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建设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1-04 05:03:0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电网建设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电网建设论文

自动化配电技术与电网建设论文

1加强在智能电网建设中配电自动化技术研究力度的重要性

智能配网能够提高智能电网配电效率,实现了配网的高效运行并能分段提取各段数据进行分析,增加了供电的科学性并有效提高了供电可靠性。运用智能电网,能够在出现电网故障时有效地缩小停电范围,提高用电客户端的满意度并减轻了基层运维人员的负担。智能电网的设计施工科学性能提高配电可靠性,从而更稳定地为社会创造显著经济效益,同时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便利。规范智能电网中自动化配电技术的设计施工,能够促进中国电力事业进一步发展。同时为自动化配电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促进中国的电力实业稳健发展。

2中国配电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现状

2.1智能电网总体结构设计缺乏严谨性

智能电网设计缺乏一个较为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来对电网建设进行规划调整,在进行智能电网设计时没有进行全面、系统的电力分析,导致了部分智能电力电网的设计不严谨,实用性上存在不足,从而对电力负载的运行转供有了误差影响,降低了智能电网运行的稳定性。

2.2智能电网分布不均衡

查看全文

电力市场电网建设论文

1智能电网概述以及特点

1.1概述。智能电网就是电网的智能化(智能电力),也被称为“电网2.0”,与现有电网相比,智能电网体现出电力流、信息流和业务流高度融合的显著特点,它是建立在集成的、高速双向通信网络的基础上,通过先进的传感和测量技术、先进的设备技术、先进的控制方法以及先进的决策支持系统技术的应用,实现电网的可靠、安全、经济、高效、环境友好和使用安全的目标,其主要特征包括自愈、激励和包括用户、抵御攻击、提供满足21世纪用户需求的电能质量、容许各种不同发电形式的接入、启动电力市场以及资产的优化高效运行。1.2特点。1.2.1环保性。当前我国在大力主张经济发展并同时注重空气质量的政策影响下,在智能电网建设过程中注重环保性是十分重要的。1.2.2电网架构牢固。因为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所以自然灾害发生频率相对较高,而这些灾害会对电网体系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智能电网在构建时应该注重架构的牢固、稳定,保证电力系统不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1.2.3自动化由于电网体系。较为复杂,而且涉及的人员、环节众多。所以如果电网体系具备自动修复或者自动诊断功能的话,不仅能够节约时间,还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运行成本。1.2.4经济收益。智能电网除了需要保障电能的品质之外,还需要提升经济效益,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全面考虑,尽量降低建造成本。

2电力市场发展中智能电网建设的影响

2.1智能电网建设增加电力网络的可靠性。智能电网运用了新的电力技术,弥补了现有电网技术的漏洞,对电网的运作运行能够进行准确的监督,从而减少设备的故障机率,也就降低了效能损失。因此,智能电网的应用对电力市场的发展是一种强有力的支撑,对电力市场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智能电网的建设对当下电力市场的革新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促进了我国电力事业的快速发展。2.2智能电网建设提高电力市场改革效益。通过智能电网信息的实时传递,能及时地反馈给电力市场中的各方,对维护市场各方的利益有着积极的作用。智能电网系统能实时监控电力系统内用电量的“峰、平、谷”各个时期,电量控制更加便捷,从而合理安排各时段的用电量。智能电网利用新型可再生资源进行发电,在电能传输方面又能降低能耗,因此,在环保节能方面智能电网更胜一筹。2.3智能电网建设增进电力市场的产业化进程。智能电网的建设改变了传统电力行业的模式,同时也集合了不同的行业。智能电网的建设是需要各方的积极参与的,智能电网集合了“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新型设备”等,不论技术方面,还是电网所用的设施设备,都需要其他行业的支持,使电力市场的产业链逐渐向其他方向延伸和拓展。智能电网的建设,使电网内的电能从输送到入户,形成了高效快捷的产业链。链条上整合了“互联网产业”“新能源产业”“家电业”“交通运输业”等行业,使电力市场在纵深上进行发展,促进了智能电网产业的发展进程,促进电力市场逐步走向市场化和产业化。

