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范文10篇
时间:2024-01-02 20:49:5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教育管理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教育管理伦理缺位对策
1教育管理伦理的出现
在管理的工作中引入伦理道德,关注伦理道德在管理中的作用,已经是未来管理的发展趋势。20世纪60年代开始,伦理道德进入到企业管理中去,随着时间的推移,管理伦理已经是管理学科中重要的部分。在伦理的实际运用过程中,对管理具有很大的作用,并且得到极大的推广与认可。公共管理是一种治理社会的模式,是第一个建立在伦理道德、原则、观念基础上的模式。在公共管理中,引用伦理与道德已经是普遍的管理理念。相较于伦理精神在企业管理与公共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教育管理作为一个特殊的领域,更需要伦理精神的参与。教育管理伦理意思是教育管理的相关制度、规定以及管理的关系、理念、行为在伦理方面的规范以及道德。在教育管理中,一定会充溢着价值以及道德,教育管理不可能成为一种单纯的技术化的管理。任何的管理都会充溢着道德、伦理精神。教育领域同其他社会领域相比,担负着社会的发展重任。教育是促进社会健康、有序、良好发展的手段,是推动人类进步、维护社会稳定的工具。从某种意义上讲,教育管理人员的行为与成效,影响着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影响着全社会的和谐稳定。所以,教育管理的伦理具有重大意义。
2伦理缺位的现状
相较于企业管理与公共管理的伦理精神的运用,教育领域中的伦理却得不到足够的重视。一些管理者不能够很好地进行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就是伦理的缺位。根据我国现在的教育情形,很容易看出教育管理伦理缺位的现状。(1)侵害公正。公正是道德的基本体现,如果没有公正,道德伦理就不复存在。公正能否体现,是需要管理人员的伦理精神以及具有保障性质的政策、规定、制度。公正体现在道德制度的基础之上,其中与很多的政策、制度有很大关联,比如高考加分环节,三好学生、优秀的学生干部等这些学生都可以加分,这就体现着不公平的政策。在这种规定下,违法的事情很容易发生。这种制度的不道德相较于个人的不道德,更加严重。制度伦理的缺位,影响深远。(2)践踏了尊严。在我国的教育中,学生的隐私是不受重视的。考试成绩全校公示,有的学生谈恋爱,学校会在全体师生面前进行通报批评。以教育的名义,践踏学生的尊严,隐私也随之被盗走。在教育管理里,学生处于被动的局面。在学生尊严被践踏的同时,管理人并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以教育为借口,剖析学生的隐私,践踏学生的尊严。教育管理只有具有价值才有意义,如果失去了教育的价值,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管理的价值与教育的价值不能同日而语,两则要同时存在,以牺牲一种价值换取另一种的存在,是价值观的错误。学生具有接收教育的权力,同时也有受到尊重的权力。(3)漠视生命的意义。在教育管理中,如果遗失了伦理精神,就会有生命被漠视的情况发生。学校应该是学生的乐园,但是,校园里常常出现令人难过的事情。例如,对学生的谩骂、殴打等对学生身心造成伤害的事情时常发生。人在社会上遭到谩骂或殴打,可以通过法律进行解决,学生在教育管理中,面对这些事情,却难能依靠法律,很多行为的发生介于法律的边缘,需要伦理道德进行约束。教育对人的生命的影响不仅仅是生理上的,更重要的是对精神上的。
3教育管理伦理建设的现实对策
(1)推进教育管理伦理学科的发展。在教育管理伦理的道德实践活动中,教育管理伦理学科起到指引的作用。现在,教育管理伦理学科各国都有一定的研究,尤其是欧美国家,已经研究到教育管理的深层次,这对于教育管理的伦理建设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在我国,这个建设才开始不久,没有受到人们足够的重视。所以,要从基础入手,渐渐深化这一区域,推进教育管理伦理学科的发展。(2)教育管理伦理法律框架的建立。教育管理伦理法律框架是经过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规章制度,为校园管理人员制定的道德准则,并且必须遵守。通过制定法律条款来约束管理人员去进行管理,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在一些国家,伦理规范很多被引入到法律体系中。特别是近些年来,一些国家甚至一些职业性质的管理机构颁布了伦理方面的法律。所以,确保教育管理伦理,需要通过法律手段,进行约束。(3)完善管理人员的责任机制。通过法律框架确保教育管理伦理的同时,也要制定关于教育管理伦理的制度以及相关的程序,进而约束教育管理人员的行为。伦理和道德具有很多的性质,比如不确定性,多元化等等,所以,伦理以及道德的建设和发展,需要建立一定的制度来保障。同时,还要一定的程序,确保责任机制的有效执行。(4)管理人员的行为伦理准则的制定。在教育系统中,管理者的行为伦理准则在涉及管理人员责任以及相应的义务的同时,还包括一些行为的约束。行为伦理准则是体现教育管理的价值以及对管理人员的行为的限制,界定管理人员的权限的同时限制管理人员的行为。(5)公众的参与及监督。在推动教育管理伦理发展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问卷调查、网上投票等方式,让更多的家长、学生以及教育相关人员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通过外来力量,增强监督的力度,使管理决策更加规范化、准确化。
党员教育管理探索思考
