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危机管理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8 22:26:5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安全危机管理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养老机构安全事故危机管理分析
1康乐园老年公寓火灾事故概况
1.1事故发生过程。河南省鲁山县康乐园老年公寓火灾发生时内有常住老人130余人、工作人员25人。事故发生地不能自理区住有52名老人、4名护工。2015年5月25日19时30分左右,不能自理区两名女护工发现西北角建筑大面积燃烧。事故造成38人死亡、6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达2064.5万元。[1]1.2事故发生原因。直接原因是老年公寓不能自理区供电线路接触不良而发热,异常高温引燃了电线绝缘层、聚苯乙烯泡沫等易燃可燃材料。同时由于建筑物吊顶空间整体贯通,加速了火势蔓延燃烧,导致整体建筑短时间内垮塌。而老年公寓管理不规范,安全防范意识淡薄,安全隐患长期存在;地方民政部门违规审批许可,行业监管不到位;地方国土、规划建设等部门执法监督工作不力,履行职责不到位间接导致了事故发生。1.3事故处置及善后处理。老年公寓工作人员进行了火灾扑救和人员疏散,当地消防接警出动,进行了一些系列相对专业的灭火与搜救,随后当地政府启动应急响应,组织公安、民政、医疗卫生等部门展开搜救和维稳工作。省、市政府接到火灾事故报告后,启动了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工作,进行伤亡人员家属接待及安抚、遇难者身份确认和赔偿等工作,对遇难者家属、受伤人员及其家属进行心理疏导等善后工作。
2养老机构危机管理的必要性
2.1社会化养老模式流行,问题层出不穷。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65岁及以上人口接近1.6亿人,占总人口的11.4%,老龄化趋势愈演愈烈。受20世纪计划生育政策和现阶段庞大青年劳动力流动的影响,“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导致家庭养老模式逐渐瓦解,社会化养老流行起来。发展期短暂的养老机构受到政策制度、经济状况、地理区位等因素制约,发展水平两极分化且多数经营状况不尽人意,养老机构的质量变得难以保障,埋下重大隐患。同时,养老机构频发的事故,以及处理时产生的种种问题矛盾,也给起步阶段的养老机构巨大考验。因此,如何做好养老机构的安全管理工作,是促进养老机构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2.2事故形成负面影响,造成社会混乱。首先,养老机构安全事故给家庭带来最直接的打击。养老机构频发事故不仅对受害人子女带来沉重打击,也给受害者家庭带来伤痛。负面情绪会导致一系列不良行为的产生,影响社会稳定。其次,老年人由于年高、体差等原因往往行动不便,在危机突发时不能够迅速做出反应,有的甚至只能坐以待毙。所以养老机构的安全应首先得到保障。频发的安全事故会导致民众对养老机构丧失信心,影响养老市场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导致社会市场秩序的混乱。最后,养老机构安全事故的发生政府难辞其咎,监管责任的缺失降低了政府的公信力。
3养老机构频发危机的原因
3.1法律法规不健全。用完善的法律来管理危机在发达国家已是共识,但目前中国还没有专门针对养老机构危机管理方面的法律。仅在2012年3月才出台养老服务领域的第一个行业标准《养老机构安全管理》,也是第一次从行业管理角度,针对养老机构安全管理树立规范。但2012年之后各类养老机构安全事故仍层出不穷,可见仅一个行业标准的出台并不能够填补相关制度的缺失,理应根据养老机构实际情况和安全事故特点完善相关制度,有法可依才能进一步提高养老机构安全管理水平。3.2危机意识淡薄。养老机构是养老安老场所,老年人自身不会把他们安享晚年之地与危机挂钩,多数老年人也因为年事已高思维也不再活跃,所以基本不具备危机意识。以2013年黑龙江太平乡养老院火灾事故为例,事故是一名老人抽烟所导致,老人不具危机意识的行为无形中就会导致危机的产生。同时,养老机构工作人员更多的是给予身体和精神上的照料,缺乏危机意识和危机管理能力。以2015年河南鲁山县康乐园老年公寓特大火灾事故为例(以下均称“5.25”事故),公寓建筑物大量使用易燃建材,极易引发火灾[1]。3.3缺乏专业人员。