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债务违约风险特征分析
时间:2022-04-14 16:03:30
导语:民营企业债务违约风险特征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近年来,我国信用债市场取得了快速发展,同时也积累了大量潜在风险,尤其是民营企业债务违约风险值得关注。鉴于未来民营企业发债企业整体上债券到期规模将会扩大,而民营企业公司内部管理不规范、财务行为不当、盈利能力处于较低水平、债务负担将会继续增加。为此,要采取加强民营企业债券市场信息披露和信用评级体系建设,提升投资者风险识别能力,提升民营企业自身经营能力,降低企业资金成本,发挥债券受托管理人监督作用,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
关键词:民营企业;信用债券市场;债务违约;信息披露;信用风险
一、信用市场债券违约现状
自从中国宏观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以来,经济增速下滑,经济风险随之上升,企业债务违约风险逐渐显现,中国民营企业债务违约数据激增,尤为明显。表为中国信用债券市场2014年~2019年末信用债务市场债务违约的状况。从表中可以看出,中国违约信用债呈现出两个显著特征。一是企业债券违约数量日益增加。2014年末仅有4只债券违约,但2015年末债券违约数量迅速上升至29只,达到2014年末的7倍多。截至2019年末,债务违约数量快速增加到183只,是2014年末的45.6倍。二是企业债券违约数额快速增长。2014年末企业债券违约金额为6.10亿元人民币,但2015年末违约金额增至61.05亿元,是2014年末的10倍。截至2019年末,共有债券违约面值金额超过3800亿元,约540只债券发生违约,涉及发行主体147个(不包含技术违约主体)。从表1中统计数据显示可知,中国企业债务违约数量和金额从2014年起都呈现快速上升趋势,其中债务违约金额的上升幅度大大高出债务违约数量,这充分体现出中国金融体系债务风险极高,并且呈现快速上升趋势。
二、民营企业信用债券违约特征
(一)民营企业信用市场债券违约现状
特点2014年以来,中国信用市场债券违约情况呈现如下特征。1.中国信用市场债券违约事件常态化,但市场信用风险总体可控。信用债券违约概率最高的是公司债,企业债违约情况相对较少。2.信用债券市场违约主体性质多元化,民营企业债券违约占比较高,违约数以达到79.59%。3.信用债券市场违约债券品种多样化,中长期债券居多。4.信用债券市场违约债券发行企业所属行业分布扩散化,债券违约高发行业却集中在强周期行业。违约发行人所在行业行业集中度较低。其中,占比较高的前五大分别为:综合类、食品业加工与肉类、建筑工程、工业机械、基础化工,合计占比为30%。5.信用债券市场违约债券发行地域分布分散化,经济发达地区成为重灾区。截至2019年末,发行规模排行前五的分别是北京市、广东省、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发行规模占比分别为30%、12%、11%、8%和5%。其中,违约发行人所在地区集中度相对较高前六大分别为:北京市、山东省、江苏省、广东省、浙江省和辽宁省。
(二)民营企业信用市场债券违约显著特征
我国信用债券市场违约主体性质多元化,但民营企业债券违约占比较高,违约数以达到79.59%。尤其是2018年以来,我国信用市场新增民企违约主体呈现出两大信用风险特征。1.短期负债激进扩张。主要表现在依靠举债激进扩张,造成企业债务短期化较为明显。2.公司治理缺陷明显。民营企业共生治理不规范,尤其是财务管理行为不规范,可能存在,如违规担保、关联交易、信息披露不完整不及时、财务造假等现象,存在蕴藏的财务风险。总体来看,中国企业债券信用风险逐渐显现,刚性兑付债券已不在可能,债务违约已经不是新鲜事物了。这对中国民营企业的债务融资来说更是难上加难。因此研究如何挖掘中国民营企业债务违约风险潜在因素,防范民营企业债务信用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三、民营企业的债务违约风险特征分析
(一)民营企业公司内部治理不规范
与大企业相比,我国民营企业的公司内部治理不规范,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公司财务规章制度不健全或有章不循等,这些都是有目共睹的。从2019年民企违约债券案例中分析发现,有超过70%的企业存在违规担保、信息披露、实际控制人风险、关联往来、财务真实性等公司治理方面的问题。民企实际控制人往往是企业的绝对权威,对企业的影响力极强,他的管理风格和个人品格直接决定了企业的经营方向和隐藏的财务风险。与此同时,民营企业易受实际控制人及其他关联方风险传导影响。由于民营企业存在财务行为不规范,造成违规担保、信息披露不充分、关联方资金占用、财务信息失真严重、财务管理不严、信息不透明等问题。
(二)民营企业依靠负债激进扩张,债务结构短期化特征明显
自从2015年以来,我国处于信用宽松期,民营企业依据债务杠杆使其负债快速扩张,短借长投的现象明显,造成其债务结构短期化显著。我们知道,企业发展不仅需要资本金投入和企业盈利积累,还需要负债资金的支持,但如果债务结构不合理,会造成灾难性后果,因为过度举债会使企业财务杠杆快速上升,一旦外部融资环境收紧或项目回报未达预期时,企业项目盈利和现金流短期内无法实现,将导致债务无法滚存,造成整体现金流紧张。
(三)金融机构支持不够,融资成本偏高
研究发现,监管部门对我国民营企业债务违约风险扩大有一定的责任。主要表现在:一是针对中小企业债务融资的政策法律相对滞后,导致民营企业缺乏良好的融资环境。二是现有借贷管理方法不完全适用于民营企业,从而使得金融机构找不到合适的方法对民营企业的发展给予支持。三是目前法律有助于对民间资本的保护的不多,导致民间资本利用高利贷来减少风险,进而提高了民营企业的融资成本。四是,有些地方政府因保护本地经济的发展出发而包庇企业逃废债务,进而使得部分民营企业出现债务违约。对于大多数民营企业而言,其主要融资方式是银行融资和民间融资。目前,民营企业普遍贷款数额小,同时难以找到有效抵押或担保而造成其贷款风险和成本偏高,因而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贷款的积极性不高,民营企业想要获得短期贷款,比长期借款的难度要大得多,有时候需要短期贷款多次周转,从而致使融资成本增大,造成民营企业债务结构不合理。