党的**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探索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新机制,促进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要求。这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需要。当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新形势下,党员教育管理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只有进一步结合本地的实际,以改革的精神、创新的办法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努力放大自身优势,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在实现“两个率先”中“三带”作用,促使其真正成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才能切实提高党员教育管理的水平。近年来,我市立足于发展变化的新形势,就如何求实创新、进一步提高党员教育管理水平进行了认真的实践和积极的探索。
一、创新工作理念,强化责任意识,着力提高党员教育管理的规范性
当前,我们正处于社会结构、社会环境、组织生活等方面产生快速变革的进程之中,党员教育管理也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面对新形势,我们认为必须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创新工作理念,强化管党责任意识,转换思维方式,增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程度,提高党员教育管理的整体水平。
1、创新党员教育管理的工作理念。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理念和思路的创新,是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充满生机活力和不断提升整体水平的重要前提。为此,我市强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党员教育管理的理念和工作思路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地求发展,不断求突破、求创新,以适应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时代需要。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我们要求各级党组织做到党员教育管理的工作理念和思路实现四个转变:一是从被动管理到主动管理的转变;二是从填鸭式灌输到人性化引导的转变;三是从封闭化教育到开放型学习的转变;四是从单一模式到多元复合的转变。。
2、强化党员教育管理的责任意识。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多种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同时并存,市场自身的各种弱点和消极因素的影响,也不断反映到党员的思想意识和精神生活中来。因此,如何加强党员教育管理,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成为各级党组织必须高度重视的首要问题。为此,我们做到:一是加强管党意识。突出管党职能,建立健全党建工作责任制,明确市委对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职责和任务,加强面上工作指导。同时要求各基层党委着重围绕履行党委职责,建立党员教育目标管理制度,细化工作目标和具体要求。
二是增强党员党性意识。我们认为,没有坚强的党性保证,就谈不上体现党员的先进性。我们把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通过电视、报纸、广播等传播媒体进行广泛宣传表彰,让他们感受到自身价值,激发他们再接再厉,永葆先进。同时,通过不断强化党风廉政建设有关条例的宣传力度,加强党员的警示教育,提高党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党员教育管理意见
党员教育管理是党的建设的一项经常性和基础性工作。加强新形势下的党员教育管理,对于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不断提高党员素质,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对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省、市党代会精神,坚持科学发展,建设和谐**,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的意见》等四个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文件的要求和党内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明确加强和改进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工作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市工作大局,按照先进性建设的要求,大力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进一步强基固本,完善党员教育管理体系,健全党员教育管理制度,做好新形势下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努力开创新时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新局面,为我