养老机构内多数老人年龄大行动缓,甚至长年卧床,生活不能自理,在危急情况下需要他人帮助才能安全疏散,增加了救援难度。大多数养老机构从业人员年龄偏大,数量偏少,缺少专业培训,火灾发生时自己都力不从心,更谈不上施救他人。以“5.25”事故为例,该老年公寓护工数量偏少,且基本为中年农村妇女,缺乏专业知识与应急能力。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不能及时有效做到救援,反而致使自身的伤亡。只能向外寻求帮助,原地等待救,援拖延了最佳救援时间。3.4危机预警和监控系统不完善。首先,预警系统不够完善。如“5.25”事故后,各部门没有去着力构建一个完整的危机预警系统,更多只是浅层次的安全知识宣讲、设施质量排检等。危机有偶然性,一定程度上是不可避免的,一旦发生相应工作应准备充分,绝不能够仓促应对。其次,监控系统不够完善。“5.25”事故调查报告可以看出,康乐园消防监测系统极其简陋,工作人员也没有做到全面的看护和及时发现问题,最终导致不能自理区老人仅被救出两名。3.5缺少应急联动机制。应急联动机制是在事故前、中、后期采取一系列合理、有序、快速的行动,需要不同部门合作。现阶段养老机构没能够与其他部门形成统一的应急联动机制。这样会导致各部门之间缺乏基本的沟通与联系,无法集合力量整合资源,在面临危机时,难以形成联动力量。例如,“5.25”事故在火势最凶猛的时候仅有消防部门和养老机构工作人员实施救援救灾,而在火灾发生后,鲁山县委、县政府才启动应急响应,组织公安、民政、医疗卫生等部门人员展开搜救、善后及维稳工作。3.6缺乏事后期恢复工作的理论总结与创新。在事故得到控制后,应该及时组织并展开事后的恢复工作。危机管理恢复期的主要工作是复原和及时的总结反思。在“5.25”事故中政府等相关部门做到了医疗救治、维稳、赔偿等工作,并对遇难者家属、受伤人员进行心理疏导。但没有进行后续追踪调查以及深入地学结,为以后的危机预警、应急机制提供科学、有效的理论创新,也没有充分意识到尽快形成专门应对养老机构安全事故的行动机制的重要性。
大学生安全管理危机调控系统研究
摘要:在人才培养模式下,大学生安全管理危机调控受到了各高校的重视,但现有的危机调控系统在登录拥挤时,其吞吐量无法满足系统的正常运行。为此,提出人才培养模式下大学生安全管理危机调控系统优化设计。在原有硬件基础上,选择合适的协调器主控芯片,使其能够自由切换不同的运行模式,扩展射频识别卡,避免读写器与射频卡片之间的接触;在硬件基础上,将需求转化为后端设计,确立安全责任制考核,采用量化考核理念,监督基层管理人员,增加加密保护措施,维护学生隐私,实现人才培养模式下大学生安全管理危机调控系统设计。利用对照实验,测试所设计系统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经过优化设计的系统数据吞吐量最高能够达到600000B/s,能够保障在登录拥挤时系统的正常运行。
关键词:大学生安全管理;危机调控;人才培养;信息加密;系统设计;对照实验
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课程教学体系,利用规定的管理方法与评估体系,将大学生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在1998年,教育部首次召开了全国普通高校教学工作会议,并在会议当中确定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定义,实际上就是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以及实现这些培养目标的方法或手段[1⁃3]。我国各高校现有的人才培养理念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身处在科技发展迅速的当今社会,信息流动较快,各高校需要对学生管理模式做出相应调整,保证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以人为本,利用互联网技术,将学校工作、学生的日常生活及学习一体化,打造出安全便捷的生活环境,为师生提供多种多样的校园服务[4⁃6]。校园当中的人员流量较大,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问题;且国内的综合型高校理工科偏多,涉及到的实验场所环境复杂,若使用不当,极有可能造成学生与教职工的财产损失甚至人身伤害,为此需要建立安全管理危机调控平台,加强高校对于学生安全的管理工作,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7]。
1大学生安全管理危机调控系统硬件设计
