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教学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1-03 13:00:0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学生教学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专科学生英美文学教学论文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英美文学教学论文对于大专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的重要性,专科英语专业教学中引入英美文学课程的作用,改造文学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关键词:英美文学教学综合素质文学欣赏
一、英美文学教学与大专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高等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除了专业素质以外,还应包括道德、科学文化、心理多方面的素质,而文学课在培养、提高以上素质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文学作品的赏析在英语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阅读和分析英美文学作品,促进学生语言基本功能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学及文化的了解。
1.英美文学能够促进学生语言技能的提高。文学语言是艺术的语言,是语言大师经过雕琢的语言,具有形象生动、精美凝练、典雅深邃的特点,是学生学习和模仿语言的最好材料。学生在阅读学习英美文学作品时,能够巩固他们已经习得的语言知识,进一步养成对英语的敏感性,从而增强他们应用英语语言的能力。
2.英美文学能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英美文学名著这些艺术珍品以新颖独特的艺术形式,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多姿多彩的艺术技巧,荡人心魄的艺术魅力,不仅孕育着我们的审美意识,培养提高着我们的审美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获得一种审美经验,形成一种审美个性,构筑起学生诗意心灵世界。所以,英美文学教学不是讲解一部小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特征,也不是对艺术特点作静态分析,而是把这些静态的材料放进文学的美的语境中引发出动态的、有生命的力量。让学生在哈姆雷特、麦克白的优美独白中体会生存和死亡,思考人生的意义;在罗狄克和施曼娜对爱情与责任的选择中,探讨人生的一些根本问题。这样,英美文学教学才能在人才培养中,起到全面提升学生素质的重要作用。
职高学生教育教学论文
一、掌握学生情况,做到因人施教
职高学生中有一大部分人在学习成绩、个性特征、特殊家庭、身体状况等方面有所欠缺。在教育教学工作开展之前,要尽快摸清学生各方面的基本情况,尽量获取学生的家庭背景、个人喜好、学习情况、生活习性等相关信息。实际上,在新生报到注册之时,教师给予他关爱的同时,应有意识地留意到学生的各个细节,对学校、老师和学生来说,这就是所谓的“第一印象”,对以后的学习、生活影响都会很大。科任老师也要和班主任一起,积极参与到班级的所有课外活动中。离开课堂这一特殊环境,我们会发现学生“变了样”,座位上呆呵呵的他在球场上变得灵活、机智,好胜而充满朝气,打扫卫生时手脚伶俐,还带领其他同学。关注学生的一言一行,有意无意识地挖掘出他们的闪光点,留意他们的不足,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与学生交流,这是处理好师生关系的前提。另外,职高学生普遍存在盲目、消极心理,在教育教学的同时,要给予他们更多鼓励和肯定,随时将自己融合到学生中,培养学生合群意识,让学生不感受到孤独、无助,体会到自身价值。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情绪,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地教育引导学生,也才能构建轻松、愉悦、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教师要精神饱满、充满活力地面对学生
言教不如身教,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学生心目中理想的老师应该是尽责、耐心、平易近人、幽默而和气的老师。职高班级的课堂教学中,关键是组织管理好课堂,这就要求学生严格遵守课堂纪律。职高学生较为懒散,有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习惯性睡觉,课堂中要维持好纪律,还要营造良好、活跃的气氛,教师本身首先就要有愉悦的心情、旺盛的精力,充满激情地感化学生,即使遇到学生态度较为恶劣,教师也要拿出平静的心态说服教育,这样学生才会敬重你,才会打起精神听你讲课。职高学生基础文化知识较差,在读初中甚至小学时候就不被老师器重,大部分与老师间有距离感。课堂上他们已经养成“你上你的课,我闲我的”的习惯,在教学之前,先把学生吸引过来非常重要。职高学生在个性特征等方面相对较成熟,教师还要注意自身形象,着装要得体,仪表要大方,表情要自然有度,亲切和蔼的笑容能缩短师生距离,教师在学生心中有了美好印象,就能够营造出和谐的课堂氛围。
