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教育在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中的作用
时间:2022-07-30 05:44:00
导语:情商教育在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中的作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健康是一个整体、全面、综合的概念,它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彼此协调、统一。当今社会飞速发展,并存的机遇和挑战,对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大学生必须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还应有较高的情商水平,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人生才可能充实、愉快、赋予真正的意义。
一、情商的概念
“情商”(EQ)一词起源于哈佛大学著名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的《情感智商》一书,它是相对于智商而言提出的与一个人成长和事业成功有关的一种全新的概念,智力是一种综合性的认知能力,其基本构成要素为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其中思维能力是核心,智商就是一个人的智力因素的测定。情商指的是一些非智力因素的测定,非智力因素是指人们进行各种活动的智力因素以外的全部因素的总称,主要由兴趣、动机、信念、情感(情绪)、理想、意志、性格等要素组成。非智力因素是人们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的一种综合素质,情绪(情感)、意志是其中一些较活跃的因素,起着动力、强化作用。情商分值越高,说明一个人就会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戈尔曼指出,智商(IQ)至多只能解释成功因素的20%,其他80%归于非智力因素,即“情商(EQ)”。所以就有了“智商高、情商高、春风得意;智商高、情商低、多半失意;智商低、情商高,尽占便宜”之说。再来看看我们都熟知的“成功公式”:成功=1%天才+99%汗水。我们认为公式中的“天才”指的是智商,而“汗水”则指的主要是“情商”。
二、大学生心理素质状况
当今的大学生在经过了十多年的小学、中学苦读之后,步入高校大门时,他们是家长眼里的好孩子、同学眼里的佼佼者、老师眼里的好学生,他们迎来的是社会尊重的目光。殊不知,我们看到的这只是一个表面现象。虽然学校的教育目标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但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衡量学生的标准还主要是看学习成绩。他们智商的良好表现遮挡了情商的严重亏空。
调查显示,我国受到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困扰的17岁以下青少年有三千万。据2002年12月5日中国教育报报道:每年全国因心理疾病退学的大学生占退学总人数的54.4%,在校大学生中有人际关系、环境适应、情感障碍等心理健康问题的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据2002年5月8日科技日报报道:2002年《北京高校大学生心理素质调查报告》通过对北京市23所高校6000名在校大学生测试,有16.51%的人存在中度以上的心理问题。据2001年10月31日中国青年报报道:一项22省市的调查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2.97%,其中人际关系、情绪稳定、学习适应方面问题尤为突出。2003年9月8日中国青年报报道:自杀已成为我国青少年人群首位死因。每年至少有25万人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
三、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
1、人际关系敏感:与人相处时有着较强的戒备、怀疑和嫉妒心理。
2、敌意状态:好冲动,常为一些小事与人争吵、打架。
3、忧郁:进取心不强、对生活迷茫,甚至出现自杀倾向。
4、焦虑:无端地心烦意乱,伴有明显的植物神经紊乱。“别烦我”成为一些人的口头禅。
5、偏执:感觉过敏,行为固执,对别人既嫉妒又羡慕;对自己过分关心,爱虚荣;有的违法乱纪,却没有后悔之意,不能从中吸取教训。
6、其它:如强迫、精神等症状。有报道大学生中精神行为的检出率为16%,据2002年5月6日健康报报道:天津大学生因考试多门不及格,将亲生父亲、奶奶杀死,中科院化学所一研究生因恋爱不成,将女友杀死……
四、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造成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个人的问题,也有家庭、社会、学校的问题。从成长经历看,在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等阶段中,学习应是广义的、全方位的,不应只限于文化课的学习;关注青少年精神发育和生理过程,对他们进行积极的精神引导至关重要。追溯过去,不难发现,多年来,我们的教育理念是只重视智商,忽视情商。主要是:
1、心理学人才奇缺:据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经过规范培训的心理学工作者不足一万人。美国1991年每百万人口就已拥有550人。
2、重理论研究,轻应用服务:国际心理科学联盟主席、全国政协委员张厚粲认为,我国的心理学家们大多侧重的是心理学理论研究,对心理学应用缺乏关注。他呼吁当务之急,应唤起心理学家们对心理学应用的热情,毕竟心理学的发展最终的目的还是要服务于人民大众的。
