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家庭教育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4 13:53:1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安全家庭教育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安全家庭教育

四二一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特点论文

【摘要】“四二一”家庭是我国很长一段时期以来执行计划生育政策所产生的特殊家庭结构。本文主要介绍了“四二一”家庭教育的利弊因素、存在的问题及其深层次的原因,并针对解决“四二一”家庭教育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四二一”家庭独生子女教育

随着1980年开始在全国推广“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的政策至今,我国目前已积累了9000万独生子女人口。1980年,我国育龄妇女的平均初婚年龄为22.84岁,初育年龄为24.43岁,到1990年,分别降低到22.00岁和23.42岁,90年代之后基本保持稳定的态势。因此,从2003年起,每年都会有数百万的独生子女人群陆续进入婚育期,“四二一”家庭结构逐渐成为了一种现实的人口现象。据推断,在“未来中国城市中,‘四二一’或‘四二二’结构的家庭比例低不了”;“如果现行的政策不变,将来家庭结构必然出现‘四二一’的格局”。这种家庭结构的出现不仅会直接影响我国的人口再生产进程,而且必将对此类家庭中的独生子女教育带来诸多方面的影响。

“四二一”家庭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特定组合群体概念。“这种家庭涉及了三代人,三对夫妇,七个人。其中‘二’特指两个独生子女结婚形成的中间一代,‘四’是指他们的父母,‘一’指这对独生子女夫妇所生育的独生子女。

一、“四二一”家庭教育的利与弊

1.“四二一”家庭教育中的有利因素。较第一代独生父母,这批“四二一”家庭即“61”结构中的“1”——孙辈,他们没有任何的堂、表兄妹——因为他们没有叔伯、姑母、舅父、姨妈,他们在家庭之外几乎没有任何亲属。无疑,这样会使孩子在家庭中的中心地位更加强化,他们拥有更多亲人的关爱和呵护,日常生活被照顾得更加周到、体贴;当孙辈出生时,祖辈年龄普遍在50岁左右,部分已经处于退休年龄,他们愿意也有能力为唯一的孙辈提供经济上的扶持;作为第一代城市独生子女的父辈,他们较自己的父辈们拥有着更高的学历,在教养观念上更新颖、更科学,工作收入也较其父辈更高,能为孩子的发展提供更有力的经济支持;大家庭人际关系较以往核心家庭人际关系更加复杂多变,生活在由祖辈和父辈共同组成的家庭中,教育力量能兼顾大、小家庭之长,去两者之短,能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功能。

查看全文

学校和家庭以及社会怎样有效落实三生教育

“三生教育”是通过整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力量,激发学生的主体认知和行为实践,最终达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的目标过程。在“三生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如何实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功能呢?

一、“三生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结合点

1“.三生教育”要与学校教育相结合

在实施“三生教育”的过程中,学校必须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认识到实施“三生教育”的重要意义;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落实科学合理的教育措施和内容;要把“三生教育”与学校教育目标、学生活动、课堂教学等密切结合起来。学校应做到“三生教育”有专人任教,在教学中有机渗透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

2“.三生教育”要与学校德育相结合

在实施“三生教育”的过程中,学校必须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法律法规、诚实守信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从而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爱心和感恩之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具体为,学校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在班队会上积极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广泛开展爱国主义、传统美德教育,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查看全文

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的补充

摘要:随着教学年限的增加和自己孩子的长大,本人对学生的教育问题考虑越来越多,从单纯的教师教育思维到家长的教育思维,对比教育需求和实际收到的教育,发现越来越多的问题,作为一名教育者,我发现还是有很多的事学校教育做不了,一些最重要的教育必须要作为家长的关注和实施。最可怕的是有的家长以为只要把孩子送到学校就万事大吉,根本谈不上家庭教育。这样是推卸责任和无知的表现。现对于所思所想做一点总结,希望能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有所帮助。

关键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自救;旅行;劳动;社交

作为一名中学老师,从工作至今一直看着自己学校以及周边学校的运作,我们广大的教师非常关注学生的教育,按照学校的严格要求狠抓成绩,最终很多学生一动不动,一坐一天,缺乏锻炼,肥胖虚弱。学校、家庭都过分看重“学习是学生的天职”这句话,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家长我现在更关心孩子的全面发展,身体健康,智商,情商的共同进步。在无力改变学校教育,社会的教育的情况下,作为一个家长,我认为,家庭教育作为一种更重要的教育方式,要在以下几方面作为学校的补充:

