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1-04 07:50:4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大学生创业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农业院校大学生创业论文
一、研究设计与数据来源
本研究在文献研究基础上,设计了农业院校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调查问卷,问卷共27个问题,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受访者背景因素与创业意愿的关系调查;第二部分是创业意愿影响因素调查,包括独立自主意识、学习能力、领导才能、风险承担能力和抗压能力、接受创业教育情况等.本文研究样本来自华南地区3所农业高校的本科生。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51份,回收率87.8%。有效问卷339份,有效率96.6%。采用EXCEL2010进行受访者基本特征分析,运用SPSS20.0软件对调查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和回归分析。本研究对问卷作信度分析,结果发现测评项目的信度系数(标准化克朗巴哈α系数)为0.804,表明问卷结果具有较高信度,问卷调查的数据可靠。
二、创业意愿影响因素调研结果与分析
1.个体背景因素与大学生基层创业意愿密切相关
由于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尚未建立、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创业人文环境较差,到农村创业更具不确定性和挑战性,在农村开展种植、养殖或农产品加工等创业活动有很大的风险性。这要求到农村基层创业必须具备很强的自学能力、挑战意识和风险承担能力、强烈的事业心和进取心、坚定的学农爱农兴农的信念。而性别、年级因素、专业、心理素质等可能对农科大学生基层创业意愿的形成带来深刻影响。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性别对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明显,男生有创业意愿的占25.0%,女生占18.0%,男生创业意愿显著高于女生;不愿意创业的女生比例高出男生14%(见图1-A)。这可能是因为男生更加追求事业成功,风险承担能力更强,更富于冒险精神;另外男生更加相信可以通过自身努力和拼搏改变命运,取得创业成功,同时还可能与中国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女性追求工作稳定、男性担负着更多的家庭责任有关系。持无所谓态度(观望)的男生比例比女生高7%,反映男生一方面追求事业成功,同时对创业更加慎重,更显犹豫。不同年级大学生创业意愿有较大差异,愿意创业的学生比例大三>大一≈大二>大四,其中,大四学生愿意创业的比例大幅低于其他年级,而大三学生愿意创业的比例显著高于其他年级(高于大四学生17.3%)。相应地,不愿意创业的学生比例为大四>大一≈大二>大三(见图1-B)。大三学生经历过创业憧憬和创业教育成功案例激励后,创业冲动和意愿激增,而大四学生历经了找工作、毕业论文、考研等诸多压力后,变得更加现实,甚至有些消沉和疲惫,创业激情被磨灭,创业意愿大幅下降。依据专业特点,将受访学生分为两大类:传统农科类和非传统农科类。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传统农科类学生创业愿意(23.5%)明显高于非传统农科学生(14.7%),无创业意愿的传统农科学生比例(45.0%)明显低于非传统农科学生(56.3%)(见图1-C)。其原因可能包括,传统农科学生较多来自农村,受家庭和自身条件限制,就业相对困难,就业质量不高;所学专业比较对口,凭借专业知识更容易自主创业;农科学生由于专业“冷门”,更具危机感,更加懂得努力拼搏才能改变命运的道理;农科毕业校友中成功创业的案例较多,对农科学生具有一定的引领作用。
2.人脉和资金支持、自学能力、风险承担与挑战
校企合作大学生创业论文
1创业园建设与管理
1.1创业园组织机构及运营
对于创业园组织机构的管理及运营,学院要投入专业化的管理人才,以市场化的运作方式,提高创业项目的质量,对相关创业团队进行深入细致的考察,确定产品线和服务流程。对创业园内入驻公司进行经费划拨、监控、审计与管理;收缴各学生创业公司场地租赁等费用;安排专业的宣传推广工作者,负责创业网站的建设与维护工作。
1.2创业团队资格条件
为了提高创业园区创业成活率和创业质量,管理负责人要提高相关创业团队的审核标准,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审核,排除那些非大学生创业团队。做出明确的行业限制,排除餐饮行业,注重提升创业的品质,保证创业团队的综合实力,对于一些资金短缺,而创业项目良好的团队,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鼓励优秀的创业人才加盟,不断提高创业园区整体的创新能力,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有效的扶持政策。
1.3进驻创业园区申请程序
大学生创业教育分析论文5篇