1.1总体结构优化。大学生安全管理危机调控系统的设计,需要围绕校园中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以及对学生人身安全的影响,全面监管校园中所产生的突发情况。在现有硬件结构的基础上,增加其可扩充性,为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保障,其具体物理框架结构如图1所示。1中,采用星型拓扑结构,利用终端节点负责校园中各突发情况信息的采集,同时控制与之相关的相关联动设备;利用协调器将所采集到的有效信息归纳汇总;通过通信接口传输至嵌入式网关模块,完成监控服务器所发出的控制指令[8⁃10]。这一系列操作的顺利运行,需要得到协调器节点的支持,其选型是十分重要的。1.2协调器主控芯片选择。安全管理危机调控网络参数的设定,信息数据的管理与维护,都需要协调器的支持,通过协调器的辅助,建立应用层与安全层之间的联系,其具体情况如图2所示。公司的SoC芯片CC2530,其内部集成了增强型8051微控制器以及符合IEEE802.15.4标准的RF收发器,以此满足高校校园当中的无线传感需求[11]。该芯片能够自由切换不同的运行模式,以此降低功耗,在发送端结束数据信号的编码调制后,将其转换成为RF信号输送至天线,发送到调控终端。1.3射频识别卡扩展。在选取了合适的协调器主控芯片后,将射频识别卡扩展优化,使其能够更好地作用于电子标签的双向通信以及控制指令的传达接收,校园中教学楼以及实验室等地可以采用支持⁃ISO/IEC14443⁃A协议的读卡器,完成协作,其具体实物如图3所示。将射频标签附着在所需要识别的设备上,实现设备信息的提取,可以在图书馆的书籍借阅,食堂的饭卡以及宿舍出入门卡中广泛应用,其具体内部结构如图4所示。由于读写器与射频卡片之间不存在接触,为此减小了两者由于接触而产生的故障,在射频识别卡中加入防冲功能,使读写器能够在同一时间分辨出不同卡片,使卡与卡之间互不干扰,以此提高应用的稳定性及系统工作速度[12]。在结束硬件部分的优化设计后,参考现如今的人才培养模式,设计大学生安全管理危机调控系统软件部分。
2大学生安全管理危机调控系统软件设
公共安全危机管理路径分析
一、外部环境分析
1.灾害风险评估。政府采用危机管理众包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辖地区灾害风险评估。若某地区容易受灾害影响,政府运用危机众包的动力则较大,同时在这方面的实践和经验也就越丰富。比如美国加州是自然灾害易发地区,近十年来发生数起飓风、海啸和地震,加州政府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利用互联网众包气象数据。相反,若某地区受灾害影响可能性比较小,通过传统的危机管理方式就可应付,则政府不会有足够的动力去发展危机众包,毕竟危机众包具有一定的资金、人员、技术等壁垒。比如加拿大的东部地区,地理环境好,很少发生自然灾害,当地政府没有进行危机众包。因此,灾害风险评估是危机管理众包的先行评判条件。2.其他影响因素分析。即使灾害风险水平高,外部环境中的其他因素也会影响危机众包的可能性。首先是科技水平和基础设施建设程度。众包是具有一定的设备依赖性的,其实现是依靠互联网、移动通信、电子设备等。若缺乏相关技术和基础设施,危机众包不可能实现。其次是人口因素。若某地区的“数字鸿沟”过大,那危机众包服务会失去公平,这有违政府维护公平正义的基本职能。数字鸿沟指的是人群在掌握和应用数字技术方面的不同而造成的待遇、机会和贫富的差距。具有一定经济实力和文化水平的群体能轻易购买和使用电子产品,但其他群体在这方面的获得性较差一些。数字鸿沟的存在使得信息富足者较容易参与或受益于危机众包,而信息贫困者容易被排斥,但他们往往是现实生活中最易受灾害影响的弱势群体,承灾能力差,恢复能力弱,恰恰是危机管理中最需服务的对象。
二、内部环境分析
1.成本效益比较。公共安全危机管理众包需要较高的成本投入。自行开发一套有效的危机众包应用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和技术人员参与,之后的广泛推广和长期维护也同样耗时、耗力、耗钱。若通过购买服务或合作运营的方式进行危机众包,资金、技术和人员压力相对较小,但相应的风险则可能较大。政府需要花大力气评估其他部门提供的危机众包服务的专业性和准确性,还要对其他部门在危机管理众包中可能存在的失误买单。此外,政府公共安全危机管理众包还存在其它风险。众包是互联网2.0时代的新产物,发展十分迅猛,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往往难以跟上,从而给政府带来法律风险。众包平台都是开源的,一定程度上会暴露政府组织内部的脆弱性,不法分子更容易乘虚而入,扰乱政府正常运作。另外,发达国家已有的实践和研究表明危机管理众包效益巨大。首先能提高政府透明度和公信力。通过众包,政府对外危机相关信息、宣传危机相关知识以及更新危机管理最新进展。