三、上好第一节课
教育教学中,要上好第一节课,犹如演好一出戏,奏好乐曲是关键。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要组织管理好课堂教育教学,先得把学生的情绪充分调动起来。职高大部分学生本身就不爱学习,与老师有距离感,更讨厌课堂,消极心理和自卑感比较突出,他们更需要得到老师的关爱、帮助、认可和重视,趁着新生存在这些复杂心理时,教师要及时表露出爱心和信任学生。开始时就要鼓励学生,跟学生说:“告别过去,我们要看到的是明天和未来。”激发学生热情,告诫学生:没有学不会的,没有做不到的,随时跟自己说:“我也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勇气。另外,班级的科任老师,对自己所教学科提前做好全面认识和规划,明确教学内容、目的要求等,拿出自己最高的专业素养和教学风格组织好每一次课,让学生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学生以后才会积极融洽地配合你的教育教学。
数学学生素养教学论文
“使学生受到必要的数学教育,具有一定的数学素养,对于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是十分必要的。”这是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对初中数学教学的要求。在《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数学素养”的要求,建国以来尚属首次,这是大纲在新时期对数学教育提出的要求,也是当前数学教学思想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过渡的依据。
人的素质包括先天的和后天的两种,后天的素质也称素养。数学素养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所形成的,它将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相融合,不仅使学生获得知识,而且使人的品德行为全面发展。数学本身的特点会使受教育者受到优良品质的熏陶,例如:把问题数学化,可以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思维的逻辑性和方法的灵活性,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数学史上探索精神和思想方法对学生的熏陶会影响人的一生,使其受益终生。所以数学是一种文化,它不仅使人得到了数学方面的知识修养,而且可以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然而,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中学数学课堂几乎成了习题的海洋,这样的教学环境压抑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优化。因此,我们必须努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素质教育的氛围,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高。
一、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首先,教师应创设一种较为宽松的课堂气氛,采取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激发手段,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减少学习的盲目性。
兴趣是人的认知需要的情绪表现,兴趣在学习过程中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稳定的兴趣是一个人个性表现的重要方面,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是可以由教师在课堂上营造生动、新颖的情景而激发出来的。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稳定兴趣或是由他们学习数学的成功、或是由老师生动而引人入胜的讲解等诸多因素带来的。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创设问题情景是数学课堂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
学生学补写教学论文
