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改革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1-03 03:08:0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机械改革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机械制图教学改革论文
摘要:职教20条指出,要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机械制图是机械类专业的基础课,在人才培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学一线的教师们一直对教学进行改革,希望能帮助更多的同学去学好这门课程,该论文主要阐述了运用SolidWorks软件对机械制图课程传统模式进行改革的目标、内容、研究方法和实施方案。
关键词:教育改革创新;机械制图;SolidWorks软件
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尤其是德国制定《工业4.0》战略,大力发展数字化制造装备、精密检测装备等,为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开辟了新的领域,全球新兴经济体也在布局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中国制造2025》,将工业生产的数字化、智能化提上日程,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坚持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推动产业快速发展,让我国由制造大国变成制造强国。在现代化的装备制造过程中,人的角色也会发生转变,人是服务者、操作者,以后会变为规划者、协调者、评估者、决策者,企业需要的是能够运用与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数字化设备技术、独立完成目标和任务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数字化制造的兴起和快速发展对从事制造业的人才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2019年1月28日,国务院正式《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20条),文件指出,要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服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需要,对接科技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优化学校、专业布局,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和育人机制改革,以促进就业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大幅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以职业教育改革契机,课题组教师以职业教育办学经验为根基,紧跟职业教育改革方向,努力探索职业本科教育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对机械制图进行了教学改革。
1研究意义
《机械制图》是我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机电一体化技术和数控技术等相关专业的基础课,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读图和画图能力,该课程要求学生有较好的空间想象能力,绘制二维图形时,想象力差的同学学习起来会相对困难,需要通过多学多练去掌握、强化知识点,在练习过程中要让学生想象成三维立体图,离开了大量的模型,教学很难实施,而且传统的教学模型价格很高,由于体积和重量等原因,模型易破损,携带不便;另一方面,传统的实物模型更新换代速度慢,并且不能够修改,与教材不配套,学院的机械制图教学模型是建校初期购进的,十几年不变的教学模型已不能满足教学和科研时代不断进步的需要。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教学越来越受到推广和普及,近几年,我院在教学硬件设施的投入较大,配备了先进的计算机,增设了多媒体教室,传统的教学模式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制图的教学需要。因此开发适合现代教学特点的机械制图模型库,以虚拟三维模型取代传统的实物模型已成为课程改革的重要方面。本论文主要研究运用SolidWorks软件对机械制图课程传统模式进行改革,研究了典型零件的三维模型库、二维模型库三维到二维、二维到三维的转换,通过模型库,学生可以多角度观看物体,对于想象力差一些的学生,实现由二维到三维,三维到二维的转换,帮助学生加深对机械制图课的理解,培养他们的空间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提高他们的识图和读图能力。
2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机械实践课程教学创新改革分析论文
【关键词】机械基础;实践教学;实验体系
【摘要】培养技术型和应用型专门人才是地方本科院校的目标和任务,为了完成此项目标和任务,本文对教学方法、实验教材、实验室管理等的改革方案和思路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提出了针对学生的特点的机械类基础实践教学的新体系。