1学会自救

1.1学会最基本的安全自救方式。很多学校在防震、防踩踏事件、防火方面一般都会有作为,每学期也有各种安全教育。防溺水教育也是其中一项安全教育,而我国北方地区的学生,由于条件有限,根本就不会游泳,学校也没有开设游泳课,出于安全方面考虑,学校教育学生不在大人不在的情况下去开放水域游泳。而学会游泳是学生自救的方式之一,家长一定要在合适的时期让学生学会游泳。还有就是在平时教会孩子去任何地点先让孩子养成看安全通道的习惯,教会孩子走路注意观察周边情况的习惯,这样可以避免很多意外事故对孩子的伤害。

1.2身有疾病的孩子,一定要知道自己在犯病的情况下该怎样自救,做好基本防护措施。作为教师碰到过很多次学生疾病在学校发作的情况例如哮喘、癫痫、心脏病等,虽然学校都会配备有校医,但校医人数少,施救设施简陋,药品少,还有对施救时间的问题的考虑,这类孩子除了自身携带药品外,还要教会身边的老师同学对自己的疾病展开施救。家长要教育学生千万不要隐瞒有危险性的疾病,耽误施救时间。

查看全文

留守儿童德育思想问题研究

摘要:正在成长阶段关键时期的留守儿童,他们的成长过程长期缺少父母的陪伴,体会不到父母的关爱和教育,使得成长过程中因素的缺失从而引发一系列不良的后果。留守儿童多发的心理健康问题就是其中较严重也是最明显的一项,大部分留守儿童性格偏激,难以形成正常的人际交往关系而自我封闭,与他人相处过程中容易敏感多疑且不合群,逆反心理严重甚至脾气暴躁等一系列心理问题。因此,加强留守儿童德育建设刻不容缓。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德育

一、新时代背景下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一)认知模糊。在人的成长过程中,青少年时期不仅是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基本认知形成的关键时期。但是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使得留守儿童的成长过程中缺少父母言传身教这一环节,他们在代监护人那里只能得到基本的生存要素。长期下来,基本认知的模糊很可能造成是非观的曲折,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家庭教育的缺失使得孩子在进入学校之前在一些基本认知方面存在很多问题,进入学校之后,这种未知环境无疑让没有安全感的他们更加自我封闭。(二)价值观错位。由于家庭状况的限制,父母必须外出务工以换取全家的生活保障经费。外出的父母为了弥补不能陪伴孩子成长的自责,选择用金钱来补偿,殊不知孩子在缺少引导和教育下很可能会养成金钱至上、爱慕虚荣的思想。又或者留守儿童过早地明白自己家庭困难,从而父母不得不远走他乡,他们自己也节衣缩食,形成自卑或仇富的心理。错误的心理随着年岁的增长会逐渐加深,长大后往往会更容易误入歧途。(三)心理问题。对于处在成长过程中的儿童来说,长期与父母分离对他们的心理影响是极为不利的。留守儿童由于家庭清贫父母外出务工养家,使得他们心里感到自责与愧疚;留守儿童在与人相处方面也表现得较为弱势,他们与人相处总是难以把握一个度,表现得更为退缩、老实和没有魄力等;同时他们更容易形成焦躁易怒或冷漠隐忍的性格特点,这些对他们的成长及以后的生活都将造成不小的隐患。

二、重视留守儿童德育的必要性

(一)家庭关爱缺失。长期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中,性格易变得自卑、悲观、孤僻、冷漠,在日常行为上也容易受到不良行为的驱使从而形成错误的行为习惯。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空白也体现在代监护人监护不力上。留守儿童多是由留在家里的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临时监管,他们在体力和精力上都无法正常地满足一个成长阶段孩子的需求。代监护人仅仅能供应孩子衣食温饱等基本生存需求,由于祖辈们大都文化程度不高加上他们成长条件更加艰苦,吃饱穿暖已是万幸何谈精神追求,因此孩子们在心灵和道德上的意识需求被完全忽略了。(二)学校教育忽视心理教育。大多学校仍然以重视分数为第一任务,学生多为留守儿童的学校更严重地灌输“只有分数考得高才能改变命运”的理论,忽视对学生德育工作的开展。大多留守儿童心理较为脆弱,不仅要把德育工作重视起来,更要采取科学的教育方法,从而避免引起学生的不适从而伤害他们自尊心。大多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也较少有学校能按要求配备心理教师,因此也就不能及时预防、发现及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使得“问题学生”越走越远。