教你学补写150024黑龙江省哈尔滨华电第三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小学:姜廣生补写就是根据某一内容,补充相应的情节和内容,使之成为一篇完整的文章。补写的方式基本上有两种,一是根据开头和结尾,补写中间的内容;二是根据文章的中间环节,补写开头和结尾。〖提供材料〗开头:今天天气晴朗。早晨,我穿着一件漂亮的新衬衫去上学,心里特别高兴。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结尾:穿上这件新衬衫虽然使我变得美丽多了,但是因为它给我带来的不愉快更使我难堪。〖指点迷津〗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同学们可以根据提供的情节,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展开合理的想象,将缺少的部分补充出来,写成一篇记叙文。可以先确定文章的中心,并把与中心关系密切的内容写具体。可按照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补写。1)想清事情发生的起因。这件新衬衫是导致这件事发生意外的根本因素。因此,可以简要交代一下新衬衫的来历及其特点,对写清发生意外的事或许会有一定的帮助。2)想细事情的过程。可以写是由新衬衫引发的一件意外的事;也可以写由一件新衬衫引发的一连串的事件。比如说,由于我穿着的新衬衫很时髦,走在路上引起行人的议论纷纷;来到了校园,同学们又把我围得水泄不通,羡慕得不得了,紧接着又遭到校长的训斥,心里很不是滋味;还没来得及回去换衣服,上课的铃声已经响了,致使同学们一堂课都没有上好,遭到了老师的“白眼”……3)尽管是意外发生的事,毕竟要有一个结果。这件意外的事可能会成为自己前进的动力;或许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4)紧密围绕中心,不要离题太远。既然是补写,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并不要受到老师提示的约束。说不定,你的思路、想法比老师的还要新奇呢?怎么样,拿起笔来写出你心中的故事,与大家共享。需要切记的是:“不要偏离中心,离题太远。”〖学生例文〗唉,都怪这件新衬衫150024黑龙江省哈尔滨第三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小学五年级:雪儿新学期快开学了,本该穿校服上学,可我就是吵着、闹着,非让妈妈给我买一件漂亮、时髦的衬衫不可,妈妈无奈,只好答应了我。(本该穿校服上学,我非让妈妈给我买一件漂亮、时髦的衬衫穿,引出事情发生的起因)。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早上,天气晴朗,我穿着漂亮的新衬衫上学去了,这件衬衫无论是款式,还是色调搭配看上去都很吸引人,穿在身上,我心里特别高兴。(进一步说明穿新衬衫为什么会惹祸?)就是因为这件时髦的新衬衫,引发了一连串的不愉快,让我在人们面前很难堪。(承上启下,过渡自然。)我走在上学的路上,街上的行人目光都投到了我的那件新衬衫上,我的脸一下子红得像个熟透了的大苹果,自己还以为做错了什么事呢!心里很不是滋味,显得浑身不自然,好像全身都被钢针扎过了似的。(比喻生动贴切,符合人物此时的心理特点。)只听人们议论纷纷:有的说:“这是谁家的孩子,穿得这么时髦,哪还像个小学生啊?”有的说:“家长怎么这么粗心啊,怎能给孩子买这种衣服穿啊?还有的说……(运用排比的写法,引出人们的议论,显得自然和谐。)到了学校,我的天呢!校园里的几千只眼睛都在盯着我看。无论是高年级的大同学,还是低年级的小同学都一窝蜂地涌过来看热闹,同学们都夸我穿得漂亮,简直像一个大明星。此时,我仿佛觉得自己像奔月的常娥,像散花的仙女,像美丽的公主,像……(能够设身处地的展开合理的想象,突出自己的与众不同,显出几分得意。)当我沉醉在同学们的赞美声中时,校长走了过来,严厉地对我说:“你今天怎么没穿校服,还穿这种打扮的衣服,简直没有一点儿学生样,赶紧回家换掉……”(我奇特的打扮,引来了围观的同学,与校长的批评形成鲜明的对比。)我还没晃过神来,上课的铃声已经响了,我只好随着队伍上了楼。我们回到教室,老师开始讲课了。我还为刚才路上行人的议论纷纷和校长的批评而闷闷不乐。可同学们却比我高兴十几倍,仍在议论我的衣服漂亮,根本无心去听老师讲课,老师留的练习更没有心思去做……后来同学们和我都遭到老师的白眼,心想:哎,这一切都是我的错!(采用对比的手法,再现了由“我”穿着特殊惹的祸真的不小。)穿上这件新衬衫虽然使我变得美丽多了,但是因为它给我带来的不愉快更使我难堪。现在,我早已把那件时髦的新衬衫收藏起来了,而且让我永远记住:从小要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经过一番周折,使自己真正地认识到做一名学生的准则,不能过分地打扮自己,否则会惹来许多麻烦。结尾点明中心。)(指导教师:姜廣生)〖教师点评〗补写作文如同缝补衣服,因为衣服破了、欠完美,所以才要补。而补写作文正因为文章的内容、结构欠完整,才要把它修整充实。大家都知道,缝补衣服要选择与衣服颜色相同或相近的面料、线去补去缝,决不会把另一种颜色的面料、线缝在衣服上,这样一来,衣服不仅不漂亮,而且更难看了。因此,同学们在补写作文的时候,一定要动脑筋仔细琢磨选哪些材料去补充文章的缺口,这就要求同学们要两头兼顾,对照开头想清事情发生的起因,根据结尾,推测出事情发展的全过程。这样才会使得文章结构严谨,天衣无缝,避免补充之后,出现文章前后脱节的现象。本文的小作者所补充的内容选材新颖,题材源于生活实际,因追求穿着时髦的衬衫,引出一连串不愉快而使自己很难堪。小作者能够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有条理地交代事情发生的原因,整个事情的经过写得有详有略,能够一针见血地指出那件新衬衫给自己带来了哪些不愉快。正文部分层次清楚,主次分明,这篇文章的语言朴实、有趣,让人读了感到很有意思。
农村学生实验能力化学教学论文
