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教育范文10篇
时间:2024-01-02 20:42:4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德育教育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德育教育
一、语言手段
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情感的主要工具,也是教育的本手段。正是有了语言,人类才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教师的德育用语,按其功能可以分为3类:规范学生操行的“规范性用语”,评价学生操行的“评价性用语”,以及说明和论证道德规范或评价的“解释性用语”。
(一)规范性用语
当教师告诉学生某种行为在道德上是正当的或错误的,该做什么或不该做什么时,就是在下“道德义务判断”。例如,“学生应当尊敬老师”,“做人要信守诺言”、“歧视成绩差的同学在道德上是错误的”,均属道德义务判断。教师同学生谈论责任或义务,谈论什么是道德上对的或错的,就是在告诉学生应该样待人处世。在这种语境下教师使用的是“规范性用语”,这种用语涉及行为,是教师规范学生行为常用的道德语言。在英语语言中则用不同的句式来表示“规范性用语”。
1、祈使句:禁令、指令、倡议;即Imperativesentence:WarningandProhibition,Obligation,Adviceetc.教师通常用指令和禁令,直截了当向学生提出道德要求。其中,指令表达肯定性道德规则,规定必须如何行事。在课堂上当学生不认真听讲或不按时完成作业时我会板着面孔对那些学生说,“Youhaveto….”这时候学生会意识到他们做错了,并通过改正或完成任务来表达他们对语言的理解。教师通常采用道德倡议对学生进行道德理想教育,激励学生高尚的行为。在教学中我尽量运用激励语言来鼓励学生,如“You’dbetter….”“Youarethebestone.”“Don’tbeshy.”etc.教师采用道德禁令对学生进行道德规则教育,约束学生的不规行为。语言教学也要灌输一点禁令给学生,如“Don’tdothat.”,“Youcouldn’tsayinthatway.It’snotpolite.”“Youmustn’t….在教学中体现一些中西文化差异,并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感知。
2、陈述句:建议、期待、希望
国外德育教育模式及对中国德育教育的启示
摘要:中学作为人格培育的关键阶段,德育教育不可或缺。本文聚焦于中学德育教育,在分析了中学德育教育内涵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国外德育教育的理念和模式,进而得出其对中国中学德育教育的启发。
关键词:中学德育教育;国外模式;中国;启示
目前中国经济社会正处在深刻转型的关键期,经济社会大环境中诸多不利因素对中学德育教育产生一些消极影响,也增加了对中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难度,迫使学校、家长和社会公众对中国目前中学德育教育工作的理念和模式进行反思。本文通过对国外中学德育教育模式的分析,从中得以启发,使得我们的中学老师和相关德育人士与时俱进,不断在变革中探索与中国国情相适合的中学德育教育的新理念、新模式和新方法。
1中学德育教育
德育(moraleducation)也称道德教育,“德”主要内涵是思想道德品德,而“育”则是指培养教育。一般认为“德育”这一词在18世纪70、80年代早已经形成了。直到英国学者斯宾塞在《教育论》(1860年)一书中,明确把教育划分为“智育”(intellectualeducation)、“德育”(moraleducation)和“体育”(physicaleducation),“德育”才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一个基本概念和名称。从狭义来理解“德育”指的就是道德品德教育。而从广义而言,德育的内涵和外延就比较丰富,它是一个整体的互动过程,主要指的是教育工作者(主要是教师)按照特定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的要求以及被教育人员的需求,依据人生发展不同年龄段的思想道德和品质形成的特性和规律,运用不同的多元化的手段和方式,在理论和实践中对被教育的人实施的道德品质、政治立场以及心理健康等相关素质的培养和塑造。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身体力行,以形成他们的品德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简而言之,德育就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通过对德育教育概念和内涵的分析和理解,我们得知德育教育是有一套相应的运行机制,具有一些特定的教育方式、方法和手段的,而这些相关因素的相互作用影响最终会形成一定的具有自己特色的模式。有鉴于此,所谓的德育教育模式就是指运用具体的方法和手段进行道德教育、塑造、培养,进而形成具有一定理念、主体、方式的教育关系体系。中学德育教育模式的形成与一个国家的国情和各地区的实际情况以及本国制订的德育教育任务目标和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习惯有关,只有充分考虑这些因素才能建立和形成科学合适的德育教育模式,进而确保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和可接受性,使德育获得应有的效果。
2国外德育教育模式
美术教学德育教育思考
一、提升自我,为美术教学和德育教育的有机结合奠定良好基础
教育的实施者是教师。这就要求教师要首先提升自我修养,博览群书,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同时,还应加强业务能力,吃透教材,将德育教育与专业教育自然结合,切不可牵强附会,生拉硬扯。在专业教学中渗透德育,并不是把德育的内容强加依附在专业知识的讲解中,更不是把专业知识本身就蕴含的德育规范剥离出来,对学生进行专门说教,那就恰恰违背了德育渗透的本意。我们所强调的德育穆透是要挖掘和利用专业课程教学自身蕴涵的德育资源,创设情境或直接将道德规范、学科的前沿思想、先进方法、理念融汇在专业知识的技能的传授中,让学生在完成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不知不觉接受德育因素的影响,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
二、教师在美术课堂中,融入德育教育