3基于电力市场发展背景的智能电网建设

3.1加强信息化建设。基于智能电网建设对电力市场发展的影响,各地区需要不断地加强智能电网建设。电力企业将电网信息化建设,作为新时期的重点,加大通信支撑网与信息平台的投资建设力度,将信息化技术,运用到企业业务与流程中,为企业精细化管理,提供技术保障,实现跨业务数据应用。除此之外,不断地完善业务应用系统,将云管理与云服务应用到企业业务管理中,以推动智能电网发展,为电力市场的发展,提供助力作用。电力公司不断强化电网规划顶层设计,加大电网投入力度,精简用电报装程序,实行“一证受理”,仅今年以来,业扩办理环节就成功“瘦身”50%,制造业客户平均接电报装时间缩短8.5d。3.2加强自动化建设。智能电网建设工作中,自动化建设是重点内容,以输电、变配电、电力调度为主要方向,建设输电设备在线监测系统与防灾减灾预警系统等,加强直升机与无人机等的推广,以提高输电线路运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确保电力系统稳定运行。除此之外,还不断地加强智能变电站建设,对老旧智能设备进行改进。逐步的提高区域配电自动化程度,以实现供电区域范围内配电自动化目标。3.3加强互动化建设。智能电网规划发展,将不断地朝向新型能源方向,而智能电网建设也将以常规电源并网以及大规模新能源接入等,作为主要内容。智能电网建设,将持续推广新能源接入技术,包括光电或者光伏功率预测技术,力求不断地提升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的精准度,加快资源监测网络的建设以及调度技术的推广。除此之外,还需要加强基础材料核心技术的研发,积极推广与应用国产材料,比如安全控制芯片与电子器件等,以全面带动电力市场的发展,扩大电力市场范围。

查看全文

无电地区电网建设论文

1传统电网投建与无电地区电网投建的差异

电网建设的根本目的是能够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日益发展的电力需求。传统的电网投建主要针对既定集中式电源开展的电网投资、建设、检修及运营等工作,按照统一的电网投资和建设管理流程、技术规范及建设标准将电力大规模安全、稳定、可靠地传输到负荷中心。与传统的电网建设相比,无电地区电网建设主要是指通过延伸电网,构建微网,推广分布式发电等举措实现无电地区用电从无到有的电网建设过程,通常用于解决无电地区居民的基本用电问题。具体来说,传统电网与无电地区电网在不同阶段主要存在着以下几方面区别。(1)规划阶段。传统电网投建规划中考虑的因素较为固定,需按照电源和负荷的位置进行专业化统一规划;而无电地区电网投建则受外部条件影响,在进行规划时考虑的因素较多,包括负荷大小、经济、环境等因素,通常没有固定的规划模式。(2)投资阶段。资金是否充分是影响电网建设的关键因素。传统电网投资一般是由电网公司独立承担;无电地区电网投建由于收益性差,难以保证回收投资,通常需要政府提供部分投资补贴,尤其是用户侧分布式发电,更需要政府乃至第三方投资商的资金或技术支持。(3)建设及运营阶段。传统电网投建可按照一定的建设管理流程、技术规范和建设标准予以实施,建设进度较易控制,运行中也可通过大电网进行集中监控、调度和控制;无电地区由于自身地理环境因素使得建设难度较大,建设进度较难控制,而运行中也需根据前期建设情况,分别考虑电网延伸与用户侧可再生能源分布式发电的不同情况进行管理。(4)营销阶段。由于传统电网是基于并网运行统一运营,通过采取适当的营销策略即可提高售电收益;而无电地区电网通常售电量较小,且电网维护成本较大,用户对电力营销的感知主要在用电服务方面,营销策略较少且难以带来明显的售电收益。通过以上4个方面的对比可以看出,无电地区电网投资通常耗资大、投资回收期长,甚至无法回收投资。单纯的依靠电网公司进行投资,从长远来看,会影响电网公司的整体收益,难以激励其对无电地区进行持续的、大范围的电网建设投资。因此,研究无电地区电网投资建设问题时,需考虑在投资力度能够满足无电地区电网建设需求的前提下,可能的投资模式有哪些,投资主体能否获益等问题。