自从教育部实施“质量工程”以来,各高校根据本校人才培养的定位,大力进行实验教学体系改革,将实验教学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统一的实践性教学环节,而不是仅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环节。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产物,肩负着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使命。显而易见,实践教学和实验室建设将在完成这个目标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以机械类专业为例,机械基础实验室是机械类专业的基础实践基地,所承担的实验内容涉及工程图学、力学、工程材料及制造基础、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等,是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场所。为此,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培养机械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基础。
一、独立学院的实践教学特点
作为独立学院,由于受办学机制等制约,实验设备的投入有限,教学和实验室管理有些与母体雷同。但是,教学对象却有明显的不同。这些问题正是独立学院面临的且必须解决的最大困难,它关系到是否能够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的大问题。独立学院的学生一方面基础相对不够扎实、思维活跃、兴趣广泛;另一方面动手能力相对较强,有企业、贸易等背景的学生较多,因此他们更需要加强实践教学。针对以上特点,在实验室建设上更需要一套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教材和设备。在满足本科教学基本实验设备的基础上,尽可能引进一些综合性、提高性实验设备,提高学生实验、实践的兴趣,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条件。而实验教材的编写,也从学生的不同情况着手,选择几个层次来适应他们不同的要求。以学生为主体的,以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内容的,以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目标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我们实践教学与基础实验室建设的宗旨。
二、加强机械基础实验教学的改革
机械制图课程改革论文
1机械加工岗位工作过程调查分析
高职《机械制图》课程要改革,要适应“工作本位学习”形式的要求,首先要对“工作本位学习”的特点进行充分的了解,从上述可知,“工作本位学习”的实施过程是在工作现场完成的,是把完成任务的过程与学习的过程完全结合在一起,工作即课程,课程即工作。那么,对实际工作过程进行调查分析是十分必要的。高职机械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机械制造企业生产一线培养技能型人才,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机械制造企业生产一线人才构成比例为:机械零件加工人员为60%,机械装配人员为20%,机械维修人员为10%,现场工艺和管理人员为10%。我们选择比例最大的机械零件加工人员作为调查对象,对其工作过程进行调查,整理如下。
通过上表零件加工的工作过程可以知道,图纸和工作者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工作过程的36个步骤中,有24个步骤与图纸有直接的关系,其余步骤也有间接的关系。通过对上述过程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图纸的作用贯穿于整个零件加工工作过程之中;
(2)图纸产生在工作过程之前;
(3)图纸是下达工作任务的依据;
机械原理课程教学改革论文
1传统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内容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机械系统的运动方案设计,要求学生通过对常用机构的组合或创新设计,实现简单机械系统的功能需求;第二阶段为机构尺度综合,以及对机械系统中指定机构进行运动分析和动态静力分析。目前在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问题:
(1)设计题目类型单一,实践过程枯燥。设计任务主要以典型加工设备为对象,拟定机械传动方案,对其主传动机构进行运动分析和动态静力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通过限定执行构件的速度波动以确定飞轮的转动惯量,最后设计其中的齿轮机构或凸轮机构。这样的设计题目单一且缺乏新颖性,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脱节。设计过程的枯燥使得学生无法正确认识课程设计的重要性,设计兴趣不强,参与积极性不高,难以达到实践目的。另外,由于设计题目比较成熟,与之配套的设计手册和指导书等资料较多,其设计思路和模式比较程式化,因而学生不需太多思考,仅仅只是按照指导书的要求翻书查表,按部就班地进行模仿设计,这样的题目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2)设计方法陈旧,实践重点偏移。目前,在机构运动尺寸确定、机构运动分析及力分析等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中,学生主要采用图解法或解析法。图解法概念清晰,形象直观,便于学生理解与分析,但设计精度差,效率低,当学生需要分析多个瞬时的运动情况时,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作图,工作量大。解析法能获得精确的计算结果,学生通过模型建立和程序设计可以分析任意点位置的运动情况。解析法的求解过程要求学生具备较好的数学功底和编程设计能力,但实践证明多数学生欠缺独立完成编程求解的能力,他们不得不把大部分精力放在程序实现上,这样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就演变成了计算机语言的训练],偏离了机构综合设计与分析的实践目的。同时,繁琐的程序编写,也会影响学生创新设计的积极性。