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教材的思想新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的过程中融入德育教育。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在小组合作中融入德育教学,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意识。在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中,教育理念也在不断的革新。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进行合作学习也成为了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尤其对于中职学校的学生而言,多数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好,自主学习的能力较低,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不仅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相互之间的交流与配合,各自的分工与合作,这些都能够有效的锻炼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以及互相谦让的品质。(二)在艺术欣赏课中,渗透德育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中职学校的学生正处于思想波动大,自我意识过强的年龄时期。尤其在90后、甚至2000后的学生当中,崇洋现象过于严重。针对当前中职学生的认知特点及心理结构,在美术欣赏课中,通过对我国传统艺术作品的赏析,有助于学生了解我国文化遗产,认同古现代劳动人民的艺术结晶,进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例如,在学习中国美术史的时候,可以通过欣赏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比如,在欣赏《清明上河图》时,通过布置课前任务,让学生通过书籍、网络等资源进行自主学习,从作者、内容、布局、艺术手法、历史意义等方面进行分析了解,并写出学习心得。课上,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创设问题情境,带领学生一起进入北宋都城汴京清明时节,从市郊景色、汴河、城内街市三个部分感受当时的繁华景象。画家通过对汴京城内建筑、商贸、交通、运输几个方面的描绘,再现了北宋都城的繁华和发达,如此丰富多彩的内容,为历史古画中所罕见。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北宋大都市的一手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这一伟大的现实主义绘画珍品,使其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被奉为经典之作。学生通过欣赏《清明上河图》,不仅能够认识我国人民非凡的创作力,同时也能够在开阔眼界,提升艺术修养,增强对我国文化文艺的认同感及民族自豪感。(三)通过课后实践任务,培养学生的美丑观、荣辱观。绘画是学生美术课堂必然要接触到的,教师在布置相关的美术作业时,应该特别留意相关作品所含有的内在思想性,充分发挥它的教育作用。定期或者不定期的举行相关的创作课程是一个有效的方式,而创作的主题可以多种多样,可以是有关校园的,有关家庭生活的,也可以是有关梦想的。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与家庭相关的作业,要求家庭成员一起参与,共同完成任务。学生在和家长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培养其团结合作意识,同时也能够增进亲子间的感情,激发学生对家庭和生活的热爱,培养其正确思想道德观念。
总之,美术教育不仅仅是美学的赏析,还是美与德的完美结合,作为一名美术专业教师,首先应提升自我,加强自身修养,以良好的言行举止正确引导学生。在教育教学的工作中,不仅仅要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更要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在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培养全方位、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美国德育教育与中国德育教育的区别论文
摘要:美国混合德育模式与我国综合德育模式各有其特点和优势。本文通过比较各自德育模式的长短和不足,认为应借鉴和吸收美国德育模式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以此促进我国德育模式的改革和不断完善。
关健词:中国;美国;德育模式
一、美国学校德育模式的特点及对我国学校德育模式的审视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国家普遍经历了无疑是几千年来教育发展史上一次最重要的教育变革。那场被称为“新教育”、“进步教育”的教育变革,推动、促进了美国学校德育的根本变革、在德育模式的选择上,由于不断进行发展、完善,使美国学校德育在实践中呈现混合德育模式的特征。
美国是一个年轻的、经济发达,号称“自由乐土”和“民族熔炉”的多民族国家。美国的现代学校德育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以前的美国学校德育从内容、方法、途径到管理措施仍然是德目主义模式占主导地位。至20世纪前50年,学校传统德育模式的功能明显下降,杜威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和实用主义哲学对学校德育产生了巨大影响,传统的“教师中心论”的德目主义受到了极大冲击,全面主义德育模式倍受青睐。第2次世界大战以后至70年代,学校更加放松对学生思想道德的控制和管理,学校德育处于一种放任自流的状态,这就成为导致60-70年代以来的学校德育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之后,社会各界人士纷纷呼吁加强学校道德教育。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改革措施,美国学校德育实施体系就具有了既包含德目主义模式的特征,又包含有全面主义的特征,即在德育实践中呈现混合德育模式的特点。
所谓混合德育模式,是指学校德育既开设相对独立的德育课程,向学生传授既定的德目系列,又充分利用各学科和全部教育活动的途径和方式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这种模式的主要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初中德育教育与对策探讨
【摘要】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城市化建设已经成为了中国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种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对于初中德育教育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学生生活环境不断发生变化的现代教育中,德育教育就显得更加的重要。本文则是通过分析初中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来探析城市化背景下更加有效的教育教学对策。