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主要目标:提高党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增强党的观念、党员意识和执政意识,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增强党员工作能力,提高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和服务群众的能力,做好本职工作和自主创业、带领群众创业的能力,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建立健全党员有效管理以及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机制,做好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工作,落实党员教育管理责任制,把党的先进性建设扎扎实实推向深入。
(三)工作原则: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着力于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促进各项工作开展;坚持因地制宜,分类实施,增强党员教育管理的针对性;坚持常抓不懈,不断创新,把党员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有效结合起来,努力实现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二、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工作
党员教育管理思考
社区党员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一支生力军,对促进社区建设、发展、稳定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在推进社区党建工作深入发展过程中,如何加强对社区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当前社区党员教育管理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入研究,努力探索新途径、新对策,对促进社区党建的深入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我市社区党员教育管理的现状。
1、夯实基础,建立健全党员教育管理的组织网络。
根据城区居民居住区的实际情况,现有社区居委会17个(其中村居合一的2个),城区社区居委会15个(金城镇13个,开发区2个),居住人口13.8万人,社区党员数657名,设立党支部13个(其中联合支部2个:北门社区和北园社区;愚池社区和花街社区),党小组24个,基本达到“一居一支”的要求。负责党支部和党小组的工作者90多名。
2、把握主题,创设创新党员教育管理的活动形式
各社区党组织根据党员组织生活要求,定期开展组织活动。一是完善教育管理制度。社区党支部在有限的活动场所上,狠抓了制度建设,先后制定和完善《社区党员教育制度》、《社区党员管理制度》、《社区党日活动制度》等,创建了三个社区党校,能基本上按制度要求,开展“”和民主评议党员等工作。二是创设教育管理新模式。在党员教育管理上还创设了“一证两卡”的教育管理模式,极大的加强了社区党员平时的教育管理。三是丰富教育管理的新内容。从**年起,社区党支部根据市委组织部下发的《关于开展创建“五有”社区党建工作示范点活动的意见》,明确了创建方案,制定了创建计划,不断加强社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做到月月有学习,季季有目标,年年有考核。各社区在这基础上不断丰富党员教育管理的活动内容,创新新的活动载体,做到常规教育活动与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结合起来。在教育活动的形式上主要分以下几方面:一是党员集中学习。每月十号组织社区全体党员集中学习,以上党课的形式,主要内容以上级文件及有关会议精神为主,并将电化教育穿插其中。二是组织党员自学。在每月十号的集中学习中,缺会的党员由党支部把学习资料发给党员自学。有时还在一个月中旬或下旬,党支部编印一些学习资料发放到党员手中,并要求党员写好学习心得上交党支部。三是书本学习与服务社区相结合。当党员在集中学习和自学中感到各枯草无谓的时候,社区结合学习,组织他们参加社区的服务活动,如组织党员在学习中,前一段时间集中学习文件、会议精神,后一段时间组织党员参加社区的卫生打扫、帮助社区内的弱势群体、开展好事实事竞赛等,寓教育与服务社区群众于一体。四是加大党员发展力度。各社区严格按照党员发展的八项制度,克服社区人员流动快和培养积极分子难度大等困难,不断加大党员的培养和发展力度。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从社区工作者队伍和社区进步青年中发展新党员。近两年,全市社区就发展新党员13名。
党员教育管理研究报告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继续深化,特别是社会生活的多样性,使广大基层党员的活动范围日益扩大,党员流动性不断增强,这就给党员的教育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创新党员教育管理手段和方式、建立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新机制,用改革的精神探索解决党员教育管理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新模式,成为不可忽视的难点问题。近几年,北区积极探索党员教育管理手段,创新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模式,取得了一定成绩。将原青海化建48名流动党员组织起来,建立了临时流动党员党支部,使外出党员找到了“家”;针对湟水河市场流动党员较集中的优势,将从业的20余名流动党员组织起来实行“双向管理”,以此扩大党组织工作覆盖面,促使流动党员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两个文明中建功立业,起了积极作用。但面对新形势、新问题,流动党员管理的手段、方式等方面仍存在不少的问题,亟待研究解决。