(3)设计时间紧张,实践内容缩水。学校目前将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和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整合为3周的“机械综合课程设计Ⅰ、Ⅱ”。由于从内容上设置为同一机械系统的不同阶段性设计,因而从时间上两者并没有严格区分开。统计表明历届学生完成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所需的时间约为1-1.5周,相对而言学时紧张。为了追赶进度,学生避重就轻甚至是掩盖问题。比如在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阶段,学生普遍采用仿型设计和改型设计的方法,照搬相近的设计案例,或是仅改变某些结构和尺寸,更有甚者忽略创新构思的环节设计直接进入常规设计,整个设计过程中,机械系统的方案设计和机构的选型设计等相关内容体现不足乃至缺失,无法锻炼学生的系统设计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
2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机械制图课程改革论文
1《机械制图》教学内容的改革
1.1精选教学内容,适当调整学时
计算机绘图软件的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对高职院校《机械制图》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在《机械制图》的教学内容上,应本着在保证制图基本原理与方法的基础上,借助形体分析法、线面分析法等知识,培养学生利用模块化思想进行绘图的能力,模块化在使用计算机软件绘图时可以大大增加绘图效率。为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快速适应企业需求,还应加大断面图、剖视图、零件图及其技术要求等方法知识的学习,同时还应对教学课时的安排作出适当的调整。
1.2加大实践,引入实物测绘教学环节
为培养新型适用性人才,提高学生的实际测绘能力,在学习完三视图、剖视图、断面图等知识后,应间歇加入实物测绘教学环节,通过测绘,可以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徒手作图能力及尺寸公差检测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实际工作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实际测绘教学环节中,教师还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采用不同方法表达同一零件。
1.3引进新技术、新知识,加强各学科间的渗透
机械制图实训课程改革论文
1机械制图实训课程改革目前存在问题
1.1教学内容设计不合理
在教学内容设计上,虽然以虎钳测绘为主线,但测绘与Au-toCAD课程知识融合不够。内容安排上先进行虎钳的测绘,再讲授AutoCAD绘图的相关知识点并画零件图和部件装配图,两者几乎是独立进行的,融合形式比较生硬,无法达到将两者知识点充分融合从而在教学效果上起到相辅相成作用的目的。在教学内容的学时安排上也不够合理,测绘部分学时非常少,达不到测绘的学习目标。
1.2教学方法单一
测绘部分的教学由于课时少,主要是教师讲授、学生执行的教学模式,学生几乎无法进行自我分析、小组讨论;AutoCAD部分教学仍以传统的教师演示,学生模仿的教学模式为主,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单纯注重学生基本绘图命令的掌握。整个教学中忽视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单一,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不佳。
1.3课程考核片面
机械制造的智能化改革论文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传统的制造业开始了根本性变革,各工业发达国家投入巨资。对现代制造技术进行研究开发,提出了全新的制造模式。
关键词:机械制造;智能化技术;体系
一、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
在现代制造系统中,数控技术是关键技术,它集微电子、计算机、信息处理、自动检测、自动控制等高新技术于一体,具有高精度、高效率、柔性自动化等特点,对制造业实现柔性自动化、集成化、智能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数控技术正在发生根本性变革,由专用型封闭式开环控制模式向通用型开放式实时动态全闭环控制模式发展。在集成化基础上,数控系统实现了超薄型、超小型化;在智能化基础上,综合了计算机、多媒体、模糊控制、神经网络等多学科技术,数控系统实现了高速、高精、高效控制,加工过程中可以自动修正、调节与补偿各项参数,实现了在线诊断和智能化故障处理;在网络化基础上,CAD/CAM与数控系统集成为一体。机床联网,实现了中央集中控制的群控加工。
二、智能化技术发展趋势
2.1性能发展方向
机械设计教学改革论文