其次能加强政府与民众之间的沟通。众包源于社交媒体,是一个多元交互平台,具有开源性、同步性和平等性。政府开放式请求与民众的自愿参与构建了一个良好的沟通关系。再次能促进政府各部门间的协作。应急响应中危机信息的众包可以让管理者、指挥者及现场工作人员无缝对接、同步作业,赢得大量宝贵时间和援救机会。最后能扩大危机管理数据库和完善危机管理信息系统,弥补政府资源有限的弊端,从而可以更科学地指导风险评估、危机预警、应急响应和灾后重建。可见政府部门应该根据自身技术资源、人力资源和财政预算情况考虑是否采用危机众包。2.组织文化与变革。公共安全危机管理众包是传统危机管理方式的变革,需要调整原有的组织结构、设置新的职能岗位或对现有工作人员作出额外要求。若政府工作人员采取消极不作为态度,危机管理众包不但很难实施而且会被抵制。当政府外部非专业人士能有效解决公共部门的某些难题时,政府人员会觉得自己的“不可取代性”遭到了挑战,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因此培育开拓创新、鼓励学习、充满活力的组织文化是变革的前提。
三、公共安全危机管理众包模式分析
1.半周期众包或全周期众包。公共安全危机管理众包的研究和运用一直集中在后灾害阶段,即应急响应和恢复重建。在应急相应阶段,政府利用社交媒体中的信息指导决策、实施救援、提升群众情景感知、跟踪信息反馈等。地理信息的众包使得危机管理机构能视图化灾害现场,能准确定位需要提供帮助的对象,比如广泛运用的Ushahidi、CrisisMappers、Googlemaps等。灾后重建阶段,危机众包可以方便管理决策,比如美国加州政府建立的灾后损失报告平台。危机管理的缩减和准备阶段属于前灾害管理,旨在降低危机发生的风险以及在危机发生的情况下尽可能减少损失。目前,一些政府和学者开始探索前灾害阶段的众包应用。他们不再局限于通过社交媒体传递预警信息,宣传教育帮助灾害脆弱性群体做好减灾防灾准备,而是建立了网络平台鼓励群众自主反馈当前状况和减灾措施落实情况。2008年汶川地震后,美国联邦政府除了依靠传统地震探测仪进行预警,还建立了Twitter信息收集系统,能够自动识别及时收集Twitter上的任何关于地震的信息。2.被动众包或主动众包。众包基于模式的不同分为主动众包(ActiveCrowd⁃sourcing)和被动众包(PassiveCrowdsourcing)。主动众包指的是主动请求大众贡献信息、思路或解决方案;被动众包指的是在未发起任何请求下收集和利用网络用户自主贡献的内容。近年来,社交媒体的蓬勃发展为被动众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其与生俱来的开源性与被动众包的内在特性完美契合,因为社交媒体的用户是广泛的、草根的,不需要来自某一方的特定激励即会主动贡献内容。政府被动众包的路径一般是:首先将社交媒体作为危机预警和信息的手段,发现网络上出现谣言或有损政府形象的言论,加以监管以及清除,其次政府开始参与公众互动,信息的同时也接收反馈,最后当社交媒体在应急响应和灾后重建阶段应用逐步增多和成熟时,政府开始主动实施众包。当然,社交媒体也可以作为主动众包的平台,政府可以提出问题征求意见、收集反馈,对大众的贡献进行分析处理。但最典型的主动众包方式是政府自身开发推广软件或平台。比如,联邦应急管理署2013年开发的“iCoast”软件,其初衷是为了节约航拍灾前灾后海岸线及沿海状况的成本,号召当地居民志愿提供相关照片。当这项应用在沿海地区推广后,它在减灾准备中的作用也变得极为明显。一方面通过低成本的方式实现了高质量的数据信息收集,完善灾害预测模型;另一方面能够提高参与用户的情境感知能力,他们会主动去了解周边环境的脆弱性和潜在灾害,从而积极做好减灾准备和采取应急措施。此外,政府主动众包还可以通过与非盈利性组织或私人部门合作实现。目前有大量的非盈利性组织已建立了专业的危机数据平台并在危机管理中积累了大量的众包经验,如VGI、Ushahidi、Scipionus等,而且研究表明这些平台数据的准确性和专业性都高于政府,因此政府应该搭建好合作平台。从欧美地区经验来看,政府公共安全危机管理众包实施已经有了比较清晰的理论路径。通过内外部环境分析确定是否存在众包的必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选择半周期众包或全周期众包、被动众包或主动众包。
儿科护理安全潜在危机管理措施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的法律意识普遍提高,《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护士法》的颁布实施,对医护人员依法执业提出更高要求。近年来,我们对儿科潜在护理安全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管理对策,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潜在风险因素分析