一、培养学生对常见仪器的正确使用和规范操作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抓住培养操作能力这个关键,可以有效带动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实验设计等其他各项实验能力的提高。实验操作虽然主要是手的动作,但离不开对实验过程的观察。因此在动手的同时要培养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提高了,学生就能进一步设想实验细节,进行实验过程的设计。尽管学生进入敞亮的现代化实验室表现得异常兴奋,产生了极大的热情及对新奇事物强烈的认知欲望。但在实验室不知如何操作实验仪器,畏首畏尾,丢三落四。常常不小心打翻实验装置或打碎实验仪器,以致有时会伤到自己。这源于对实验仪器的陌生和对基本操作的生疏,这可能会影响到实验操作的成败,以至于不想进实验室,不敢动手操作。鉴于以上原因,故在高一新生的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回顾初中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认识实验仪器,并耐心讲解每一种仪器的基本操作和用途,同时做相应的演示操作。随后让学生亲自动手练习仪器的使用方法,并熟练之。对仪器的使用要求不但要做到心中有数,更要达到手中熟练,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对实验仪器的操作能力。
二、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实验目的不是仅仅对仪器熟练使用,而且是对某一客观事实探究,故相对初中而言,难度有了很大提高。故在实验前精通理论知识必不可少,弄清楚探究实验的目的、原理、操作步骤及相应步骤必不可少的仪器。特别要结合生活生产实际,借鉴仪器的选用,操作的可行,方法的得当与否,始终要求从简到繁的过程。当然理论的要求也应由易到难,否则学生对原理难以理解,那么实验过程不可能顺畅。而探究的前提是对课本知识的熟练掌握,即理论知识的储备要丰富。当然也不能仅仅停留在课本上,而应扩大知识面和联系相关知识,才能在实验设计中不顾此失彼,尽管可能达不到十全十美,但我们要尽可能全面考虑对实验的影响。同时在实验设计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干扰,难免在探究中存在缺陷,但我们更应注意数据分析。紧紧围绕理论指导,熟练正确分析误差大小。这样才能在实验操作中“错误而不糊涂”,清楚自己的失误,在操作中尽量规避这一缺陷。探究实验才可能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三、学生自我监控能力的培养
农村学生的管理是散养式的,比较自由开放。而这种行为方式在实验的整个过程中并不可取。自由散漫的行为方式由于环境的影响,自我难以约束、监管。在生活习惯中,尽管在行为方式上表现得并不文明或有礼貌,但并不会造成什么危害。但在组织实验的整个过程中,如果得不到监管,则将导致实验的错误或探究的无效。化学实验的过程就是解决化学实验问题的过程,整个问题解决过程中都贯穿着自我监控。对学生来说,一旦意识到初始状态不等于目标状态,二者之间存在差距,自我监控就开始了。但对不同的问题,不同的学生自我监控能力不同。从多年教学看,自我监控水平与化学实验总能力及各要素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性,表明自我监控水平是影响化学实验能力的重要因素。另外,在对学生化学实验能力的个体观察中,我们也发现自我监控无论是对实验问题的确认、问题的解析,还是对实验的设计、实验的操作都有较大影响。由此可见,学生对化学实验过程中即将出现的问题或已经出现的问题能否及时进行监控与调控,对化学实验的成败起到关键作用。它影响学生化学实验问题解决的全过程,影响其问题解决的质量和效率。同时,学生的化学实验问题解决中的自我监控水平也通过实验问题解决而得到提高。传统实验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即教师规定实验的方方面面和涉及的试剂仪器,实际是对已知实验的验证,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不到发挥。为提高自我实验能力,必须在任何实验过程中,监控自我操作与设计行为,也就是要多疑。每一步的操作始终考虑有缺陷吗?有错误吗?可能的缺失在哪里?在长时间的训练中,养成自我监控的习惯。即提高了学生科学探索能力。教学的目的,不是强迫,不是被动,而是主动学习。摒弃自我惰性,时刻考虑自我行为得失,对实验以至对社会造成的影响,不仅可以培养自我实验规范能力,科学的探索精神,而且对学生的成长有益。时刻反省自我。古人云:“静坐常思自己过,闲谈莫论他人非。”对描述自我实验能力的监控行为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自我监控可防范可能的错误。而在实际问题中,误差的分析是问题的难点,而随着自我监控能力的提高,误差分析不再是难题。
学生科学教学论文
1前言