机械设计课程是机械类专业的学生所学习的一门基础课,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是专门机械类专业的学生所设计的实践环节。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同学们能够有效的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而且这门课还能够让同学们进行全面的正确的设计训练,从而培养学生们独立思考、独立设计相关的工程、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门课可以是学生们从课本上走出来,真正动手去实验和设计,将书本上的知识作用到实际操作中去。随着近些年工业技术的发展,机械工程人员被要求要掌握更高水平、更全面的专业能力,同时还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创新设计能力,能够运用新的方法和知识去解决突发的问题。基于这样一种情况,目前的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所以,为了使机械专业的学生以后走上工作岗位能够更好的适应时代的发展,必须对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进行改革。下边我们就来仔细探究一下。
1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中出现的问题
1.1传统的机械设计课程设计题目太单一和简单,模式化问题严重。传统的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题目太过于单一化,一般都是把题目设定好,而且甚至设计的思路、步骤和方法也都已经规定好,学生们只要照着题目的要求按部就班来就行,完全没有给同学们自由发挥的机会和空间。整个设计过程虽然是由学生们自己动手来完成设计题目,但是大多数的同学都是机械模仿,因为每一步都比较详细,学生们根本就不需要动脑去思考,有的设计题目甚至连学生们会遇到的问题都列出来,而且给出了解决的办法,这样根本不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学生们在设计过程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没有提高,如果下次再遇到相同的问题,没有详细的步骤,他们甚至不知道该怎么办,虽然这些都是已经在课堂设计上动手解决过的问题。这样的课程设计根本无法达到培养学生们创新设计能力的目的。因此,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1.2学生无法熟练运用所学知识。孔子《论语》中也曾提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可见,我们的学习都要时常回顾旧的知识,达到温故而知新,把以前的东西活学活用,用来解决自己的难题。但是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虽然只是设计理论课程上一个实践的环节,但是它也要求学生们能够对以往学到的知识进行有效合理的运用,来达到活学活用的目的。但是在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发现同学们根本无法在学习新的知识的基础上做到联系起以往学到的知识,活学活用的能力有所欠缺。比如,在进行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时候,对于一个设计题目,学生们根本不去考虑零件选择的标准,只是设计题目上写什么就去做什么,在选取机械零件的时候,不去运用自己已经学到的对于零件选取的标准的相关知识,只是按照教材上所设计的题目选择材料,并没有对各项材料的性能、用途进行分析探讨。有的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比较差,很难通过图纸上的绘图设计在自己的头脑中建立起相关的立体图像,对设计的理解不到位。而且还会出现的一个问题就是有些同学并没有重视这门课程的学习,没有认识到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规范性和严谨性,为了能够完成自己的设计任务,在自己动手进行设计的过程中照抄照搬教材上所列出的零件的结构、性能,甚至对工艺的调整、优化、润滑等谢谢技术性的问题都没有强化,使得整个的设计过程太过于模式化和形式化,难以调动所学到的知识,使学生的设计达不到理想的目标,无法实现培养学生们动手设计的能力这样的目的。1.3缺乏实践能力导致学生对设计的工艺和装置无法把握。在对一门课程进行学习时,应该把课堂理论放在首要的位置,课堂理论知识的学习是前提,在对理论知识充分了解之后再进行实践操作,这样可以加深学生们对所学知识的熟练程度。但是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本事就比较抽象,都是一些讲解性的文字和图片,难以难以在学生们的头脑中引起共鸣。这样就阻碍了学生们对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和机械创新设计的理解,增大了对知识的理解难度。而且,机械设计的课程设计就是要让同学们多动手,自己独立的去解决机械工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但是学生们对理论知识尚且不理解,这样做会使得理论和实际想脱离,造成同学们眼高手低的现象。现在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导致学生们在完成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题目时,容易忽视设计题目中所涉及的工艺和装置在使用、调试等的过程中照搬资料,无法去利用自己的知识独立地解决问题。
2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改革的对策