1.1执行核心制度方面一名合格的儿科护士除掌握专业技能和心理学知识外,还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诊疗技术规范和常规,这对于保障医疗护理质量和患儿安全十分重要。护理核心制度包括分级护理制度、交接班制度、护理查对制度和不良事件报告制度。风险因素:①护理交接班制度中,如床头交接班不认真,危重患儿病情交接不细,医嘱执行交代不清,物品、药品及外借的抢救器械等交接不细致等;②护理查对制度中,如护士处理医嘱未认真查对,错抄、漏抄、输液治疗或执行单,导致误用药、误处理等错误。以上风险因素均导致家属对护理工作不满、纠纷及投诉,甚至诉诸法律。
1.2护理文书方面护理文书包括体温单、医嘱单、护理交班报告和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单。护理文书不仅是衡量护理质量、提供诊疗的依据,同时也是《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法律依据,护士在书写或填写时必须严谨、认真、客观、实事求是。然而,临床护理中往往出现书写不规范及项目缺失,不能客观反映患儿病情变化的现象。具体风险有:①体温单填写患儿入院时间与医生记录医嘱及书写病历时间不符,生命体征测量不及时,体重漏测,体温测量结果与体温单绘制不一致;②未按时执行医嘱或执行医嘱时间与医生开出时间不相符,医嘱执行顺序有差异等现象;③未按实际观察到的情况书写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单,而是抄写医疗记录,或记录不真实、医护记录不一致、护理记录书写不规范、不完整等。
1.3护理技术操作方面护理活动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和实践性,要求护士熟练掌握护理操作技术。儿科护士应具有过硬的头皮针穿刺技术,熟悉危重患儿抢救流程及不同年龄患儿药物剂量的应用及换算。潜在风险如下:①静脉穿刺技术不过硬,危重及脱水患儿未能及时补液和抢救用药而延误抢救;②侵入性操作如鼻饲、吸痰、留置导尿管等护理操作不熟练等;③氧气吸入观察不细致,氧流量与医嘱不符,患儿烦躁造成氧气管脱落等。
1.4护理人员因素护理人员必须具备丰富儿科护理经验和应急能力,熟悉各种疾病护理常规、诊疗技术及护理操作。临床年轻护士较多,专业知识、应对能力及工作经验欠缺,对患儿病情变化缺乏预见性,出现问题不能及时采取预防和补救措施,使患儿安全受到威胁。研究报道,护理纠纷的发生往往与护士素质和能力有着直接关系。
煤炭行业对策研究论文
[摘要]虽然近年来党中央相继采取重大举措加强安全工作,但由于我国安全生产基础薄弱,保障体制和机制不健全,煤矿事故仍然频频发生。本文在阐述我国煤炭行业的现状和事故多发原因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各类危机现象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旨在把危机管理理论引入煤炭行业作一些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煤炭行业;危机;危机管理;安全生产
Abstract:Despiteallthecontinuouseffortstoimprovesafeproductioninrecentyears,collieryaccidentsstilltakeplacefrequentlyinChina,duetotheweakfoundationandtheinsufficiencyofsafeguardinthisregard.Nevertheless,theapplicationofthecrisismanagementtheoryincoalindustryhasnotyetcalledforthpublicconcerns.BasedontheintroductionofthecurrentsituationofcoalindustryinChinaandthecausesoffrequentaccidents,thethesisaimsatconductinganinstructivediscussionabouttheapplicationofthecrisismanagementtheorytothecoalindustry,andproducingcountermeasuresandsuggestionstoallkindsofexistingcrises.