查看全文

家庭教育如何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不断发展,社会各界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众多学校已采用家校共育的教育方式。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对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学生引起重视,如何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也是当前探讨最多的课题。学校与家庭要两手抓。本文主要对家庭教育中培养小学低段学生阅读习惯进行探索,以期帮助学生实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家庭教育;小学低段;阅读习惯

家长通常都会有“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思想观念,家庭教育远比学校教育更重要,家庭教育决定着小学生的一生。学校教育是在家庭教育基础上让小学生能够接收知识、塑造人格。所以,家长一定要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一个良好自觉的阅读习惯,掌握教育的方法和策略才是家庭教育的根本。

一、在家长陪伴下感受阅读乐趣

通过收集各种文献以及关于阅读教育、家庭教育方面的问题,不难发现亲子阅读是小学生最喜爱的一种阅读方式。在父母的陪伴下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想必这是再幸福不过的事情了,虽然现在很多家长的工作繁忙,但也要抽出哪怕一小部分时间陪伴小学生,走进小学生的世界中去,与小学生一起成长,感受亲子之间的乐趣。阅读的方式有很多种,要想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要从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入手,尤其是小学低段的小学生,他们的思维方式、心智尚未成熟,刚刚从幼儿园步入小学。这一跨度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小学要比幼儿园更有局限性,学习的压力一天比一天大,小学生正是处于贪玩的年龄阶段,作为父母都希望能给小学生一个快乐的童年生活,但是学习知识更为重要。在现代化的今天,有很多家长早已有让小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意识,有的家长甚至从学龄前时期就开始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因为阅读能够使小学生在理解能力、表达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等方面有所提高,阅读能够积累更多的知识、认识更多的汉字,还能学会运用词句搭配进行表达,使小学生从小养成热爱阅读的良好习惯,拓展小学生的知识视野,从而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与小学生之间一定要养成亲子阅读的习惯家长可以认真倾听小学生阅读,在小学生阅读过程中不要打断,等阅读完毕后进行评价,评价内容要以鼓励支持为主。小学生在阅读中出现一些问题要耐心纠正和完善,家长要亲自给予示范,树立良好的阅读榜样,尊重小学生的想法,帮助小学生建立自信心。另外,父母在家庭中要给小学生创造阅读的环境,每天可以抽出一个小时的时间,家人一起看书、阅读。在阅读完毕后每个人分享自己的读书体会,用简单精练的语言陈述阅读内容,说出自己的想法,相互之间交流沟通。在陪伴小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家长也要有意识地去引导,站在小学生的角度提出相关问题,并与小学生共同思考和探究,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沉寂在阅读的海洋之中。

二、共同探讨阅读内容,培养阅读思维

查看全文

协同心育机制如何提升积极心理品质

【摘要】为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掘学生的心理潜能,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学校积极构建“一体两翼”的协同心育模式。我校以学校教育为心育主阵地,优化校园心育环境,提升教师心理素养,举办校本特色活动;以“家长成长营”和“好爸妈学堂”为抓手,不断创新家庭教育模式;搭建社会教育大平台,携手社会心理服务,依托社区研学资源,不断拓宽渠道,全方位构建提升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的育人体系,促进学生身心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协同心育;积极心理品质;可持续发展

教育部在2012年修订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也明确要求,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重视青少年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教育。可见,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坚定生活信念、提高幸福感,不断提升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等是新时代的必然趋势。结合学校教育实际,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学校积极构建“一体两翼”的协同心育模式,以学校教育为心育主阵地,创新家庭教育模式、搭建社会教育平台,不断拓宽渠道,为提升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构建全方位育人体系,促进学生身心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一、加强学校教育主阵地,提升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学校教育是育人的主阵地,为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学校要充分发掘心育特色,建设校园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基地,成立心育工作室,开发校本特色心育课程,开展多彩的学生心理社团活动,不断提升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