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进科学课堂的,也不是任由教师涂抹的白板。他们开始上学的时候,已经有了初步的对自然界如何运转的相关理解,即科学前概念。科学前概念是学生通过日常生活的各种渠道以及自身的实践,并通过周围自然界物体和事件联系起来而形成的对自然现象的理解,即学生在学习科学中基于已有经验和自己独特思维方式而形成的各种想法。小学的科学前概念具有抵抗性和顽固性,小学生在实验与演示中往往受益不多,他们只关注实践中那些支持他们想法的方面。因此,在科学教学中将学生自己的观点作为实验设计的起点,直接指出学生错误想法,是非常必要的。促进学生学习的关键,就是识别学生的科学前概念,然后解析这些概念的有效性。教师通过对小学生科学前概念的研究,可以了解学生存在哪些科学前概念,这些科学前概念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在学习科学时可能会遇到的困难是什么。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的教学设计才会更具有现实针对性,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2科学课“凝结”一课教学案例分析
在这一课中,“凝结”概念的建构是教学的重点。“凝结”的形成有两个条件:一是充足的水蒸气,二是遇冷。而遇冷这个条件具有相对性,相对性的建立对学生的理解也是一个难点。本课采用以科学探究为主的教学方式,通过营造适宜探究的学习环境,提供学习材料,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经历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通过师生、生生的交流,逐步建构起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的科学概念。具体过程如下。通过观察实验,师生一起将玻璃片扣在装有温水的烧杯口上方,这时教师提问:“大烧杯里装有温水,你知道此时此刻烧杯里的水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吗?”在等待玻璃片上小水珠出现的同时,开始讲解“蒸发”的概念,明确烧杯中的水会在常温下慢慢变成水蒸气,飘散到烧杯内部的空气中。同时,强调水蒸气是没有颜色的、透明的,是用眼睛看不到的气体,以明确新概念,与学生的科学前概念发生认知冲突,为学生进一步猜想做准备。随后进入分析问题阶段,首先引导学生对实验材料进行细致观察,可以摸一摸玻璃片,再摸一摸烧杯中的水,寻找线索,同时联系生活中的类似现象,帮助学生梳理自己的想法,抽取共性,结合教师的讲解,将质疑的焦点落在物体遇到冷热上,最终形成一个合理的假设。有了明确的假设,就可以找材料进行实验。这种实验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设计,即用冷水、热水,提供冷热不同的水蒸气,或者用冷的玻璃片和热的玻璃片来提供冷热不同的物体。教师首先对学生的两种思路进行肯定,并帮助学生梳理两种方法的共性。由于玻璃片很难保温,教师出示贴有红蓝标签的试管、变了形的玻璃片,提示用它们来提供相对持久的冷的物体和热的物体,并利用这些材料,逐步完善实验设计。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依据假设对实验现象进行预测,帮助学生明确实验中观察的重点,再次明确实验目的。通过分组实验与汇报交流,学生发现装有冷水的试管外壁有小水珠出现,装有热水的试管外壁没有任何变化,明确水蒸气遇到比它冷的物体才能形成小水珠。明确了小水珠形成的条件以后,教师可以讲解凝结概念,让学生运用凝结概念分析玻璃片上小水珠的成因,进而解释热试管内壁、大烧杯内壁小水珠形成原因。通过多次强化冷热的对比,了解凝结条件中遇冷温度的相对性,逐步建立凝结的概念。接着就进入运用凝结概念解决新问题的阶段。教师打开暖水瓶的塞子,瓶口的一团雾气立刻呈现在眼前。通过这种创设现实生活中的场景方式,调出学生的科学前概念,激起认知冲突,建构科学概念。还要追问:“小水珠在上升的过程中慢慢就消失了,这是怎么回事?”由此建立蒸发与凝结现象之间的联系,了解水与水蒸气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凝结概念的理解,同时建立科学与生活的联系。科学前概念是宝贵的课程资源,只要合理利用学生的科学前概念,便可以促进学生科学概念的建构。在教学前,教师通过前测了解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见过水蒸气,而从学生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他们看到的所谓的水蒸气,正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珠,这一现象正是本节课要学习的重点。可见,对水蒸气性质的认识是凝结概念建立的必要前提。因而,教师在教学设计中,首先在导入环节等待玻璃片上小水珠形成的过程中,带着学生回顾水蒸气的概念,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确信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看不见的气体。同时,学生初步建立起凝结概念后,教师打开暖水瓶的塞子,再次出现现实生活中的场景,调出学生的科学前概念,激起认知冲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分析,进一步体会凝结条件中遇冷温度的相对性,从而深化对科学概念的建构。
3科学课“果实的结构”一课教学案例分析
