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与社会科学期刊范文10篇

时间:2024-01-02 20:28:3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教育与社会科学期刊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教育与社会科学期刊

社科期刊评价特点

在学术期刊的历史发展上,我国有着不同于欧美发达国家的学术发展历史,科研规范程度、学术研究体系及体制等,整体学术体制的成熟度仍有待提升。但近几年,我国学术研究成果数量飞速增长,截至2015年6月,中国国际科技论文数量已连续6年排在世界第二位,专利水平不断提升,表明我国科学研究工作已得到较高提升。因此,对于学术期刊具有导向作用的学术期刊评价也会与西方有较大的差异,不顾中国学术发展的现状而直接引入、移植西方期刊评价将造成水土不服。学术期刊评价对学术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将影响学术发展的方方面面。首先,优秀期刊往往承载着广大读者对科学研究前沿的期待,评选的顶级期刊上刊发的文章将被认为是该学科的最新研究方向,被广泛传阅。其次,期刊评价也是人才评价的组成部分之一,在高校、科研院所等人才较为集聚的科研机构,通过成果评价人才培养效果是他们的主要目的。最后,期刊评价的目的并非仅仅是为了评价,而是为促进期刊的良性竞争和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激励期刊界的办刊积极性,促进质量提升。

一、哲学社会科学期刊评价的现状

“科学引文索引”于20世纪60年代产生于西方,当时,西方学术研究已经发展了一套较为完整稳定的体系和科学研究范式,学者们普遍遵守这一规则。学术研究是通过论文之间的引证和被引证关系,反映出学科发展的脉络和知识积累情况,发现科研成果之间的关系。我国学术期刊的评价因整体学术研发发展较晚而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的期刊评价研究得以起步,1992年,北京大学图书馆出版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是我国期刊评价的开始。在学术研究迅速发展的今天,人文社会科学承担了更加重要的责任,这对我国社会转型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期刊是中国文化的传承者,也是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主要载体,对其进行正确的评价对于哲学社会科学期刊发展具有着重大意义。与自然科学相比,社会科学的学科规范程度较低,在期刊评价时存在更大的争议。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在评价时有其特殊性:首先,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大部分均为综合性期刊,即期刊并不针对某一两个细分领域,而自然科学学术期刊大多会按一级学科进行分类,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其次,国内自然科学研究具有规范程度高标准统一的特点,在评价时,会有高度统一的学科基础,更易于用定量指标进行测算,因此自然科学的期刊评价认可度较高,而哲学社会科学的期刊评价并未发展成熟。和自然科学不同,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的评价并不适合完全的定量评价,而是应以定性评价为主,定量评价为辅。

二、哲学社会科学期刊评价体系介绍

国内较为知名的哲学社会科学期刊评价主要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编制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以下简称社科院核心)、北京大学图书馆编制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以下简称北大核心)、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编制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以下简称CSSCI)和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编制的《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以下简称《RCCSE期刊评价报告》)在我国发挥着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作用,其中北大核心和《RCCSE期刊评价报告》为综合性的,但包括了对人文社科类期刊的评价。

1.《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查看全文

社会科学期刊学术传播管理论文

【摘要题】期刊工作

【正文】

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于1998年研制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评价中心按照文献计量学规律,采取期刊影响因子等定量与学科专家等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和动态管理的办法,筛选CSSCI来源期刊作为统计源。目前大陆现期期刊9000余种,其中人文社科期刊4500余种,除去通俗等非学术性期刊,学术、准学术人文社科期刊共3000余种。2004年从3000余种中精选出来源期刊461种。由于教育部已正式启用CSSCI作为重点研究基地、项目评估、申报的依据之一,许多高校已启用CSSCI作为文科教师科研评价的依据,许多学者撰文充分肯定了CSSCI的检索和一定的评价作用。因此,许多期刊编辑部迫切希望了解CSSCI来源期刊选择的标准、指标和方法,研讨期刊审稿、引文注释等方面的规范要求,交流提高期刊学术水平的经验,建议由评价中心主办一次期刊学术研讨会。

2005年4月6~8日,由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主办的“中文社会科学期刊学术规范研讨会”在南京大学召开。来自国内的29个省、市、自治区的187个期刊社的241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其中“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的来源期刊社113家。会议的主题是贯彻落实2004年8月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的精神,研讨学术期刊学术规范的内容,推进中文社会科学期刊的学术规范进程,提高“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的质量,繁荣、发展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