(一)优化校园心育环境

查看全文

留守儿童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探析

一、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

在我国,“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需要高度重视和十分关注的社会群体。所谓农村留守儿童,就是指父母一方或双方从农村来到城市务工就业,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的儿童。他们大多数依靠祖父或外祖父母监护生活,有的甚至独自一人过着独居生活。他们从小与父母分离,缺少父爱及母爱的关怀与呵护,缺少家庭的温暖与温情,他们或性格孤僻,或桀骜不驯,在成长的过程中更无法得到正确的思想认识及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极易产生认识的偏离、错误的价值导向和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人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为此,关于留守儿童的教育与关怀问题引发了社会各阶层的广泛重视。在2013年5月,全国妇联曾《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报告显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已达6102.55万,其中独居留守儿童更是多达205.7万,占留守儿童比例的3.37%。而在一些劳务输出人口较多的地区,留守儿童的数量更为庞大。尽管他们中有很大一部分有其他亲人照料,但他们面临的各种伤害、暴力风险都比一般儿童来得高。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以及衍生的心理健康等问题。童年这个词对于我们来说都不陌生,它承载了我们许多关于儿童时期的美好记忆,童年是美好的,它就像一个五彩斑斓的盒子,里面装满了欢声与笑语;对于孩子来讲,儿童时期应该是阳光明媚的,应该是无忧无虑的,他们都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希望。然而却有这样的一群孩子,因为这样或者是那样的问题,从幼儿甚至小婴时期就开始与父母分离,他们从小没有父爱、母爱关怀,没有感受过家庭温暖;他们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思想上得不到良好的引导,缺少道德的约束;长期的思想及行为偏差使他们逐渐成为了社会的包袱乃至毒瘤,可见,关爱留守儿童不能仅仅只是解决温饱,让他们远离外部伤害,如何让他们在思想上获得良好教育、心理健康得到良性发展更加重要。2016年年初,在新春的余味还没有散尽的时候,一则“留守儿童年后和母亲分离嚎哭”的新闻在网络上广为流传,一个嚎啕大哭的小男孩在爷爷奶奶的拉扯下挣扎着向前想要拉住母亲的手,嘴里一直说着“你们不能这样对我”。孩子的母亲坐在车中不停地抹着离别的泪水,母亲的无奈与孩子的不舍尽现其中……然而这样让人心酸的场景却只是中国上千万留守儿童大军中的一个缩影,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如何改善留守儿童的生存及教育环境,值得我们用心去思考对待。

二、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教育现状

2015年6月9日,贵州毕节四兄妹集体服农药自杀事件震惊了整个社会,据调查四兄妹均为留守儿童,平日里,他们并不缺吃少穿,造成悲剧的根本原因是缺少关爱和陪伴,更值得一提的是,事发后多日四兄妹的父母依旧音信全无。受此事件影响,社会各界都引起了对关爱留守儿童思想及心灵的关注。特别是在《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2015年)》一文后,更引发了对留守儿童关注的热潮。

(一)家庭思想教育的弱化致使心理问题凸显

在我国,单亲抚养和隔代抚养是留守儿童最主要的抚养方式,但仍有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处于独居状态或者是寄养在亲戚家。无论是哪种生活方式,这些孩子都是在成长过程中缺乏家庭的温暖和必要的情感慰藉,长期孤独使得他们渐渐形成自卑、胆小、焦虑、孤僻任性等一系列消极的心理情绪障碍,加之没有父母在一旁引导、疏通,在遇到困难或挫折的时候,极易引起负面情绪的爆发或者走向极端。

查看全文

有关留守儿童的调研总结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背井离乡进城打工。有些农民工把子女扔给了老人监护或寄养他人,于是在我国广大农村中出现一个新的群体--留守儿童。有资料显示,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儿童”规模已达2290万人,而且这个数字还将在未来几年成较大规模的上升趋势。因此,留守儿童问题虽然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及社会的广泛关注,但是留守儿童问题仍然是当今社会值得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就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笔者在仪征市镇村进行了走访和调查,并对留守儿童问题谈一些初浅的看法。