总结回顾,导入新课内容植物根、茎、叶的结构与功能是相互适应的,这是学生学习过的内容,这三个器官都是植物的营养器官。本节课开始接触植物的繁殖器官,教师首先帮助学生梳理概念,既是对已学知识的总结与回顾,也是和新知建立很好的联系,引出新知识的良好开端,还有利于学生形成整体看待问题的思维方式。教师将问题聚焦:“当植物获得充足的营养,长大成熟后就会结出果实,果实对植物有什么用?”这个问题承上启下,引发学生思考,总结了三大营养器官的结构与功能,也引出本课对果实的研究。学生在发表自己对果实的作用的看法时,或多或少会谈及里面的种子,这也是学生最关注的;而种子外面的果皮是学生忽略掉的,基本上没有学生提及。教师可以顺势引导学生思考果实的结构与作用的关系,从而步入主题。教师可以把果实的作用在副板书上简单记录,留下来在后面的环节中解决。选取典型果实,学习解剖方法,初步观察果实结构通过课前访谈,了解到学生对果实的概念含混不清,但是他们有一些公认的果实,如苹果、梨、黄瓜等,所以在初步观察果实结构的环节时,本课选取了学生公认的果实,让他们观察,逐步让他们本不清晰的想法变得清晰,在头脑中初步建立对果实结构的认识。观察多种果实,丰富事实证据,归纳概括果实结构的共同特点在观察三种典型果实后,学生头脑中的“果实”概念已经初步发生转变,不再以能不能吃等为判断依据,而是上升到从结构上考虑了,但三种果实的观察还不足以概括果实结构的共同特点。因此,教师为学生准备了第二组观察材料,这组材料已经不是他们提出的果实,而是教师精心设计的。这组材料既包括学生比较熟悉的果实,如西红柿;也包括他们想不到的“奇特”果实,如八角;还包括他们不能确定的果实,如柿子椒、毛豆、花生等。既有干果,也有果肉;既有靠动物传播种子的果实,也有靠自身弹射的方式传播种子的果实,各种情况都存在的“复合型果实”放在一起,进行归纳、概括,提供了丰富有力的证据,也为教师后面的概念教学提供了更丰富的素材。猜想植物的果实在一般情况下应该具有的结构特点,巩固应用在归纳概括果实结构上的共同特点之后,引导学生进行演绎推理:植物的果实一般情况下应该具有的结构特点是什么?让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得到发展,也是对概念的巩固认识。然后,指导学生应用果实的一般结构特点判断学生很容易混淆的一些非果实,如土豆、萝卜等;也判断一下,学生并不认为它们是果实的果实,如槭树的果实、蒲公英的果实等。通过这些,学生逐步建立起科学概念。尝试将果实的结构与其作用建立联系教师尝试以核心概念为主线,从果实的结构共同点入手进行研究、归纳、概括、演绎、推理,最后再回到果实的作用,利用刚学过的果实结构,即果皮和种子分别起到的作用(丰富有趣的视频资料,弥补了学生生活中对这方面内容的关注不足),深入剖析果实对于植物的实际作用,最终建立果实结构与其作用相适应的概念。案例二中,教师利用学生对果实的已有认知,以课前的果实调查为依据,分层次选取不同的材料观察,使课堂教学充分体现科学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学生搭建促其发展的脚手架,引导学生掌握建构内化,使其掌握从事更高认知活动的技能。首先,教学一开始,教师根据对学生的调查访谈,从大多数学生都认为是果实的材料中选取苹果、梨和黄瓜作为初步观察果实的材料;其次,在对三种典型材料观察后,学生初步建立果实结构的概念,但还不完全,教师出示第二组观察材料,让这组复合型果实为学生建构其果实的结构概念,还为学生恰到好处地布设了了解果实分类的机会,学生的概念得以发展;最后,演绎推理和判断果实,也为学生的概念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高校学生教学论文3篇
第一篇
1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的重要作用及意义
学生教学信息员(以下简称信息员)制度是指校方为了及时、准确地掌握学校教学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将教学信息员搜集的广大学生对日常教学工作中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分类、归纳、整理,以便及时掌握教学动态信息,采取相应对策,制定相关规定,从而进一步密切师生联系、增强师生交流,最终确保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管理的一项制度。信息员就像“感受器”,是质量监控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员在及时准确、客观公正、认真求实收集、汇总教学信息并反馈到各教学单位和部门,促进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及意义。
1.1学生教学信息员在促进学校教学质量方面承担重要角色
为了加强教学管理,内蒙古医科大学不断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现有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包含质量标准子系统、组织保障子系统、检查收集子系统、分析反馈子系统,各子系统互相促进、互相牵制、互相影响、互相渗透。(如图1所示)而信息员在检查收集信息子系统中,与校级、院级两级督导员、学校教学管理干部、同行教师共同参与学校教学管理,促进了学校内部各环节的交流,密切了学生与各级教学管理部门、师生及各教学环节的联系,在促进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图2所示)
1.2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保障了医学高校教学质量
中学生语文教学论文
一、培养学生的审美器官对审美对象的感知能力
