等。本次调查中发现,后勤工作突出问题主要反映在资产管理、后勤保障、维修改造、安全保卫等方面。

(一)资产管理方面

资产管理作为学校发展重要支撑,在资产配置源头和使用管理效率上发挥不够,主要表现在:1.有的学校按照资产分类设立不同归口管理单位,本意是为提高管理效率、方便使用单位,但因管理单位各自为政,造成资产对账困难、管理软件五花八门、资产清查流于形式等系列问题层出不穷;2.有的学校物资、工程和服务采购工作分散,未按上级要求设立归口管理部门,造成资产采购各部门对政策理解不一,极易出现遗漏、偏差甚至法律风险;3.有部分学校虽然设立了资产经营公司,但是经营性资产管理主体责任不清晰,产权管理不明晰,经营性资产并未按政策要求全部划转到资产经营公司管理。

(二)后勤保障方面

在后勤保障方面,实施总务模式和甲乙模式高校反映出的问题有所不同。实施总务模式的高校普遍反映后勤开销较大,校内服务对外开放不够。而实施甲乙模式的高校一是后勤保障经费不足,后勤保障部门“等、靠、要、拖”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二是学校现有监督模式主要依靠“甲方”,而“甲方”对后勤的监督力量有限与后勤保障经费紧张因素叠加,导致基础设施维保不到位;三是“甲方”也承担部分具体后勤服务项目,如有的高校“甲方”还负责节约型校园建设、能源管理等工作;四是甲、乙方各自承担部分后勤外包服务,管理分散,既有交叉又不精细。

(三)维修改造方面

绝大部分高校在基本建设与修缮、改造方面设立了不同管理部门,在调查中发现,这类高校普遍反映出如下问题:1.设计及建设部分精细化工作后移,新建成投入使用的房屋后期都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改造,为此带来一系列新问题,如资金压力、时间压力(按照招投标程序要求,改造项目从立项、申报到最终执行需要的时间周期长)、施工压力(学校办学时间特殊性,改造工程往往只能利用寒暑假)等;2.维修改造专业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维改与建设工作人员相比较,无论是在意识上还是在能力上都显不足。

(四)安全保卫方面

在安全保卫方面,四川省高校反映最突出的问题是学校部分办公场所与教职工住宅区域相互交织,安全管理责任划分不清,办公区域物业管理费用没有进行精细化核算。尽管学校对教职工小区物业进行了补贴,但小区物业管理质量与教职工的期望还存在差距。调查中还发现,某高校教职工小区共有48栋楼宇和82个单元,共需安装电梯82部,目前已完成电梯加装的单元15个,已达成协议、准备加装电梯单元5个,剩余62个单元均有意向安装。如果随着教职工小区加装电梯增多,物业管理经费紧张矛盾势必将会更加突出。

三、后勤工作新问题的原因审视

后勤资源没有充分优化配置,服务质量有待提高,都不同程度制约着新时代高校后勤建设进程。[2]本次调研发现的问题,其原因可归结为三个方面。

(一)运行机制不顺,管理边界模糊

在调研高校中,业务交叉、管理分散是造成服务保障、资产管理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由此带来的运行机制不顺、管理边界模糊,使后勤条件保障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学校发展的新要求、不能满足师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例如,某高校学生公寓空调租赁服务是由资产管理部门牵头负责,而学生公寓电控系统维护是由后勤服务公司牵头负责。当学生向宿管人员反映,开启寝室空调易出现“跳闸”时,宿管人员让学生打电话咨询空调公司,空调公司排查后,又让学生咨询电控公司,电控公司要测试,需空调公司配合,这样学生不得不又找后勤,后勤联系资产管理部门,最后由双方各自约管辖的服务企业现场排查。看似简单的问题,却由学生辗转多次,耗时多日,才得以解决。再如随着校园电瓶车数量的增加,原有充电桩不能满足使用需求,师生对新建充电桩的呼声越来越高。后勤部门认为新建充电桩需要经费,应由资产管理部门负责;资产管理部门认为充电桩建设与校园总体规划有关,应由基建部门负责;基建部门认为充电桩还涉及安全,需保卫、后勤部门提出方案。最终,因涉及经费、安全、跨部门等原因而进展迟缓。

(二)总务模式停留在“管理+服务”,甲乙模式的根基发生动摇

总务模式建立在自办后勤基础上,更侧重于提供服务,在制定考核标准方面还不完善,使监督考核不到位。由于管理机制不健全,导致开放的领域少、引入服务企业少,大包大揽情况普遍存在,缺少服务竞争,经费开支居高不下。甲乙模式的基础是“以丰补欠”,后勤经营与保障并存,以经营利润弥补后勤保障经费的不足。然而,由于近些年后勤赖以生存的根基“丰”不断降低,如高校后勤经营的食堂、车队等考虑稳定因素,并未随市场价格而相应调整,出现逐年萎缩甚至亏损。再加上高校引进的外来服务对后勤经营利润的冲击,也使甲乙方模式无法继续经营下去。

(三)管理队伍专业化人才缺乏

基础设施维修改造专业化、规范化要求同管理队伍专业化程度不协调。例如某高校维修工程管理科仅有职工4人,近年来平均每年实施的各类维修改造项目200余项,维修经费达1000余万元。同时,在高校可利用的有效施工时间集中在寒暑假,对维修管理队伍要求极高,维修人员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还要求维修团队能高效运转。随着校园设施投入使用数量的增加,基础改造工作量也呈大幅增加趋势,对专业化、规范化和施工效率要求将会越来越高。