2无电地区电网投资风险识别

2.1项目风险

稳定、可靠的网架结构和联网工程是电网延伸的技术支撑和保障,通常无电地区周边城乡电网网架结构薄弱,供电可靠性差;并且由于自然环境复杂,经济状况差,无电地区电网建设成本、后期运行维护成本较高。同时,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解决无电地区用电问题,也因无电地区的自然条件和人口分布而使得后期运维难度较大。因而,无论电网延伸方式还是可再生能源分布式发电方式,从项目投资建设到运营维护整个过程受到外部影响较多,无电地区电网建设项目将面临较多风险,包括项目决策风险、项目设计风险、项目运维风险等。不同投资建设阶段无电地区电网投建项目的主要风险及风险来源如图1所示。在决策阶段,既需要安全的自然环境,也需要稳定的市场环境。因而对勘探设计风险防范、电力需求预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形成勘探设计风险及市场风险。在计划与设计阶段,传统单一的投融资主体已较难满足无电地区电网建设项目,容易引起融资成本高、融资可获得性不强,从项目角度来看,具有一定融资风险。建设中巨大的资金投入常常需要向银行贷款,如果利率上涨,会导致还贷资金的增加,带来利率风险及还贷资金不足风险。除了资金方面的风险,项目招标工作最终选择的参建单位若不能满足建设要求,将发生招标风险。而项目合同一般涉及多个利益主体,合同的签订直接确定了工程的进度、质量要求等,因而存在合同风险。有些项目规划选址期间有可能破坏生态环境,或者靠近珍稀动植物保护区,将造成环境破坏风险。此外,可再生能源发电属于新兴产业,政策风险对其投资阶段的影响不可忽视。在项目实施阶段,业主需要对项目进行严格管理,如果因管理不善导致项目进度或质量与原设计方案发生偏差,将产生项目管理风险,直接影响项目的顺利进行[5]。若施工单位没有按照原定计划完成,工期延迟;工程质量出现问题,没有达到设计要求;技术不适用或与在建项目不匹配,则会分别产生施工进度延迟风险、工程质量风险、技术风险,从而增加整个项目的成本,推迟投资收益期的来临,甚至导致项目投资失败。此外,由于无电地区自然环境复杂,大幅度地增加了建设的技术难度,增加了项目成本,给电网建设项目的实施造成困难,给投资带来巨大风险[6]。在项目运营维护阶段,由于前期投资巨大、建设成本高,电网企业的投资通常无法通过一般居民电价完全回收,若无相应电价补贴,则严重影响电网投资的可靠回收,发生电价风险。而无电人口通常分布较广,电费回收管理存在客观困难,并且传统的“先用电,后付费”的用电结算方式增加了管理的难度,容易造成电费回收风险。

2.2政策风险

查看全文

内审增值服务电网建设论文

国网湖北公司围绕依法治企能力的提升,积极推进审计工作创新,探索构建以风险为导向、以控制为主线、以治理为目标、以增值为目的的内部审计新模式,建机制、抓执行、控风险、增价值,认真履行审计监督的确认和咨询服务职能,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保障公司健康运营的“免疫系统”和“造血系统”的双重功效。国网湖北公司构建了“省—市州—县”三级公司“三位一体”的电网建设项目内审价值增值体系。2012年—2013年,该公司电网建设项目投资过百亿元,完成数以千计的内部审计项目,内审增值价值增收占比2.48%。国网湖北公司将风险导向审计理念全面贯彻于电网建设项目体系中,通过企业资源系统(ERP)可靠对接、电网建设项目信息共享、内审资源集约配置、技术专业集成内审,突出了内部审计在电网建设项目领域的价值增值功能。内部审计在提升企业依法治理能力、推进管理价值增值、实现公司治理目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电网建设项目内审增值是对电网建设项目的投资方向、目的进行确认和咨询,以ERP信息系统的内审子系统和基建工程子系统的实时对接为平台,系统化、规范化地审查和评价电网建设项目投资的业务活动,有利于保证信息的质量,深化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提升和完善电网建设项目的治理能力,增加投资价值和实现投资目标,确保投资人的权益和投资安全。电网建设项目内审增值的特色是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电网建设项目包括电网特高压、超高压输变电工程(简称主网工程);城市电网输变和配电工程(简称城网工程);农村电网输变电和配电工程(简称农网工程);专项技术改造工程(简称技改工程)、工业土木建筑(简称小型基建)。国网湖北公司充分认识到内部审计对电网建设项目的经济意义,把握电网建设项目内审的规模和范围,以受托责任理论和系统管理理论为基础,分类实施工程项目内部审计价值增值的演进,以受托责任支配内部审计向电网建设项目价值增值方向发展。内审行动主体即公司治理决策当事人的预期治理目标是内审增值能力演化推进的重要驱动力。该公司以确保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两个增值”、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国有电网资产、电网建设投资等“三个安全”为电网建设项目内审风险管理的治理目标。