触觉、味觉、嗅觉在审美感知中处于从属地位,而视觉和听觉却起着主导作用,为其他感觉器官所不能替代的作用。中学生随着生活阅历的增长、文化知识的不断积累,其感知能力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各种感觉器官对客观事物的刺激都十分敏感,加之好奇心比较强,他们对新颖、离奇的事物更敏锐。比如,新小说、新戏剧、新歌曲往往会引起他们的关注和较大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有表情地朗读课文,采用配音、影视、音像等手段,提高学生感知的强度与广度,加深学生对作品美的感知效果和体验。如教学《听潮》《春》《白杨礼赞》等散文时,教师要尽可能地采取配音、音像等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语感力去感知作品,体验作品表现出来的审美感受,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心理位置互换,让学生置于作者位置逆向推进,从视觉、听觉、嗅觉、心理、空间、时间等方面去感知大海、春天的景象,整体上获得对大海春景和大漠白杨的审美感知,从中领悟作者审美感受获得的方法,强化感知,丰富感知,达到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同时得到写作能力和独创性的训练。一位学生这样写道:“上语文课是最美的享受,可以登泰山看日出,可以去海边听海潮,可以上天山看奇景,可以顺长江游三峡……每一课每一篇就像一朵美丽的花儿一样,带着一股幽幽的清香,飞入每一个学生的心田。”可见,这位同学在学习课文时,通过自己的想象和联想,对课文有一个敏锐的审美感知,达到了“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审美境界。
二、培养对审美情感表现和内在意蕴的感知能力
在对审美感知能力的培养中,老师尤其要注意对审美对象的情感表现和内在意蕴的感知能力的培养。审美感知具有情感性、选择性和整体性的特点,教师应从这三个方面出发,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审美感知饱含着浓厚的感情色彩。只有当学生与审美对象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学生才能深刻理解审美对象饱含的“美”,才能在精神上受到鼓舞,才能在欣赏中获得美的感受。在欣赏《狼牙山五壮士》时,教师先让学生感受作品中的人物,狼牙山五壮士虽饱受磨难,但仍然顽强抗争,他们那种不畏强暴、不怕牺牲的崇高精神,让学生油然起敬。从作品体现出的惨烈与壮美,使学生感悟出作者创作这篇文章的最具震撼力的价值所在。审美感知具有选择性的特点。当今,文化产品日益丰富多样,学生的文化视野也很开阔,老师们更应像歌德所认为的那样,即鉴赏力不是光靠观赏中等作品而是靠观赏最好的作品才能培育成的,所以他只让学生看最好的作品,等学生在最好的作品中打下牢固的基础,学生就有了衡量其他作品的标准,估价不至于高,而是恰如其分。在阅读课中,老师必须对阅读课进行精选,有系统、分层次地向学生介绍、推荐古今中外的精品,指导他们如何阅读、如何摘抄、如何做笔记,让他们细细去领略名著名篇中无穷的魅力,这样会使学生在对课文的感知中培养出对文学作品的感悟力,进而达到发展学生的审美力,提升学生自身的人生质量的目的。审美感知具有整体性的特点,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生阅读、写作时,注重对文章形与神、动与静、虚与实、个别与一般、偶然与必然等等之间的辩证关系,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感知作用,同时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让他们在有限的既定印象中,获得更为丰富的感受和独特的创造力。
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就是要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让学生不断积累并总结经验,加强审美体验,善于捕捉并发现美。审美感知的培养是长期渗透到每个教学环节中的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中学语文教学中要不断转变观念,努力实践,使学生审美感知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实到我们的每个语文教学工作中去。
作者:沈舜兰单位:福建省漳州实验中学
小学生语文教学论文
一、激发拓展阅读动机
首先,根据我们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我每隔一段时间都会选择合适的书籍以讲故事的形式介绍给同学们,激发学生对课外读物产生兴趣;其次,课前五分钟讲故事或者谈读书感受,通过汇报展示来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再次,我们还为学生创设阅读条件,我发动学生把家里的好书带来放在班级的书橱里,让所有的图书实现了资源共享,极大地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此外,我还定时向学校的图书馆给班级借书,为孩子们的阅读创造良好的环境。良好的阅读环境调动了绝大部分同学的阅读兴趣。
二、教给孩子阅读的方法