2.1首先应该尽可能的丰富设计题目,增加题目的新颖性和多样化,改变题目过于模式化的现象。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题目的选取首先应该以大纲为准,满足大纲的需求,所涉及的题目中应该尽可能地包含有机械原动机、机械传动的相关装置和机械工作机等这三个部分的内容。在这个基础上,应该尽量做到使设计题目更加丰富多彩,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兴趣和完成设计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比如,学校的有关部门可以和一些企业和一些机械设计工程的单位充分合作,从他们的日常工作中选取一些适当具有挑战性的题目让同学们去完成,以此来增加同学们接受挑战的能力,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使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题目更加富有挑战性和多样化,而且又帮助了这些企业解决了问题。对于拜托模式化的问题,可以在教材的例题方面对各个工艺和装置等的步骤进行详细的讲解,让同学们能够读懂并且弄明白例题所要讲的内容和知识,然后在此基础上,老师可以适当的改变例题的内容,让同学们自己独立去完成。通过队例题的研究,学生们可以对这些不同但有联系的题目进行自己的设计,这样既保证了题目的去模式化,又锻炼了学生综运用知识的能力,激发了学生们的独立设计能力。2.2教师要适当的对学生们进行启发,让学生们加强自己的思考能力。现在有相当一部分的老师在进行教学时,不充分了解学生们的实际情况,总是在给学生们讲解的时候用类似于“这道题很简单,书上写的很详细具体,所以我们没必要再浪费时间进行讲解”这样的理由搪塞过去。但是往往是一些书上写的很详细具体的题目,就雪走学生弄不明白,想要去问老师但是经过老师这么一说也不再去请教老师。所以,在机械设计这门课的学习过程中,老师应该充分的考虑所有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个别同学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不要觉得题目过于简单就让同学们自己看书,应该充分启发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能够独立的进行思考,不是只会照抄照搬书上的设计步骤而没有自己的想法。对于一个新的设计课题,老师应该让同学们分组进行讨论,讨论的内容包括设计方案的确定、初步的计算、设计的分工、工作图的设计和最后的总结说明以及实物展示。要求每个同学都要进行发言,选取一名同学把本组同学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记录下来,然后交给老师,由老师对他们进行启发,一步步地引导他们解决问题。然后由他们按照之前的计划各自去做各自的那一部分任务,直到最后解决设计问题,完成设计题目。在这一个过程中,老师应该耐心的对有问题的同学进行讲解,悉心引导,知道他们都明白问题解决问题为止。只有充分地对同学们进行启发引导,让同学们能够自己去完成相关的设计任务,这样才可以提高同学们独立思考和动手的能力。2.3在同学们理论知识掌握的同时,加强实践环节。理论知识如果不及时地加以运用,慢慢就会忘却,时间越长对所学的知识的熟练程度就越差,所以要不断的加强学生们实践动手能力。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留给同学们更多的时间让他们进行实践操作。比如,一节课四十分钟,老师可以在前十五分钟尽量把新知识都给同学们讲解清楚,保证每一个同学都能听懂听明白。然后剩下的三十五分钟可以让同学们进行实际操作,可以小组合作,共同来完成一项设计题目,也可以不同的人完成一样的机械工程,在规定的时间内比一比谁完成的更好更有质量。这样做无形中就调动了同学们积极动手的兴趣和能力,让他们能够在类似于比赛的设计过程中对刚才学到的知识进行熟练运用。此外,如果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同学们到对口的机械工程单位进行参观,近距离的接触正规的机械设计,让同学们可以拓宽自己的思路,通过参观严谨系统的机械作业,可以反思自己在完成机械设计课程设计题目的时候所犯的错误,在脑子里回到自己的机械设计步骤,从而提高自己的机械设计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综上所述,我们充分讨论了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上的一些问题,对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究,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为了向社会提供有用的机械设计人才,促进我国机械工程的发展和进步,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改革应该加紧推进和完成,通过丰富机械设计课程设计题目,使这些题目可以更加多元化和多样化,从实际机械设计工作中选取题目,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和动手能力。通过老是耐心的启发和讲解,是没一个同学都能明白自己在理论知识上的不足和欠缺,加强学生们独立思考的能力,能够有能力解决机械设计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
机械原理实验教学改革论文
一引言
为进一步促进我国工程教育的深化改革,加快建设我国向工程教育强国的转变,更好地推进我国经济转型的升级,2017年,教育部提出了新工科建设[1]。建设与发展新工科成为我国由制造强国向创造强国发展的必然要求,高校培养新工科人才对当今社会新经济发展有重要战略意义。大学生是实施创新发展战略的人才储备,新工科人才的培养是当今社会对高等学校的迫切要求,也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职责[2]。
二机械原理课程地位
机械原理课程是机械类各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本课程,其知识面更宽、适用性更广、更接近工程实际,在培养新工科人才中将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本课程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机构结构分析的基本知识、机构的运动分析、机器动力学、常用机构的分析与设计和机械系统的方案设计等问题[3]。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各种机构中的一些共性问题,理解基本原理,并初步具有设计机械系统方案的能力。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好理论基础,为机械产品的创新设计打下良好基础,为机械的合理使用和革新改造打下良好基础。本课程在创新机械所需的知识结构中占有核心地位,在高层次的人才培养中具有提升学生对机械新产品的开发和创新能力的作用[4]。