Keywords:crisis;crisismanagement;coalindustry;collieryaccidents;safeproduction
近年来,煤炭行业的生产事故频频发生,以2007年为例,从国家安全生产监督总局网站上的年度事故通报中可以得知以下数字:3月10日辽宁抚顺矿业集团老虎台矿发生特大透水事故,29人死亡;4月19日河北峰峰矿业集团大淑村矿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17人死亡;5月5日山西临汾蒲邓煤矿发生特大瓦斯爆炸事故,死亡28人,另有2人下落不明;2007年8月17日山东华源煤矿发生特大泄水事故,死亡172人(注:①参见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网站/.)。这些事故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在国际上也造成了重大的不良影响。因此,危机管理在煤炭行业中的应用研究已是十分紧迫,它关系到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和和谐社会的构建。从这个意义上讲,加强对危机的认识,了解其特点及其产生的诱因,学习和借鉴国外危机管理的先进理念和经验,在此基础上深化对危机管理的研究,探索其管理规律,提升政府危机管理能力,促进煤炭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显得十分重要和紧迫。
一、煤炭行业危机成因分析
建筑施工危机管理意识探究
摘要: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会对施工质量、安全产生直接的影响,也是工程项目施工中的主要内容。开展施工管理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并且这些因素变化性较强,因此,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时很容易出现风险问题,从而影响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安全。而危机意识管理可以强化管理人员的危机意识,准确预测风险并进行有效的控制,保证工程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顺利完工。
关键词:危机管理;建筑工程;施工管理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拓展,城市人数逐渐增加,建筑需求量不断上涨。在此基础上,建筑工程拥有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满足人们日常需要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城市空间的利用效率。但与此同时,建筑施工安全却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威胁。为了保证工程可以在安全、稳定的环境中开展施工,必须通过危机管理意识对施工进行科学、全面,的管理,为建筑工程安全、质量提升提供保障。
1工程案例
本工程位于曲靖市,其中幕墙面积约26500平方米,以框架作为建筑的主体结构,分为地上与地下建筑,幕墙高度103.9米。以单元式玻璃幕墙施工技术作为主要的施工技术,在施工过程中时刻树立危机意识,以危机管理意识作为施工管理的主要方式,使工程在规定的时间内顺利进行,并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危机管理意识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石林景区旅游危机管理论文
一、石林景区突发性旅游危机管理现状
石林景区日常的安全宣传、应急预案制定、景区安全隐患排查与整改等工作主要由安全监督办公室负责,同时该科室还负责景区的防火工作。景区信息中心主要负责信息的搜集和处理,对景区人流较大的地段进行24小时监控,、在危机突发时负责人员撤离与疏散的引导,通过GPS遥感卫星等技术手段实时监控整个景区,同时接受游客的各种信息服务,如咨询与投诉等。从石林景区的突发性旅游危机管理看,已经开始了旅游危机事件处理制度性的建设。景区的紧急事故处理办法与游客疏散办法等都出台了相关的制度,例如《森林防火扑火预案》、《石林景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恶劣天气应急处置预案》以及石林胜景、望峰亭、小石林等景区游客疏散分流方案、预案等。同时景区管理者对工作人员进行了相关的安全培训,制定了《安全生产人员培训制度》、《安全生产例会制度》及《事故调查和处理制度》等各项制度,最大限度的预防突发事件的发生,构建和谐稳定石林。
二、石林景区旅游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
尽管目前石林景区的突发性旅游危机管理在基础设施建设、卫星监控及制度制定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危机预防与处理上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1.旅游危机意识不强。从信息中心反馈的数据看,针对游客进行的危机宣传与自我防护不到位,游客对某些景点的旅游资源价值型获取有限。另外,景区目前执行的是高峰疏导分流游客的办法,在游客进入方面管理不足,安全意识与危机意识有待提升。