会议以大会发言和小组研讨方式进行。大会开幕式由南京大学校长助理、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主任周宪教授主持,南京大学副校长张异宾教授致开幕词。评价中心叶继元教授、邹志仁教授、吴向东研究员、袁培国教授、韩新民教授分别做了《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学术规范探讨》、《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及其来源期刊的选定》、《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编辑规范及其实现》、《引文索引和期刊编辑与评价》和《关于共建CSSCI全文数据库的说明》的演讲。此外,《大学图书馆学报》副主编何朝晖、《开放教育研究》执行主编希建华、《广东社会科学》总编辑刘泽生等先后在大会上做了发言。《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胡敏中教授、《海南金融》王丽娅主编、《敦煌研究》杨秀清研究员、《广东社会科学》刘泽生总编辑、《探索》苏伟主编与《科技进步与对策》高建平副主编分别代表六个小组汇报了小组研讨情况。代表们对人文社科期刊规范的意义与内容、CSSCI的评价作用与导向、CSSCI来源期刊选择与数量、自引、实引(注出出处、页码)、期刊半衰期等指标的含义、编辑、著录规范及文献注释与参考文献的异同、CSSCI全文数据库的建立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1.人文社科期刊规范的意义与内容

查看全文

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管理论文

【内容提要】第五届综合类人文社会科学期刊高层论坛举行之时,正值《江西社会科学》杂志创刊25周年庆典。这次论坛的主题是“编辑思想的自觉与综合类学术期刊的发展”。会议围绕着“编辑思想的凸显与综合类期刊发展空间的拓展”、“综合类学术期刊在优化学术生态环境中的责任与作用”、“论坛的角色意识和引导功能”、“综合类学术期刊的办刊经营模式”等议题进行了热烈而认真的讨论,取得了圆满成功。

【摘要题】期刊工作

【关键词】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学术期刊发展/编辑思想/学术生态环境/期刊高层论坛

【正文】

2005年10月26日至11月1日,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江西省社会科学院主办,《江西社会科学》编辑部承办的“第五届全国综合类人文社会科学期刊高层论坛”在江西南昌举行。来自全国各地著名学术期刊的总编辑和主编们济济一堂,围绕“编辑思想的自觉与综合类学术期刊的发展”的主题,就“编辑思想的凸显与综合类期刊发展空间的拓展”、“综合类学术期刊在优化学术生态环境中的责任与作用”、“论坛的角色意识和引导功能”、“综合类学术期刊的办刊经营模式”等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现将会议情况和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第五届综合类人文社会科学期刊高层论坛举行之时,正值《江西社会科学》杂志迎来创刊25周年庆典。与会代表向《江西社会科学》杂志表示热烈祝贺!

查看全文

核心期刊认定标准

一、《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要目总览》(不含港澳台期刊)由北京大学图书馆与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联合编辑出版,是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九五”规划项目“核心期刊的文献计量学研究”的子课题。1996年推出《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第二版)》,2000年推出《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第三版)》,2004年推出《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第四版)》。

目前《要目总览》的最新版是2004年版,为国内多数科研院所采用权威版本。我校采用最新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作为对的期刊是否属于核心期刊的认定标准。总体而言,对当前核心期刊的认定原则是:以最新版《要目总览》收录为准,期刊封面标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字样的期刊可以认定为核心期刊,印有“XX类核心期刊”字样的期刊则不一定是我们所指的核心期刊,相反,期刊没有标记“核心期刊”字样而《要目总览》收录的是核心期刊。

二、《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

中国社会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中国社科院文献信息中心研制。该中心从1996年开始建立中国社会科学论文统计分析库,根据几年来的研究成果和对大量数据的统计分析,确定了1999年度中国人文社科学核心期刊并编制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共收入506种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基本覆盖了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的主要学术期刊,反映了我国人文社科论文的学术水平,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认定的学术研究核心期刊,也是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统计分析和文献评价研究的重要信息基础。社科院每年将对核心期刊进行更新补充,并淘汰不符合核心期刊入选标准的期刊,