第一篇:大学生创业教育探讨
摘要:创业教育包括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品质、创业基本能力、创业知识等素质能力的培养。文章探索了通过第一课堂课程教学和创业实践活动,发挥社团活动在创业教育中的作用,加强创业师资建设,创造良好的创业气氛等加强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教育;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品质;创业基本能力;创业知识
创业能力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当今社会正处于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创新型、技术含量高、管理先进的中小型企业不断涌现,这表明现今社会又是一个创业时代,这既为创业提供了机会,又对创业教育提出了时代的要求。探索成功的创业教育是当今教育发展和改革的迫切要求。
1高校进行创业教育的内涵
创业教育是提高大学生创业基本素质、培养具有开创型个性和创业精神的教育,应包括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品质、创业基本能力、创业知识等素质能力的培养。创业意识的培养,主要包括创业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的形成和培养。它是企业主体从事创业实践活动的基础,培养创业主体的创业自我意识和创业社会意识,形成社会义务感、道德感、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树立为国家、集体、社会进行艰苦创业的精神。如果创业只为了生存,赚更多的钱,享受更多的物质财富,这种创业激情是短暂的、无价值的,而长期的创业激情才是有价值的,即为社会创造价值,为更多人服务,在为自身谋利益同时,也能为别人谋福利,这才是创业价值核心所在,也是创业教育的主题。创业心理品质的培养,创业心理品质主要是指创业主体的情感品质和意志品质特征,其培养包括独立性、敢为性、坚韧性、克制性、适应性、合作性、缜密性、处向性等的培养。在创业过程中,创业品质非常重要,创业者自身必需具备优胜品质,如独立性、敢为性、克制性等。但创业成功单靠个人才华创业还是不够的,还需要创业者具有合作性品质,创业者发掘团体的能力,让别人创造价值,这是企业长期良好发展的条件。创业基本能力的培养,创业基本能力是创业主体促使创业实践活动顺利进行的主观条件,其培养包括专业职业能力、组织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等的培养和提高。创业知识的培养,创业知识是创业主体进行实践活动必备工具和手段,包括专业职业知识、经营管理知识和综合性知识,其主要培养学生扩大知识视野和灵活运用各类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倡主动性学习和终生学习的理念。
大学生创业教育论文5篇
第一篇
一、国外大学生创业教育责任主体的几种模式
国外的创业教育有着较好的社会环境和条件,营造出的创业教育支持系统非常完善,主要表现为组织支持和资金支持。国外大学生创业促进的责任主体之间的互动关系以政府的参与程度区分大概可以分为以下模式。
1.以美国为代表的北美模式,或称“美国模式”,形成了“政府引导、社会主导和高校辅助”的责任格局。美国政府的主要作用体现在提供杠杆融资,提供宽松的政策法律环境,优惠的税收政策,政府补贴、预签购货合同等扶持政策。美国社会各界是大学生创业促进体制中的主要角色,美国社会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表现得特别活跃。美国的私人企业、社会团体、社会基金对大学生创业进行了全方位和多样性的支持,不仅在创业教育上,而且在中介服务和融资贷款等方面对大学生的创业活动给予了有力的引导和帮助。美国高校在大学生创业的整体环节中居于辅导地位,主要是负责对大学生创业意识、创业个性心理品质、创业精神与创业能力的培养,将创业内化为大学生的一种特定的素质。美国创业教育组织主要包括教师组织和学生组织,这些组织分有不同的层级,如全国级、州级、地方级等等。它们进行或支持创业教育教学材料与教学方法开发、教学信息交流等工作。这些组织吸引着大量的教师和学生,因而在促进美国的创业教育发展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资金支持方面,美国有雄厚的资金保障。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鼓励创业者积极创业,小企业的创办者可以从联邦政府得到5万美元的拨款作为创办经费,继而可发行几百万美元的股票,联邦政府以资助和贷款方式为他们提供直接的帮助。此外,州政府还以风险资本计划允许发行免税工业集资债券,以支持小企业的开办。不仅如此,社会各界的资金支持也很丰厚。自从1951年成立了第一个主要赞助创业教育的基金会——科尔曼基金会(ColemanFoundation)以来,美国出现了许多支持创业的基金会,包括国家独立企业联合会、新墨西哥企业发展中心等,这些基金会每年都会以商业计划大赛奖金、论文奖学金等多项奖金和捐赠教学的形式向高校提供大量的创业教育基金。