一、流动党员的现状
(一)流动党员的特点和趋势。目前,就北区而言流动党员有580名,其中,组织关系在外区县,流入本区的84名,占14.5%,组织关系在本区,流入本市其它区县的310名,占53.5%,流入到外省市的186名,占32%。从总体上看,流动党员具有如下特点:一是构成比较复杂,生存状况差异较大。从年龄结构看,各个年龄层次均有分布,中老年占有相当比例,其中,35岁以下的占7.9%,36—50岁的占14.1%,50岁以上的占78%。从受教育程度看,流动党员中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占71.4%、高中文化程度的占26.3%、大专及以上学历的2.3%。二是离退休职工流动党员居住比较分散,下岗、失业职工中的流动党员因就业需要流动频繁,主要分布在建筑、商贸、饮食服务业等领域。三是从流向看,主要从经济发展缓慢区流向经济发展较快区,社区中下岗职工、离退休职工流动党员占流动党员总数的52.3%。四是从流动目的看,大部分是以外出务工为目的,呈季节性流动,夏秋两季流量明显高于冬春两季。
(二)流动党员的思想状况。通过与流动党员见面、交流和了解,感到其思想状况主流是好的,他们对党的事业充满了信心,积极拥护党的富民政策,主动适应市场经济的意识较强,除少部分流动党员因失业、无工作被动进入市场外,绝大多数流动党员能主动进入市场,迎接市场的挑战,他们有着较强的民主意识,对党内事务和社会事务表现出一定的参与意识。但也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思想倾向,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流动党员对党的归属感有所降低,有的流动党员不愿接转组织关系、甚至不愿表明自己的党员身份,还有少数流动党员即使接转了组织关系,但长期不参加组织活动,不按时缴纳党费。二是部分流动党员的党员意识不强,有的流动党员认为“忙于生计,无暇顾及组织问题”,认为当不当党员无所谓。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去向难以把握。部分流动党员受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组织观念淡薄,外出前、流入后不及时向党组织报告,成为“挂名党员”,导致多数流动党员去向难以掌握。据从社区党组织了解,流动党员外出前向党组织汇报的仅占4.4%,外出后能与原党组织主动保持联系的也只占9.5%。流动党员的管理出现了较为普遍的脱节现象,即用人单位不管,原单位党组织形式管而实不管,社区党组织没权管,原来主要依托系统和单位的党员管理教育渠道和方式已明显不适应新的形势。
党员教育管理难题报告
党员是党的细胞,是党的基础。因此,新形势下如何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切实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特别是研究解决党员教育管理的难题,进一步提高全体党员的素质,使我们党永葆生机和活力,无疑是党的建设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当前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主要难点问题
--党员思想日趋活跃,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使党组织如何教育党员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面临新挑战。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成份、利益主体、社会组织和社会生活方式日趋多样化,国际、国内的交往和交流日益增多,党员接受信息的渠道也越来越广,这既增添了党员队伍的活力,也给党员的教育工作特别是帮助党员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从国际局势看,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跌人低潮,使少数党员由此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失去信心;从党建现状看,党内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特别是一些高级领导干部的腐化堕落,使少数党员对党的前途和命运产生悲观情绪;从改革方向看,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选择,使党员必须面对双重身份和双重思维的矛盾(既具有共产党员的政治身份,又具有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经济身份,既要按党性原则思维,又要按市场原则思维),少数党员由于经济收入失衡导致其心理失衡。
--党员分布面广、职业层次多、流动性强,且情况复杂多样。在当前社会转型、经济转轨、企业转制的新形势下,党员队伍呈现出分布面变广、职业层次较多、流动性增强且数量较大的新特点,从分布(静态)上看,有机关党员、事业单位党员、企业党员、城市街道党员、农村党员和个体工商户党员,仅企业党员又分布于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制企业、"三资"企业和私营企业等不同所有制企业;从流动(动态)上看,又分求职类流动党员、待安置的退伍战士党员、下岗职工党员和部分退离休干部职工党员。当前,党员教育管理状况与党员队伍分布、流动情况很不适应,工作中既存在着党员教育内容和方法单一化与党员需求多元化的突出矛盾,如教育主要采取""形式,多数支部是学学文件、读读报纸,方法不多、针对性不强;也存在着管理模式统一化与党员从业情况复杂化的突出矛盾,如不少党员跨地区跨行业从事各类生产经营活动,而党组织仍按行政区划设置,对流动党员缺乏有效管理。