(一)以人为本的政治安全是内审定量确认电网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受托人行为是否合法合规最直接的人性关怀,是对公司无形资产最直接的增值方式。国网湖北公司通过增值型内审为公司各级领导直至最基层农村供电所负责人在电网建设项目领域的政治安全服务。(二)在企业面临风险普遍增大的外部政治经济环境压力下,企业多样化发展的战略拉长了控制链。对内部审计而言,明确内审增值目标,必须关注风险主要方向,帮助企业管控风险,实现内审增值。该公司内审从制度基础审计转向风险导向审计,主要的审计职能是提供确认和咨询双重服务。(三)该公司通过治理目标激励,完善内部审计的治理环境,发挥内审在公司治理模式中的基础作用。内部审计部门从企业管理管控的视角审视内审的组织结构、人员素质结构和服务实施的效果,不断优化内审服务,确保公司内部良好的监督管理和层级间的有效沟通,并且为外部审计提供必要的咨询帮助,更好地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该公司拓展内部审计的职能范围,突出内部审计的价值增值功能,全面落实风险导向审计理念,以风险管控为基础,做到内审增值制度建设的“三个结合”:风险管控的战术动作与依法治理的战略发展紧密结合;经济责任内审的确认服务与咨询服务的防疫功能紧密结合;内审定量确认的科学工具与制度改进的定性导向紧密结合。

(一)高度认识制度体系化建设2012年8月国家电网公司党组审议通过《国家电网公司内部控制建设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了建设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任务。11月,国网湖北公司内部控制建设实施细化方案出台,并在第一时间成立了以公司总经理和党委书记为组长的内部控制建设领导小组和各专业内部控制项目推进小组。该公司遵循《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规定,以整合提升为主要手段,梳理分析现状,对比查找管理差异,整合各业务内部控制建设成果,健全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推进内部控制由多标准多形式管理向统一规范管理转变,建立覆盖公司省、市、县三级的全业务、全流程的内部控制体系。(二)创新建设推进机制化运作通过紧抓“组织保障、工作协同、质量检查、监督考核”等关键环节,构建涵盖财务、物资、营销、电网投资、工程、科研、信息、电力交易、合同等9个专业的内部控制标准流程。一方面,领导带动、项目组推动、业务组联动,强化组织管控。内部控制建设启动后,在成立内部控制建设领导小组和各专业内部控制项目推进小组的同时,按业务横向分工,按专业纵向拆解,无缝对接,为全面深入开展内部控制建设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另一方面,通过集中办公、集中质检、集中培训的方式有效地保障了办公、质检和培训的高效协同运行。实行国网湖北公司本部和地市公司各专业部门骨干力量在线集中办公,强化跨部门的协同配合,形成整体“一盘棋”的格局。(三)注重制度执行实效化应用突出制度执行实效,加深对内部控制建设的理解,提高实际操作能力。2013年底,全面开展内部控制标准流程执行自查工作,省、市、县共收集6995个流程样本,运用穿透测试等手段检验标准流程的执行情况,针对发现的缺陷逐一整改落实。2014年,风险管控信息系统正式上线运行,实现了内部控制执行在线评价,为检验执行效果提供了信息化支撑。