2.以日本为代表的东亚模式,或称“日本模式”,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和高校辅助”的责任格局。日本政府是大学生创业促进制度中的主导力量。为缓解金融危机带来的就业压力,日本政府不断完善技术创新扶植政策,改革教育科研体制,修改和制定相关促进创业的法案,形成了以产学官联合的创新体系。在创业融资方面,日本政府金融机构发挥主导作用,能够满足不同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日本高校在大学生创业促进体制中主要充当教育者的角色。
3.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欧模式,或称“英国模式”,形成了“政府、社会和高校三位一体”的责任格局。英国在推动大学生创业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利用和调动各级政府、各种组织和民间的力量,形成了政府、社会和高校三位一体的大学生创业促进体制。英国政府是创业教育及大学生创业的主要倡导者和有力推动者,参与大学生创业活动的各个方面,包括创业教育、创业服务与创业投资等。英国政府专门拨款建立了英国科学创业中心(UKSEC)来管理和实施创业教育,后来又建立了全国大学生创业委员会(NCGE),全面负责国内的创业教育。社会团体、商会、企业等对大学生创业提供信息咨询、创业指导、资金赞助、创业培训和创业实习等。英国的高校是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主要实施力量,负责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和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通过分析上述三种大学生创业促进责任体制模式,我们可以发现,国外实施大学生创业促进措施的主体并不是单一的,而是综合的。创业促进体制通常是由政府、社会和学校来通力合作,共同实施的。虽然这三个主体的性质不同,职能各异,但三者通过在各自的领域里制定各种措施,采取各种行动,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相互间的无缝对接,责任环环相扣,构成一个良性循环的责任格局,可以有效地将大学生创业促进政策和措施衔接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的大学生创业促进的责任体制。尤以美国的模式为最佳,支持大学生创业的各方主体之间的配合和互动显得非常地默契,互相渗透,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的责任格局。
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论文5篇
第一篇: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研究
2014年,总理首次在夏季达沃斯论坛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想要借助改革创新“东风”,助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2015年,国办出台实施《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至此“创新创业”迈入高校教育,2015年又《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通知,再次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实现大学生创新创业新高潮。尤其面临大学生就业压力剧增困境,“大学生就业”成为一大社会课题,国家、各级政府、各高校纷纷构建协同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有效机制。笔者从高校教育视角,剖析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真正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落到实处。
1.健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创新理念,整合资源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需创新理念,整合资源,结合高校实情,制定教学标准、创新网站、学分体系和体验计划。其中,教学标准是高校立足办学定位,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要明确目标,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纳入《高校专业教学质量标准》,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素养,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变革教学方法,将实践经验引入课堂教学;创新网站,高校可借助互联网+东风,创新学校网站,为大学生建设创新创业项目交流平台,加强创新创业理念宣传,融科技资讯、政策、项目交流、各类竞赛于一体;学分体系,是高校从大学生学分方面,明确大学生专业学习与创新创业训练新规格要求,将对大学生素质考核以学分形式系统化、固化,从制度层面确保大学生创新创业素养提升;体验计划,重订与专业学习相适应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体系,制定大学生创新创业体验计划,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2.重设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方案:更新目标,整合课程