2.旅游危机管理制度不健全。石林景区的突发性旅游危机管理制度建设上还存在一定的欠缺,已经出台的制度性文件更多的关注在危机事件的应急预案等方面,属于事件处理,在危机的管理上制度较少,需要加快危机管理的制度建设。
校园危机管理问题分析
近年来,学校危机事件处于高发期,不仅对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和管理秩序造成严重的干扰,而且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学校危机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平安校园建设以及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学校人才培养的前提和保证。社会转型期,学校在深化教育改革的同时,面临着社会负面因素的冲击,不确定因素增加,各种风险加大。为此,加强校园危机管理是学校管理者亟须解决的一项现实课题。
一、校园危机产生的诱因
1.社会诱因
学校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人为或非人为因素所引发的校园危机事件,都与社会环境这个大背景密切相关。目前,我国正处于改革的深水区、利益的深刻调整期,复杂的校外环境是校园危机产生的重要原因。青少年学生所接受思想道德教育理论与他们所看到的社会现实存在一定的冲突,会使教育效果大打折扣,甚至会出现贪图眼前的成效和利益的情况。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条件下,网络热点事件负面性信息的过度报道,如暴力事件、贫富差距、腐败问题、安全问题、民生问题等均会对青少年学生的认识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对于一些事件看法片面,产生一些过激的行为,如果处置不妥,就有可能演变成校园危机事件甚至社会公共危机事件,直接或间接威胁到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2.学校诱因
学校危机事件的发生与学校的危机管理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危机意识淡化、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职能缺失是其中的主要原因。其一,学校日常教学管理中,危机意识比较淡漠。学校管理者对教学比较重视,对师生安全和校园安全关注度不够,给违法、犯罪分子进校作案打开了方便之门,导致一些本来能够避免的校园危机事件连续发生;学校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比较关注,对学生危机教育、安全教育不够,对一些潜在隐患考虑不够,导致工作中的安全疏漏。其二,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缺陷。一些学校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教学设施、食堂卫生、校内交通等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并且缺乏相应的危机信息沟通反馈渠道。这些安全管理方面的缺陷导致校园危机事件频发。其三,学校教师和管理人员缺乏系统的训练和危机处置的经验,不熟悉各项危机处理的技能。一旦发生危机性事件,不知所措,不能镇定地处理校园危机、及时化解危机。其四,学校缺乏相应的安全教育。一些学校对师生的安全教育仅停留于形式或者在危机事件发生时才予以重视,师生的安全保护和防范意识得不到有效的提升,为安全事故的发生埋下了众多隐患。
图书馆公共安全危机应对措施
[摘要]当代,高校图书馆已不仅是保存文献的信息资源中心,更是为民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场所,因而人员聚集度及流动性不断提升,在所保存的文献书籍及计算机服务设备在高频率使用的情况下,图书馆会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高校图书馆相关管理人员应不断提升突发事件应对能力,有效降低公共安全危机事件可能给高校图书馆带来的经济损失。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公共安全危机;应对
高校图书馆的公共安全危机事件如果不能及时处理,会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会对高校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因而作为一个公共开放场所,高校图书馆采取公共安全危机管理措施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阐述公共安全危机的定义及类别,分析当代图书馆进行公共安全危机管理的必要性,并从高校师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安全岗位责任制的确立以及公共安全事件预防机制的设立等方面,为当代高校图书馆的公共安全危机事件管理建言献策。
公共安全危机的内涵及类别
1.公共安全危机的内涵
公共安全事故主要包含自然灾害和重大责任事故等。高校图书馆的公共安全危机事件主要受潜在因素以及个人过失行为的影响,会间接地破坏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工作,危害高校师生的人身安全以及图书馆中的财产安全。