(一)创新资源配置,聘用外部专家辅助内审国网湖北公司将外部审计专家的聘请与公司内部优秀专家人才管理相结合,印发《湖北省电力公司内部审计外聘专家管理办法》,形成内外结合开展内审增值的常态工作机制,拓展电网建设项目内审服务领域,有效缓解内审资源“结构性”缺员的瓶颈制约。2012年聘请专家参与大修项目及农网技改工程交叉内审,确认资金13.9亿元,内审覆盖面63%,查出21类共性问题,下达14份审计整改意见书,增收节支效果显著。(二)确认行为定责,促进内审工程项目增值国网湖北公司下属某公司审计部全面统筹任期审计行为责任定责与基建工程行为责任定责相结合的工作方式。该公司通过同步开展任期审计与集体企业经营管理专项督察审计,帮助集体企业解决了当前经营运作过程中存在的近30项管理问题,促进了公司全方位依法经营。截至2013年底,开展城网工程审计项目32个,促进增收节支效果显著,审计发现问题全部整改落实。(三)利用协同平台,推进落实审计成果运用国网湖北公司下属某公司充分利用监察审计融合优势,通过协同监督平台督促审计成果处理和整改,提高了审计成果落实的效果和效率,实现了威慑增值。该公司内审增值联动,实施多个部门协同机制,联合人力资源部、发展策划部、财务资产部等部门,按照归口管理与专业管理相结合的原则,联合履行监管职能,充分体现了内部审计的增值作用。(四)定量确认风险,及时管控关键控制点国网湖北公司运用内部控制标准流程对容易出现的高风险点进行梳理确认,对关键控制点进行严格管控。审计部对新建住宅供电配套工程流程进行全面诊断,找出断层和难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解决基层实际问题。同时,积极完善相关工程结算和物资招标资料,降低了工程造价,保证工程资金真正用于工程建设和生产维护。(五)创新网络模式,强化工程项目内审增值能力国网湖北公司下属某公司通过创新审计资源集约化管理机制,优选内审专、兼职人才队伍建设路径,创新地市级电网企业内审队伍模式,将内审资源管理标准化、信息化、集约化贯穿始终,创新构建跨单位、跨部门、跨专业的6名专职、11名兼职内审队伍网络模式,实现从传统的纵向直线型内审结构向内审队伍网络型转变,强化电网企业的治理和增值能力,体现“整体设计、分层布点、业务囊括、专业分类、科学编组、在线内审、协同行动、有机融合、依法治企、增加价值”的实践特色。(六)构建内部审计“三化”,支撑工程项目内审增值能力建设该公司推进落实审计工作标准化、审计手段信息化、审计资源集约化建设。内审信息网络模式以ERP审计业务系统和审计综合管理系统为审计手段信息化的两大抓手,对接“三集五大”体系SAP各专业集成模块,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实现审计项目数据库与基建工程ERP、人力资源HR、财务FICO、物资MM、营销SG186、生产PMS(设备PM、大修项目PS)管理系统各内审资源分库线内审信息共享。

作者:汪安民单位: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

查看全文

优化配电网建设论文

1优化配电网建设的提出

一是缺少长远的科学规划设计,未充分考虑农村经济发展、用电特点和地域环境的差异性,电能质量不高、电网“卡脖子”、低电压现象较为普遍,无法适应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二是农村电网装备水平不高,设备运行年限较长,设备老化严重,存在安全隐患;三是建设管理不规范,施工工艺较差,设备标识不全,入网设备质量参差不齐,影响了农村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国网山东高密市供电公司心系“三农”,在硬件方面致力于农村电网治理、优化。

2优化配电网建设的做法

2.1深入调研分析,确定指导思想和目标

为深入掌握农村电网现状,该公司组织专题调研,成立工作小组对15个乡镇的450个用电村开展深入调查,针对不同类型的村庄,不同的人群,调研农村电网状况,征求农村客户对电力服务的意见和建议,将其作为深入研究农村电网现状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对全市农村供电现状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梳理分析出了农村供电存在的问题,并剖析问题根源,确定了农村配电网建设的指导思想,即:深化农村配电网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提升农村电网装备水平,彻底解决农村用电的矛盾和压力,使农村生活、生产用电条件得到根本性改善,实现农村电网供电能力和服务水平双提升。对应指标而言,提高农村客户端电压合格率、农村供电可靠率和农村客户满意率,降低农村低压线损率。