高校应按照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新要求”,基于新常态下互联网+经济发展需求,考虑市场人才需求,立足高校实情,重新定位大学生人才培养目标与要求,并组建适应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组。高校可以结合大学生创新创业背景,创新构建大学生学分体系,注重大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素养培养的基础上,重视大学生创业、就业等方面的教育,如大学生创新与就业、创业管理、创业投资等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并辅以与专业理论教学配套的课外实践课程,培养大学生职业素养、人际沟通能力、组织协调与管理能力,综合提高大学生创业核心竞争力。此外,高校还可以邀请往届优秀毕业生,以自己的创新创业经验,举办系列创新创业讲座,宣讲大学生创新创业理论与实践。基于高校教育设计视角,创新高校大学生教育培养方案,创设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氛围,铺设创新创业教育大道。
大学生创业教育论文
一、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对创业教育的认识不足。从学校教角度来看,对学生进行专业培养及顺利就业是其工作重心,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社会价值与意义认知不到位,导致对大学生创业教育培养没有放到一个较为重要的位置,流于形式的较多;从学生视角来看,相当多的学生在对创业的认识上存在功利化倾向,认为创业就是能立即带来经济效益的事业,,同时大部分学生的创业热情感性多于理性,对创业的难度及风险认识不足,没有充分认识到创业是对其自身全方位的要求与衡量,导致了创业教育打上了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从而违背了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本质。
(二)创业教育缺乏必要的支持系统。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不完善、不系统、不配套,缺乏可操作性。在资金方面,由于资金条件的限制,学校教学条件和科研实验设施跟不上,学校在给予学生创新、创业资金方面的支持有限;在具体培养过程中,多数学校都只是讲授一门创业课程,且课程内容较为肤浅,并没有抓住问题的实质,缺乏必要的实训训练。
(三)创业教育学科体系不完善、不系统,课程设置形式化。实施创业教育要有完善和系统的课程体系,否则无法开展,并且完善的、系统的课程体系是实施创业教育最主要、最有效的形式和内容,目前我国只有极少数高校在开展创业教育,并且课程只有少数几门,根本谈不上形成体系,更不用说完善。它们主要通过举办创业竞赛、创业讲座等形式进行简单的创业教育,并没有将其纳入学校整体教学计划,融合到高校教育体系之中。高校没有发挥创业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创业教育的文化氛围没有形成。
(四)缺乏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创业教育的突出特点就是实践性强,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有实战的经验。因此,创业教育需要有实战经验的教师和企业家来给学生上课。与此同时,在当前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形势下,大学生就业意识已经发生了明显的转变,大学生已经开始逐渐走出原来的就业分配模式,能够积极地寻求自己的创业途径,以改变就业被动的局面。我国高校教师绝大多数都是研究生毕业后直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缺乏创业实践经验,若不经过培养成长成才后很难胜任创业教育工作。
二、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对策建议
地方院校大学生创业论文
一、大学生创业教育内涵分析
国内学者陈侠提出“创业教育的本质是指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和创业技能的教育活动,即培养学生如何适应社会生存能力以及进行自我创业的方法和途径”。可见创业教育属于狭义的教育范畴,是学校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大学生创业教育是指高等院校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能够满足自主创立企业所需要的,并可以开展自主创业的人的教育活动。
二、地方院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意义