一、基本情况

村位于镇北首,共有20个村民小组。常住户540户,现有人口1950人。土地面积2684亩,其中花园800亩。现有机械加工、玩具、生态园等企业8家。三业总产值2500万元,人均纯收入9611元。我村大部分群众迫于生计挤进了打工队伍中去,成为打工一族,把子女扔给了老人监护或寄养他人。据调查,全村有留守儿童43人,其中在校小学生中就有18位留守儿童,占学生总数的41.9%,老人监护的有35人,占81.4%,寄养他人的有2人,占4.7%。

二、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

1、留守儿童成绩欠佳。大部分的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中等偏下,其中17%的小学生成绩较差,4%的小学生成绩很差;留守儿童中有1%的人上学经常迟到,有时迟到的高达27%,11%的留守儿童有过逃学的经历。分析原因,一是打工父母对子女总体期待不高,部分农民潜意识里认为,农村孩子学业有成的机率不大,对孩子的学体期望值较低。二是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学习介入过少。作为一个特殊的监护群体,这些老人普遍年龄大,身体差,文盲比例较高,不但在学习上无法给留守儿童切实有效的帮助和辅导,而且由于隔代监护,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教育管理上弊端较多。加之他们还要承担家务劳动和田间农活,基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的学习。

2、留守儿童心理出现偏差。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留守儿童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呵护和照顾。由于亲情缺失,儿童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与外界不愿意接触或接触太少,导致一些留守儿童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等个性特征,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有的留守儿童情绪消极,有的出现逆反心理、怨恨情绪。留守儿童大多年龄在1-15岁之间,正是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有的出生几个月后,父母就外出务工,长期与父母分离,使他们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缺乏父母的关爱,亲情失落,产生孤独感,心理失衡。据调查显示,留守儿童想念父母的占85%,有38%的留守儿童父母每半年回来1次,30%的留守儿童父母每年回来1次,8%的留守儿童父母几年回来1次,55%的留守儿童很少与父母电话联系。有的留守儿童从小父母就长期在外打工,一年难得回一次,性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变得孤独、自卑、冷漠、少语,很少或不愿与教师和同学们进行交流和玩耍,只与个别人来往。这是典型的留守儿童心理出现了偏差。据调查此类心理现象的儿童占留守儿童的14.3%。

查看全文

安全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渗透

摘要:在任何阶段的教育工作中,我们教师的首要任务都应该是保障学生的生命安全,尤其是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由于小学生生活阅历浅,很容易受到各个方面的伤害,因此,在实际小学教育中,作为教师我们就要科学地保障小学生的生命安全。本文中我将结合实际教学研究,以小学班主任的工作为例,从梳理学生身边的安全隐患及将安全教育融入班主任工作等方面,简述安全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渗透。

关键词:安全教育;小学班主任;安全渗透

在实际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想保护学生的生命安全,我们就必须认识到究竟什么才是安全。我认为,顺利就是安,无憾就是全,也就是说安全是来自生命深处最真切的呼唤,它要求我们在教育工作中应该注意保证学生的平安顺利成长。但是在现阶段的小学教育中,据科学研究显示,平均每天都会有由于意外死亡的小学生,这些学生正处于人生中最美好的年纪,他们充满着无限的潜力,这一研究警醒我们在小学教育中安全教育绝不允许一丝松懈。那么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我们应该如何实施安全教育呢?