2.2开展“拉网式”排查,确定农村电网建设发展重点

查看全文

电网建设工程论文

1电网工程造价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1.1电网工程项目的建设技术

电网建设项目的科技水平主要是指技术装备、建筑标准、配套工程等方面的标准。这些标准也是电网项目进行可行性评估和投资预算的重要依据,在电网项目的建设过程中依据的检测标准是否合理,对工程造价的控制具有较大的影响,如果标准定得太高,就可能大大地增加造价,造成投资的浪费,而标准定的较低,达不到高效运行的目的,反而不利于技术的进步。因此,当前进行电网项目建设时,应该适当地选用安全可靠、经济稳定的标准,既要考虑目前的资金投入,又要考虑企业发展的长远效益,充分应用技术经济原理和价值工程理论,分析其投入产出,以取得最大经济效益。

1.1项目建设环境

电网项目建设的环境和建设地点,在很大程度上也能决定电网公司将来发展的命运。另外,电网建设项目地点的选择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和今后经营状况的影响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电网建设工程项目立项的建设地点既要考虑当地国民经济发展的现状,又要对地区未来经济发展的前景进行合理的评估,同时也应该充分考虑当地的地质、气象和水文条件,遵从工业项目和其他相关项目比较集中的原则。

2电网建设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查看全文

合同管理与电网建设论文

1电网建设合同管理内容与特点

电网建设合同管理贯穿于电网的规划、前期准备、施工、监理等全过程,通过界定参建双方的权利义务,明确项目内容、范围、金额、工期和质量等内容,在合同的约束和规范下,有关双方履行各自职责,协调一致开展工作,主要包括合同审查与签订,履行监督和结算管理以及违约纠纷的处理等内容。由于电网建设具有施工周期长、投资金额大、技术含量高、涉及环节多等特点,使得电网建设合同管理具有周期长、跨度大、效益影响显著、潜在风险大等特点。

2电网建设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

(1)合同承办人员法律意识不强。建设合同作为参建双方必须遵守是“工程宪法”,参建双方必须依法签订履行。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随意性较强,重工程建设,轻合同管理,合同承办人员严重缺乏风险防范意识,不认真审查对方资质,合同内容不规范,工程已开工但合同未签的现象普遍。

(2)合同文本存在缺陷。合同文本用词不严谨,尤其对责任划分不清,缺乏对双方权利与义务,违约责任的具体可操作的内容描述,往往出现按照《合同法》规定执行等模糊字眼,一旦出现安全事故,将不利于责任的划分与承担。

(3)合同履约过程缺乏监管。合同一旦签订,最重要及风险频发的环节为履约阶段,合同内容是否能够正常进行,是否需要变更内容,是否出现履约瑕疵等内容目前缺乏监管。

查看全文

农村电网科技创新建设论文

摘要:1998年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农电"两改一同价"的重大部署。经过三年来的建设和改造,农村电网发展规模、装备水平、管理基础和服务能力都上了一个很大的台阶。全系统共完成投资1227亿元,占下达计划的93.72%。建设和改造35kV、66kV和110kV变电所4618座,主变容量4399万kVA,线路5.2万km,10kV线路64.1万km,低压线路210.3万km,累计更换高耗能配电变压器56万台,改造农村台区75.5万个,已有1867个县实施了农网改造工程,累计完成竣工县1237个。

关键词:科技创新农村电网建设

编者按:国家电力公司农电科技工作会议已于2001年6月召开。贯彻这次会议精神对于今后农网应用"四新",提高农网建设水平,加快农网建设,加快实现农村电气化,将产生积极的、深远的影响。本刊将大力宣传这次会议精神。本期摘编了国电公司副总经理刘振亚的讲话、经验交流材料和农电工作部李振生主任的大会总结。其它内容将在今后的期刊中陆续进行报道。

1、我国农村电网发展和技术进步的基本情况

1998年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农电"两改一同价"的重大部署。经过三年来的建设和改造,农村电网发展规模、装备水平、管理基础和服务能力都上了一个很大的台阶。全系统共完成投资1227亿元,占下达计划的93.72%。建设和改造35kV、66kV和110kV变电所4618座,主变容量4399万kVA,线路5.2万km,10kV线路64.1万km,低压线路210.3万km,累计更换高耗能配电变压器56万台,改造农村台区75.5万个,已有1867个县实施了农网改造工程,累计完成竣工县1237个。