每次讲授新课时,我都会以课文为范例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譬如在讲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人物一组》这课时,我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会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让学生明白了人物语言必须个性化,符合人物独特的身份、性格、年龄等和在语言描写时,提示语部分适当地添加一些人物说话时的动作、神态、心理,这样会使人物的语言更加生动。对重要的文章和书籍、对重要的语句和章节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要做到透彻理解,这就是精读。然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为了获取更多的知识、更多的信息,又必须读大量的书,因此我们还须要学会略读。为了取得好的读书效果,我们教育学生要善于把精读和略读结合起来。另外,我要求学生读写结合,不仅能积累大量的材料,而且能有效地提高写作水平,并且能增强阅读能力,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和技巧。
三、进行大量的背诵积累
小学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初级阶段,同时也是学习语文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的学习是为他终生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背诵语文课文,可以使小学生熟记课文内容,进而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发挥课文内容的模仿和借鉴功能,不断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写作能力,并为学习课外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今后的学习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况且小学阶段是记忆背诵的黄金期,充分发挥学生的背诵潜能,为学生的知识宝库增添增砖添瓦何乐而不为呢?配合学校的古诗文诵读的计划,我用早读和课前五分钟让学生背诵每天一首古诗文,当天的任务当天完成,有小组长交换进行小组检查。在奖励机制下,全班营造了一个争先恐后、你追我赶、在学习上互相攀比的可喜氛围。
学生兴趣与美术教学论文
一、转变美术教学理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理念在很大程度上支配着教师教的行为与学生的学习行为,影响着美术教学的成效。新时期教师要与时俱进,积极转变美术教学理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营造开放式美术课堂,激发学生美术学习兴趣。
1.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首先,教师要改变“满堂灌”的教学现状,积极尝试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教学目标让学生多层面地进行自主合作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其次,给予学生足够的“表现”时间与空间。美术学习是一门复杂的学习活动,它需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与空间,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交流思想,激发学生美术学习的“灵感”,让学生感受到美术学习的成功。“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为持久的情感态度。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让学生体验成功,来保持学生美术学习兴趣。”
2.构建开放式课堂,让学生“灵活”起来
实践证明,人在自由、平等状态下的思维是最活跃的,兴趣是最浓郁的。因此,教师要积极构建开放式课堂,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师生应该是一种平等关系,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甚至成为学习伙伴,师生关系应该是和谐的,美术教学课堂应该是民主的,师生之间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只有构建开放式课堂才能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中应以一颗包容的心对待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对学生的艺术见解不要轻易地否定,以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保护学生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另类思维与想象力,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