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查看全文

《创新与创业教育》稿约启事

一、期刊简介

《创新与创业教育》(国际刊号ISSN1674-893x,国内刊号CN43-1503/G4)是由教育部主管、中南大学主办、教育部高等学校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及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创新与创业教育分会协办的国家级学术理论期刊,亦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公布认定的学术期刊之一。《创新与创业教育》已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报告(AMI)》引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等多家数据库收录。

本刊主要面向高校师生,刊登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和理论研究成果,旨在搭建创新、创业教育学术交流平台,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本刊热忱欢迎作者踊跃投稿。

二、栏目设置

本刊目前主要开设有“理论研究”“模式探索”“专题调研”“教学革新”“异域鉴借”等主要栏目。

三、联系方式

查看全文

学术期刊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力度探讨

学术期刊是不同学术观点、不同思想学派交流的平台,具有知识传播、学术评价、文化建设等重要价值。总书记在与党外人士共迎新春时,谈到一件大事:中共中央决定,2021年在全党开展中共党史学习教育[1],鼓励动员全体党员深入了解党史,从中汲取经验,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学术期刊中所反映出的理论观点、思想倾向等对整个思想理论战线和社会舆论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为此,突出学术期刊的政治导向功能,加大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力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我国学术期刊及其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的关系

1.我国学术期刊的办刊理念从近两年的学术期刊办刊方向和文章内容来看,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的力度显著增强,体现了学术期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办刊理念。首先,学术期刊应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其次,学术期刊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是繁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内在要求。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需结合时代背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紧密结合,促进理论的创新,丰富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内涵体系和方法体系。再次,学术期刊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是中国期刊的显著特征和巨大理论优势。学术期刊之所以能够发挥其在学术领域的导向作用,关键在于其具有显著的社会主义属性。坚持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建设的新成果,有助于学术期刊持续、稳定发展。由此观之,学术期刊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办刊理念,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期刊意识形态方面的指导作用。2.我国学术期刊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的关系阐释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发挥着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没有学术研究,就无法实现理论创新。而宣传普及教育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的重要环节,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宣传普及教育之间是理论创新和实践工作创新的关系。学术研究是前提和基础,宣传普及教育是结果和目的。两者各具特色,互不相同又紧密联系,不可分割,两者统一于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之中。学术期刊不仅是科研成果展示的载体和重要窗口,也是学术探讨的前沿阵地[2]。传播和弘扬马克思主义是学术期刊的重要使命和社会责任。学术期刊在推动学术进步的同时还要发挥学术期刊的导向作用,要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研究成果。总书记在致中国社会科学院建院40周年贺信中明确指出,希望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同志们和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努力为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增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国际影响力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3]。2021年5月9日,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的回信中指出,让世界更好认识中国、了解中国,需要深入理解中华文明,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深入阐释如何更好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回答好这一重大课题,需要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共同努力,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4]这也表达了总书记对办好哲学社会科学期刊的期望。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最新研究成果,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等领域的发展,是新时代赋予学术期刊的重要使命。