【关键词】德育教育;城市化;初中学生
初中学生无论是学习内容的深度和数量相比以前可以说有了质的提高,心理和生理也有较大的变化,但玩乐的意识仍然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在学习上的专注度也需要时刻的关注。因此对于比较枯燥和理论化的德育教育,一般初中学生是很难接受的。特别是在城市化的背景下,学生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影响德育教育的外界元素也更多样,然而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德育教育对学生思想行为上的影响尤为重要。
一、德育教育以往存在的问题分析
1.重视度不足。从以前到现在,大多数的初中学校都只是重视自身的文化课程教学,其中以初升高的考试科目为主。同时很多教师和校方都过于关注自身的升学率和毕业率,从而忽略了学生德育方面的教育,而由于校方的忽视,就很容易导致学生也轻视德育教育,从根本的思想意识层面就否定了德育教学的作用。因此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一方面学生很难集中注意力,另一方面也不存在去思考和复习的想法。对德育教育的轻视,可以说就是忽视了初中学生思想上的需求和教育,这违背了教育的基本理念。2.教育方式单一。随着国家教育产业和教育文化的快速发展,加上全球信息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在国内的教育领域中,新的教育教学方式开始不断涌现,但对于初中德育教育而言,教育教学的方式仍然过于单一。多数学校和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方式仍是较严肃、呆板的读教材或背诵课文等形式,从而令德育教育流于表面。一方面学生无法学习和认识到德育教育的内涵,另一方面枯燥的教学方式也让学生不想去深入探究德育教育的内容。3.教师综合素质不足。德育教育是从初中学生的思想教育入手,包括的领域有:中国文化、道德、政治、法律和心理等领域,可以说是对学生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培养,但部分教师自身的德育有所不足,包括:言行举止,那么对德育教育就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初中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一定程度上会受到家人和教师的影响,也会一定程度上模仿成人的行为和言语,而进行德育教育的人自身的品德较低或存在较严重的问题,无法做到为人师表,就很容易导致德育教育只是一个空的口号,学生无法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二、德育教育的有效措施
中职德育教育途经探讨
一、中职院校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发展和完善,使得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然而,其带来的巨大思想冲击,给学生群体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中职学生由于其整体素质较普通高中的学生更差,在社会认知和价值判断上也存在诸多不足,为避免其在思想道德方面出现严重偏差,在价值观的形成上存在极大危险,就应当通过德育教育的方式对其进行有效引导和指导,使其懂得善恶对错,并能够拥有正确的理想和未来规划。同时,中职学生作为我国社会发展建设的储备军,能够为我国提供大量职业型和技能型的劳动人才,必须保证其在学校期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使得其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高。因此,必须充分重视并加强中职学生德育教育,以保证学生未来的良好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重要保障。
二、当前中职院校德育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德育老师综合素质不高
德育老师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德育教育水平。然而,目前的中职院校德育教师普遍存在着综合素质不高、教学效果不佳的问题。一些德育教师由其它课程教师,不仅专业水平不高,专业知识不扎实,在教学态度上也存在严重的问题和不足。教师普遍认为德育教育不重要,对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没有直接帮助。在教学过程中,其行为举止和言语态度均对学生起到负面的影响。教师综合素质不高,是中职德育教育问题中的突出问题。
2.德育教育与实际相脱节
小学德育教育的策略研究
摘要:德育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的有效学习与健康成长起着指导性的作用。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之中,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针对有效加强小学生德育工作进行研究,分析了现阶段小学德育工作的工作现状,进而探究了有效加强小学德育工作的策略,提高小学德育教育水平。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育;策略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学生评价标准也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对于学生好坏的评价不再将分数作为唯一标准。现阶段对学生进行评价的重心主要在于学生的道德教育问题,要求小学德育更为合理化、科学化、高效化。在小学生的群体道德观念走向“多元化”趋势下,对小学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深化德育理论,更要立足于德育实践,服务于德育实践。
一、加强小学德育教育的意义
一个人即便满腹才华,但若是没有最基本的道德,那么也不能算作是社会的安定因素。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不成熟,比较容易接受具有正能量的道德引领,同样也易受到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抓好小学德育工作,有利于学生良好习惯、性格与价值观的形成。现阶段,我国青少年犯罪的情况屡屡发生,而且这些犯罪嫌疑人越来越呈现出暴力化和低龄化的特征。我们在为这些青少年犯罪嫌疑人的遭遇感到痛心的同时,也需要对当前学校教育的失败之处进行反思。由于学校德育教育中存在一些不足,致使小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能得到正确形成,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现象的影响,慢慢走上违法乱纪,甚至是犯罪的道路。所以,在小学教育中加强德育教育工作力度是十分重要的,可降低我国青少年的犯罪率。加强小学德育工作,积极反思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有利于全面把握小学德育工作;有利于提高小学德育工作水平,使之更符合小学生的需求;能够提高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当前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