一、梳理学生身边的安全隐患

在小学阶段的安全教育工作中,一些班主任错误地认为安全问题离我们的日常生活非常遥远,但是其实不然,对于正在成长中的小学生而言,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存在着危险,因此,在安全教育活动中,我们切不能存在侥幸心理。为做好安全教育工作,班主任教师就必须科学地依据现今生活的实际情况,以不怕麻烦的态度正确梳理学生身边的安全隐患,并思考预防这些安全隐患的方法。(一)学生身边存在的安全隐患。1.学校方面:小学生的很大一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1],那么在学校生活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有哪些呢?首先,在公共设施方面,不得不承认一些地区还未实现完全的教育公平,因此,虽然有些学校在公共设施方面的安全度比较高,但是也有些学校校园墙体等老化严重、公共设施较差,在这些学校中就很容易引发学生的安全事故。其次,在学校教育中,学生之间的嬉笑打闹等也都很容易造成学生的人身伤害。另外,在学生上下楼梯、集体活动的过程中也很容易因为推搡等而受到伤害。2.家庭方面:不是每一个家长都懂得教育,也不是每一个家长都能合理控制情绪,小学阶段的部分学生性子较顽劣,在家庭生活中很容易出现顶嘴、故意捣乱等问题,在学生出现这些问题时,有些家长就会采用比较粗暴的处理方法,如直接打骂等,因此造成学生的人身伤害。小学阶段学生由于基础知识不足,因此在其做题时常常会遇到各种问题,一些家长在进行作业辅导时就常会因为缺乏耐心而进行言语攻击,这种方法很容易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安全。另外,二胎时代的到来也引发了一些家庭矛盾,如家长的无意忽视等,都很容易伤害到小学生的幼小心灵。此外,家庭中水电、煤气等对于小学生来说也属于危险源。3.社会方面:其一,围绕在学校周边的小食品店、路边摊等在卫生方面基本不达标,这些不健康的食品很容易引发食品安全问题。其二,学生在去往学校的路上难免会遇到车辆、行人,在道路中有些车辆并不懂得礼让、有些车辆盲区较大,而这就很容易引发交通安全问题。其三,受一些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部分小学生在娱乐和学习之间,会选择前者,但是不适宜的娱乐,会威胁到学生的心理安全、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没有任何好处。(二)出现学生安全隐患的原因。近年来,关于小学教育中的安全教育问题一直是社会大众讨论的话题[2],那么,小学生的生活中,究竟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安全问题呢?作为班主任,我们要想更好地做好安全教育的渗透工作,在梳理清楚安全隐患类型之后,就必须从源头上考虑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经过实际教学分析,我认为在小学教育中导致安全隐患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首先,学校的管理问题。第一,现阶段的一些学校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大多以知识与技能为主,不会真正将校园安全放于首位。同时,在一些学校中也并不具备专门的安全管理人员。第二,在学校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时,很多采用的是讲座、培训课等方法,这种做法的初衷很好,但是小学阶段的学生性格比较活泼,这种相对枯燥的讲座对于他们来说,起到的作用并不大。第三,一些学校在经费问题上比较紧张,对于这些学参考文献:校来说,能置办好基本的教学设施已经实属不易,至于改善公共设施、优化学校环境等完全不能在其考虑范围之内。第四,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很多学生由于家长的溺爱而具有一些嫉妒、自私等不良心理,在这些心理的影响下就很容易发生问题。其次,家长的认识问题。第一,在家庭教育中,一些家长常会存在着“我是你的家长,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好,所以你就应该无条件听我的”之类的想法,于是,当孩子的做法与其思想出现偏差时,这部分家长就会从心理上无法接受,也就会因此而产生一些冲动的情绪。第二,在一些家庭中,父母为了家庭生计着想而不得不离家工作,于是这就会造成留守儿童问题,这些孩子在家庭生活中需要担负更多的家务活,因为其生活技能并不完全,所以就很容易因为误操作而产生安全问题。

二、将安全教育融入班主任工作

查看全文

妇联三化理念调查报告

在区委、区当局的准确指导和市妇联的精心指点下,区妇联依照“把妇联建立成为党展开妇女任务的刚强阵地和深受广阔妇女信任和酷爱的暖和之家”的要求,一直环绕中间抓重点,突出特征抓精品,面向底层抓效劳,进步本质抓步队,强化协调抓开展,主体运动不时新陈代谢,妇女任务亮点纷呈。

一、任务运动化显成效

(一)环绕中间任务,融入大党建,促进大群团格式构成

1、完美任务机制,构建“妇建效劳党建”任务格式。不时健全完美任务机制,出力优化任务情况,构成了党建与妇建一致治理、同步推进的任务场面。

2、拓展组织收集,扩展“妇建效劳党建”任务掩盖。依照“党的底层组织建到哪里,妇联底层组织就跟进到哪里”的要求,积极立异妇联组织设置方式,不时拓展任务掩盖面,起劲构建统筹城乡、犬牙交错、条块连系的“党建带妇建”任务收集。

3、提拔本质才能,进步“妇建效劳党建”任务程度。不时增强对女干部的培育、运用和治理,促进任务程度进步。一是注重选优配强。本着“优先思索,适度倾斜”的准则,经过竞争上岗、公开选拔等方式,不时充分女干军队伍。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