二、当前学术期刊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当前,学术期刊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具有必然性和应然性。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学术期刊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创造了新的机遇和条件,丰富了学术期刊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途径和方式。但另一方面,学术期刊在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过程中也面临着不少挑战。1.学术期刊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面临的机遇首先,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学术期刊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提供了技术支撑。在网络信息技术的推动之下,学术期刊实现了数字化转型,方便了作者、读者,提高了学术期刊的人性化办刊水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5],作为学术传播主要媒介和阵地的学术期刊必须深刻领会总书记的讲话精神,积极探索新媒体时代学术期刊的转型道路。随着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的发展和普及,我国学术期刊的数字载体越来越成熟。一方面,部分期刊已设计专门的网页来宣传期刊内容,提升了学术期刊的知名度;一些学术期刊在数字化传播过程中践行了“开放获取、免费使用”的公益学术理念,进一步提升了人性化办刊水平,实现了学术资源的有效共享,有力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另一方面,通过专门网页和平台,作者、编辑、读者、专家能进行多元互动,进一步提升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层次,增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效果。其次,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学术期刊的整合式发展。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学术期刊在出版模式上相对粗放分散,集约化程度较低,影响了我国学术期刊的整体竞争力,不利于学术的繁荣和发展。学术期刊与网络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推动了学术期刊的整合式发展,实现了学术期刊资源的共享、共建,提升了办刊质量,发挥了学术期刊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引领和带动作用。特别是大数据、云计算的广泛应用,实现了对数字化学术期刊的有效整合。通过分析学术期刊大数据库,对当前学术期刊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的好经验、好做法进行总结,进而通过共享、共建的模式将这些经验和做法分享出去,可以提升学术期刊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的整体性和主动性。2.学术期刊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面临的挑战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兴媒体的出现丰富了学术信息的传播路径,学术信息获取途径呈现多样化,用户阅读习惯出现移动化、碎片化。新媒体凭借其海量资讯(包括很多非学术资讯)、传播速度快、传播面广、更新及时、搜索方便、定位精准等优势,快速占领市场,分散了受众的注意力,影响了学术传播。学术期刊不再是读者了解学术前沿知识的主要途径,也不再是作者学术成果的唯一渠道,如微信公众号、学术讨论平台等的出现,为学术成果的分享和学术观点的碰撞拓展了空间,同时也分流了传统学术期刊的用户和作者[6]。以纸质为载体的传统学术期刊因出版周期长、时效性差等缺点,读者需求出现下降趋势,期发行量也随之减少。不少学术期刊有电子版,有些还有“两微一端”,但不够重视与新媒体的融合,难以做到“人有我优”“人有我特”,最终难以吸引读者。虽然当前还没有出现纯粹学术新媒体,学术期刊在学术信息源上还处于垄断地位,但这种垄断地位会随着学术信息传播途径的多元化而逐渐减弱。对于学术期刊而言,应看到未来可能会出现相对独立的学术新媒体对学术期刊的学术信息源进行分流。当前,我国学术期刊在经营管理上还相对落后,市场竞争力弱。在此背景下,学术期刊必须正视学术信息传播途径多元化导致的用户流失,主动将网络信息技术运用到学术期刊建设之中,进一步提升学术期刊的马克思主义宣传力度,谋求学术期刊新发展。

三、学术期刊加大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力度的实践路径

查看全文

国际旅游研发空间分布

AnnalsofTourismResearch(ATR)、TourismManagement(TM)、JournalofTravelResearch(JTR)一直是国际旅游学界公认的最权威的专业学术期刊,三者均被美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收录多年[1],其刊载的文章在国际旅游学界影响深远,一定程度上具有旅游学研究风向标的作用。这三种期刊在我国旅游学界也是极具影响力,通过对1998~2010年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的检索,这三种期刊的被引频次分别为ATR:3518次、TM:2923次、JTR:1083次[2]。本文对这三种期刊2008~2010年的载文信息进行统计,分析旅游研究的地域分布、地区分布及机构分布,以便于我国旅游学科研究人员对国际旅游学研究的空间分布形成一个全局的了解。

1期刊的基本信息及载文合著情况

三种期刊中,ATR和TM均为英国Elsevier公司出版,两者的创刊时间分别为1974年和1980年;JTR为美国Sage公司出版,创刊于1962年,是创刊最早的旅游学术期刊。ATR和JTR多年一直维持每年4期的出版频率;TM每年出版6期,其年载文量为前两者的2倍多。三种期刊共刊载文章536篇章,其中独著文章133篇,占总文章数的24.8%;合作撰写的文章比较多,达403篇,三年间这三种期刊的合作率(合作文章/总文章数)为75.2%,远远高于社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水平22%[3]。可见,国际旅游学界的合作研究相当普遍。从表1可看出,合作的文章中,又以两位著者合作的文章居多,占所有文章的37.5%;其次是三位著者合作的文章,占28.2%;四位以上的多位作者合作文章比例较小,占9.5%。所有文章共涉及著者1192人,这一时期三种期刊的文章合作度(作者总数/论文总数)为2.22,亦高于社会科学期刊研究论文的合作度1.35[3]。

2刊载文章的洲际分布

本次文章计量中,将每篇文章的分值定义为1分,参考作者对文章的贡献力并方便对文章进行统计,对三位以上作者合作的文章,仅取前两位作者进行统计,第一作者0.7分,第二作者0.3分。三种期刊来自各大洲的贡献力如表2所示。从整体上看,对旅游学研究最为活跃的是欧洲,其次是北美洲、亚洲和大洋洲,非洲和南美洲对旅游学的研究在此三种期刊中体现很少。从单种期刊看,ATR和TM均由英国出版,其文章来源泉于欧洲的较多,均达到35%以上;而JTR由美国出版,其文章来源于北美的多,达44%强(其中美国占42.5%)。从表2可见,旅游学的研究也与各大洲的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像欧洲、北美等经济发达的大洲,在对旅游学的研究已较为成熟,而非洲、南美洲等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对旅游学的研究尚处在探索阶段。另外,三种期刊的载文都有向本土倾斜。