到2000年底,全国农村电网共建成110kV变电所4017座,平均每县1.63座,主变压器6416台,容量17693万kVA。35kV变电所16395座,平均每县6.65座,主变压器26865台,容量11820万kVA,10kV配电变压器324万台,容量34458万kVA,110kV线路13万km,35~66kV线路31万km,3~10kV线路275万km,低压线路716万km。全国县及县以下总用电量为5669亿kW·h,占全社会总用电量的42.75%。乡、村和农户通电率分别为98.45%、98.23%和98.03%。山东省、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吉林省等5个省市实现户户通电;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吉林、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山东、河南、广东、宁夏等14个省(市、区)实现村村通电。

查看全文

档案整理电网建设论文

1电网建设基建档案整理的作用

对于电力企业而言,电网基建档案的整理,主要是指从项目立项,到施工建设,再到最后的竣工应用,在此过程中所形成的、需整理立卷,而且具有保存价值的图纸、文字和声像等文件材料。基建档案作为档案组成的重要内容,其反映的是电网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真实情况,并且为单位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和基础条件。电网建设基建工程建设是一项不断发展的基础工作,根据基建工程建设规律收集、整理以及保存起来的齐全、准确以及完整的基建档案资料,成为基建工程管理、技术人员的知识成果,并且对提高电力企业的发展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电网建设基建档案中记录了电网工程建设全过程;同时,也真实地反映了电网工程项目管理的真实面貌,而且基建档案比电网工程实体更长的寿命,准确、规范的基建档案成为电网工程运维、管理以及应用和改扩建的重要凭证与依据。

2电网建设基建档案整理中的问题

2.1基建档案管理意识差,对电网建设基建档案重要性缺乏认知

在实践中可以看到,对电网建设基建档案整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加之基建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的人员流动性非常大,人员结构不稳定,导致基建档案资料管理工作与实际情况严重脱节,甚至因基建档案资料整理不全面、流向不明确而导致电网工程参建部门之间难以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对于电网建设基建档案整理工作而言,其专业性要求比较高,档案管理人员因不了解专业技术知识、实践能力差,而导致电网建设基建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以及归档不完整、不及时。

2.2档案收集不完整、系统性不高

查看全文

外部环境电网建设论文

1电网建设项目外部环境风险的识别

1.1风险识别流程

实际上,电网建设项目外部环境风险识别在现实做中是很难区别的,主要由于界限难以界定。因此,可以将电网建设工程外部环境风险识别分成多个环节,但是最重要的是要列出电网建设过程中要面对的所有外部环境风险,并且要详细的整理出各个外部环境因素形成的具体原因,进而可以制定相对完整的电网建设项目外部环境风险的数据库。也就是说电网建设项目外部环境风险数据库的建立是电网建设项目外部环境风险因素识别流程的重点内容,对于识别出来的每种外部环境风险与具体原因要进行合理归类,并且以文字形式节进行描述记录,能够为电网建设项目外部环境风险因素管理打下良好基础详细的电网建设项目外部环境风险因素识别流程。

1.2风险识别的方法

对于风险的识别可以选用分解分析法,把复杂的与难以识别的比较大的系统划分成多个相对简单的与易于识别的较小系统,进而识别有可能存在的风险和潜在损失的一种方式。在电网建设外部环境风险识别过程中,可以选用引发外部环境风险的相关因素与电网建设工程结构进行分解。因为电网建设工程外部环境的风险因素种类多种多样,所以要依据外部环境风险因素的种类选择各种各样的风险识别方法。除此之外,还可以选用流程图法。流程图主要是依据电网建设施工过程或者是电网建设某一方面管理流程,进行罗列,并且再结合电网建设工程的实际情况,对电网建设工程外部环境风险进行识别的方法,这是一个动态的分析方式。其最为突出的优点就是不仅能够识别非技术风险,还可以识别技术风险,能够将一个问题分成许多小问题进行管理,比较有利于工作的开展,而且仅仅需要一幅流程图,相关风险管理人员很方便就会了解某个环节是否存在风险,降低了大量阅读风险资料的时间。

2电网建设项目外部环境风险管理策略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