三实验教学现状
机械原理实验教学是机械原理课程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学生将机械的理论知识与工程实际相结合的必要手段,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起着关键作用[5]。但是,目前的实验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考核方式不完善。传统的机械原理实验教学一般是作为理论教学的辅助手段,大多依托于相应的理论课程。对实验教学的考核也是依托于课程成绩,没有单独的考核成绩,只是作为最终课程考核成绩的一小部分,一般占10%左右。实验考核大多以实验报告完成情况作为评分依据,很难体现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教师更加注重学生对课堂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对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学生为了应对课程考试,也仅仅是注重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对实验课程学习的重视程度也不够。这严重阻滞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培养极为不利。(二)实验教学模式滞后。传统的机械原理实验缺乏系统性,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实验教学体系[6]。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仅仅停留在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以及对课堂上所学理论知识的验证,没有发挥实验教学的真正作用。在实验的开设过程中,往往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学生很少思考,对实验的原理和仪器的测试方法处于一知半解,甚至完全不懂的状态,不主动参与实验,做实验的积极性不高,只是照本宣科的按照实验指导书的步骤和方法进行,不能充分发挥学生作为实验课堂的主体作用。这种实验的开设对学生自身的锻炼意义不大,学生只是为了完成任务,不能真正参与其中,实践动手能力差,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这些实验的开设没有体现实验课程对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价值,只是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三)实验手段简单。传统的机械原理实验中,实验手段比较简单,主要以认知性和验证性试验为主,综合设计性实验没有发挥作用[7]。例如机构结构创新设计实验,学生没有设计思路,为了应付实验,搭建的机构过于简单,而且完全按照书上已有的模型进行搭建,没有自己的思考。这种实验由于学时有限,没有获得充分的重视。但这种实验恰恰是最能锻炼学生的,培养学生如何根据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问题的能力,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作用,有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
机械设计课程改革论文
1《.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传统教学体系和特点
这种从理论到实训实践的传统教学方法的最大弊端是课程理论性太强。由于学生专业基础,工程基础和知识基础都不扎实,再加上现在高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造成学习起来很吃力。即使听懂了也不知道怎样才能应用到工程实践上,怎样去解决实际问题。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更能够听懂,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很多人都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原体系的基础之上进行了教学改革研究。其课程改革综合起来包括:整合课程内容,拓宽知识面,增加信息量的改革1;采用精讲多练、加强自学、分析讨论三环节相结合,以启发式教育为主的教学方法改革2;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增强教学的直观性的改革3;重视实验教学,使学生学有所用的改革4;搞好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的改革等等5。通过这些教学改革,教学效果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但并没有摆脱从理论到实践的框框,理论性太强,应用理论解决问题太少,学生学起来还是很吃力。
2.本教学改革的教学模式