(四)企业债券信息披露不完善和信用评级不合理
证监会信息披露义务人披露的信息,应当真实、准确、完整,简明清晰,通俗易懂,不得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但会计师事务所在对发行人的财务进行审计时,存在信息披露不充分、不完善,或者存在重大遗漏。譬如,存在无形资产、商誉未计提减值或者坏账准备计提会计估计变更或者隐形关联方交易虚增利润等现象时有发生。证监会要求评级机构应当使用严谨的、系统的评级方法,对其掌握的评级相关信息进行分析,然后得出评级结论。但现况是资信评级公司的评级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存在不合理评级,使得债券发行人未能及时意识到自身财务困境的严峻性,进而提高了其债务违约的风险。即使目前发行人生产经营正常,但融资环境急剧恶化,环境的不确定性使得发行人未来经营和债务偿还存在极大不确定性,从而加大了企业债券违约的风险。
(五)民营企业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盈利能力不强
1.企业产品竞争力较低。我国不少民营企业生产设备工艺落后,技术含量不高,因此其产品市场竞争力较较弱。另外,就产品选择而言,民营企业低端产品较多,高端产品以及新增高附加值产业较少。2.部分民营企业进入虚拟经济后,企业经营能力变得更加弱化。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不景气,由于缺乏投资渠道致使部分民营企业进入到了虚拟经济领域,由于民营企业对虚拟经济业务情况不了解,民营企业在虚拟经济领域并未取得成功。3.民营企业劳动力素质相对较低。我国大多数民营企业为传统的劳动力密集型企业,而这类企业的特点是竞争激烈,人员素质不高,在市场竞争激烈时民营企业淘汰率很大。以上原因导致了民营企业经营状况不佳,盈利能力不强,进而加大了民营企业债务违约的概率。
(六)民营企业债务风险防范意识欠缺
1.民营企业对债务风险认识不充分。一是,许多企业存在因扩大生产而激进举债投资,进而使短期债券激增,致使企业债务结构不合理。二是,许多企业存在因扩大产品市场存在过度赊销,造成应收账款难以收回。三是企业的信用政策不当,引致其信用额度过大,导致自己的债务难以收回来,同时也给了对方增大债务违约的可能性。2.民营企业融资风险意识淡薄。民营企业债务风险主要包括融资过程中的前期风险和日后的偿付风险。就大多数民营企业而言,他们主要关注融资过程风险。另外,部分民营企业只注重记账而不注重催账,并且也不对其应收账款的账龄进行分析,从而使得应收账款的账龄延长,最终成为坏账。
四、民营企业债务违约风险防范措施
依据中国民营企业债务违约的特征及形成因素分析,今后需要将民营企业债务风险防范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建立民营企业信用债市场风险防范机制,构建民营企业自身债务信用风险的防范和化解能力,进而增强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信用稳定性,有助于防止我国企业债务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
(一)加强企业债券信息披露和信用评级体系建设,提升投资者风险识别能力
企业债券风险的防范,应该建立严格的约束机制,重点要抓住民营企业信用债事前、事中防范违约风险的两个关键环节,那就是信息披露和信用评级。就信息披露方面而言,应该充分发挥信用债券中介服务机构的外部约束作用,最主要的是发挥主承销商和会计师事务所的核心作用,在债券发行前要加强对发行人的业务核查,募集说明书要客观、真实、全面,在债券存续期内要督促发行人真实、及时、完整地披露公司经营信息,让投资者及时、全面、准确地了解发行人的资金使用情况、经营情况、财务状况、担保反担保情况和是否有重大变动事项。就信用评级方面而言,首先要健全信用债市场的评级制度,严格执行对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督,要严厉规范信用债市场评级流程,充分发挥信用评级对债券风险揭示、预测、预警作用,进而提升信用评级机构的执行力和公信力。
(二)提升民营企业自身经营能力,增强企业经济实力
我国民营企业债券违约率较高,其中有一个主要是原因是民营企业自身经营能力不强,在市场竞争中缺乏具有竞争力的核心产品。为此,一是,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大企业转型升级力度。应加大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企业转型升级,提高自身产品利润率,进而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增强企业债务偿还能力。二是,提高企业科技创新研发能力,增强企业产品竞争力。企业应该大力提高研发能力,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应完善科技激励机制,特别是要加强对科技人才的长期激励程度;应积极依托科研机构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进而提高产品市场核心竞争力。
(三)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增强企业盈利能力