3、措施不到位:目前不少高校还没有成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构,更不用说中小学了,有的虽成立了这种机构,但没有落实专职人员和专项经费,活动难以正常化,有的甚至成了有名无实的招牌。
4、体制上弊端:素质教育讲了多年,可目前“应试教育”仍占位不退,“考”仍是老师的法宝,“分”依旧是学生的命根。
5、家长自主意识偏颇,成才意识浓,成人意识淡:将来“找到好工作”、“跳出农门”、“做大事、当大官、挣大钱”在很多家长及学生身上体现明显,教育上看重的是未来的“地位”、“身份”,希望上重点学校,名牌大学、热门专业、高收入岗位……较少考虑学生的心理负荷,忽视情商培养,造成不少学生物质生活上富有,心理上、情感上贫乏。
6、认识上偏差:认为学生吃的好、穿的好、物质上富有是最幸福的,可他们最想要的“心灵上满足,心理上的快乐”较少能满足,也很少体验到。
五、对情商教育的思考
1、领导重视,各级贯彻落实。
在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今天,我们应加强大学生的情商教育,并将此作为办学理念之一,注入到当代人才发展教育的观念之中。因为人的发展教育必然是人的整体素质培养,以自强自立、适应社会为准则,根据青少年成长中心理、情感变化的普遍规律和特殊规律,研究导致其生理、心理环境变化的诸多要素产生的根源,把教育从灌输转化为怎样让青少年幸福、健康成长上来。教育部在有关文件中规定,要求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加强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建设,开展心理健康普测,建立心理健康档案,这是全面了解掌握学生真实的思想动态和心理状况、发现可能存在心理障碍学生的基础性工作。据了解,卫生部已制定2010年前的中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教育部也对学校学生心理卫生保健方面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和规范。卫生部公布了2004年世界精神卫生日中国精神卫生工作的主题:“儿童、青少年精神健康、快乐心情、健康行为”。这是为有针对性开展情商教育、加强心理跟踪服务、必要时进行危机干预而形成的平台。
2、构建有利于大学生情商教育的网络体系
这个网络不仅指电子网络,还包括教师情商教育理念网,家庭学校联络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网、学生心理问题应急网和援助网、师生互动网、社会的参与支持氛围网等,形成人人参与、主动参与、全社会配合的大网络体系。
①心理学工作者唱主角:心理学工作者首先要积极开展情商教育活动,如讲座、橱窗宣传、阅览室开放、心理热线、网页网站制作、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心理咨询等,在调查了解基础上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判断、早处理,形成一个以专业心理人员为主、学生工作队伍和学生互助社团为辅的三级工作体系,营造人人关心、人人主动参与的良好氛围。
②大学生主动参与:成立大学生心理卫生协会,让大学生学会情绪自控,自我调适,自办刊物、小品、心理剧等活动,建立和谐人际关系,增强集体荣誉感,培养团队精神;自信而不自负、自强而不自贱,有积极的自我意识和价值观念,能从容应付变化与挫折,勇于承担责任。
③构建全体教育者共同参与的理念:情商教育不光是心理学工作者的事,也不是只有心理学教师才能做的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就21世纪的教育支柱概括为四个方面: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共处。这就不难看出,智商显示一个人做事的本领、情商反映一个人做人的表现。培养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合理安排时间、坚决执行计划等就是教育的成功,故全体管理者、教育者都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渗透情商理念,使大学生成长为一个心智健全、人格完善的人。
④家庭的积极配合: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教育子女应树立先成人后成才的观念,严格要求自己,做好孩子的榜样,教会他们如何在逆境中坚持拼搏,将挫折转化为人生的财富。
⑤全社会积极关注,搞好各教育阶段的衔接:情商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培养和开发的,且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长期的、持之以恒的系统工程。社会各方面应在了解各级教育阶段特征的基础上,开展面向全体,承认差异、尊重个性、允许选择、因人施教、因材施教、人尽其才的教育,高校应从教育观念、教育体制、课程设置、师资队伍、教育管理、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一系列改革,融洽师生关系,提升师生的精神境界。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加强创业意识的培养,并能主动适应社会,承担责任,承受挫折,磨练意志,形成有利于人才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 上一篇:充分发挥团组织作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 下一篇:网络时代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