本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是将从理论到实践的传统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模式,转变成以学生的设计项目做引导,整个教学过程都围绕着学生要解决设计项目的实际问题来进行教学。其教学过程,就是一个学生要完成自己的设计项目,老师要通过教学,指导学生完成其设计项目的过程。而学生的设计项目的内容就包含《机械设计基础》教学目标的内容。老师根据设计项目理论性的问题进行讲解,对方法性的问题进行指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完成自己的设计项目,以这种方式最大程度地去完成《机械设计基础》的教学任务和目标。具体来说学生的设计项目要包含有《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中大多数的内容。包括各种简单运动机构,如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间歇运动机构等机构的结构、种类、工作原理、设计计算方法及设计过程;包括各种传动机构,如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等传动机构的结构、种类、工作原理、设计计算方法和设计过程;包括机械中的轴、轴承、联轴器、离合器、弹簧、连接件等常见通用零件的结构、种类、工作原理、设计计算方法和设计过程;包括有机械系统总体设计的设计原理和方法,如传动方案的确定、原动机的选择、总传动比及各级传动比的确定、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的计算。虽然这个项目不可能把所有的机构和零件都包括进去,但可通过老师的介绍,掌握大多数的设计原理和方法后,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设计项目去选择具体设计内容。这种项目引导化的教学模式具体以以下步骤来完成:
3.教学模式的实施
(1)学生的设计项目我们给学生的设计项目就是设计一个简单的将产品从一个地方转到另一个地方的产品运送机。其结构简图如图二所示。图二设计项目简图这个设计项目几乎包括了《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中的大多数内容,包括机械系统总体设计、带传动设计、齿轮设计、离合器设计、轴设计、工作机的机构设计、连接的键设计、轴承选择设计、螺钉选择设计等。学生把这个项目设计出来后,《机械设计基础》中要掌握的内容都掌握了。我们不主张分组进行设计,而是每个学生都给这样的机器产品项目设计,但每个学生工作机的运动参数,如功率、转速、工作机工作的方式不一样。这样每个学生都要去完成自己的设计项目,都学到了机械设计的原理和方法,避免了吃大锅饭的现象。(2)学生的知识储备学生拿到设计项目后,开初由于没有知识储备是不能完成设计项目的,需要老师进行教学,使学生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后才能进行相关的设计。如学生获得的设计项目,都含有工作机的机构设计,传动设计中的带传动设计、齿轮设计,输入和输出轴的设计,轴轮连接的键设计,离合器设计等等设计。老师在进行教学时,先进行各种类型设计的知识介绍,让学生先进行知识的铺垫,理解和掌握了这些知识后,才进行后续相关设计。比如,在完成工作机的设计时,老师先围绕学生要完成的工作机的机构设计,介绍各种机构的组成、材料、分类、工作原理、设计原理、设计方法和设计过程,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了这方面的知识后,以进行自己的机构设计。再比如,在完成带传动和齿轮传动的设计时,老师也先围绕学生要完成的带传动和齿轮传动,介绍各种带传动和齿轮传动的组成、材料、分类、工作原理、设计原理、设计方法和设计过程,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了这方面的知识后,学生也才能进行自己的传动设计。其他的设计内容的知识储备也按照这种方法来完成。这样学生就可以知道自己的设计内容用什么原理和方法去完成,学的知识究竟用来干啥,用来怎样解决具体问题。(3)学生设计内容的选择学生通过老师对项目中的每个内容进行讲解后,就掌握了这方面的知识,就可以选择这方面的知识去解决自己的问题。比如老师讲解了机械系统总体设计的设计原理和方法后,学生就可以进行总的传动方案的设计、原动机的选择设计、总传动比及各级传动比的确定、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的计算,确定出该项目机器的各基本参数。又比如老师讲解了带传动的工作原理、设计原理和设计方法后,学生根据自己项目的要求选择自己所需要的带传动的种类,进而进行具体的带传动设计。再比如,老师讲解完了机构的种类、工作原理和设计原理后,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设计项目的工作方式和特点,选择符合自己工作机要求的运动机构,进而进行相应的运动机构的设计。(4)学生完成自己的设计项目学生选择出了符合自己项目工作特点的设计原理和方法后,就可以进行自己的具体设计。包括系统总体设计、带传动设计,齿轮设计、各轴设计、连接键设计、轴承选择设计、离合器设计等等的设计。主要是要完成其设计过程,计算出各零件相应的尺寸参数,进行各尺寸的校核,画出相应的设计零件的零件图,最后写出一部完整的、符合要求的设计说明书。学生在完成设计过程中,可以按照老师介绍的方法和过程来完成,也可以通过查阅资料,用不同的方法来完成,也可以相互讨论来完成,但最终要独立完成自己的设计说明书。(5)学生对自己的设计进行阐述、答辩学生的设计说明书完成后,可以通过主动申请或老师指定同学来进行阐述、答辩。阐述是说明自己的设计是采用什么设计思路完成的,整体和每个具体机构和零件是怎样进行设计的,采用的设计原理和设计方法是什么,最后达到了什么效果,还有哪些不足需要改进的地方等等。答辩是学生对自己的设计进行阐述后,学生和老师都可以根据他的设计过程、原理和方法提出各种问题,让他进行解答。这样,通过学生的阐述和答辩后,更加巩固了所学的理论和设计方面的知识,了解了自己哪方面需要进行改进,还需要增加哪些方面的知识,怎样改进可以达到更好的设计效果。虽然不可能每个同学都进行答辩,但参加的同学越多越好。(6)老师的点评与打分同学完成阐述和答辩后,老师都要对同学的设计、阐述和答辩进行点评,指出哪些方面是搞得好的,哪些方面需要进行改进,采用哪种方案可以获得更好的效果等等。最后根据每个同学的设计的情况和效果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作为期末成绩的主要依据。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机械创新设计论文