--不合格党员标准不好把握,评议、处置工作难度较大,使党员"出口"狭窄。目前党员教育管理效果不佳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党内出口不畅。一是标准过于原则统一。如党章关于"党员缺乏革命意志,不履行党员义务,不符合党员条件……应当劝他退?quot;等原则规定,在实际工作中很难把握,缺乏操作性。此外,由于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党员各有其特殊性,如党员领导干部、机关党员、农民党员等分工不同,显然也不能"一顶帽子人人戴"。二是民主评议质量不高。由于民主评议强调面对面的方法,实际评议中讲套话、空话的多,触及实质性内容的少,批评也多是隔靴搔痒,互相庇护。有的机关甚至以公务员考核代替民主评议党员。三是处置不到位。主要是不良心态所致,有的认识简单化,认为党员只要没有犯罪被判刑,就不能"出党";有的存在畏难心理,怕得罪人,遇到问题绕道走,或是避重就轻,只拿无职党员、无背景的党员开刀;有的一味求稳,担心有党员被开除或清除,会影响单位形象,既有失面子,也不利于稳定,总想把问题捂住;也有的把自愿退党视为政治上的异化,使一些不愿履行党员义务,又不能体现党员先进性的人,不敢贸然退党,留在党内造成党的组织不纯,损害了党的形象,等等。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党员心态复杂,教育管理工作的成效难以评定和衡量,其指导思想和工作思路需进一步明确。十五大以来,个体、私营、"三资"企业等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迅速增长,有相当一批数量的党员进入这类经济组织工作。由于非公制企业的党员经济地位特殊,心态比较复杂。比如,有的党员到私企工作目的就是挣钱谋生,解决家庭困难,对党的活动态度不积极;有的党员特别是中青年知识分子,进入非公制经济组织工作则是为了谋求个人事业的发展,往往把个人事业看得比党的工作更重;也有些党员认为,"端人碗受人管",既然为老板打工,就该拼命为老板干活赚钱。同时,由于缺乏工作经验和政策指导,基层党组织有时在具体工作中也无所适从,比如党组织开展教育管理工作应选择什么样的载体?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标准究竟是什么¨艮难把握。
企业党员教育管理思考
近几年来,许多企业由于效益不好,纷纷改制,减员增效,因此,下岗党员不断增加。有的党员下岗经商或外出务工;有的留在租赁或私营企业中打工;甚至有些党员买断工龄回到农村种田等等。这样一来,给企业党员教育管理带来了不少的困难。最近,我们对我县宁红、康顺、金樱子集团以及粮食系统等几家改制企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进行了一次专题调查,感到目前企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确实存在不少问题。
——企业改制时忽视了党组织建设,出现“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一方面,企业领导把主要精力用在跑资金、争项目、搞推销上;另一方面,在改制过程中没有把党建工作列入改制的一项重要内容。党员下岗,党组织生活不正常,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涣散造成企业党建工作的被动动态。
——企业效益不好,改制后,下岗党员增多,增加了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难度。企业改制后,由于企业实行租赁、股份合作或承包后,许多私营企业主或承包人不抓党的建设,更不重视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我县宁红集团党委在改制后,放松了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更谈不上如何组织党员过好组织生活等。有些党员反映,上交党费无人收。我县金樱子集团破产几年后,党员不知去向,也无人管理,党员几年没有过组织生活,也没有交纳党费。在改制后的企业中,还存在党组织的隶属关系不明确,留在租赁企业中的党员和外出打工的党员教育管理泛力等问题。
——党员心理失衡,党性意识淡化。由于一些企业效益差,工资难以按月发放,甚至半年难以发放一次工资,给企业党组织开展活动带来较大的困难。一些党员心理很不平衡,意见比较大。如我县宁红集团党员反映班子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却没有得到及时的解决和处理,导致党员心里产生反感,从而引起党员集体上访事件。特别是一些老党员,他们中有的为企业作出过较大的贡献,到现在基本生活都难以保证;有些企业在红火时期,党内监督力度不够,有些企业领导人利益分配不公,在党员中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在企业不景气时期,一些党员的党员意识大大淡化,党性观念不强,对自己要求不严,甚至有些党员带头上访或闹事。
——企业党员对党组织的依赖程度下降,制约了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企业党组织要求党员尽义务的多,却对党员关心不够;有些企业党组织长期不组织党员学习,不走访慰问党员,不关心他们的疾苦。有些企业由于条件所限,有的连党员的生活困难都不能帮助解决,严重挫伤了党员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党组织的威信降低,一些党员也因此对党组织的教育管理产生抵触情绪,有的甚至连党费都不愿交。