试析中职德育教育的现状
[摘要]近年来,中职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伴随着越来越多中职学生的涌入,中职教育开始出现了一些问题,尤其是中职德育教育工作,更是因为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不足,导致教师无法有效地开展德育教育工作。中职学生的思想品德状况与社会生产大军的素质有着直接的联系,然而中职德育教育现状并不可观,就中职德育教育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中职教育;德育教育;现状
一、中职德育教育的现状
(一)学生水平参差不齐
选择就读中职学校的学生大致可以将其分为三种类型:1.家庭经济较为困难,想要早日找到工作为家庭减轻经济压力。2.没有在初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导致学习成绩和基础能力较差,无法就读高中只能选择中职。3.完全没有主见,全听家长的意见,获得一张毕业证书即可。大多数中职学生都认为自己既然没有考上高中,那么自然也没有就读大学的机会,因此就抱着混日子的想法来到中职学校,自然而然在学习过程中也不会认真参与。而教师因为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的原因,无法因材施教,也无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德育教育,使得中职德育教育得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社会消极因素
创新中职德育教育模式
【摘要】中职教育,即中等职业教育,为社会培养初级和中级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在输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和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是我国整个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本文从新形势下中职德育教育工作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入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分析中职德育教育模式创新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中职德育教育;社会需求;教育模式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稳步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准和精神文化水平的快速提升,带来的是人们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思想道德等方面的巨大改变。中职学生作为技术型、专业型的综合性人才,其成长环境复杂,与社会接触较为密切。德育教育作为中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智育、体育和美育相互联系,侧重于对学生思想、政治、道德、法律以及心理健康的教育。德育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的是学生能否健康成长成才,更事关学校未来发展的方向。因此,中等职业学校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德育教育。
二、目前中职德育教育的现状和不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不断普及,大众化进程加快,中职学校招生人数也随之呈逐年增长趋势。由于现阶段学生人数的大幅下降,为了稳定生源,中职学校放宽了招生政策,导致生源质量有所降低。入校新生不仅仅学习成绩不理想,而且部分学生出现了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如:焦虑、自卑、冷漠、叛逆等。传统的德育教育工作已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出现了诸多不足。目前,大多数中职院校的核心工作仍然是课堂教学和技能培训。虽然学校不断强调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德育教育尚处于重言轻行的处境,即重口头、轻实行。多数中职学生自身素质差,缺乏团队合作精神、组织纪律涣散、荣辱感不强、思想道德水平不高。
“微时代”德育教育探析
[摘要]现如今,我国中职院校生源素质普遍较低,年龄小,无法很好地适应社会。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学校大力开展技能培训和理论方面的教学工作,却严重忽略了德育教育。对此,只有提高对中职院校学生德育教育的效果,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提升学生的个人品质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中职教育;德育教育;创新路径;微时代
“微时代”的来临,给中职院校的德育教育工作开展带了一个很好的契机,改变了以往的教育行为,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到德育教育中,完善自己的人格品质,提升自身素养。
一、中职德育教育现状
中职学生年龄小、素质相对较低。因此要加强中职生在校期间的德育教育,使其成长为人格、性格健全的高素质劳动者。但如今,中职院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并不尽如人意,中职院校主要培养的是技术专业对口人员,过分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训教学,忽视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研究活动少,教师队伍建设不完善,不能满足德育教育资格和教学要求,对于德育教育的内容选择上较为陈旧,没有创新,脱离社会发展实际,无法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1]。
二、“微时代”的概念以及中职德育教育路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