(一)破解大学生就业难的有效举措
大学生毕业就失业,大学生就业难,是全世界的难题,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必然产物。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世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高等学校开展了创业教育,通过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学生自主创业能力,从而自主创业。这一举措普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关统计数据显示,发达国家大学生自主创业比例一般在10%—20%,而美国高校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了创业教育,他们的创业教育非常成功,其中有近30%的大学毕业生实现了自己创办企业,当代社会大学生自主创业已经成为大学生的重要就业方式之一。可见,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是破解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应然诉求。
(二)地方院校生存与发展的诉求
大学生创业教育试析论文
一、大学创业教育与其宗旨
随着社会对人才培养的市场化选择的深入。高校“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必然对自己培养人才的就业和创业等社会适应能力做出相应的策略反应。大学创业教育就是这种背景下形成的高校人才培养的自觉行为。
1.提升职场能力,正确引导创业
《就业促进法》的第44、49、50条提到了两种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都要有。我们倡导创业是因为创业对就业具有较高的贡献率。创业是在寻找现有的商机,大学生利用自己的自身资源如知识、技能、社会其他资源等开展的社会商业活动。往往能产生社会经济的巨大创新和变革。美国、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之所以有较高的创业率反过来证明经济的繁荣与和科技创新与创业密不可分。创业教育与国家创新型社会建设的策略不谋而合。网易、搜狐、阿里巴巴、纷众传媒等一大批新兴企业的崛起都是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生创业的典型案例。
创业成功的关键并不完全在于专业对口,而是如何利用自己在观念思维、能力素质等方面的优势,进行管理、技术和市场营销创新。提升大学生尽快能适应本职工作的隐形知识如思辨力、创造力、团队合作、人际交往、融资能力、危机化解能力等和显性知识如外语能力、管理知识、财务知识、行业知识等是大学创业教育的关键。
2.破除创业高端化误区,立足市场需求
导师培育大学生创业论文
一、创业导师的作用
1.提供创业素材
学生创业活动一旦是基于导师的技术、资源、产品,借助导师的人脉和社会网络,其可行性将会极大提升,有助于形成创建有自身特色和优势的创业业务。
2.培育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是指企业或公司能够盈利的方式,通过提供服务或者产品销售赚取利润的整个运营体系称之为商业模式。商业模式是一个企业或项目整体运作思路的概括,选择合理的商业模式就意味着有了明晰的发展方向和路线;反之就可能使项目运作陷入迷茫和困惑,甚至导致项目和企业遭受挫折与失败。好的商业模式包括:目标客户、市场定位,具体包括销售和营销渠道,如何做产品或提供服务,收入模式,市场竞争、市场份额等诸多因素。没有清晰商业模式的创业公司,是争取不到创业投资的。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与成熟,新型商业模式不断出现。例如,Skillshare是个教育平台,创始人MalcolmOng推出了每月10美元类似“点餐”式的教育服务,用户可在学习平台上选择任何感兴趣的课程,且收费低廉,让顾客“活到老,学到老”。Skillshare依靠拥有专业知识和聪明智慧的普通人,开发出了一个可以人人参与的教育平台,使公司获得大幅收益。大学生不缺乏新颖的创业想法,但很多项目可操作性不强。为了获取一个具体、可行的公司经营模式,创业人需进行小规模、小范围的创业探索。这样,商业模式的形成就不是“空想”出来的,而是来自于实践探索。在探索商业模式阶段,创业者争取不到风险投资,此时创业导师就成为大学生创业者关键的第一笔投资人和帮扶者。比如,大学生开展研发外包创业项目,利用实习期间学习到的专业技术,通过现有网络平台进行宣传、营销,获取潜在的技术服务业务。对于这样的商业模式,学生可通过创业导师的帮助进行小范围的预创业,从而规避大面积铺开所面临的各种创业风险。创业导师为学生提供场地、仪器设备和服务材料,使学生在探索阶段,以很少的经费投入开展创业实践活动,检验创业想法的可行性,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改进创业模式,最终走出校园成功创业。
3.争取创业资源
胜任力模型下大学生创业论文