面对上述企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针对企业改制前后党组织如何设置,党员如何进行教育管理以及如何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等方面,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党员教育管理难题思考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党的阶级基础的巩固和党的群众基础的扩大,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覆盖面也越来越大。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如何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对此,我们做了一些调查与思考。
一、基本情况与现状
我县现有23个党委、239个党支部、4121名党员,其中乡镇党委14个、县直部门党委8个、机关工委1个,县委直管总支2个(1个企业总支、1个事业总支),农村支部98个、企业支部25个、事业支部42个、机关支部61个、其它支部13个;现有农民党员2225名、党政机关党员746名、企业党员113名、事业党员306名、退休党员394名、其它党员311名(含工人党员175名);女党员732名、少数民族党员90名。
近几年来,我们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对农村基层党组织进行了两轮集中整建,在县直部门、乡镇村党员干部中开展“四教育”活动,深入开展了“六个好”乡镇党委、“五个好”村党支部的创建和开展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党性党风教育、干部作风教育整顿活动。建立健全了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制度、党员干部定期学习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双评双考制度、流动党员管理制度,实行以岗定责、不断强化党员目标责任管理。这些活动的开展、制度的建立健全,从根本上加强了党员的教育管理,使全县党员教育管理基本步入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为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全县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但我县党员队伍年龄老化,农村党员文化素质偏低,新经济组织党员偏少的问题依然存在,有的地方还较严重,这些问题给党员教育管理增加了难度。我们要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党员的特点,积极探索党员教育管理的新方法,使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更加富有成效。
二、主要做法与成效
(一)坚持“三级联创”,创新教育管理机制。
党员教育管理研究思考
加强党员教育管理,促进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是党的**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要目标。作为一个典型的经济欠发达县和山区农业县,农村外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问题是**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试就加强农村外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促进发挥流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作一粗浅的探讨。
一、农村党员外出流动的基本状况和特点
截至**年底,**县共有党员16755名,其中农村党员(仅指建制村党员,下同)10494名。截至**年10月,农村外出流动党员为**名,占全县占农村党员总数的19.1%。总的来看,近年来农村党员外出流动情况呈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总体数量强劲增长。**至**年外出流动党员数量分别为862人、1086人、1250人、1382人、1764人和**人,五年间增长近2.4倍,呈强劲上升趋势,数量达到全县农村党员总数的五分之一,特别是60岁以下流动党员总数更是达到同年龄段农村党员总数的近四分之一。
二是从事行业比较单一。据调查,**名外出流动党员中,在温州市区、瑞安等地私企务工的775名,占总数的38.7%;在上述两地城郊结合部从事种菜等农业劳动的260人,占总数的13.0%;在杭州、金华(义乌)、温州等地从事布料、皮鞋、箱包、小五金等小成本个体经营的861人,占总数的43.0%。三项合计1896人,占总数的89.5%。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农村党员流入城市以后,主要从事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强度大、工资待遇低,生活比较艰难。
三是流向地点比较集中。由于市场经济逐渐成熟,农村外出党员就业方向逐步稳定,党员流向也相对固定,主要流向邻近的省内第三产业发达城市,以毗邻的温州、瑞安两市为主。**名外出流动党员中,省内跨市的425名,主要集中在杭州、金华(义乌)两地。市内跨县的(主要流向温州市区和瑞安市)的1214名,主要是在温州市区和瑞安市。跨省流动的365名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两地。与前些年相比,党员盲目流动现象逐步减少。
党员教育管理初探报告