3刊载文章的国家或地区分布

查看全文

综合性学报传播现状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高校综合性学报的传播困境;传者本位:高校综合性学报传播困境之根源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绝大多数高校学报按学科内容分成综合性很强的自然科学版、社会科学版、发行量很小,刊物价值难以实现、学报订阅量少,传播面窄,严重影响其社会影响力、学术质量差,学术影响力小、在科技期刊阵营中,高校学报的影响因子是极小的、社会评价低,社会地位不高、“方阵”的最高层次是“双高期刊”、高校综合性学报的主办者是高等院校、一个完整的信息传播过程必须包括传播者、接受美学虽然主要是一种文学理论,但其基本原理同样适用于各种大众传播活动、受众接触媒介和信息的过程,是一个充满自主性选择的过程等,具体请详见。

摘要:发行量很小,刊物价值难以实现;学术质量差,学术影响力小;社会评价低,社会地位不高,是高校综合性学报的现实状况,也是其陷入传播困境的明证。为本校教学科研服务的功能定位,学术拼盘式的内容定位以及一校一刊甚至一校多刊的办刊模式,则是高校综合性学报传者本位的具体表现,是其信息传播之最大障碍,也是其陷入上述困境的传播学根源。

关键词:高校综合性学报;传者本位;传播困境;期刊研究

2006年5月在苏州召开的中国高校学报诞生100周年庆祝大会上,中共中央宣传部出版局副局长刘建生透露:截至当时中国高校共计1553家,这些高校无分大小,几乎都办有自己的学报,其中绝大多数高校学报按学科内容分成综合性很强的自然科学版、社会科学版,少数高校学报甚至办成文理科合版;只有为数极少的专业院校的学报办成专业性学术期刊。所以,综合性学报是高校学报的主体,通常所说的高校学报一般指综合性学报。大致而言,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学两大类高校综合性学报分别达1000家之数,各约占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期刊的四分之一。就数量而言,高校学报应是我国期刊界一支举足轻重的方面军。可是,2003年我国编制的《中国出版蓝皮书》、《国际出版蓝皮书》虽有期刊专题,对高校学报却只字未提,视为“另类”。同年l0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期刊中国》一书,对我国出版的或在中国发行的期刊进行了一次扫描,也根本没有提及高校学报。这决非偶然,而是非常真实地反映了高校学报在我国期刊界的尴尬处境。

一、高校综合性学报的传播困境

关于高校综合性学报,学者们诟病颇多。笔者亦曾专文探讨了高校综合性学报的在定位、功能等方面所存在的诸多问题及其生存窘境J,再综合其他学者的观点,当下高校综合性学报在文化传播中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主要表现在:

查看全文

职称评审期刊认定问题及应对措施

随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职称评审制度的不断完善,核心期刊作为期刊中学术水平较高的刊物,其学术评价特性使其成为我国学术评价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越来越多的高校在职称评审时,将核心期刊作为重要的评定指标。但目前高校职改部门在核心期刊的认定中存在着不少问题,鉴于核心期刊的巨大影响力,理顺核心期刊认定中出现的问题,探讨其解决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1核心期刊的由来