1.完善企业经营管理制度。民营企业应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各部门职责明确与分工清晰,相互牵制与监督作用,提高民营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2.健全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企业应诚实守信,规范经营,自觉接受监督。要确保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准确,核算规范,应杜绝弄虚作假的行为;要以现金流量为重点,加大企业的资金管理;要强化内部管理制度,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加大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力度,按时结清自己的应付账款。3.构建企业长期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民营企业应构建完整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从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偿债能力以及发展能力等方面对企业经营情况、财务状况进行预测、预警,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全权负责企业的财务风险和信用风险进行分析,尽可能地降低债务违约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四)降低企业资金成本,加大资金利用效率
1.拓宽融资渠道,优化融资方式。企业应该依据自身的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积极拓宽融资渠道,满足资金需求。与此同时,企业要充分考虑各银行的利率与信贷政策的差别,采取对自身有利的融资方式。2.提升筹资管理能力,合理设置资产负债结构。一方面,企业科学制资金需求总量,尽量不超额筹集资金,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另一方面,企业应该确定最佳自有资金与筹集资金的比例,合理调整资本结构,避免超过自己的负债能力而盲目扩大资金筹集。3.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企业一方面加强存货管理,加快存货的周转速度,另一方面要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实行应收账款追踪分析制度,加快企业现金流回笼。4.合理搭配债务结构,增强偿债能力。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经营状况、产品周期特征来决定短期负债、中期负债与长期负债的比例,尽量使债务期限合理搭配,进而增强自身的偿债能力,降低债务违约风险。
(五)发挥债券受托管理人监督作用,督促民营企业加大对应收账款的管控力度
对民营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应该从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环节进行控制。1.在赊销产品时,债券受托管理人督促企业应对客户进行调查。调查项目主要包括:客户的信用状况、客户的资金实力、客户的营业状况,在取得真实、及时、全面的信息后,再依据不同客户的实力确定不同的赊销额度。2.在赊销行为发生后,债券受托管理人督促企业应该建立应收账款管理信息系统。利用此系统,可以密切关注赊销客户的经营情况、财务状况以及偿债能力,及时了解客户的资金流状况,重点监控那些信用额度大,经营能力变差的企业,若有情况及时催回应收账款。3.对于已经到期的债务,债券受托管理人督促企业应采取多种措施进行催收。一方面,要求财会部门书面通知进行催收,对于逾期的应收账款,则督促企业应采取灵活的方式进行处置,另一方面,督促企业应按照应收账款回收进度来调整信用政策,防止赊销企业债务违约而给企业带来损失。
(六)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提升其融资能力
为了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以及债券违约的问题,政府应该建立起能促进民营企业融资和发展的政策环境,进而有助于企业规避债券违约风险。1.政府积极引导,健全民营企业融资的法律体系。政府要建立建立合理、合法的抵押贷款担保机制。银行往往因民营企业缺少有价值的抵押品而不愿意为其提供贷款,因此,有必要建立灵活的抵押担保制度,让政府与银行为民营企业提供有价值的抵押物,以打消银行为民营企业提供信用贷款的顾虑。2.依据民营企业的经营特征,政府应该为民营企业营造良好的银企关系,让银行及时了解企业的实际困难,并设法为企业解决困难。为此,政府应该促进中小银行发展,增加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与此同时,政府还要制定政策健全中小企业的服务体系。政府应该设立专门机构,切实资助民营企业获得发展。譬如,对一些市场前景好的民营企业,当其出现偿债困境时,政府应制定有效制度资助企业渡过难关,必要时可以实行托管,即将企业原来的债务托付给相关机构管理,使民营企业的债务转变成托管机构的债务,待被托管的民营企业经营状况好转,现金流增加,有债务偿还能力时,再将此债务重新交由民营企业自己偿还,这样不仅规避了企业债务违约现象,而且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壮大。3.建立并完善针对民营企业的信用评级标准。建立并完善针对民营企业的信用评级标准,有助于消除银行对民营企业贷款的风险顾虑,银行可依据民营企业的信用评级标准来为其提供相应额度的贷款。与此同时,应该建立民营企业信用数据库,并实现银行与民营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这样有助于各银行及时、准确、全面地了解民营民营企业的信用状况,这不仅能为信用声誉较好的民营企业实现融资,而且能给债务违约企业以及信用声誉较差企业给予震慑。
参考文献:
[1]张乐才,张薇.民营企业的联结程度与债务违约风险传染[J].经济研究导刊,2020(29):13-16.
[2]段艺璇.地方政府隐性或有负债的积累机制与经济影响——基于地方国有企业来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20.
作者:匡祥琳 单位:百色学院
- 上一篇: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的建议
- 下一篇: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精细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