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何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提高党员素质,保持党员先进性已成为新时期党建工作的一大课题。稽东镇党委对此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我镇党员教育的现状及原因稽东镇地处绍兴县南部,辖24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全镇共有34个党组织,有党员1384名。经过几年来的努力,全镇的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总体上看,已步入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跃上了一个新台阶,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一是农村党员老化,整体素质不高。全镇1384名党员,其中56岁以上的318名,占到23%;高中以上文化的166名,占12%;小学以下文化的512名,占37%。总的看,全镇的党员存在老化现象,文化程度也偏低。二是一些党员宗旨观念和模范作用淡化,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不明显,甚至混同于一般群众。特别是农村党员中,有的参与赌博,在群众中形象不佳;有的崇尚迷信,参与教派;有的工作落后,甚至落后于群众;有的整天无所事事,起不了先锋模范作用,甚至对组织牢骚腹;有的拉帮结派,带头上访;有的腐化堕落,践踏法律。三是有些党员参加组织生活不积极,开展集体活动难。个别党员不参加组织生活、不交纳党费、不做党组织分配的工作,称之为“三不党员”。四是流动党员不存在失管、漏管问题。非公有制经济建党组织问题有待研究。全镇有外出党员485名,其中约35%外出3个月以下,70%外出3个月以上,这部分党员管理困难,有的失管、漏管。五是以往党员教育管理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不强。有的党员无所谓教育不教育,纪律观念淡化;有的教育流于形式,对党员存在问题起不了很好作用。分析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一是党员教育管理的工作模式、思想观念、工作方法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没有完善健全一整套党员教育管理的制度。二是我镇经济发展水平低,制约了党建工作,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还存在薄弱环节。
二、工作思路与对策根据我镇党员教育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如下加强和改进党员教育管理的基本思路和对策。
(一)基本思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围绕“一条主线”(以“三个代表”为主线),抓好“二项工作”(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开展学理论、学《党章》)、突出“三个重点”(农村党员、离退休党员和流动党员、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员),使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出现新的面貌,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一个大的提高,切实发挥好在改革发展稳定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1、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线,全面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对党的性质、宗旨和根本任务的新概括。必须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穿于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始终,常抓不懈。要加强党员的理论教育,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广大党员的头脑,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从根本上增强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使每个党员在思想和行动上解决能否代表、如何代表的问题。
2、抓好“二项工作”。一要把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教育作为党员教育管理的首要任务来抓,引导广大党员进一步加强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每个党员都成为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二要坚持不懈地开展“学理论”、“学《党章》”活动,解决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高党员的党性观念,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充分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同时对党员进行党的性质、宗旨以及党员标准的教育,用《党章》统一思想,用《党章》规范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