一、引言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大学生创业不仅可以解决自身的就业问题,而且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2014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优化就业创业环境,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开发更多就业岗位,实施不间断的就业创业服务,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比例。目前,虽然在外部环境提供创业机会及个人就业压力的双重作用下,大学生创业现象屡见不鲜,但根据全球创业观察、教育部数据统计和教育评估咨询机构麦可思公司对我国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调查,我国2012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为2.0%,与世界发达国家大学生20%的创业率相比显得太小。可见,尽管政府和高校都在积极努力为大学生创业营造适宜的社会环境和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但我国大学生创业现状仍不容乐观(郝春东等,2013)。国内外学术界对创业活动进行了大量研究。国外学者从创业主体、创业过程、创业环境及三要素的交集区域四个方面做了相关研究,形成了创业研究的框架和理论体系以及研究范式。我国学者在利用国外的研究成果和方法的基础上,关注本土的创业实践,在创新与创业间的关系、创业流程、创业企业的成长问题等方面做了相关研究。同时,也有学者从创业能力、素质和胜任力方面着手对大学生创业做了一定的研究。但是,就现有研究情况看,针对提升我国大学生创业胜任力路径的研究比较少,根据地区特点所做的研究就更少。本文在构建大学生创业胜任力模型的基础上,提出提升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建议,从而丰富创业理论体系,并为学生、高校以及政府等在提升大学生创业胜任力方面的实践提供参考。
二、创业胜任力理论与模型
实际上,多数关于创业胜任力的研究都侧重于个人层面的创业胜任力,本文也将重点放在个人层面上的创业胜任力。在界定创业胜任力概念的基础上,学者们对创业胜任力模型的特征维度也进行了大量研究,讨论了高绩效创业者所具备的知识、技能、能力和特质,总结了成功者一般具备的心理特质,如成就动机、内控倾向、风险承担倾向、不确定性容忍、自信和创新意识等。但这些研究仅从创业者个体心理特征出发,把创业成功简单地归结为一个或者几个创业心理特征的作用,而且认为这些成功者所具备的心理特征是所有成功者应该具备的,这显然忽视了创业环境及不同类型创业主体在创业过程中的作用。同时,这些研究没有归纳出一个普遍接受的创业者个性心理特征的描述,而且很少有实证研究表明创业者特质与创业绩效之间具有直接的关系,也就很难揭示创业活动的本质。因此,随着研究的深入,创业胜任力模型的研究逐渐由静态的心理学分析转向动态的以创业过程和创业环境为导向的分析。王重鸣(2002)构建了由机会要素、关系要素、概念要素、组织要素、战略要素、承诺要素、情绪要素和学习要素8个维度构成的创业胜任力模型;仲理峰等(2003)构建了由主动性、信息寻求、自信、捕捉机遇、组织意识、指挥、自我控制、权威导向、影响他人、仁慈关怀和自主学习11个维度的创业胜任力模型;Thomas提出了创业胜任力的六维结构模型:机会胜任力、关系胜任力、概念胜任力、组织胜任力、战略胜任力、承诺胜任力(木志荣,2008),该模型在不同背景的实证研究中都得到验证,是目前运用较为广泛的创业胜任力模型;冯华等(2005)结合我国实际,在Thomas的六维度创业胜任力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由机会胜任力、组织胜任力、关系胜任力、战略胜任力、承诺胜任力、概念胜任力、情绪胜任力和学习胜任力8个维度构成的创业胜任力模型。
三、研究方法
问卷设计之前,先对重庆工商大学8位大学生创业者进行行为事件访谈得出体现胜任力要素的词条约50项;再通过文献检索法,按照词条出现频率高低排序得到体现大学生创业胜任力要素的词条约50项;最后将二者进行对比,将词条相同或相近的提取出来,得到44项目。为使所得结果更具科学性,本研究特向该领域专家进行咨询。同时,为便于数据分析,根据专家建议,在借鉴国内外关于创业胜任力模型的基础上,本文将该44项词条进行初次模型构建。调查问卷共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学校、专业、性别、年龄、创业项目名称、担任职务等;第二部分是以李克特五级评分法所列出的44项大学生创业胜任力词条表(无规则顺序)。考虑到全国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大体一致性及数据获取的可操作性,本研究选取重庆市高校大学生创业者作为调查对象,主要的调查对象是参加2014“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重庆区的团队及2014“学创杯”全国大学生创业综合模拟大赛的团队成员,包括重庆市多所高校。问卷共发放300分,回收300份,有效的285份,有效率达到95%。针对收集的数据,本文采用因子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等实证分析方法建立大学生创业胜任力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