建筑施工管理危机管理意识研究
[摘要]目前,建筑行业不断深入,随之而来的是项目施工管理问题,使企业在生存和发展方面受到了限制,在某种程度上束缚了我国城市化的发展脚步。在建筑施工管理中应用危机管理意识,能够提升企业危机管理技术,从而避免因为施工管理问题所引起的安全事故,更好的稳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文章主要对建筑施工管理中危机管理意识的运用进行简要分析,并阐述了危机管理意识的重要性。
[关键词]建筑施工管理;危机管理意识;运用
1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危机问题及危机管理意识的必要性
1.1施工管理中的危机问题。在施工中,每个细节都会存在很多不确定性,或出现一些突发状况,对此风险危机是施工期间普遍存在的问题。对于这类危机来说,就要在施工阶段制定科学的管理技巧从而更好的进行掌控,如图1所示,建筑施工管理流程,尽可能的对各类危机造成的伤害进行控制。另外,应对建设施工中的质量问题和安全管理问题引起重视,避免建筑质量问题的出现。这些问题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施工进度,给企业经济带来损失,更严重的会威胁到员工的生命安全。对此,企业需要对这些问题引起重视,拟定最佳的解决方案,确保工程的顺利实施。1.2危机管理意识的必要性。危机管理意识是指在施工中,可以预测即将要发生的危机从而制定有效的管控措施。在建筑施工管理中如若可以做好危机管理意识工作,那么就可避免危机的发生,最终实现危机控制目的,减轻危机带来的损失。
2建筑施工管理中危机管理意识的运用
2.1建立危机管理机构。危机管理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运用和宣传效果并不是很明显,另外由危机管理部门专项人才培训工作的情况相对较多,主要原因是因为企业内部没有创建危机管理机构,对此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就要增设危机管理机构,尽可能的满足社会要求。与此同时还要保证在施工过程中有专业人员进行危机管理,管控市场中的未知风险,完善施工流程,为建筑工程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2.2营造危机管理氛围正确树立人员危机意识和其所在环境密切相关。营造危机管理氛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人员危机意识,保证在施工过程中可以更好的运用危机管理意识,将其落实到各个细节,利用细节严谨性保障施工的安全性。营造危机管理氛围的方法包括:张贴标语、宣传相关知识,举办文艺汇演、组织演讲竞赛等。除此之外,企业还要了解工作人员的生活状况,在恶劣天气下可以调休、发放防暑防寒物品、慰问困难员工等,加强员工的归属感和预防危机意识的使命感。2.3改变施工管理的传统观念。危机管理意识在任何企业都应高度重视,因为意识是支配行动的主要因素,只有具备科学的意识观念才能做出正确指示,对建筑行业来讲同样受用,只有改变传统的施工管理理念,才能更好的实现建筑施工管理目的。对于目前建筑行业存在的危机问题,第一要做的就是改变施工管理的传统观念,对其观念进行创新,根据当前建筑行业的实际状况,对施工管理观念进行深入改革。加强建筑施工管理人员的危机意识是此次改革的核心内容,定期组织管理人员进行危机意识培训,让他们能够深层次的了解危机意识,改变施工管理的传统观念,遇到突发事件能够从容应对,进而提高员工的心理素质。2.4构建完善的危机预警机制。在建筑施工中运用危机管理理论,根据自身管理理念,建立完善的危机预警机制,且在实施过程中加以优化和修补。将危机管理意识始终贯彻到建筑施工全过程内,加大各行各业信息数据采集、整理、探讨及监察力度,并结合危机管理意识的研究结论实施有效的调节方案及对策,从而对未知或潜在风险进行合理分析,从根本上提高危机管理意识的预防效果。2.5加大危机管理组织建设力度。加大危机管理组织建设力度,将危机管理意识更好的落实并运用到建筑施工管理当中。危机管理机构有助于处理建筑施工管理中存在的各类危机问题,利用危机管理机构,妥善处理危机问题,从而协调好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关系。总的来讲,建设危机管理机构,不但要是独立的专职机构,还要是跨部门的管理小组。在危机意识发生前期,危机管理机构要及时作出应对,做好相关危机预防工作,在运用危机管理机构中慢慢积攒经验,形成一套全面的危机处理程序,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危机,减少企业的经济损失。2.6推动建筑项目安全管理模式的改革进程。在强化建筑项目安全管理方法的同时,还要推动建筑项目安全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加快建筑项目安全管理模式的创新速度,煽动地区建筑项目的改革体制,对地区性建筑项目施工安全位置进行明确。此外,在建筑项目实施过程中,要不断使用新型技术对生产设施加以改良,选择合适的设备型号,做好设备选型工作。积极引荐和推行国外先进设备和仪器,严禁不合格产品出现在建筑施工场地,着力推广专业技术成果,实现设备标准化和监控体系信息化目的,从根本上提升建筑项目施工设备的安全系数,确保建筑项目的安全生产。对此,必须改变现有的安全思维方式,从预防工作入手,全面清除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