核心期刊的源头可以追溯到上世纪30年代,英国文献学家布拉德福(B.C.Bradford)发现,如果将科学期刊刊载某一学科的相关论文数量统计起来,并按递减顺序排列,那么可以把期刊分为专门面向这个学科的核心区和包含着与核心区同等数量论文的几个区。这时,核心区与相继各区的期刊数量成1∶a∶a2…的关系,这就是著名的布拉德福文献分散定律[2]。这一定律说明学科文献在期刊中的分布是有规律的,即少数期刊集中了大量某学科的论文,而其他期刊则很少出现该学科的论文。核心区域的期刊由于发表特定学科的论文的密度最大,遂将之称为该专业的“核心期刊”。上世纪60年代,美国文献计量学家加菲尔德(GarfieldE)用类似的方法从引文的角度证实了核心期刊的存在,认为被引文章在期刊上的分布也有一个较为集中的核心区与广为分散的相关区。以此为基础,加菲尔德创建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相继开发了科学引文索引(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艺术及人文科学索引(A&HCI)、科学技术会议录索引(ISTP)和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会议录索引(ISSHP)。SCI、ISTP以及美国工程信息公司(EngineeringinformationInc.)出版的工程索引(EI)逐渐成为世界著名的三大科技文献检索系统,变成国际公认的进行科学统计与科学评价的主要检索工具,并广泛应用于我国高校职称评审中。我国对核心期刊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3]。70年代有学者将“核心期刊”概念翻译到国内,80年代进入发展阶段,最初研究源于图书情报界。进入90年代,随着国内几大科研机构相继各自研究的核心期刊目录,“核心期刊”在国内引起广泛关注。“核心期刊”的研究、测评方法,特别是其在科研成果评价方面的作用力,已经从图书情报界,扩展到了职称评定、期刊界、出版界和科研管理等领域[4]。

目前,国内主要核心期刊目录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CSCD)、《学位与研究生教育重要期刊目录》、《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CSSCI)、《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等。这其中,在高校职称评审中广泛应用的有北京大学图书馆联合北京高校图书馆联合会、多所科研情报院所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中心的《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

2高校职称评审中核心期刊认定现状

为了解高校职称评审中核心期刊认定的情况,笔者调查了四川省的24所高校,具体的调查情况见下表:调查结果表明,高校职称评审中,核心期刊的认定主要以相关科研院所研制的核心期刊目录为基础,其中采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的最多,共有18所高校;CSSCI来源期刊、CSCD来源期刊也有11所高校采用;采用其它核心期刊目录的只有4所高校。本科高校都比较重视国际检索系统(SCI、SSCI、A&HCI、EI、ISTP、ISSHP)的作用,14所本科高校中有13所高校规定,学术论文被国际检索系统收录等同于甚至高于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其中,有5所高校明确规定论文被三大检索系统收录(SCI、EI、ISTP)才能被认定为在核心期刊发表。同时,还有部分高校根据检索系统的不同版本,如SCI的印刷版、光盘版、网络版等确定学术论文的不同级别。调查中还发现,有8所高校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以及专家推荐的国内外权威学术期刊目录等基础上进行遴选,制定了校内核心期刊目录。制定校内核心期刊目录的高校认定核心期刊的方法都更完善,规定也更细致,其中共同特点就是区分核心期刊目录的学科差异,且都将核心期刊分为不同级别,如权威核心期刊、核心期刊、一般期刊等。

查看全文

网络环境下地方社科院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策略转变

【内容提要】鉴于研究人员对地方社科院图书馆依赖程度愈亦低下,文章首先分析地方社科院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中馆藏严重不足的现状,继而介绍互联网上丰富多彩的社会科学研究文献信息资源,最后提出地方社科院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应采取的措施。

【摘要题】信息资源建设与管理

【关键词】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地方社科院图书馆/网络环境

近年来,地方社科院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遇到了新问题,一是现实馆藏的严重不足。书刊价格逐年攀升,而书刊购置费常年停滞不前,购进的书刊品种逐年下降。二是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互联网用户不断增加,网上信息越来越丰富,互联网成了越来越多科研人员获取信息的渠道。地方社科院图书馆要摆脱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不再依赖院图书馆现实馆藏的尴尬现实,必须对自己的工作加以反思,调整文献资源策略。

1图书馆现实馆藏的严重不足

有限的购书经费与众多的学科设置使得图书馆的藏书建设工作只能是“撒胡椒面”,结果是几乎所有的科研人员都在抱怨到馆新书及所订报刊太少,难以满足科研的需求,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不再依赖院图书馆。1997年徐亚男对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地方社科院图书馆(有的为图书情报中心)年购书经费的调查显示,上海社科院图书馆以130万元位居榜首;浙江、云南社科院图书馆在30万元以上;广东、天津社科院图书馆在20万元以上;另有10个地方社科院图书馆在10-20万元之间;还有6个地方社科院图书馆的年购书经费在6万元以下[1]。尽管近些年来各馆购书经费均有所增加,但幅度都不是很大,以河南社科院为例,1987年至1999年的13年间购书经费一直维持在15万元左右,直到2000年经费才涨至20万元。面对书刊品种的激增和价格的飞涨,这点经费可谓是“杯水车薪”。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