四、新时代高校后勤改革的破解思路

后勤保障服务涉及的工作点多、面广,从资产管理到后勤保障,从维修改造到安全保卫,面对新时代后勤发展过程中千头万绪的各类问题,必须牵住牛鼻子、抓住重点方能寻求突破。

(一)树立大后勤意识

高校后勤改革是一个艰难曲折的探索过程,从最初的扶持劳动服务公司发展,到打破校办后勤“小而全”,推进校际联办、区域联办,再到国办发[2000]1号文件“整建制剥离成立后勤实体”,虽然在有些地方获得成功,但不具有代表性,不易推广。进入新时代,制约后勤发展的瓶颈更加突出,导致后勤保障工作常常滞后于学校事业发展。究其原因,更多的是就后勤本身问题寻求突破,探寻解决路径,但又往往因受限于工作职责、服务范围、管理队伍等因素,均未能跳出后勤看后勤[1],致使在改革中陷入了被动。如何打破被动局面,破解发展困境?新时代高校发展新使命下的高校后勤改革方向是什么?高校后勤改革目的是什么?要想回答上述问题就要回到高校后勤保障的初心——“围绕教育中心、服务学校大局”十二字上。也就是说,高校后勤是服务于学校事业发展和满足师生员工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服务的需要。当后勤保障工作与学校发展相适应时,后勤保障工作就是合格的;当后勤保障工作跟不上学校发展步伐时,后勤保障工作就需要改革。可以看出,后勤保障工作时刻与学校事业的发展同呼吸、共命运。当前,高等教育进入了双一流建设的关键时期,各高校需要调动一切力量推进学科建设,实现内涵式发展。后勤保障也需要打通壁垒、上下联动、协同发力,由单一分散的后勤服务向大后勤保障服务转变。[3]由此可见,大后勤意识是以学校命运共同体为根本,建立在大局保障思想基础上,通过全面分析学校事业发展需求,构建与之匹配的后勤保障顶层设计,从师生对美好生活需要出发,转变服务观念、更新工作方式。面对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纷繁复杂的后勤保障问题,在大后勤思想指导下,有助于理清思路,回归初心,协同发展,形成大系统、大服务、大保障的运行格局。

(二)构建大后勤保障服务体系

后勤保障工作与学校各项事业互为整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以服务学校为中心的大后勤保障体系须直面当前后勤保障工作中反映出的管理理念、体制机制、队伍建设、后勤文化等问题,可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改革。一是统筹规划发展,保障学校需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根据学校事业发展需要,整合资源、调整职能,通过科学论证、全局谋划、统筹协调,使各部门不再各自为政、孤军作战,而是消除壁垒、相互配合,有计划有步骤推进学校服务保障的落地,真正建立“大后勤、大系统、大服务、大保障”运行格局。二是建立首问责任制,实行一站式服务。牢固树立以服务师生为本的基本理念,把师生满意作为后勤工作的最终评价标准。接到反映问题的部门负责统一协调,而不再让师生多跑路,尽快解决问题。同时,要强化师生对后勤服务的监督,充分发挥数字后勤服务信息系统作用,及时收集和掌握师生对后勤服务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流程,提升服务效率。三是建立健全标准,引入服务企业。建立完善社会化服务标准和监管机制,逐步、有序开放校内市场,借助外力,大力引进专业化公司提供专业服务,让优秀的社会企业参与维修改造、特色餐饮、生活服务等项目,强化竞争机制,增强后勤活力,从“办后勤”向“管后勤”转变,向高质量管理发展。四是加强后勤队伍建设。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增强后勤保障服务和发展能力。根据服务效果、师生评价,制定绩效考核与分配办法,奖惩兑现,充分调动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同时,要充分发挥后勤各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动身边的服务人员精心做好服务与保障工作。对引入的校外企业人员要加强培训,使其遵守学校规章制度、适应育人环境和增强对学校的认同感,真正融入大学校园,更好地为师生服务。五是营造良好的后勤文化氛围。大力倡导相互合作、凝心聚力、荣辱与共的价值观,将大局意识、奉献精神、团结协作等融入到后勤文化中。通过后勤文化建设,打造具有高校特色的高品位的餐饮文化、公寓文化和环境文化,促进高校后勤制度文化建设,实现服务管理制度创新,坚持“三服务、三育人”的宗旨,不断提高后勤服务管理人员的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把后勤的服务管理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

五、结语

高等教育进入新时代,高校围绕双一流建设全力推进学校各项事业发展,后勤保障工作也是其中一份子,它在学校发展进程中对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保障服务工作中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面对新时代、新任务、新要求,后勤保障服务工作再次走到了发展的十字路口。为适应新发展,后勤保障服务工作要始终不忘初心,树立与学校事业发展共进退的大局意识,构建大后勤保障服务体系,认真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种种矛盾和问题,出色完成学校赋予后勤的艰巨而又光荣的保障服务工作。

参考文献

[1]黎玖高,皮光纯.高校后勤社会化:过去·现在·未来[J].高校后勤研究,2018增刊:5-12.

[2]孙雷.“双一流”大学建设视域下高校后勤综合改革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2018(01):94-98.

[3]田备.构建“大后勤、大系统、大保障、大服务”新型后勤保障体系[J].高校后勤研究,2012(03):12-14.

作者:肖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